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5875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提要:“十五”以来,我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重点抓好特色农业,加快集镇发展,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步发展。当前,我乡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确保农民增收的措施,为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乡党委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大手笔、大气魄抓农业,各部门与各村支两委密切配合,齐心奋进,因地制宜,综合开发,使我乡农业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农业得到了提升,新型农业得到了发展,农业综合能力明显增强,种植业结构明显优化,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农业农村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乡农业农村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承担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1. 基层基础薄弱,资源不足,政府没有整体规划的能力和资金的扶持,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形成大气候。2. 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工,后劲不足,环境优化.净化意识不强。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达不到要求,氛围不浓。3. 农村基础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没有起到堡垒作用。如何引导新农村建设缺头绪,主张,找不准路子。4. 农业基础仍不牢固,农业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5.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卫生、文体等基础设施整体上比较薄弱;农民综合素质较差,文盲、科盲、法盲在农村仍有一定的比重;基层民主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同时,农村发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都亟待我们认真研究解决。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关键词:粗放成型. 支农惠农政策 环境优化 民主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完善和落实,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出现蓬勃生机景象,农民不再为吃.穿.住.行,发愁。对社会的要求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信息网络。交通条件。安全饮水。科学种植得到了充分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广大务工农民权益保驾护航,促进农村的整体面貌出现较大的改观。自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乡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新农村建设的粗放成型1.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国家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田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村步入信息时代,80%的农户安装电话,90%以上的农户安装有线电视,90%的农户住上了楼房,60%的农户饮用自来水,30%的农户安装电脑。90%的农户购买了便利的交通工具。乡村道路建设。通组通塆公路建设基本完善。科学种田交通运输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3.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乡也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各村都安装了电脑,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的到广泛普及。4. 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社会治安相对稳定在国家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以宪法为中心,广泛宣传和普及法律法规,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形式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础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在民主实践过程中,农民通过民主民主参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使自己活的切实的利益。有利于调动他们民主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治安也相对稳定。(二)目前存在的问题1.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我乡是一个典型的库区乡镇,农民收入60%来自农业,虽然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是农村土地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因此仅靠现有土地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农民从事第二产业的很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2.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不足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基层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提高,但是,从目前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没有灌溉设施,没有生活用水设施,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3.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不优,效益不高我乡大面积种植茶园,在生产和采摘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仿效和低水平生产,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精加工很少,竞争力较弱。4. 村庄建设杂烂无章,房屋布局不合理,人居环境差房屋的布局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农民住宅基本是普通砖瓦房,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随处堆放杂物,农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5. 农村无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因基础设施相当脆弱,无排灌设施,如2010年7月8日的洪水灾害,山体滑坡,70%的农田被冲毁。交通道路多处受损。农民抗灾自救能力弱。6.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制约着集体经济,村集体无固定收入,无可行项目,更无法向农民收取,仅靠转移支付维持运作。因此自然灾害的隐患村集体无法承受。7.劳动力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当前,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现有农村劳动力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很少。外出务工只能卖苦力。严重制约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下滑趋势,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上升趋势。8.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科技文化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设施差的现状从根本上没有改变,由于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没有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全面优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2.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如果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栓在土地上,农民就无法富裕,要使更多的劳动力向非农业,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3.加快农村通信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信息网络 农村信息及农村通信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市场供求,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农业信息。使农村的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适应市场的消费需求。4.搞好环境治理,协调发展,优化人居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优化人居环境。5.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学习法律知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好的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党组织和党员来执行,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把具有一定威望,知识水平,致富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吸收到组织中来。为基层党组织充实新鲜血液,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当然,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既要预备走艰苦的路,敢于迎难而上,更要有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我们深信:借着“万民干部下基层活动”的春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2013.4.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