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生活知识整点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7646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哲学生活知识整点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哲学生活知识整点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哲学生活知识整点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专题一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试说明中高考考点:1、哲学是什么2、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5、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补充:世界观和方法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 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3、哲学与时代精神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4、哲学的作用: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步性: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唯心主义的基本状态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例:心外无物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我思故我在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我的直觉是我们唯一的对象 万物皆备于我(2)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历年、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例:神创论、理念论、绝对精神论五、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专题练习1、(2012江苏)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2、(2012上海)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B.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 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D.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2011年上海)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 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3、“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专题二 探索世界(唯物论)唯物论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自然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但是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考试说明中考点:1、物质 2、运动、3、物质运动的规律、 4、物质决定意识5、意识的能动作用 6、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一、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是物质的,表现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二、运动 哲学中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三、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原理方法论见表)四、物质决定意识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五、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六、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原理和方法论见表) 专题训练1、(2011高考江苏卷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完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 B C D3、(2011高考安徽卷1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 B. C. D. 专题三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考说明考点:1、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真理 4、认识的过程一、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三、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四、认识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原因: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B人是世代延续的C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重视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理属性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追求真理是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专题四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高考说明考点:1、唯物辩证法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5、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就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参考原理方法论表)(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系统优化方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及其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整体功能性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部分功能性原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系统整体的各个部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念。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它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4、发展的过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及方法论事物是发展的原理发展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发展的趋势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进其成长;同时做好准备接受挫折和考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