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7360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 南 省 生 态 功 能 区 划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二 五年六月 前 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 社会发展的基础 环境保护 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 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我国政府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 国务院颁布了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和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提 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和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家环保 总局下发了 关于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函 环办函 2003 408 号 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 海 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编制了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本区划以 全国生态环境 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指导 结合海南的实际 对海南省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分 并提出了各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 产业发 展方向与生态保护措施 本区划旨在为海南省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 土地利 用规划 水资源利用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农业 林业 旅游业 工业等产业发 展规划以及海南省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了依据 本区划已 2005 年 6 月经省政府同意批准实施 I 目 录 一 概 况 1 一 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 二 社会经济概况 6 二 目 标 指导思想与原则 7 一 生态功 能区划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7 二 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8 三 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10 一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0 二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6 四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21 一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21 二 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22 三 气象灾害受损敏感性评价 22 四 海南岛近岸海洋水环境污染敏感性评价 23 五 海南岛海岸带退化敏感性评价 24 六 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 24 七 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评价 25 五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26 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 26 二 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7 三 水源保护重要性评价 27 四 洪水调蓄重要性评价 27 五 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 28 六 海南岛海岸带防护重要性评价 28 七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29 六 生态功能区划及分区概述 29 一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0 二 海南海岸带生态区 32 三 海南岛环岛台地 平原生态区 39 四 海南中部山地生态区 46 五 南海海洋与南海诸岛生态区 48 七 生态功能区分类汇总概述 52 一 严格保护生态区 53 二 控制性开发利用区 54 三 资源开发利用区 54 II 八 重要生态功能区 56 一 各类功能区的数量 面积与分布 56 二 重要生态功能区 57 九 生态功能区划实施对策和措施 59 一 法律的对策和措施 59 二 行政的对策和措施 60 三 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62 四 技术的对策和措施 63 附表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表 65 附图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图 1 一 概 况 一 自 然 环 境 与 资 源 条 件 1 地理位置 海 南 省 位 于 我 国 的 最 南 部 陆 地面积约 3 42 104km2 地 处 北 纬 3 20 20 18 东 经 107 50 119 10 之间 在我国所处的纬度最低 海南省主体陆地是海南岛 海 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 地处北纬 18 10 20 10 东经 108 37 111 03 海南省有管辖权的海洋面积约 200 104km2 占南海的大部分海域 南海诸岛分 散在南海之中 按其地理位置 分为西沙 中沙和南沙群岛及中沙以东的黄岩岛 2 地质和地形地貌 海南省的主体大陆海南岛是一个穹形山体的海岛 中间高四周低 中部偏南地区 高山起伏 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的盆地 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 西南部等地 区 环岛多为滨海平原 海南岛的地形特点是以中部五指山 鹦歌岭为隆起核心 向 四周外围逐级递降 由山地 丘陵 台地 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 梯级结构明显 海拔 500m 以上的山地占全岛面积的 25 4 海拔 100 500m 以上的丘陵占 13 3 海拔 100m 以下的台地占 32 6 阶地和平原占 28 1 陆地的水域占 0 6 西 南 中沙群岛地势低平 一般都在海拔 4 5m 之间 最高的岛屿为西沙群岛 的石岛 海拔约 14m 海南省海岸线总长约为 1 811km 其中海南岛环岛海岸线长达 1 528km 海南岛周 围近岸海域 0m 等深线至负 5m 的地区约 2 000km2 相当于陆地面积的 6 0 周围近 岸海域负 5m 至负 10m 的地区达 2 330 6km2 相当于陆地面积的 6 8 3 气候 海南省地处热带 属热带季风气候 是我国最具有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特征的地 方 全年暖热 雨量充沛 干湿季节明显 常风较大 夏季热带风暴和台风比较频繁 2 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太阳总辐射量大 年平均约 0 46 0 58MJ cm 2 海南岛日照时数年平均为 1 750 2 750h 日照季节分配以夏季 6 8 月 最多 春季 3 5 月 次之 冬季 12 2 月 最少 海南岛全年气温高 各地年平均气温 22 26 日平均气温全岛多在 10 以上 终年无霜雪 全岛中部山区气温较低 西南部较高 年平均气温中部低周围高 除中部山区为 22 23 外 其余地区均高于 23 西南部高于 24 南部略高于 25 海南岛日均温大于 10 的积温为 8 200 9 200 大于 10 连续期为 320 365d 但冬季日照时数较少 有时出现连续几天低温阴雨天气 海南岛平均降雨量为 1 639mm 但时空差异大 东湿西干 各地降水季节分配 不均匀 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 在少雨季常常发生干旱 多雨季降水集中 降雨 强度大 暴雨多 热带风暴雨 台风雨在海南岛总降水量中所占比例很大 每年占年 降水量的 31 45 台风可能出现的季节是 6 10 月份 每年对海南岛东部产生影 响的台风一般为 3 4 次 海南岛的东北部为台风登陆的重风害地区 4 水文和水质 海南岛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 组成辐射状水系 各大河流均具有 流量丰富 夏涨冬枯等水文特征 年均径流量约为 557 108m3 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 共 154 条 其中集水面积超过 100km2 的有 39 条 集水面积 500km2 以上的河流有 18 条 南渡江 昌化江 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 集水面积均超过 3 000km2 3 条河 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 47 全省河川径流量为 388 108m3 约为全国总径流量的 1 1 人均占有的河川径流量为 4 940m3 海南省地下水 热矿水 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 2000 年海南省地下水 年平均资源量为 158 19 108 3 当年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 60 45 108 3 实际开采地 下水量为 4 9 108m3 海南省已探明热矿水水源地 17 处 累计探明资源储量 5 03 104m3 d 2001 年开采量为 106 06 104m3 a 占累计探明资源储量的 5 8 海南 省已探明矿泉水水源地 45 处 累计探明资源储量 3 74 104m3 d 2001 年开采量为 19 37 104m3 a 占累计探明资源储量的 1 4 3 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 海南岛近岸海域海水动力多样化形成了丰 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海岸带景观 海南岛潮汐为日潮型 其中 东部与南部为不规则 日潮混合潮 日潮约占半个月 半日潮平均为 11 天 潮差较小 都在 1m 以下 西岸 北岸属规则全日潮 海潮差界于 1 3m 之间 海南岛的海洋潮流流向为逆时针旋转流 其中南部为自北西向东南方向流 北部自东向西流 受东南风季风影响 海南岛周围 海浪为季风型海浪 夏季海浪以东南向风浪为主 冬季以东北向风浪或偏北风浪为主 台风季节亦盛行东北或偏北向风浪 根据海洋监测数据 海南岛沿岸潮差的基本特点是东部和南部潮差比较小 西 部较大 西北部最大 从海口以东环岛到莺歌海的西南角附近 占全岛 2 3 岸线的海 岸 其平均潮差都小于 1m 从八所至玉苞港 东水港 以西 约占 1 5 岸线的海岸 其平均潮差在 1 5m 2 0m 左右 是海南岛潮差最大的海岸 其他海岸潮差在 1 0m 1 3m 左右 从海口以东环岛到莺歌海 最大潮差在 2 5m 以下 从八所由西向北环岛 到临高的马袅港最大潮差达 3 5m 以上 推算可能达到 5 5m 以上 它与南海潮波进 入北部湾后 潮能受约集中 从而导致潮高增加有关 琼州海峡从东到西最大潮差从 3 31m 增大到 4 56m 海南岛四周沿海风暴潮分布的规律大体为 北部风暴潮出现次数最多 其次是 东部和南部 西部最小 在风向和海岸线的走向影响下 风暴潮期间海南岛海岸的北 部和东部增水最大 增水次数也最多 其次为南部和西部 西北部受风暴潮的影响最 小 5 土壤 海南省主体大陆海南岛的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 海南岛土壤垂直带谱明显 在 山地的东坡 基带为砖红壤 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变为山地赤红壤和山地黄壤 海南 岛的北部丘陵台地土壤为典型山地红色砖红壤 东南部土壤主要为黄色砖红壤 而西 南部为褐色砖红壤和典型的热带干旱地区土壤 燥红土 此外 海南岛还有一些地 带性不明显的土壤类型 例如水稻土 潮砂土 滨海盐土和滨海砂土等 分布在不同 的地貌部位上 西沙 中沙 南沙群岛分布有磷质石灰土 4 海南岛中南部山区分布的山地黄壤和赤红壤是全省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类 型 土壤有机质一般为 2 5 5 8 环岛的丘陵 台地主要分布砖红壤 酸性紫色土 红色石灰土 火山灰土 石质土等 其中火山灰土的养分较高 有机质平均值 3 75 其次是酸性紫色土养分中等 有机质平均值 2 22 花岗岩 砂页岩 安山 岩 玄武岩 砖红壤次之 有机质平均值为 1 84 红色石灰土养分最低 有机质含 量不足 1 沿海四周台地 阶地 平原主要分布浅海沉积物砖红壤 燥红土 滨海 沙土 冲积土 滨海沼泽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等 其中除部分滨海沼泽盐土 泥滩 林滩 养分含量较高 有机质可达 2 8 外 其他土壤类型的土壤养分则相当缺乏 滨 海沙土有机质 0 44 浅海沉积物砖红壤和燥红土等有机质也不超过 1 海南岛的 水田耕作土壤为水稻土 其土质多为壤土 肥力相对较高 有机质含量平均 2 41 6 生物 海南生物资源丰富 植被种类繁多 自然植被类型有常绿季雨林 落叶季雨林 沟谷雨林 山地雨林 山地常绿阔叶林 热带针叶林 海岸红树林 稀树灌丛 稀树 草地 湿性草地 低丘台地草地 丘陵山地草地等 人工植被类型有橡胶林 椰子树 腰果林 荔枝林 紫胶林和茶园 胡椒园以及木麻黄 桉树林 母生 柚木 农作物 植被和稻田等 海南省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有维管束植物 4 600 多种 其中 630 多种为海南所特 有 在全部植物中 有 3 种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对象 91 种被列为国家二 三类保护 对象 植物资源的最大蕴藏量在热带森林植物群落类型中 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 山 尖峰岭 霸王岭 吊罗山 黎母山等林区 海南省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陆栖脊椎动物有 561 种 其中 两栖类 37 种 爬行类 104 种 鸟类 344 种 兽类 76 种 7 矿产资源 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 已探明矿产 57 种 探明有各级储量规模的矿床 126 个 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优势矿产主要有石英砂 天然气 铁矿 钛锆砂矿 蓝 5 宝石 水晶 三水型铝土 油页岩 石灰岩 沸石等 10 类 海南岛的富铁矿和金 油页岩 石灰岩 白云岩 石英岩等主要分布在昌江 东方 乐东 儋州等市县 钛 锆 独居石砂矿集中分布于文昌 琼海 万宁 陵水 三亚等市县沿海地带 铝土矿 钴土矿 宝石 膨润土 硅藻土主要分布在文昌 海口 琼山区 定安 等市县新生代玄武岩地区 饮用矿泉水 地下水和地热水主要受构造控制 在大部 分市县都有分布 以琼北地区较为集中 8 生态系统产品 海南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丰富 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农林牧 渔产品和旅游产品是全省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 农林牧渔产品 海南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丰富 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产品是 全省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 海南省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主要包括粮食 油 料 蔗糖 水果 蔬菜 畜禽产品和林产品等 2003 年全省种植面积 87 62 10 4hm2 主要生产的产品产量为 粮食 195 85 104t 谷物 155 36 104t 蕃薯 37 47 104t 大豆 1 61 104t 油料 9 62 104t 糖蔗 402 08 104t 蔬菜 298 39 104t 瓜 类 45 43 104t 茶叶 1 276t 水果 148 10 104t 橡胶 31 60 104t 椰子 2 30 108 个 咖啡 266t 槟榔 5 50 104t 胡椒 2 7889 104t 腰果 1 208t 剑麻 4 561t 益智 4 713t 肉类总产量 52 6 104t 禽蛋产量 2 6 104t 蜂蜜 524t 水产品产量 123 1 104t 按 1990 年不变价计算 2003 年海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28 01 108 元 比上年增长 8 5 其中农业产值 82 66 108 元 林业产值 38 29 108 元 牧业产值 30 72 108 元 渔业产值 61 68 108 元 旅游产品 海南生态系统提供的旅游产品包括阳光 海水 沙滩 热带雨林 地质遗迹 瀑布 水库风光等 海南岛长夏无冬 阳光明媚 海水清澈 空气清鲜 一年中多数 时候可进行海浴 日光浴 沙浴 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的滨海风光 热带海涂森林景 6 观 红树林和海岸地貌景观 珊瑚礁 五指山 七仙岭 尖峰岭 吊罗山 霸王岭等 是颇负盛名山岳 具有特色的热带森林 南渡江 昌化江 万泉河等河流风光旖旎 2003 年 海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 1 234 11 104 人次 旅游总收入 93 55 108 元 二 社 会 经 济 概 况 1 人口 海南省人口以汉族为主 汉族人口占总人口 85 3 少数民族中以黎族和苗族为 主 分别占总人口的 15 8 和 0 8 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以及沿海各市县 2002 年 海南省全省人口总数为 778 89 104 人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0 6 土地面积占全国的 0 36 海洋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人口密度为 228 人 km 2 沿海地区从口密度较高 中部山区人口密度较低 全省总人口性别比为 110 08 市镇总人口 208 07 104 人 占 26 7 农村总人口 570 82 104 人 占 73 7 2 经济 2002 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 624 89 108 元 第一产业 228 95 108 元 第二产业 146 09 108 元 第三产业 249 85 108 元 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 37 23 4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8071 元 海口市和琼海市等沿海市县人均 GDP 较高 定安县 琼中县和保亭县等中部市县人均 GDP 较低 其他市县中等 全省 2002 年共完成造林面积 2 14 104hm2 其中 完成海防林造林 7306 7hm2 完成填塘还林面积 57 3hm2 退耕还林 1 2 104hm2 全年抚育天然林 2 11 104hm2 新 增封山育林 0 7 104hm2 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 210 24 104kW 全年化肥施用量 折 纯 28 96 10 4t 农村用电量 2 27 108kWh 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 18 8 104hm2 增长 4 2002 年 全省小城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完成 乡镇数从原来的 308 个调整为 200 个 城市建设投入资金 7 902 104 元 主要用于绿化 道路改造 供水 排水等到 建设 其中建绿化带 10km2 7 2002 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 51 83 108 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46 24 108 元 全省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204 4 108 元 其中城市零售额 152 3 108 元 农村 52 1 108 元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125 3 108 元 餐饮业 28 7 108 元 制造业 5 2 108 元 其他行业 45 1 108 元 3 生活水平 2002 年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 823 元 人均消费性支出 5 366 元 城 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45 4 农民人均纯收入 2 423 元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 509 元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26 8 4 教育与科研 全省共有普通高校 9 所 当年招生 1 46 104 人 较上年增加 34 在校生 3 47 104 人 各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46 所 在校生 3 76 104 人 普通中学 535 所 在校生 17 9 104 人 小学 3 320 所 在校学生 102 17 104 人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 99 44 各级学校在校学生占总人口 21 71 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中大学 中 学和小学分别为 44 6 人 612 人和 1 295 人 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2 8 104 人 研究机构 75 个 高等院校 5 个 大中 型工业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 124 个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3 442 人 其中科学家和工程 师 1 977 人 科技经费筹集额 3 84 108 元 科技经费支出 2 95 108 元 二 目 标 指 导 思 想 与 原 则 一 生 态 功 能 区 划 的 目 标 与 指 导 思 想 1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 通过实施本区划 合理布局产业 科学利用各地区生态承载能力 在经济发展 的同时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同时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 8 护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使海南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确保海南经济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 2 指导思想 本区划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自然资源必须 在保护 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的政策方针 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维护海南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 结合实际 以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主线 建立科学的 区划指标和方法 明确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对海南省进行生态功能分区 提出各个 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方向和生态保护措施 为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 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服务 为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决策 二 生 态 功 能 区 划 的 原 则 生态功能区划不仅要反映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区域分异规律 还要综合考虑 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遵循以下原则 1 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海南省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避免盲目的资源开 发和生态环境破坏 增强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促进海南的可持续 发展 生态功能区划还要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定位 在吸收和消化相关 规划与区划优点的基础上 应具有超前性 使其成为具有前瞻意义的省域生态建设与 生态保护的指导性依据 2 发生学原则 区域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不同生态系统相互组合 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的整体 在其内部 由于气候 地貌 土壤 植被及人类干扰等因素的差别 形成了相应的次 级生态系统结构 功能的分异 产生了不同的生态过程 为人类提供不同的生态服务 功能 也具有不同的生态敏感性 据此可划分出不同的生态功能区 因此 生态过程 9 空间分异原则是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基础 本区划根据海南生态环境问题 生 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 过程 格局的关系 明确不同生态系 统格局下人类活动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后果的差异 确 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3 结构的相似性原则 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使得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结构 过程和 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 因此 区划在对海南省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 敏感性和生态环境重要性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 划定海南省生态功能保护区 确保生 态功能区划内生态服务功能一致 4 统筹兼顾原则 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是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 只有采用 综合分析 统筹兼顾的方法 才能制定出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形成机制及其区域差异 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相协调的生态区划 5 区划相关原则 在空间尺度上 任何一个生态服务功能形成都与该区域 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 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在生态服务功能的形成机制上 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 结构 过程 格局密切相关 因此 在区划的过程中 必须进行生态系统各因素的相 互关联性的分析 以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 6 区域共轭性原则 区划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 同时 在空间上又是相对完整 连片的自然区域 即任何一个生态功能区必须是完整的个体 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区划过程中 按照系统论中 结构 功能 原理 即一定的 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 功能的完整性由结构的完整性保证 分区应遵循景观生态单元 及其组合结构的完整性 10 三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与 问 题 一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评 价 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海南岛发育和保存了我国最大面积的原始热带 雨林 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海南岛中部山区大面积的天然林 海岸带基本合拢的海 防林以及沿海红树林是海南省重要的生态系统 是海南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海南省 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 水质优良 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良好 生态环境处于良好 状态 维系生态功能的各生态系统基本能满足服务功能要求 海南省湿地面积大 湿 地生态功能总体良好 河流和库湖淤积或面积萎缩等湿地生态退化现象并不突出 局 部区域出现水土流失 荒漠化和海岸侵蚀等生态退化现象 1 土地利用 海南省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 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八分之三以上 未 利用地以及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 建设用地占用面积较小 2000 年海南土地利用结 构为 林地 40 耕地 22 园地 15 水域 8 未利用地 7 居民点及工矿用 地 6 交通 1 草地 1 海南省人均耕地为 1 45 亩 人 略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1 54 亩 人 单位土地承载 人口数为 0 69 人 亩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 65 人 亩 2 生物多样性 海南省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主要层次 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 样性 海南省生态系统多样性极为丰富 有森林 草地 农田等 3 大类型的陆地生态 系统 以及河口 红树林 珊瑚礁 滩涂湿地 泻湖 上升流 深海等 7 大类的海洋 生态系统 根据海南岛植被及其环境特点 参照广州地理研究所对海南生态系统研究 成果 1985 可将海南岛生态系统类型可划分为 14 类 即热带季雨林 沟谷雨林 山 地雨林 山地常绿阔叶林 红树林 热带针叶林 山顶矮林 灌丛 稀树草地 热作 园 商品林 含经济林和用材林 防护林 农田和海洋生态系统 11 海南岛生物资源丰富 生物种类多样 已发现野生维管束植物 4 680 多种 热带 和亚热带物种约占 83 植物物种数量占全国种类的 15 其中有 3 500 种为当地种 600 余种为海南特有种 海南共有乔灌木 2 200 多种 约占全国的 29 其中药用植 物有 3 100 多种 约占全国的 30 在全部植物中 有 3 种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对象 91 种被列为国家二 三类保护对象 海南岛动物种类丰富 是我国小区域单位面积上动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 岛 上已发现陆栖脊椎动物 561 种 其中两栖类 37 种 占全国的 18 8 爬行类 104 种 占全国的 33 0 鸟类 344 种 占全国的 29 5 兽类 76 种 占全国的 18 6 岛上 列入国家一 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 102 种 其中一类保护动物 15 种 二类保 护动物 87 种 海南岛森林昆虫十分丰富 统计结果充分显示出海南省森林昆虫复杂 性和多样性 已经记载的约占我国已知昆虫种类的 1 10 海南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 已记载的各类海洋生物超过 3 000 种 隶属于海绵 腔肠 软体 甲壳 棘皮 鱼 爬行 鸟 兽等类动物和藻类 其中鱼类超过 1 000 种 有经济价值的有 200 多种 海南岛人工种植的生物种类也比较丰富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 旱粮和番薯三 大类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 水果 蔬菜 油料等 在八十年代初期的农作物种质资 源调查中 海南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 5 545 份 野生近缘种 280 余种 发现新种 7 个 中国红树林新记录科 1 个 中国新记录属 3 个 中国新记录种 8 个 3 森林 海南岛从滨海沙滩到中部山地 依次分布有红树林 人工林 砂生草地多刺灌 丛 稀树草地 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高山矮林等类型 其中 对海南生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 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山 区 其中最主要的为五大热带林区 即五指山热带原始林区 尖峰岭林区 霸王岭林 区 吊罗山林区和黎母山林区 根据 1990 1994 年海南省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1994 年海南省林地面积为 169 96 104hm2 森林覆盖率为 39 79 按面积统计的森林结构为有林地面积 12 79 39 灌木林 12 07 疏林地 0 92 未成林造林 0 49 苗圃地占 0 07 其 中天然防护林面积占 88 62 活立木总蓄积 7 281 49 104m3 天然林蓄积量 5 541 15 104m3 在林分各龄组面积中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的面积分别占 41 7 35 97 14 10 7 5 和 0 73 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占比 例较大 两项合计占 78 可供采伐的林木较少 在海南森林结构中 商品林 经济 林和用材林 所占比例高于生态公益林 人工林高于天然林 而且人工林种植品种单 一 主要是橡胶林 桉树林 木麻黄林 相思树林等 生态服务功能较低 1994 年海南省政府禁止砍伐天然林之后 天然林面积不断扩大 据统计 2000 年全省共有森林面积 176 06 104hm2 其中生态公益林占 49 5 1999 年建设生态省 以来 海南加大了封山育林 护林 植树造林的力度 全省森林覆盖率由 1994 年第 三次森林普查的 39 8 上升到 2003 年的 54 5 2003 年全省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 海南森林以幼龄林和中龄林分布面积最多 分别占 41 8 和 33 7 过熟 林 面 积 最 少 仅 占 0 15 成 熟 林 和 近 熟 林 面 积 也 较 少 分 别 占 9 5 和 13 4 与 第 三 次 森 林 资 源 清 查 结 果 相 比 较 过熟 林 面 积 减 少 将 近 4 倍 其 他 林 分 变 化 不 大 海南省森林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1 遗传资源丰富 经济价值高 2 森林 资源功能多 利用潜力大 3 森林林龄结构不合理 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差 4 森林林木资源结构不合理 5 天然林分布不均匀 海南岛中部多 四周少 6 人工林树种单纯 单产偏低 未能充分发挥经济和生态效益 4 水资源 海南省地表水资源丰富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大于全国 且水质优良 可直接 饮用的地下水面积占全岛地下水面积的 97 8 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匀 部分地区春季 缺水较严重 资源性缺水主要在西南部东方 乐东 三亚等市 县 的沿海地区 2003 年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 288 68 108m3 地下水资源量 75 55 108m3 扣除重复计 算量 65 51 108m3 水资源总量 298 72 108m3 13 5 大气环境状况 根据 2003 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数据 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仍保持全国最 优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但总悬浮颗粒物对局部区 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有轻微影响 海南省绝大部分城市 镇 可吸入颗粒物 总悬浮颗 粒物年平均浓度值符合一级标准 自然降尘均低于 8t km2 月参照标准 只有少数城 市 镇 受到总悬浮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自然降尘的轻微影响 全省大气降水质 量总体良好 全年仅海口市区 儋州那大镇出现酸雨 6 水环境状况 海南省地表水水质长期保持优良状态 2003 年海南省环境监测数据表明 海南 省地表水 85 5 的监测河段 93 8 的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饮用水源的国 家地表水三类标准 在所监测的河段中 符合国家地表水 类标准的监测河段占 71 0 符合 类 类和 类水质的河段分别占 14 5 11 3 和 3 2 仅达 类水质的河段主要分布在部分中小河流及南渡江 昌化江个别支流的城镇河段 在所监测的 16 座主要湖库中 93 8 的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 类标准 海南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海南岛绝大部分地下水水质优良 全岛可作 为直接饮用的地下水源面积占全岛地下水源面积的 97 8 不可直接饮用的地下水面 积占 0 2 需经适当处理后方可饮用的约占 2 0 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 2003 年环境监测数据表明 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总体良好 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以一 二类为主 92 3 的监测海域水质符合水环境 功能区的要求 主要港口水域均达到或优于三类海水标准 个别养殖集中区局部海域 水质受到一定污染 仅达三类或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7 海岸带生态系统 海南岛海岸线总长 1 528km 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包括 红树林 珊瑚礁 湿地 河口 泻湖等生态类型 海南红树林是我国红树林种属最多 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2000 年 海南省 14 有红树林 18 个科 26 个属 33 个品种 约占全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 94 总面积约 5 000hm2 约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 50 海南珊瑚礁种类繁多 共有 110 种和 5 个亚种 分别属于 11 科 34 属和 2 亚属 主要有造礁石珊瑚 软珊瑚 柳珊瑚及与珊瑚礁共生的海洋生物 生物多样性丰富 1998 年海南岛有珊瑚礁分布的海岸长达 228 9km 占岸线总长的 14 15 近岸浅海 的珊瑚礁面积 22 217 0hm2 主要分布在三亚 文昌 琼海 临高 儋州等市县 海 防 林 生 态 系 统 主 要 由 人 工 种 植 的 木 麻 黄 椰 子 树 和 天 然 的 灌木丛和仙人掌等植 被组成 2000 年海南岛海岸带防护林总面积 621 72km2 海岸防护林带的总长度约 1 080km 海南岛独流入海的河流有 154 条 其河口分布在沿海各市县 主要河口有南渡 江 万泉河 昌化江的入海口 河口 等 海南岛部分河口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较大 海南岛的河口生态系统多样 有红树林 海草 珊瑚礁等不同类型 河口水质总体上 处于优良状态 达到或优于国家 类海水标准 但个别河口污染严重 受到耗氧有机 物 石油类 活性磷酸盐 大肠菌群等污染 海南省泻湖众多 在海南岛沿海各市县均有分布 是海南省港口 水产养殖和 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基础 据 2003 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海南省大部分泻 湖区海洋环境和生态状况保持良好 老爷海 红沙港的局部海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海南岛的沿岸港口多为泻湖港 但港口口门普遍淤积严重 严重的陆源污染影响泻湖 的生态环境 导致泻湖部分生态服务功能丧失 8 近岸海域生态系统 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良好 局部海域有一定污染 2003 年海南省近岸海域水质 总体良好 以 类海水为主 92 3 的监测海域符合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的要 求 部分城市附近的局部海域和养殖集中区局部海域受到城市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的 一定影响 在海南省管辖的海域中 远海和近海海域水质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 准 全部为清洁海域 继续保持优良 绝大部分近岸海域的水质优良 仅在部分港湾 江河入海口邻近海域和入海排污口附近海域的水质超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局部区 15 域超国家二 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海南省远海 近海和近岸海域的海洋沉积物测值均 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 海洋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海南岛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多样 其中以珊瑚礁 红树 林 海草床生态系统最为重要和典型 海域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品种繁多 其中不少 具有南海特色 价值高 有优势养殖前景的鱼类 贝类 甲壳类 棘皮动物和藻类等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 沿海海平面和表层水温均呈上升趋势 2003 年海洋水文状况基本正常 全省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和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优良 部分 港湾和江河入海口邻近海域有轻度污染现象 海洋生物质量总体保持健康水平 海洋 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海南省沿海海平面多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 表层水温均有上升趋 势 2003 年 海南省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 89mm 不仅高于 2002 年海南 省平均海平面高 20mm 而且高于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 60mm 和南海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 63mm 近岸海域年平均表层海水温度为 26 9 摄氏 西沙群岛附近海域为 28 2 南沙群岛附近海域为 28 9 与多年平均值相比 各 海域表层水温均有上升 升幅 0 2 1 0 不等 9 生态灾害 海南岛的生态灾害主要有洪涝灾害 龙卷风 雷暴 旱灾 地质灾害以及虫害 等其他灾害 热带台风 暴雨是海南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平均每年 3 3 次 占全国 台风总数的 43 龙卷风和雷暴也是海南主要生态灾害之一 夏季是龙卷风和雷暴多 发季节 旱灾在海南影响区域较广 且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 对海南农业 渔业生 产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海南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灾害的种类主要 有滑坡 泥石流等 规模以小型为主 主要分布在海南中部山区的琼中 通什 保亭 等县市 经常在雨季或台风季节发生 海南省虫害比较严重 对当地农业和林业发展 有较大影响 近十年 海南的生态灾害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 周期越来越短 受灾的时间越来越长 危害的程度越来越重 滑坡 泥石流 赤潮等 生态灾害的危害日渐明显或开始出现 16 二 主 要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1 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南省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表现为热带雨林及其它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及覆 盖面积减少与破碎化 物种数的减少与濒危物种的增加 海洋渔业资源以及大量当地 农作物及其生物种质资源的丧失 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种 一是由于人们滥捕乱杀野 生动物 采取刀耕火种等耕作方式和不科学的捕捞方式导致生物物种消失 据调查 在 1960 年到 2000 年的 40 年中 至少有 6 种植物已经灭绝 常见鸟由 100 多种减少 到 30 多种 沿海 14 个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都不同程度衰减或消失 二是人类活动逐渐 成为影响和控制热带森林生存与消亡的主导因素 如 引种橡胶等人工林取代天然林 使海南岛热带原始森林不断减少 逐渐从平原 台地 丘陵山地退缩 现在原始森林 仅保留于中部山地之中 三是工农业发展 生产技术和工具的改进 促进了土地的开 发 也加速了对热带森林的破坏 海南岛东北部的琼山 文昌 乐会 今琼海 一带 开发较早 原始植被早已消失 四是外国势力对海南生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 也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1939 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海南岛时期开采矿山 砍伐森林 导 致海南岛森林面积减少 42 7 104 亩 使海南岛的原始热带森林受到极大的破坏 生物 资源流失很大 五是大规模的经济开发 也是海南岛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 建 国以来 海南岛大量的热带森林被开垦成为耕地 果园及热带作物种植园 导致海南 天然林面积急剧下降 原始森林覆盖率由 50 年代初期的 25 7 到目前的 4 人工林 面积增加 天然林面积减少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甚至出现单一化 六是外来物种入侵对海南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生物入侵现象在海南省比较严重的 如 2002 年由于椰心叶甲 Brontispa longissima 入侵 导致海南省棕榈科植物受害 达 3 1 104 株 对海南棕榈科植物造成很大的威胁 此外 由于外来物种飞机草入侵 自然保护区 侵占原生植物 坡鹿食物 生境 使坡鹿食物来源减少 影响坡鹿等珍 稀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17 2 土地质量下降 草场超载严重 海南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由于对耕地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重用轻养 或只种 不养 地力消耗过度 大量使用农用化学物质 造成局部地区土壤板结 酸度增加 同时 局部地区森林资源过度砍伐 山区毁林开荒和刀耕火种等人为破坏因素 加上 冬春季的干旱和夏秋季的台风等恶劣气候条件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导致土壤耕作层 变薄 有机质降低 土地肥力肥量不足 生产力降低 全省水旱田有机质缺乏级面积 有机质含量 1 占水旱田的 13 25 缺磷 速效磷含量 5ppm 水旱田占 61 17 旱 坡地有质缺乏级面积约占旱耕地面积 28 49 缺磷面积占 52 5 缺钾占 46 61 2000 年 海南省可利用草场为 5 950km2 按每平方公里载畜量为 373 羊单位计 算 海南省草场理论载畜量为 2 218 400 羊单位 但草地实际载畜量 8 823 400 羊单位 远远超过理论载畜量 3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南中间隆起向四周递降的地势 和较强的降雨 使海南省水土流失的潜在性较大 水土流失是海南省土壤侵蚀的主要 方式 海南省的水土流失以冲沟侵蚀为主 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水土流失 不存在 剧烈水力侵蚀 水土流失强度主要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据统计 2000 年海南省水土流 失面积为 43 777hm2 占国土面积的 1 29 其中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 蚀面积分别为 3 357hm2 724hm 2 和 678hm2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琼海 琼山 澄迈 万宁 陵水 临高 三亚 儋州 定安 文昌等县 市 其中相对较重的是琼海 儋 州 澄迈 文昌 琼山 临高等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儋州市的蝗蚂岭地区 同 时 根据 2000 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54 700hm2 占土地面积 1 6 其中水力侵蚀 占 37 5 风力侵蚀占 62 5 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 45 500hm2 中度水土流失面积为 9 200hm2 1988 年以后 海南省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 但水土流失现象依然存在 对社 会经济发展仍造成不良影响 据统计 2000 年海南省水土流失比 1988 年减少了 3 8 年平均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144hm2 其中 中度侵蚀 3 357hm2 减少了 18 70 4 强度侵蚀 724hm2 减少了 74 97 极强度侵蚀 678 hm2 减少了 55 95 4 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而造成土地生产 力下降 甚至土地资源丧失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资源衰退演变过程 由于 肓目地开发使用土地 开荒造田 开山挖路 在采矿时不及时复垦 导致海南省的荒 漠化趋势有所增大 据卫星遥感监测 1990 1994 年 东方市沿海地区和昌江 乐东 县的部分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平均每年以 6 4 的速度递增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2002 根据 1995 年海南省风沙化土地普查结果 海南省荒漠化土地相对较少 荒漠 化土地总面积 13 75 104hm2 占国土面积的 3 9 左右 主要分布在乐东 东方 昌 江等市县 2000 年海南东方市荒漠化土地面积 14 800hm2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0 42 昌江县荒漠化土地面积达 40 000hm2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1 13 5 土地沙化 由于耕作方式不当 重用轻养 在采矿时不及时复垦 导致海南省土地沙化范 围有加大的趋势 据海南省林业 土地等部门统计 海南省土地沙化主要分布在沿海 12 个市县 1988 年至 2000 年 沙化土地面积由原来的 6973 增加到 41 440 2hm2 占 土地面积的 1 72 增加了将近 6 倍 其中 乐东县的沙化土地面积大于 10 000hm2 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 29 20 文昌 澄迈 临高 海口等县市沙化土地 面积大于 2 000hm2 增幅较大的县市有乐东 文昌 临高 海口都增加了 1 000hm2 以上 万宁市新潭至东澳长约 13km 的海岸带 也发育了沙滩 沙丘 沙窝 风蚀洼 地等 据 1997 年调查 昌化港至棋子湾一带长十几公里 宽 1km 的海岸带分布有典 型的风沙地貌 沙化面积 2 288hm2 沙化率为 65 24 6 土地盐渍化 海南省的土地盐渍化是由于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 造成局部区域土壤 受海水污染造成的 据统计 2000 年海南盐渍化土地面积为 2 989 61hm2 占国土面 积的 0 087 比 1988 年增加了 394 44hm2 增加了 15 20 主要分布在万宁 陵水 19 澄迈 琼山等沿海县市 其中澄迈较严重 大于 2 000hm2 主要原因是由于海防林和 海岸沙堤遭人为破坏 海水涨潮或由于高位池养殖排水泄漏 造成沿岸土地盐分增加 所致 土地盐渍化使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不仅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 而且给当 地居民生活构成威胁 7 海岸带生态退化 海岸线后退 据调查 海南岛遭受侵蚀的海岸线长度约 300km 尤其是东北和 西北部沿海侵蚀作用更加强烈 据 TM 卫星影像对比 海南岛东部文昌市东郊海岸邦 塘湾海岸侵蚀最严重的岸线 海口市海甸岛至桂林洋岸段也有明显的岸蚀现象 护岸 建筑损坏较严重 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 近十年来 海南岛沿海地区大力发展高位池养 殖 使约 20hm2 红树林生态系统转变为虾池 使红树林生态系统面积减少 结构趋向 单一化 服务功能降低 据 TM 卫星影像资料 对 1995 年和 2000 的遥感卫星影像进 行比较 一些沿海市县乡镇 1995 年分布有红树林的区域 到 2000 年已变成了虾塘 池 海南省现有红树林面积已较解放初期减少一半 海南岛的现在的天然红树林 不仅在面积上不连片 而且林龄也较小 生态功能下降 海南省生态调查数据表明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海南岛沿岸的珊瑚礁分布面积大约有 50 000hm2 岸礁长度约 1 209 5km 1998 年海南岛近岸浅海的珊瑚礁面积和长度分别比三十年前减少 55 57 和 59 1 目前 在海南岛近岸海域浅水区 除三西瑁岛和东瑁岛外 已经很难看到 珊瑚连片集中分布的景观 海岸防护林破碎化 据 1995 年和 2000 年 TM10 卫星遥感数据统计 2000 年海 南岛海岸防护林较 1995 年减少 8 其中灌木林地降幅达 13 有林地下降 11 疏 林地下降 8 其中 除了琼海市和昌江县外 其他 10 个沿海市县海岸防护林 2000 年均比 1995 年减少 降幅最大的是海口市和澄迈县 个别市县的海防林不仅面积减 少 而且有相当部分林木是刚栽种不久的幼树林 或是遭受人为和自然灾害破坏后的 残次林 有些林带宽度不够 林相较差 防风固沙和防止海岸侵蚀的功能较低 20 海岸带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人工化 受海岸带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影响 海南岛海岸带陆地生态系统已形成两个地带 即滨海滩涂地以发展养殖业 盐业 油气化工业 林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综合生态系统 冲积海积平原以发展林业 种植业和牧业为主的农业生态系统 对 1995 年和 2000 年 TM10 遥感统计数据进行比较 得知 1995 年至 2000 年期间 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 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草地和林地面积相应地减少 对海岸带生态退化起着一定的 推动作用 其中 虾池面积较 1995 年明显增大 增幅达 461 0 其次是耕地 增幅 达 17 0 再次是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增幅为 9 0 此外 未利用土地面积也稍有增 加 其中沙地面积增幅为 4 虾池 耕地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主要来自于林地 和草地的减少 即林地 草地减少主要是转变为虾池和耕地 因此海岸带整体生态质 量有所下降 海岸带土地退化 海南岛海岸带土地退化主要体现在土地沙化和贫瘠化 土地沙化主要分布在昌 江 东方 乐东 儋州 文昌 万宁 陵水等市县沿岸 沙化面积大约有 177km2 此外 海南岛海岸带土壤多由浅海和滨海沉积物发育而成 贫瘠化现象比较严重 海 岸带的土壤中 除部分滨海沼泽盐土 泥滩 林滩 有机质可达 2 8 外 其他土壤类型 的土壤养分则相当缺乏 如滨海沙土有机质 0 44 浅海沉积物砖红壤 燥红土等有 机质也不超过 1 8 赤潮影响比较严重 近几年海南省出现的海洋损害事件主要为海水养殖污染和漏油事故 海洋灾害 主要为灾害性海浪 风暴潮 赤潮 海口 三亚 文昌 万宁 琼海 儋州 临高是 受海潮和海洋灾害影响较大的地方 随着沿海开发程度的增加 海南省赤潮发生日益频繁 两次发生的时间间隔在 缩短 近几年 海南省的赤潮主要发生在文昌 万宁 三亚 儋州等水产养殖和人口 密度较高的地区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区域是人口密集 养殖密度较大的海域和 21 海上交通要塞 如万宁小海 海口秀英港 万宁老爷海 三亚三亚河口和儋州新英湾 9 风暴潮影响比较严重 海南省受风暴潮影响的区域主要是西北部的海口 文昌 琼海和西北部的临高 和儋州等市县 2001 年海南岛沿岸出现增水 50cm 以上的风暴潮两次 2003 年度海南 岛沿岸出现 3 次明显的风暴潮增水过程 增水都在 50cm 以上 实测最大增水 194cm 海南省灾害性海浪影响范围主要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大的东部地区和受冷空 气影响较大的北部地区 2001 年度海南省因灾害性海浪导致的海难事故主要有 4 次 其中 2 次是受热带气旋影响产生的海难 2 次是因受冷空气造成的巨浪袭击造成的海 难 四 生 态 环 境 敏 感 性 评 价 生态环境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区域各种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 它 反映的是区域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时 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的大小 也就是在同样的干扰强度或外力作用下 各类生态系统出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 性的大小 一 水 土 流 失 敏 感 性 评 价 土壤侵蚀是世界上的主要生态破坏现象之一 它破坏土地资源 造成淤积 干 旱 洪涝等灾害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海南岛的土壤 侵蚀主要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由于地面径流作用产生的土壤侵蚀 根据水土流失方 程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主要有 5 个 即降雨 R 土壤质地 K 地形 LS 植 被 C 和农业措施 P 等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海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共有五个等 级 即极敏感性 高度敏感 中度敏感 轻度敏感和一般地区 海南省水土流失敏感 性分布格局为 1 极敏感区集中分布在五指山 黎母岭 霸王岭等中部高山地区 22 2 高度敏感区沿环状分布在极敏感区外围的中山地区 包括尖峰岭 吊罗山在内 的中南部中山地区和松涛水库 牛路岭水库上游 3 中度敏感区分布在琼东北丘 陵台地 4 轻度敏感区沿环状分布在沿海丘陵平原地区 5 一般敏感地区分布 在海南岛东北部的文昌 西北部的临高和儋州 西部的东方和乐东 南部的三亚和陵 水等市县的沿海滨海平原 二 土 地 沙 化 敏 感 性 评 价 持续的干旱会导致土地沙化 土壤质地越轻越容易使土地出现沙化 沙质和壤 质土壤比质地类型的土壤更容易沙化 植被覆盖度越低越容易出现沙化 海南省沙化 敏感性分布格局为 1 高度敏感区主要包括乐东 东方 昌江 儋州等 4 个西部 县市 这是由于海南西部沿海区和西沙群岛等南海诸岛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土地干 旱 土壤质地以沙质 壤质和砾质为主 土壤植被较少的原故 2 中度敏感区包括 海口 文昌 琼海 万宁 陵水 三亚 临高 澄迈等其他沿海地区 该区降水量较 大 植被覆盖良好 不太容易产生沙化 3 其他区域为沙化一般敏感地区 三 气 象 灾 害 受 损 敏 感 性 评 价 海南省的主体大陆是位于赤道附近的岛屿 台风 洪水 风暴潮是海南的主要 灾害 根据海南岛的气象灾害特点 本区划选择台风 洪涝和风暴潮灾害受损情况进 行评价 台风灾害敏感性 台风是海南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海南省的风暴潮是伴随着台风形成的 海 南省台风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