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钢缠绕管施工方案-(修复的)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6373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钢缠绕管施工方案-(修复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塑钢缠绕管施工方案-(修复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塑钢缠绕管施工方案-(修复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岩小区一期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方案编 制: 审 核: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二O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HDPE塑钢缠绕管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新工业园区,根据业主招标要求及优化设计,本工程排水管DN400-DN600采用SN8 HDPE塑钢缠绕管。DN1000以下采用和一次性注塑检查井。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了解施工场地的土质状况合理安排机械施工。塑钢缠绕管排水管道、塑料检查井(连接井)施工 (一)、塑钢缠绕管排水管道一般要求 1、排水管道的材料 、管材颜色为黑色,颜色应色泽均匀。 、管材内表面应平整,内外壁应无气泡和可见杂质,管壁焊缝无脱开,加强筋应规整,无钢带裸露。 (3)塑钢缠绕管长度达到标准6米一根。 2、管道运输 、短距离运输,不应在坚硬不平的地面或石子地面上滚动。以防损伤管道。 、管道若采用叠放运输时应将管道保持稳定,管道之间应适当留有缝隙,以防管道发生滚动。 3、管道装卸 、管道主要采用机械装卸,装卸时应采用柔性好的皮带,吊带或吊绳进行安装,不得采用钢丝绳和链条来装卸或运输管道。 、管道装卸时应采用两个支撑点,其两个支撑吊点位置宜放在管长的四分之一处,以保持管道稳定。 、在管道装卸过程中应防止管道撞击或摔跌,尤其注意对管道端保护如有擦伤应及时与厂方联系,以便妥善处理。 4、管道存放 、当管道直接放在地上时,要求地面平整,不能有石块和容易引起管道损坏的尖利物体,要有防止管道滚动的措施。 (2)、严禁在管道附近有长期明火。 (3)、管道存放的周围不能有易燃物。(二)、施工方法 1、坑槽开挖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前施工员向司机详细技术交底,并分段开挖,以检查井或连接井为一段,以减少塌方或破坏土基,同时要注意边坡土体变化,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意外事故。司机挖到要求深度时,施工员复核标高,并听从施工员安排挖到该沟槽要求的标高,坡度及宽度。由于沟槽较深,依照设计需要对沟槽进行支撑处理,撑板材料采用厚度不小于5cm,长度不小于4m的优质松木板,横撑采用圆木,其梢径要大于10cm,每块撑板不少于两根横撑,横撑的水平间距宜为15-2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当沟槽挖至地面以下2m左右时,撑板支撑应及时安装。撑板的安装:首 先 将 坑 壁 修 整 平 齐 ,应 与 沟 槽 槽 壁 紧 贴 ,紧 密 排 列 ,横 排 撑 板 要 水平,立 排 撑 板 应 顺 直 ,密 排 撑 板 的 对 接 应 严 密 。横 梁 与 撑 板 应 密 贴 连 接牢固,横撑应水平并与横梁垂直且应支紧连接牢固。撑板外侧用撑木支撑,用大锤和扒钉将撑木撑紧固定。然后继续下挖至设计标高,再次架设支撑以确保施工安全。其注意的是横撑的安装不应妨碍下管和稳管。支撑架设后还需经常检查其牢固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沟槽开挖时在检查井井位处必须扩大,以便给以后的检查井砌筑工作留出足够的工作面。2、基础施工 、管道基础采用土弧基础,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2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 、管道基础中在接口等部位的工作坑,宜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开挖,工作坑的大小可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在接头完成后,应立即用中粗砂回填密实。 3、管道安装 (1)、安装前检查的项目 、管材类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说明书; 、管材不得在破损、裂缝及明显缺陷; (2)、接口检查,沿管检查,规定的安装位置与接合严密。 (3)、管道安装完毕后,用水准仪测量管顶高程,每10米测一点,然后换算成管内底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mm。(4)、施工工艺、下管前,先清除管坑内杂物,在沙垫层面调平标高,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复核平基面标高。、管材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安装前检查管的外观质量,不使用有裂缝、蜂窝等现象的管材。、根据管径大小和现场情况,采用人力下管和吊车下管相结合。下管时应将管道排好,然后对线校正,严格控制标高。、管道稳定后,应再复核一次流水位的高程,使管道的纵坡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4、管道连接: 本工程聚乙烯塑钢缠绕管管经为DN400-DN600 采用不锈钢卡箍连接法,首先用密封皮套,套住2个接头。再压入发泡橡胶,接头处2头应均匀,最后用不锈钢卡片旋丝收缩。螺丝一定要均匀拧紧。5、回填 、一般规定 1、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 2、沟槽回填,应先从管线、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回填,并确保管线与构筑物不产生位移。 3、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回填其它部位时,应均匀运入槽内,不得集中推入;管顶0.5m以上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 、回填材料和回填要求 、从管底基础层至管顶以上150m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宜按表1的规定采用。 、回填土的密实度回填土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也可按表1的规定执行。表1沟槽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 槽内部位最佳密实度(%)回填土质超挖部分95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级配碎石管道基础管底基础8590100mm左右的中砂、粗砂,土弧基础中心角2加3095中砂、粗砂,或符合要求原土管道两侧9095中砂、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小于40mm级配砂砾或符合要求的原土管顶以上150mm范围管道两侧90管道上部85管顶150mm以上按地面或道路要求,但不小于80可用原土 注,符合要求原土不得含有直径超过40mm碎石。 、塑料检查井施工方案1.检查井工艺结构要求 (1)必须采用一次注塑成型工艺加工制作,禁止焊接,滚塑等工艺制作。(2)检查井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最新出版的 CJJ/T209-2013行业标准 2.井座选用本工程甲方为优化工程质量与寿命,及综合造价考虑,直径1000以下的井改为使用寿命50年以上的一次性注塑检查井,为更大的优化工程质量我方井座选用参照塑料检查井市政上图要求。3井坑开挖 a、井坑应与管沟同时开挖,开挖时井座主管线应与管沟中管道在同一轴线。井坑边坡与管沟边坡一致。井坑开挖时,不得扰动基土超挖;如基土受到扰动,则应按现行的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有关规定,根据基土土质采取补救措施。有沉泥室污水检查井井坑,应根据选用的规格,局部开挖沉泥室深度。井坑开挖应根据选用的规格,考虑井座主管线偏置因素,偏置端的坑壁应与管沟齐平。b、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雨季施工,增设排水,降低水位措施。c、检查井基础:土方开挖时未扰动原状土可以采用中粗砂或粗砂砂垫层其厚度为100mm,如地基土质太差时采用沙夹石垫层,井四周沙厚度为200mm.2、检查井接管安装a、检查井井座与管道连接安装顺序,应先从接户管上游段开始安装,以井-管-井-管顺序安装,并逐渐向下游支管,干管延伸。b、井座接头与管道连接施工方法,采用承插热收缩带连接,c、井座与汇入管,排出管连接需要变径,采用异径接头时,当汇入管径小于井座接口管径时,应管顶平接;井座排出管接口大于下游管道时,应管内底平接。d、管道可采用变角接头或砖混管室调整落差大的坡度。 e、附加接管的安装,应根据井筒尺寸和连接管道的直径,采用专用工具在井壁上开孔,孔洞圆周边缘应平整,安装附加接管不得倒坡。f、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期间,在管道(含检查井)安装完成(但尚未进行灌水试验)时,应采取防止井体上浮的技术措施。3、井筒安装a、井筒的长度应为井座连接井筒的承口底部至设计地面的高度,再减去井筒顶至地面的净距。当地面或路面标高难以精确确定时,井筒长度可适当预留余量。b、井筒插入井座应保持垂直。井筒插接时,不得使用重锤敲打,应采用专用热收缩带高温收缩连接。4、回填a、回填应在排水管线达到标准标高,并与检查井连接后与管线同时进行。b、回填前应排除基坑、沟槽内积水。c、回填材料:从管底基础面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用碎石屑、粒径小于40mm的砂硕、中粗砂或沟槽开挖出的良质土。d、回填土不得采用淤泥,垃圾和冻土等,并不得夹带石块,砖及其他带有棱角的硬块物体。e、在当地最大冻土深度大于等于1.0m时,在冰冻层范围内,应在井筒周围不少于100m范围内回填中粗砂。5、井盖安装a、井盖安装前应精确测量井筒的长度,切割井筒的多余部分。b、安装井盖应按检查井的输送介质性质确定,污水井盖和雨水井盖等不得混淆。6、闭水试验应按现行的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进行闭水试验。四、质量保证措施:1、检查井在装卸、搬运、运输过程中必须固定可靠不得摔跌和撞击吊运时采用软绳吊运,搬运时不得在地上拖动。2、井坑开挖时严格控制好基地标高,严禁扰动地基。如有扰动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3、检查井安装连接时应先从接户管上游起始安装,逐渐向下游支管延伸。4、检查井垂直度可以采用水平尺或水准仪控制。5、土方回填时应四周同时回填,防止检查井跑偏,还可能由于压力不均匀而导致井筒变形。五、雨季施工:1、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沟槽排水或其他降水措施。2、雨季施工时井座安装完毕不能及时回填时应采取沙袋等临时抗浮措施。3、应采用随挖随安的快速施工法,防止地基被雨水寖泡和基坑垮塌。六、安全措施:1、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2、现场派驻专职安全员进行巡逻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处理问题。3、随时对吊装的绳子进行检查,及时更换。4、基坑土方开挖时按规定进行放坡和足够的操作面。5、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合格的安全帽。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