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三单元试卷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76754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三单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三单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三单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现代社会存在多种风险,应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经过“非典”、禽流感和H1N1流感等事件,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加强了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这一过程表明( ) 人们可以根据已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们可以能动地运用因果关系 自然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创造必要条件 A. B. C. D. 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3、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4. (2011南京模拟)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5.(2011临沂模拟)有关资料显示,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联系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有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之分A. B. C. D.6. (2011威海质检)有一首数字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随意调换位置,这首诗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这表明我们要()A.抓住主要矛盾 B.树立创新意识C.注重量的积累 D.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7.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三大网络“三网融合”,在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年至2015年为推广阶段。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文化和信息两个产业的融合必将产生“112”的效果。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部分对整体的功能和状态起决定作用 D.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与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相同的是()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2011广州模拟)“蚂蚁效应”理论是说,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挪移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最终零落成泥。下列与“蚂蚁效应” 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A.巢覆卵破 B.因噎废食 C.吐故纳新 D.绳锯木断10.(2011潍坊模拟)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沿袭多年的GDP硬性目标“隐居”了。有关人士指出,这不是说我们不再关心GDP增长的“快”,而是在当前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强调经济发展的“好”,避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快”。这说明()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变化就是发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A. B. C. D.11、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12、科普网2009年5月7日发表文章称,太阳表面出现的黑子群引发的地球磁暴现象造成一些地方卫星通讯、地面电信的中断。同时,也会增加大气中臭氧的含量。这段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的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 C.矛盾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13、2008年京沪高铁全面投入建设,预计2010年建成,设计时速达350公里/小时, 京沪直达只需5小时。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质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4、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改动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15、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16.(2011湛江质检)近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利也有弊,综合分析国内诸多因素,主要是弊大于利。因而,我国当前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维护国家经济的安全。这种做法体现的辩证思想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正确对待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A. B. C. D.17. (2011合肥质检)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主要体现了()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地把握客观实际 B.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要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C.矛盾都有特殊性,要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 D.事物不断发展变化,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18. (2011大连质检)无论是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还是行政体制改革,都要先进行试点,再根据试点情况调整后向全国推广。这一做法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最终消灭矛盾C.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19.(2011盐城模拟)区分下列名人的哲学理论依据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20、(2010北京)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BCD21、(2010天津卷)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祸兮福依,福兮祸伏22、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 B C D23、(201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24、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B.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25、(2009)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二、非选择题 (共50分)26. 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12分) 27. 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在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环境问题。城市成为地质环境问题高发区。中国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地下空间利用对地质环境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加剧,中国一半省份存在地面沉降,50多个城市地面沉降比较严重。(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4分)(2)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说明怎样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6分)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29. 苏州刺绣、宜兴紫砂、扬州玉雕长期以来,江苏工艺美术给人们留下了基础好、门类全、精品多的印象。然而,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结果令人既欣慰又尴尬:虽然江苏省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人才保护得力,但工艺美术品种和产值数却被挤出全国前三名的位置,落后于广东、山东、浙江等兄弟省份。目前,江苏总体情况是,传统保护做得好,产业振兴远不够。江苏的100多个品种以传统为主,而其他地区则随着市场的发展,拓展了许多新兴品种。如浙江台州将传统灯彩做成新的节日礼品,市场行情很好,产值达80多亿,而江苏虽有秦淮灯彩,但因老面孔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传统工艺需要保护,但保护不等于禁锢。结合辩证法知识回答:(1)有人认为,发展工艺美术行业创新比保护更重要。请评析这一说法。(6分)(2)请发挥你的才智,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为如何振兴江苏工艺美术行业建言献策。(8分)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6. D【解析】位置的调换,意味着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整体功能弱化,所以启示我们必须保持结构的优化,促进整体功能最大化,故答案为D。7. A【解析】试点主要凸显了矛盾特殊性,推广经验,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故答案为A。此题没有凸显事物发展的道路,排除B。没有凸显两点论与重点论,排除D。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排除C。8. B【解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强调了发展的实质。B强调了发展的实质,故答案为B。9. D【解析】蚂蚁效应凸显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A、B强调联系,C强调创新。10. C【解析】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排除。此题没有凸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排除。我国经济发展硬性指标的调整,主要立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凸显了联系的观点。这一调整有利于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凸显了发展的观点,故答案为C。11. B【解析】漫画主要强调抓住机遇,促成质变,故答案为B。A、C凸显了对立统一的观点。D强调意识的能动性。B凸显了事物发展的观点。12. B【解析】过程控制效应,强调的是各个部分的作用,说明我们应重视各要素、各环节,注重量的积累,促成质变。故选B。13. B【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所以有量变不一定有质变,排除。不符合题干,故选B。14. B【解析】经济发展既要看到有利局面和条件,更要审视不利的条件,故答案为B。15. A【解析】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体现了中美的对立统一关系,故凸显了矛盾的内涵,故答案为A。16. B【解析】此题强调辩证法,故排除。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凸显了一分为二,故正确。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凸显了抓主要矛盾,故正确。材料没有体现。17. C【解析】对同一活动产生不同的认识,主要因为我们立足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活动立足的客观环境不同,凸显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答案为C。18. C【解析】试点主要立足个别地区的特殊性矛盾,试点后总结经验,凸显了普遍的指导作用,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利用这一经验,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故答案为C。19. C【解析】人物各不相同,主要凸显了矛盾的特殊性,故答案为C。20. A【解析】本题中我与儿子的对话,阐述的观点不同,表明两人的价值评价不同,这主要是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捷径与延长是一对矛盾的双方,但可以相互转化,条件就是材料中提到的“把路走直”和“把路走弯”,故A项符合。26. 【解析】解答此题应该立足设问指向:联系的观点。所以我们应该立足联系的特点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分析。然后我们深入材料,做到对知识的取舍。人、城市和地球的统一可见联系的普遍性。拥挤、污染、犯罪等问题的出现,可见联系的客观性。人与城市的关系,凸显了多种多样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其中有利的联系,克服不利的联系,推动人与城市和谐。【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构建“和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必须综合考虑人、城市和地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将人、城市和地球统一于一体。(4分)(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和城市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城市的拥挤、污染、犯罪等有其发生的基础和原因,都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4分)(3)联系具有多样性,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建立新的联系。人们可以创造有利条件,正确处理好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实现人和城市的良性发展。(4分)27. 【解析】设问一属于体现类材料题,解答此题应该立足材料。通过经济发展,以及地质环境问题,可见矛盾的对立统一。地下水过度开采,从而导致地面沉降,可见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设问二属于措施类试题,解决水污染,以及地下水过度开采,必须控制量,防止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导致事物向坏的方向发展。【答案】(1)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环境问题,这体现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2分)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加剧,造成地面沉降,这体现了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2分)(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3分)我国大面积的地面沉降问题是由地下水资源超采引发的。这警示我们,在利用地下水资源问题上,必须坚持适度原则,科学有计划地采用地下水资源,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反对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过度开采的做法。(3分)28. 【解析】设问一属于依据类材料题,解答此题必须紧密贴近材料,从材料中抽取主干信息,对应相应的哲学知识。我国调整区域规划,是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需要,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区域规划从全局着眼,可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区域规划考虑地方比较优势,可见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考虑国家战略需要,又要考虑地方特殊性,可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设问二属于具体原理型试题,此类试题在最近几年高考中考查较多。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这主要立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推进农保试点是重点工作,可见主要矛盾。试点工作推广要考虑各地实际,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答案】(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制定和批准的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文件,是基于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2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区域规划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体现了这一点。(2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域规划要特别考虑到地方的比较优势,突出它的特殊功能。(2分)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些规划和文件在很多重要方面体现了共性,但是又鲜明地体现了各个地区的特色或者个性。(2分) (2)要抓好首批试点工作, 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扎实推进新农保工作,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 体现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抓重点,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分)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做好新农保工作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29.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清设问,抓住两个设问中的关键词,即第(1)问中的“创新”、第(2)问中的“振兴”,从中不难看出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创新的有关知识。第(1)问是一道辨析题。从“创新”、“保护”这两个字眼入手可以找出需用的辩证法原理,然后运用这些原理正确分析创新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即可。第(2)问实际上是在考查如何创新,但此设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题时在立足如何创新的基础上,再结合材料适当选择其他的辩证原理分析即可。【答案】(1)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创新和保护是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保护是创新的前提,创新能够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创新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最大保护。(3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所以不能离开传统工艺美术本身空谈创新,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是创新的根基。所以“发展工艺美术行业创新比保护更重要”的观点是错误的。(3分)(2)要立足于江苏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现状,立足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2分)要关注江苏、全国乃至世界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摒弃其中落后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东西。(2分)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不断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中。(2分)抓住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的关键部分和重点领域,稳步推进,率先实现突破。(2分)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