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养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5426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养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养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养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之探究小课题研究方案一、小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一)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因其父母单亲或双方常年外出打工,由其祖辈或他人代养、监护的那部分孩子。这部分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事实证明,“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他们在学校中的成绩普遍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家庭作业普遍完成较差。 (二)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行为习惯又可以分为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本课题主要是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现状、策略,并以此为突破口,旨在培养全体学生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三)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时刻关注他们,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2)、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问题。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育人网络,给孩子温暖和关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课题研究的背景:(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我校是地处永春县东大门的农村学校,与仙游县、南安市毗邻,这里经济不是很发达,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谋生计外出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的住在寄宿制学校里,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给他们以温暖、约束和管理,大多数学生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极差。(2)、“隔代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群体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他们的心理健康、性格等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再加上这类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教育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不能在思想上给予引导。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三、课题研究意义1、要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并在责任感、自立自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有卓越表现,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这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说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乃至学生今后一生的生活工作有重大社会意义。2、做好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意义重大。作为学校、教师,一个与农村未来息息相关的基层单位与职业,我认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其作用有三: 一是能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能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特殊群体,我们的职业工作能与农村留守儿童零距离接触,熟悉、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具有很强的亲情优势、威望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能培育新型农民。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将来大部分都是新型农民的后备军和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如果今天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教育,不能健康地成长,将来就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担当不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所以,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也是培育新型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性工作。四、课题的研究依据理论依据 1、心理学:在心理结构上包括了相关的思维、语言、外显的可观察的运动或动作三要素,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是习惯培养和形成中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2、教育学中阐述: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 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养成主动学习,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创造性思维习惯。可见,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为迫切。 3、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基础。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已成为和谐教育的绊脚石,我校提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正是基于和谐教育的目的。事实依据:我校2013年秋季对本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全校118名学生,留守儿童72人,占61.02,其中单方26人、双方46人,我校寄宿生41人),故觉得必须对我校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体系进行探索。五、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目标1、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形成原因。2、本课题旨在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进行研究,使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使他们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举止美、仪表美、学科学、用科学,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他们掌握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集体、珍爱生命、爱亲敬长、诚实自信等情感与态度;初步养成乐于参与、文明礼貌、遵守纪律、遵守公德、爱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3、探索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内容1、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班级分布情况、家庭现状、监护人基本情况、监护方式及内容、校内外表现、行为习惯表象、心理情感等)。2、探索寻求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方法。3、探索总结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式方法六、研究对象及范围我校所有留守儿童,以班级单位,建立个体“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七、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研究思路1、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促使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2、利用榜样的力量影响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3、加强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情商;即:课堂上继续运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其他课程的渗透等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教育;继续运用班队会课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事实教育;运用正常儿童和留守儿童结对子的帮扶方法,向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良好的儿童学习;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素质培训;建立记录学生成长历程的“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针对学生思想、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4、加强宣传,形成研究合力。(1)加强校内宣传,促进师生形成共识。(2)加强对外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支持,社区、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研究网络,为课题研究提供帮助,同时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5、加强管理、促进课题研究落实。6、加强培训,提高研究人员素质。7、加强校外督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1)经常与留守儿童的现有监护人联系,了解他们在家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做好记载,收入学生成长袋。(2)经常与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联系,争取他们一定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经常去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所在的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孩子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情景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这个课题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了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策略,按照行动法的几个步骤“发现问题、鉴定问题、查阅文献、做好行动研究的策划和筹备、建立假说、拟订计划、实施行动、评分结果,反馈”来研究这个课题。对比研究法:我们将在研究中把研究对象和其他对象对比、把研究后的情况和研究前的情况对比,把研究得出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等等来评价学生的转化。同时我们还辅以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资料分析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步骤本课题计划1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1、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实施措施,申报课题,论证课题,搜集有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实施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全面开展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行之有效的策略和途径;总结研究经验,开展交流活动,撰写经验论文。3、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搜集完善资料,统计分析、归纳整理;撰写研究总结报告、论文、总结;终结评审。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通过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寻求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2、完成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经验论文、个案分析、典型教学案例、随笔等。九、课题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主要观点: “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农民工留守子女已经成为了受教育的主题,而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研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牵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我校选择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做一些研究,意在以此为突破口,全面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做到有的方矢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创新之处 课题以科学发展观、学生终身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调查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直面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情商(EQ)和心商(SQ)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进行“星级”评价的方式,依托于托管家园、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周末服务站等平台,引导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这样,把儿童的行为习惯纳入教育学范畴加以研究,比以前对行为习惯大多局限于心理学范畴研究更具实践性。十、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一)已有相关成果: 本课题组负责的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与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生心理与身体健康问题探索三个课题已相继通过县级验收,均定为合格课题。(二)主要参考文献1、陈龙: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初探 2、叶敬忠: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3、华夏健康网:如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4、吴飞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5、代士民: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6、鄢展邦:浅谈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7、马景山:留守儿童体系与机制建设与实践8、李国芳:谈后进生的培养策略宁夏教育9、李小凡:爱的一天宁夏教育(三)课题研究可行性条件1学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实施全天候跟踪管理,建立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档案、建立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联系卡,以制度形式保障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经常性的联系。 2、学校把周边爱心干部、退休教师、在职教师组织起来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加强同社区、村组的合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政府、社区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力量,启动留守孩子关爱工程、开设关注留守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热线等,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健康养成产生合力效应。 3、国内许多专家和学校已经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有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开展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指明了方向。4、课题研究人员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长期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德育工作者,研究人员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十一、小课题成员及其分工负责人:林汉淇 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全程组织指导、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成 员:刘伟政 统计、积累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分类、归档。陈源进 搜集了解国内外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