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2706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选修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选修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选修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恨歌B卷1.这部分诗句表现了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愁苦、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对杨贵妃无尽的刻骨相思。2.(1)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融情于景,如“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2)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3)直接描写心理“思悄然、谁与共”3.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唐玄宗逃往巴蜀的路上,四处是黄沙栈道、高山、日色黯淡、旌旗无光,秋景悲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通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的抒发又深一层。4.首先在叙事中抒情表现“长恨”“天旋日转”本来是高兴地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增加一层痛苦的回忆,与快乐中写悲情。然后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玄宗的感慨,借以表现长恨,会长安后,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而后又转入直接描摹玄宗的辗转反侧,彻夜不眠。通过思念之苦表现长恨。四层:1.前四句写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于回长安的途中路经马嵬坡时凭吊贵妃遗踪,2.接下来六句写唐玄宗初回长安时睹物思人,恍如隔世。3.接下来的十二句,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尽思念。4.末两句一想入非非表明思念之深,承上启下。5.首先诗人极力铺写美景,让美景与萧条相映衬,把两者穿插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以烘托唐玄宗的悲伤,如“春风桃李与秋雨梧桐”。其次通过当下的孤零来回忆昔日的欢愉,同样形成强烈的反差,“池苑”“依旧”“落叶”不扫,最后,直接描写孤独凄凉的景物,以寄予悲伤落寞之情,“孤灯、萤飞”C卷 1.C 2.B 3.“寻”诗人借“寻”表明此性是专程来访,而不是信步由来。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翠柏的描写作用:一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4.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碧草、黄鹂”本来是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碧草年年如此,让为谁而绿?隔叶黄鹂叫声动听可有谁听?使人生出“感悟怀人”之意。5.不止诗人自己,还有普天之下的、千百年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6.都持批判态度,但批判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主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7.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和杨贵妃的死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死离别与百姓的生死离别进行对比。8.空、先 悲愤9.两句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但名满天下,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些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自然是无奈之举。10.引用了南朝檀道济的典故,表达自己忠心为国,却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惆怅。1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形象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是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象当年他投身战斗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1.(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 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2(1)忧思(2)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 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3)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钟会,官至司徒,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此人是个投机钻营的卑鄙小人,阮籍一向深恶痛绝。他时常来阮籍家作家,以此来探听阮的虚实。阮则置酒相待,开怀痛饮,对政事不发一言,钟会只得怏怏而归。阮有一女,容貌秀丽,司马昭想纳为儿媳,几次托媒人登门求婚。于是天天沉醉于酒中,等提亲的人来,已见他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了。这样一连六十多天,他都宿酒未醒。司马昭奈何不得,联姻之事,只得作罢(4)运用了以动衬经的写法,不仅写出了凄清的环境,而且衬托出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还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孤鸿是诗人自喻,悲慨无处诉说。湘夫人2.平,楚国 浪漫 楚辞体 或骚体B卷1.湘君和湘夫人,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因为主要写了湘君赴约不遇的情感活动,诗歌讲述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起的悲剧。2. 以清秋的景色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氛围,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3.第三段“筑室兮水中庑门”,用流光溢彩华丽炫目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3)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明确】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4.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说明论文如同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际遇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5.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浇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更添愁。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C卷1.远景:南山;近景:葵花;虚景:柳絮;实景:南山、葵花。这些景物互相映衬、烘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令人怡然陶醉在这初夏之景中。 2.联系写作背景,可见这不是一首纯粹写景的诗,而是即景抒怀之作,后两句所表达的便是诗人自己的情志: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附和王安石,我的一片忠贞爱君之心,犹如一株向日葵。3. 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在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4.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5.“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6. (1)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的外在丈夫的思念之情。(对两首诗具体内容的阐释各1分,“感情”分析2分)(2)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的寒灯下整夜叔叔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2分)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2分)1.(1)这两首诗都是作者因春天的景物而引发的感触,春兴表达出诗人悠悠的乡思之情,而春行即兴则主要是抒发诗人 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 (2)答:两诗均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春行即兴句句写景,字字含情(或写“情景交融”亦可),诗中虽写了绿树、芳草、山泉、鸟啼等宜人之景,但这些景物都是为了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 。春兴触景生情,诗人运用神奇的想象(或“虚实相生”亦可)将春风形象化,不但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也透露出乡思的深切 。2(1)答: 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答: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也可):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春江花月夜C卷:1、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2人生;人生途程3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4落地为兄弟斗洒聚比邻。5酒少。只要有一点酒,就聚邻共饮,大家一起来尽情地品味那亲密欢欣的韵味。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博爱的思想。6一天之中不可能有第二次早晨。7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8第、段分别从南北方的名胜、民居、山岳、湖河、人物典故传说、诗词名句、戏剧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了南方秀丽(或:柔美)、北方雄健的特点(意思对即可)。9这样写,一是与段首的“雨”“雪”相衔接,只有景和物才能承接“落雨”“落雪”,行文前后丝丝入扣;二是具体点明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和物,引发我们联想起与这些历史人物相关的典故传说,使文章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含蓄,更具文学色彩。从这细微处,可见作者匠心(意思对即可)。10 作者这样写,并非要突出南北的纠纷争斗,而在于强调南北关系密切,密不可分,互补互利。这就呼应了上文“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为第段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点明“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作了很好的铺垫。(意思对即可)11文章末尾以黄河长江比祖国大地南北儿女,以同归大海比中华民族的融合,真切地表达了华夏儿女渴望祖国和平统一、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赤子之心。(意思对即可)梦游天姥吟留别C卷答案1、c 2、星清行卿冥兵缨 3ni踩y拱手礼y拉lng升,高出 4(1)课文内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2)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5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A(迢迢,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7.B(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将进酒A卷。13略 B卷1.C 2.A 3.A C卷一。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2.运用通感手法,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二3.“湿”写出了清晨的片片花瓣缀满露珠的湿润和晶莹可爱。“满”字表现出了清香沁人心脾。两字写出了菊花美丽、芳香的高洁气质。4.第一句写菊从枝叶上看和蓬蒿类似,貌不惊人。第二句写重阳节时,人们采撷菊花戴在鬓上,对菊花很是喜爱和尊重。第三句写菊花美丽芳香的高洁气质,第四句把菊花和虽居高位却没有什么用处的瓦松对比,表现菊花的高尚品格,作者托物言志,表明自己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三一。从上一世纪80年代初征婚启事中常见到的热爱文学、积极进取、心地善良,到时下征婚广告中呼之欲出的票子、房子、车子、折射出社会心态的变化,金钱观念对婚姻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二(1)向日葵人类:向日葵呀,你为何总是仰着脸面向太阳,你不觉得累吗?你要有自己的想法,要独立呀!向日葵:面向太阳是我的需要,我只有面向太阳才能快速地成长。这不是我个人崇拜,我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启示:在你的生命里,有没有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看待事情,不思考事情真相的时候?(2)蒲公英人类:你的生命多么坚强啊!你乘着风的翅膀,为生命歌唱,无论飞落何方,都会在那里快乐成长。蒲公英:可是我永远不能选择等自己要去的地方!等我成熟的那一天,可恶的风又将无情的掳去我的儿女,让我在孤独中终老。启示: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别人深层感受的时候。国殇A卷1、D(A项被-披;B项霾-埋;C项反-返) 2、B兵器拿、握 3、C解说不对B卷一、1.头四句就写出了一幕白热化的战斗场面:长、短兵器是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面对蜂拥如云的强大敌人、面对刀丛剑集、飞矢如雨,楚军将士个个毫无惧色、奋勇争先。接着描写阵地被敌人冲入以后主站车迎击的情况。主站车左冲右挡,左右侧战马一死一伤,当车轮陷进泥中拴住了战马时,主帅便擂鼓进军。结果杀得昏天黑地、威灵震怒,战士们全部阵亡,尸横遍野。2.诗人对死者的赞颂,选择了几个富有特征意义的具体形象,既慷慨激昂,又不流于概念化。一赞他们“出不入兮往不返”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赞他们战死了也不放下武器,首身异处也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三赞他们勇毅英武、刚强不屈、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四赞他们精神不死是鬼中英雄。二、3.首句点战地、战争性质,七句写军情紧急乃情理中事。二、三、四句写“汉将”声威,而“破残贼”、“重横行”,屡败轻敌之意,天子又“非常赐颜色”,助其娇气,八句写敌军猎火照红狼山,见得并非一般“残贼”,而是强大之敌。从主客观对比中,已预示骄兵必败。4.上句概括士卒拼杀之英勇,牺牲之壮烈、惨重;而以下句做强烈对照,揭露轻敌恃宠的“汉将”并未亲冒矢石指挥战斗,而是躲在远离前线的帐中听歌看舞、寻欢作乐。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与士兵的矛盾,军中的腐败暗示了汉军必败的原因。C卷一1译文:祭礼完成啊齐击鼓,传递鲜花啊轮番舞;美女歌声好安舒。供上春日兰花啊秋日菊,永不断绝垂千古。礼魂者,敬神、事神也。 诗中叙写祭礼毕,女巫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同时倾吐了祭者对神灵终古供奉的虔诚之心,并祈盼神灵永远赐福人间。二2由近到远的描写方式。对友人的赞赏与牵挂。3.双关,一是实指号角的声音响彻胡天,一是表达诗人要求平定叛乱的愿望。4。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5。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三6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7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阕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联结二者。下阕前两句既含蓄的描写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 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2“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一。这样书写有利于考生对文字的规范书写和对语言的正确表达。 二。他的悼词用语不得体,误解了刘禹锡诗句的意思,无形中把亡友比成了“沉舟”“病树”,难怪别人会怒火中烧。 三。D.(A.不合逻辑,应把“只要”“就能”改成“只有”“才能”B。“在广大青少年中”改为“在广大青少年心中”C。否定不当,应在“付出”前加一个“不”字。)过小孤山大孤山C卷:10A(始:才)11C(A中昌言表现是说二人的亲近;B中一说昌言举进士后的名气影响,一说苏洵进京游学与昌言相见后的情景;D中“虽日为文”言苏洵很晚才求学,虽每天写文,但心中自惭)12B(没有反感之意,作者认为石昌言的富贵是情理之中的事)13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石昌言,互相慰问如同平常一样高兴。(游、相与、劳问各1分,在意1分)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生、使各1分,大意1分)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所以、中国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送石昌言为北使引苏 洵昌言应进士科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上学。回忆当时同一群小孩在这父亲身边嬉戏,昌言从旁边拿枣子和板粟给我吃,我们两相距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我同他很亲近。昌言应进士科考试后,一天天地有名气。我后来渐渐长大了,也稍微懂得读书,学习断句,对对子及声音格律,没有学成功就荒废了。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但看他的意思很遗憾。此后十多年,昌言中了第四名进士,在四方做官,彼此就不通音讯了。我一天天地长大,就有所感而悔悟,改变过去的旧习重新学习。又过了几年,我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昌言,互相慰问如平常一样高兴,我拿出十多篇文章,昌言见了很高兴,称赞写得好。我很晚求学又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惭愧,等听到昌言的称赞,才稍微有点自喜。现在过了十多年,我又来京城,可是昌言已在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做官了,竟替天子出使到万里之外强悍不屈的虏庭,(出发前),树起了大旗,有几百名随从,前来送行的车子有上千辆,送出都门外,昌言意气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了!我自思孩提时,在父亲身旁见到昌言,哪里料想到他今天有这样显赫呢?富贵没有什么稀奇,我对昌言独自有此感慨。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往年,彭任随富弼出使契丹回来,给我讲,出边境以后,住在驿亭里,听到几万匹披甲的战马奔驰而过,剑矛彼此撞击,整夜听到响声,跟随的人害怕得变了脸色,等到早晨起来,看到路上战马跑过的痕迹,还胆颤心惊,情不自禁。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夷狄笑话。唉!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从前奉春群出使匈奴,匈奴把壮士健马藏匿起来,不让它们显露,因此才有平域之战。现在的匈奴,我知道他们没有多大能耐了。孟子说:“游说大人物时,要藐视他们。”何况对于夷狄呢?请让我将这名话作为赠言。1617老专家上书推迟“南水北调”D卷:飘色又叫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是一种运用巧妙的力学原理凌空表演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片段,以巡游的形式,融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B参考答案:1陶侃的脾性聪明敏捷恭敬勤勉,整天的盘腿端端正正地坐着。2老子、庄子虚浮华丽,反对先王的合乎礼法的言论,不利于实际运用。3约束监督;没有。未曾4珍惜;怎么;放纵地游乐。5有利;闻名6从文中看,陶侃是聪明练达,珍惜时间,勤于实学,善用一切可用之物的人。7“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君子当正其威仪。”庖丁解牛 A卷 课前预习1. 1Ay支撑,接触;xng磨刀石 Bhu象声词;hu象声词 xing通“响” Cx通“隙”,空隙;kun空 Dzhng合乎音律;qng结合处2D D3.略 B卷 课堂练习1A(盖通“盍”,何,怎么。)2D(“以”作介词“凭、用”解;A项“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作介词“替、给”解,“为之踌躇满志”作介词“因为”解;B项“手之所触”用在主谓之间,“始臣之解牛之时”作结构助词“的”;C项“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而”表转折,“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而”表修饰。)3C(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C卷 课后作业B解析:B项,服:服役纳税CD答案:(1)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2)翻译: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4分)答案:倾尽钱财不够交纳赋税,竭尽全力不能完成徭役,百姓饥寒交迫,腐尸随处可见。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答案:轻视小民百姓的忧愁,却看重身边的人的取乐嬉笑,那么国家也就没有希望了。1贾宝玉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面前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以及彼此心心相印的情意,他的背后则是薛宝钗-贾府要把大观园的权力交给她了.2.我们就不必再学游泳,从而也就少了被水淹死的危险 我们就不必再用那些河里的的水灌溉,从而也就少了水利建设资金匮乏的忧愁.3提示:首先要有祝贺预订成功内容,要提醒预订者在预定时间前去参观,提醒文明参观,最后要有类似感谢使用本平台或有疑问可至电某某号垂询的句子。示例:祝贺您预订成功,请于某年某月某日到馆参观.文明安全游展馆,欢欢愉悦长知识.谢谢使用本平台.项羽之死 A卷 课前预习1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子长西汉史学文学思想太史公书纪传通史130书表本纪世家列传黄帝汉武帝300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略3.略B卷课堂练习1. D悬赏;征求.2.A(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3. B(“纵”是即使之意,表假设而不表转折4. D(ABC表假设,D表转折)5. A(“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C卷课后作业1C(独:只,只是,仅仅) 2.C(C项均为转折关系连词,可译为“却”。 A项两个“以”均为介词,但意义不同,前者可译为“因为、由于”;后者可译为“凭身份”;B项两个“之”均为助词,但意义不同,前者用在主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意。D项两个“则”均为连词,但意义不同;前者表假设,可译为“那么、就”;后者表转折,可译为“却”。) 3.D(句是对项羽的评说,是作者自己假设范增应该怎么傲。) 4.C(义帝为范增谋立,项羽杀义帝时,就已经对范增起了疑心,是在陈平施反间计之 前。) 1我喜欢意气豪华迈又沉郁冷峻的陆游 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 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 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2 要有效监管社会语文生活,提高全民族人文素养。3略阿房宫赋 A卷 课前预习1解析:A嫔pn;B椽chun;C锱z。 答案:D 2解析:“小李杜”中“小李”指晚唐诗人李商隐。 答案:A3.略 B卷 课堂练习(1)(5)“族”,“炬”,“焦土”,“虹”,“龙”,“弦”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北”、“西”、“辇”、“明星、腰、牙为名词作状语()“鉴“为名词的意动用法(11)“收藏”,“经营”为动词用作名词(12)“兀”形容词用作动词(13)“一”为数词用作动词构心斗角:古义:“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攒聚;“斗角”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常用来比喻各种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在“勾心斗角”气候:古义:指天气今义: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经营:古义:积蓄、聚敛的金玉珠宝等今义:筹划并管理;计划并组织等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同情、怜悯精英:古义:指金玉珠宝等今义:指出类拔萃的人才。(1)宾语前置句(2)被动句(3)判断句(4)判断句 C卷 课后作业1【解析与评价】答案:A。“禀”应为“秉承”之意,此句意思“秉承父亲的孝行,供养父母必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文段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一孝义郭世道、郭元平。由于本材料是节选,前文记述的郭原平的父亲郭世道行孝乡里之事已删去,所以开头的“禀至行”缺乏语境,很难推断出秉的意思,也只能用排除法,以其他三项的正确来排除此项。B项的“闲”是古今字,后来写成“娴”有娴熟之意,如“娴于辞令”。C项“直”也是古今字,后来写成“值”,所以从前后文看,解释成“报酬”合理。D项的“爨”虽然不常用,但在课文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中有解释。本文从文意前后可以推断大意是“做饭”。本题由于后三项比较好判断,所以也不算难。2【解析与评价】答案:A。参考“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表示敬父母;“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表示仗义助人。但选项中只摘了部分句子,还是不明显。当然其他三项,有明显不合理的,就可以用排除法判断出来了。B项参考“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可以表示孝敬父亲。但“要使微贱,然后取直”是他卖东西总压低价,不愿意多收人家钱,这表明他为人宽厚,不能说是帮助别人。C项“于母前,示有所啖”是装出吃过肉的样子,是不让母亲为自己担心。也有为母亲着想之意,但“岂可减溉田之水”是不愿接受县官对他的怜悯,没有助人之意。D“原平乃拜而受之”意思是反复推辞后才接受了许瑶之送的丝绵,这表示他不随意受人恩惠的德行,不能直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己自引船,不假旁力”是不愿意麻烦别人,更不是表达帮助别人,此项最容易排除。3【解析与评价】答案:C。参考“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一个关键的词“渎”应解释为“水沟、水渠”不能解释为“农田中水”。“渎”字之意在课本中很少出现,所以此项不是很明显,不容易判断。4(1)【解析与评价】参考答案: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评分标准“颠沛”“乃”“足”为三个采分点。这里难翻译的是“颠沛”,“颠”有“跌倒”之意,但前文有“盗者奔走坠沟”,那么此句解释大意为“致使这人坠入沟中”会更符合前后语境。“足”容易误为“脚”“你”。(2)【解析与评价】参考答案: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评分标准“其”“耋齿”为采分点。现代有“耄耋”一词,因此“耋齿”比较好理解。虽然“屡空比室”不是采分点,但学生比较难解释。虽然初中学过五柳先生传有“箪瓢屡空”,“屡空”解释为“经常空”意思是很贫困,但本文语境也不容易解释。“比室”犹言家家户户。后汉书杜诗传:“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借指百姓。宋书文帝纪:“赋役暂偏,则人怀愁垫;岁或不稔,而病乏比室。” 。此词在课本中很少出现,所以不容易解释。 【参考译文】郭原平字长泰,秉承父亲的孝行,供养父母必定依靠自己的力量。他熟习木工活,靠给人做工来供养双亲。性格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原平自己认为家中贫困,父母不曾吃荤菜,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可以了。如果家里有时没有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到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母得重病整一年,原平衣服不脱,口不尝咸菜,过了冬夏。父亲的丧失办完后,他自己造了两间小屋,作为祠堂。每到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时候,在这里几天地哀思父亲,不吃不喝。父丧解除后,不再吃鱼肉,在母亲面前,装出有肉吃的样子,而在自己的内室里,却从未独自尝过,从此一直到老,三十年都是如此。高阳的许瑶之家住在永兴,任建安郡承,罢职回家,送给原平一斤丝绵,原平不肯接受,送来还去,反复数十次。许瑶之于是亲自到他家说:今年特别寒冷,建安出产的丝绵好,只是将它送给你的母亲罢了。”原平才拜谢他收了下来。每次去市场卖东西,人家问他多少钱,他就裁减说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人都认识他,就加还本钱给他,彼此总要相让,想让买者稍稍减价,一定要使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他住的房屋下面潮湿,绕着房屋挖沟,来疏通淤积的水。房屋旁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偷竹笋,原平偶然起来撞见,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子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人足以方便通行,又采了竹笋放在篱笆外面。邻居感到惭愧,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了。他又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运瓜的水道不能再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悯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来使运瓜之船通行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瓜。每次行船来,看见别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没有牵引过去,就迅速操起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别人的帮助。如果自己的船已经渡过水坝,后面的人还没有赶上来,常常停船等待,以此成了习惯。太守王僧朗考察举荐他为孝廉,他不去就任。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他为人行事很重视,又感到惊异,把自己的米馈赠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地一再推让,誓死也不接受。有人问他:“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困,所以才加之赡养的馈,怎么能苦苦推辞呢?”原平回答:“君府认为我的孝义行为可以赏赐,那么我认为没有一点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困衰老而馈赠,那么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穷,不只是我一个人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1解析;清明时节(时间),雨纷纷(场景),路上行人(人物),欲断魂(心情)。借问酒家何处(台词),有牧童遥指(动作),杏花村(地点)。参考答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推荐:厚德载物理由:劝勉广大师生提高道德修养,铸造健康人格推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理由:鼓励全体教师树立远大目标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六国论 A卷 课前预习1.A2.C3.B4.C B卷 课堂练习一、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至于 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以至于”2.其实:古义:那实际上 3.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4.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5.故事古义:先例,旧事6.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二、找出活用的词并做解释1.“日”、“月”2.“理” 名词作状语;3.礼4.义名词作动词5.:“却” 动词的使动用法;6.“速” 形容词作动词用7.“完” 形容词使动用法三、指出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式1. 2. 8.判断句 3.定语后置4. 5.被动句6.状语后置7.省略句 C卷 课后作业.D .D .B .D.(1)有了像那样讲信义的国君(或“有国君像那样的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2)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3)母亲欺骗了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啊。1.示例:()我梦想,来到广阔的平原,在满天的星光下,欣赏“星垂平野阔”的博大;我梦想,在幽静的山林里,在秋天的幕后,领悟“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我梦想,来到雪山皑皑的高山,在朝阳的艳红中,领略“红妆素裹”的妖娆:我梦想,登上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2生活中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伶官传序课堂练习:12B 13A14翻译下列句子:“听到很多道理,就以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C卷:1.B 2.A 3.C 4.A 5.D 6.B【创新能力训练】1.谒:请;诸:之于;病:害 2.B项名作动,其他名作状 3.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4.原因有二:(1)卖药者以老芋冒充伏苓(或“以假乱真”) (2)买药者的无知(或:子之懵也”)D卷:12。Dhttp:/www.yuwen08.cn/shiti/2009/0102/article_5818_1.html19、或20 信源-信息 编码-信号信道-信号译码-信息信宿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参考答案:A卷1A 2.D 3.AB卷1.B 2.D 3.AC卷 1C 2C 3.B 4D5.(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1(1)答: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了作者无奈、苦涩的心情。(2)答:“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出一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14.苏轼诗风旷达,这首诗抒发了他旷达的人生志趣。根据诗的意境,“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种树郭橐驼传答案: B卷 课堂练习 1 略2 矣 尔3 名作动 命名意动以。为职业名作动 结果实使动 使兴旺使动 使高大 使茂盛使动使结实早 使结实多名作动 用手指抓使动 使聚集4 已经这样 连词它的果实 副词承接上文表转折不是过多 只是小民 人格卑下的人5 D A本性 方法B生长 治理C表因果连词 所以D形容词 旧C卷课后作业6 参考译文: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动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7 1.D 希望8 2C9 3B 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10 4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11 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12 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13 5略14 1. (1)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15 (2)盖勋身上三(多)处受伤,坚立不动,指着旁边的木标(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放在这里。”(着眼“创、表、尸”,并注意句子通顺)16 当时人民遭受饥荒,互相掠夺食物,盖勋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着眼“渔、调、禀”,并注意句子通顺)17 2. (1)初春开放;淡淡清香。18 (2)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1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参考答案:A卷 1.D 2.D 3.BB卷 1.A 2C 3CC卷 1.B 2.A 3B 4D5.(1)思而不学则(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 必先利其器(4)更也,人皆仰之1.译文: 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2略项脊轩志答案 A卷 课前预习2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句。3名状 向下;名状 从上面;名状 对着西面;名状 亲手;名作动 修建围墙;名状 向前;形作名 好看的景致 B卷 课堂练习1C, 2A 3B 4略5略C卷课后作业1A 意动 认为是缺憾2B所字结构A助词的 代词这样 C介词 用 连词而 D 词尾 代词这样3C4C “嘉庆”不符 “司马光”应为司马迁5虽然不免移篇改字的错误,但有赖于这个刻本,人们才得以见到归有光全部的文章读他的文章能使高兴的人忽而悲伤,悲伤的人忽而高兴,不由自主手舞足蹈而不能停止。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期中检测题答案1、(根据“他们是相互照射的镜子”中的“他们”可以明确其所指应是此句前的“思想家、文学家”)2、(A项是以往对鲁迅的理解,而问题中的“鲁迅”是作者“读了韩国朋友的文章”,“新的思考”,也就是对鲁迅新的认识。)3、(第四段没有说明“鲁迅”的价值。) 4、D(啖:吃。)5、A(A.以:介词,用。/ 连词,因为。B.且:副词,将要。C.代词,他的。D.代词,它) 6、C(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是侧面衬托大铁椎。不能说宋将军是胆小鬼) 7、B8、B(壁:名词作动词,设营驻守;岁:名词作状语,每年;礼:名词作动词,礼待;义: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9、(1)(3分)我多次打死响马贼,夺取了他们劫来的财物,所以他们认为我是他们的仇人。长住你这里,祸患将牵连到你。3. C(“无所不至”强调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含贬义。)10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11.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12略13. B D 14.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4分)15.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杜甫的苦寒人生 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4分)(1、2点分别1分,第3点2分)16.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17.B18.C19.A (B.搭配不当,“壮举”不能成为人物。C. 不合逻辑,“至少”与“以上”重复。D. 成 分残缺,应在“东方文化”后面加上“气息”,在“对”前面加上“世人”。 20.C.21.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濛濛,翩翩回到巢中。 赏析一: 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本词是第四首,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全词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伤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下片写“笙歌散尽”,表现出环境之清幽,“始觉春空”,微传词人的惜春恋春之感。入室垂帘,双燕归来,表现游春之后的闲适自在。以蒙蒙细雨结局,暗应上片的“尽日风”。和风细雨,暗衬心情之平和怡然,景中见情。词中“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对西湖暮春美景的独特发现。“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然而欧阳修特意游览西湖,于暮春败景,歌散人去之处发现了特殊的美感与韵味。本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综合训练答案1.D 2.B 3.B 4.D是现实主义作品5.D非画中有诗6.B、不消沉7. C8. B9. B10.(1)怀古诗。借昔日越王卧薪尝胆终于雪耻的事实,抒发了对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报仇的沉痛之情。11. 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意思相近即可)12.(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2分,点出“思念家人,渴盼团圆”意思的计1分,点出“思念不得的愁绪”意思的计1分。)诗人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典故1分),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情感(内容作用即表达的情感1分),既亲切自然,又增益了诗的内涵(艺术手法的作用1分)13. 前者抒写了词人暮春时节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寄托闲适之情之余,又不无个人生活空虚寂寞的闲愁,后者抒写了词人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凄楚、深沉、痛苦之情。14. 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1分)15.作者通过对眼前满目惨淡之景的描写(2分),表达了对战争带给老百姓的深重灾难的忧虑之情。(“惨淡之景”1分,战争给百姓灾难1分,作者忧虑关切2分。共4分)16. 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到不平的忧郁。17. 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计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18.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诗人被排挤,愁思郁积。(2分)借酒浇愁,于雪夜地烛光下自斟自饮的场景。(2分)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或四处漂泊)的困苦。(2分)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2分)19.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致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20.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2分)21. 满腹愁绪,日渐衰老,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1分),表达了作者倍感凄凉、时光易逝而又无可奈何的思想情感(2分)。22答:这首诗开头用了白描手法(1分),结尾又用蜀汉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1分);描绘了诗人病体瘦弱、客居江边,挑灯夜读出师表的形象(1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想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的思想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5分)23. 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