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2880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平乐 村居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方法:诵读法、角色扮演法。教具准备:插图、卡片、投影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理解生字词,指导书写。教学过程:一、揭题,介绍“词”: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板书: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二、初读,整体感知:过渡: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学生再练读。指名读。三、再读课文老师范读,指导读长句。学生自读。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词的意思。出示插图,问:图上画了什么?图文对照理解词义,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释疑。四、指导书写学生自渎生字词分析字的结构。老师重点指导。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在品读中想象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感情。教学进程:一、检查复习默写生字词,互相指正。指名分段读课文。二、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意境。三、细读,理解词意: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自学思考。逐“片”讨论: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 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配乐朗读。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交流。评价。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板书设计:26.清平乐 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 低小 青青草翁媪 吴音 相媚好大儿 中儿 小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