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5797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广西宾阳县甘棠镇八合学校 黄宝芳摘要心理学是一门运用相当广泛而又十分实用的科学,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若能将心理学的知识,特别是心理活动的规律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就可以走进学生心灵,这样,既有利于教育学生,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关键词心理效应 小学语文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心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是指师生相互交往的心理互动对课堂教学活动与效果的影响和作用,它是一种规律性的心理现象。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合作意识和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向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是学科教师传递知识、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教给他们自主探究的方法,使之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为此,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适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奇妙的心理效应,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在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分析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心育内容,感受心育滋润,接近心育目标。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诚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2.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期望。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的方法合适,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课堂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用亲切、热烈的面部表情,关注每一个人的温和、宽容、热切的目光,配合教学内容自然生成的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动作,吸引学生;幽默是一种艺术,教师要用具有幽默、睿智交际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愉悦,感受到善意的关怀,而且能欣赏到充满睿智的思想;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极富艺术性的教学技巧以多种多样含蓄、间接的方式有效地影响学生,具体为语言暗示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给学生的暗示。教师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传递给学生某种附加的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和鼓励。如:“你已经快接近正确答案了,相信自己,一定行!”“哎呀,比昨天棒多了,重来一遍一定会更好!”富有人性化的鼓励暗示让学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体会到了进步的喜悦。当学生的意见不大恰当时,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理解少批评,才能发挥良好的语言暗示作用,引导学生课堂上积极探究。二、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素材,而且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情境。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心育内容。例如:教师通过选择典型课文,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像能力;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对所营造出的教学情境的深入体会,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通过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品格的描写,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善加利用,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收到心育的实效。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反复渗透、耐心诱导和细心培养。可结合多媒体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激发探索总结探索”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教师要多尝试进行开放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不仅可以给学生以乐趣,更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心理素质教育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三、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几点:1.保护学生的自尊。2.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3.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四、赏识教育,激发学习的自信心 “从本质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人才,都有极大的潜能,就看你如何去挖掘和培养。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永远不要挫伤他的自信心,永远不要让他产生失败感,即使在他遭遇挫折的时候”。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个适当的表达方法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学生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都来自于赏识。赏识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未来一代人的风貌。实施赏识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很高,当学生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例如多说几句“你进步了”“你真棒”“你真厉害”“希望下次考得更好”等鼓励性语言,使学生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例如,我班李海斌同学,她的语文学习成绩比较差,脑袋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第二,要注意的是,赏识要持之以恒,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教师或家长在面对着差生时,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忘记了鼓励反倒讽刺,大声地指责:“这么笨,别上学了”“猪都比你要好”“你真没记性、真是死不悔改”等,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降低学生的自我评价,失去自信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让他们在痛苦中总结经验,在教训中学到智慧,使其不迁怒,我们对小学生的错误处理至关重要。爱迪生母亲的宽容使世界多了位发明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例如:我班有部分学生的作业字体很差,作业质量不高,我就经常找这些学生交谈,偶尔他们有一两次作业表现好,就及时给予表扬,并在作业本上写上好,这样他们为了争取这些“好”,作业自然越来越好。所以我们对学生要宽容、和善、耐心,使学生感受一份真爱与抚慰。第三,要注意的是:赏识不能过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老师的仅仅一次表扬就满足他们的需要。虽然赏识教育主张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学生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不断赏识,而且过度赏识,会导致他们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对于胆小呆板的学生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补短;好学生、任性的学生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鼓励他们克服任性的行为。五、采用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心理学表明: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教师和父母的评价,但他们已有了对自己行为的独立看法;大约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儿童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逐步学会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立评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要进行及时引导和调控。在以往语文学习的评价中,只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分数低的学生往往自我表现评价过低,致使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成绩的提高缺少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淡化分数概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单元、期末的测评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外,更应该在课堂上、作业中,用口头表扬、写在作业本上的短语等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适时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改进功能。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式评价”,例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们用自己的想法解决了问题!”“你的主意和方法不错”这样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里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任何一个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总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学习有困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做好“期待式评价”。如: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肯定能行,再动动脑子,好好想一想!”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采用“接纳式评价”,以防止学生形成自卑、自负或自欺等错误的自我观念,学生的情感表现往往不同,教师应接纳学生的个性表现,改变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体现评价的可接受性,以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会激起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采用某些动作(如鼓掌、点头、拍拍肩膀、竖起大母指等)或表情(微笑、凝视、皱眉、沉默等)等进行 “亲近式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取激励的信息。总而言之,心理效应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是严肃的;然而恰到好处地应用心理效应以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这却是一门艺术。我们首先应当承认课堂教学互动中确有心理效应存在,然后需要学习与研究心理效应,并且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中创造性地应用,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实现心理效应与教学互动的无痕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