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2616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8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8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第六章 力和机械 一 课标要求 1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2 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 了解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 3 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 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 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力的概念 力的测量 力的三要素及其表示方法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的基本知识 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 生 活中的应用 本章教材编排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是全章的基础 主要从 力的作用效果 入手 介绍力 物体间力的相 互作用 力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第三节 第四节是 重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重力的三要素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两部 分知识 这是前两节课知识和方法的具体应用 第五节 第六节是最后两节介绍了杠杆和滑轮的有关知识 可以看作是前面知识的拓 展和深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还与力臂的大 小有关 学会利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本章的教学重点 1 认识力 是全章的基础 因而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也是本章重点 3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 4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章的教学难点 1 在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 的实验中 测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2 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的实验中 调节杠杆平衡 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 本章研究问题的方法 控制变量 概括 等效 简化 等方法 三 课时安排 本章共 6 节 是力学的基础 根据学校学生状况 建议全章教学用 13 课时 其中新课 6 1 及 6 2 共 3 课时 6 3 一课时 其余三节各 2 课时 复习及检测用 3 课时 6 1怎样认识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力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 2 的 2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对 1N 的力形成感性认识 知道力的三要素 安排在本章第 三课时 过程与方法 3 通过活动 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认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 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 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激发学生对生活中 常见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思索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 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 互性 教学策略 通过实验探究 动画演示 得到结论再联系实际 巩固应用 说明 力的概念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重力 摩擦力 压力 浮力的基础 教学难点 力的认识 教学器材 多媒体 长塑料尺 铅笔 小车 磁铁等 教学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观察图 6 1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 力 的例子 教师指出 物理中 力 的含义与生活中 力 不尽相同 本节课将讲什么是力 二 新课教学 一 讲授力的概念 出示图片 人推车 人拉车 人提桶 分析人推车 人拉车 人提桶三个力的施力物 受力物及作用的方式 举例 推土机推土 拖拉机拉犁 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货物 分别分析推土机推土 拖拉机拉犁 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货物这三个力的施力物 受力 物及作用方式 由于人推车 人拉车 人提桶是学生熟悉的劳动 分析这三个力的施力物 受力物及 作用方式学生易接受 进而举出三个机器对物体的力 学生由人对物体有力迁移到机器对 物体有力 这种认识是自然的 在此基础上 教师归纳出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学生易接受 演示 磁铁吸引大头针实验 演示及分析实验 说明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 有力的作用 目的是强调力必须是两物体间有作用 只要两个物体有 推 拉 压 提 吸 等方式的作用 不管它们是否接触 就有力 二 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 1 用力拉 压弹簧时 弹簧会伸长或缩短 实验 2 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实验 3 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 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 教师 足球静止在地面上 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 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 3 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 由于汽车受到阻力 速度逐渐变小 最终停下来 可见力可以使物 体运动的速度变大 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 教师 乒乓球向我们飞来 我们挥拍打去 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 又向对方的球台 飞去 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3 分析课本图 6 3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 和物体的运动方向 列举一些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的事例 让同学分析这些物体运动方向和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时受的力 教师归纳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改变 三 力的作用的相互的 人们常说 马拉车 为什么不说 车拉马 难道只有马对车施力 而车对马没有施 力 举例 两人穿旱冰鞋推互推 两人均后退 实例表明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 的作用 同时也受另一物体施加的力 举例 用手拍打桌面 手会疼 观察图 6 6 碰碰车 相互碰撞 这些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 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实验证明 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有吸引力的作用 同时另一物体对这一物体也有吸引力的作用 分别分析上述实例及演示实验中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施力物 受力物及方向 通过分析后归纳 相互作用力的施力物与受力物的关系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时 相 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施力物是受力物 受力物也是施力物 相互作 用的两个力方向相反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力的概念后 还需要强调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没有施力物的力或没有受力物的力都是不存在的 力具有相互性 两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3 小结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 状态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 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 课后记 6 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材分析 1 本节地位 本节是在讲力的概念的基础上 学习力的单位及力的测量 从而对力这 个物理量有较全面的认识 在学习力的概念 单位 测量之后 认识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 示的 知道力的三要素 才能较全面地认识力 力不仅有大小 它还有方向和作用点 力 的方向揭示了力的矢量性 学习力的三要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重力 摩擦力 压力等打下 基础 力的图示把力这个抽象的概念直观地表示出来 图示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速 度及高中将要学习的许多物理量都可以用图示法表示出来 2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第一次学习牛顿这一力的单位 感到生疏 1 牛顿的具体观念不 易形成 在估测被测的力是否超量程时 把握不准 用弹簧秤测力时 带有随意性 学习 了力的测量后 学生对力的大小有认识 但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特别是力的作用点没有 4 认识 用图示法表示一个力对学生很陌生 在学习力的图示法时 学生往往由于随意性造 成作图不规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弹簧测力计 了解其测量原理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知道力的三要素 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过程与方法 3 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过程 4 领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通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 态度 教学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方法 观察 实验 一 引入课题 1 复习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 让班上个子最大的男生和个子最小的女生分别拉拉力器 比较弹簧伸长的多少 比 较两人拉力的大小 说明拉力有大小 引出本节课题 二 新课教学 一 讲授力的测量 1 在国际单位制中 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 符号位 N 力的单位是人们为了纪念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由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为 1 牛顿 推广到手托质量为 100 克的物体的力为 1 牛顿 再 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 1 牛顿的力 阅读课本图 6 4 中介绍的一些力的大小 再举一些生活中常见力的大小的例子 2 向学生介绍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秤 演示 将一弹簧挂在铁架台上 在弹簧的后面立一木板 并在木板上贴上白纸 用笔 记下挂钩所在的位置 用一个小力竖直向下拉弹簧 用笔记下此时挂钩所在的位置 再用 一个较大力竖直向下拉弹簧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说明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 比较两次的 伸长量 得出弹簧的伸长量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 阅读信息浏览 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 当第二次拉力为第一次的 n 倍时 弹簧第二次的伸长量为第一次的 n 倍 从而得出 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 比 的结论 借此实验简单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观察弹簧测力计 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观察 教师利用演示用的大弹簧测力计引导 学生观察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弹簧测力计上的单位 零刻 度 一大格和一小格各表示多少 介绍如何使用弹簧秤 教师利用演示用的大弹簧测力计边演示边讲解 介绍其它的测力计 知道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 三 学生实验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5 明确实验目的是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让同学阅读课本上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让学生把观察到的量程 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牛顿记录下来 1 用手拉弹簧称的钩 大家自感受 1N 和 5N 的力有多大 2 每人一个钩码 用弹簧称拉着它在空中静止不动 测量向下拉力 3 使木块匀速运动 拉力多大 4 用几条不同宽度的薄纸条 依次挂在已校零的弹簧称钩上 测量将纸条拉断时的拉 力多大 在做第 3 步和第 4 步时 向学生介绍如何保证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匀速前进 用秤钩钩 住木块 手拉弹簧秤另一端的挂环 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 测拉断纸条的力的大小时 让每个同学都测一次 激起同学的兴趣 测后将拉力的大 小与课本表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数据比较 想想议议 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在同学讨论发言的基础上 教师强调 使 用前轻轻拉动几次挂钩 避免弹簧被卡在壳上 若使用前指针不指零 校正零点 修 正测量数据 若在未测量力前 指针指某一刻度 将测得数值减去这一刻度 所得的差是 被测的力的值 5 阅读课外活动 三 小结 力的单位牛顿 测量力的工具 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部分习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三要素 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方法 观察 分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复习提问 1 弹簧秤的测力原理是什么 2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 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 从而引出课题 二 新课教学 一 力的三要素 1 通过上节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的伸长量来测量可知 力的大小可以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 2 演示用力拉弹簧和用力压弹簧效果不同 举例足球运动员把球射偏了 让学生阅读 课本上的实例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6 3 让学生阅读课本 P6 页活动 3 推门及用板手拧螺母的实例 4 演示 用手提水壶柄的中央与用力提水壶柄的后端 两次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5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力的三要素 二 力的示意图 1 先介绍力的示意图的作用 把抽象的力具体 形象 直观地表示出来 2 介绍什么叫力的示意图 如何在力的图示中表示出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 点 3 教师示范 画几个力的图示 1 首先画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画在受力物的受力点上 也可以画在受力物的几 何中心 2 再画力的大小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3 最后画力的方向 用箭头表示 箭头的尖端正好对齐线段的末端 教师在示范中 一定要规范画图 4 在此基础上 教师带领学生画图 6 16 几个力的图示 在此过程中 要人人动手画 可让 1 2 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让全体同学给他们评判 教师将同学中出现的错误一一纠正 三 课堂练习 1 一个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50N 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2 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向右与水平方向成 30 角的力 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3 沿 斜 面 用 50 N 的 力 拉 重 为 100 N 的 小 车 用 力 的 图 示 法 表 示 所 受 的 拉 力 示意图 四 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部分 课后记 6 3 重力 教材分析 1 本节地位 本节是在学习力的基本知识之后 学习重力的 是从力的概念及力的三 要素方面认识重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 可以加深对力的基本知识的理解 重力是地球上所 有物体都受到的力 2 学生情况分析 物体下落的现象学生见得很多 但没有从理论上认识是地球对它们 吸引的结果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学生对竖直这一方向不理解 常认为竖直就是垂直 3 本节课分四个问题进行教学 重力的概念 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知道重力的方向 会用铅垂线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立面是否竖直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记住 g 9 8N Kg 并知道其 含义 7 4 知道重心的概念 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过程和方法 5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 关注自然界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 领略自然现象中的道理和奥妙 体验物理的有趣 和有用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明确 G 与 m 的关系 以及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 钩码若干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 新课引入 演示 让手中的粉笔自由下落 把杯中的水倒出来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通过观察 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通过讨论得出 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 低处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 三 新课教学 什么是重力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所 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受 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例如 粉笔所受的重力 施力物是地球 受力物是粉笔 谁所受 的重力 施力物是地球 受力物是谁 重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 G 表示 四 重力的方向 重力是一种力 力有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 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所以重力的 方向是竖直向下 与水平面垂直 注意 竖直与垂直的含义不同 为了区分清楚 让同学注意观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 一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的重垂线 一是放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垂线 在地球表面的每个地 方 竖直是个特定的方向 跟当地的水平面相垂直 近似指向地心 活动 1 铅垂线的应用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 我们常看到建 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 测绘人员用的水 平仪下悬着重垂线 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 你有兴趣的话 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五 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简称物重 可以用弹簧秤测量 把待测物体挂在弹簧秤的 挂钩上 当物体静止时 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关系 活动 2 分组实验 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 100 克 200 克和 300 克的物体的重力 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分析实验记录 得出结论 8 物体的质量越大 受到的重力也越大 物体的质量不同 但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 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 由此说明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g 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 10 牛 千克 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 重力和质量 二者的比值是 9 8 牛 千克 这个值用 g 表示 g 9 8 牛 千克 粗略计算 g 可取 10 牛 千克 G mg 如果用 G 表示物体的重力 m 表示物体的质量 g 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G mg 表示 使用这个公式时 质量 m 用千克作单位 重力 G 用牛顿作单位 g 9 8 牛 千克 注意 五 注意说明 重力 重量 物重等说法 六 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 它的重心在中点 圆球的重心在球心 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 阅读交流 比萨斜塔为什么不会倾倒 如何增加物体的稳定性 七 重力与质量的区别 从 G mg 知道 重力跟质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但是它们是实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质量 重力 定义 物体所含有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 无 竖直向下 大小 不随物体位置形状而变化 是物体的属 性 随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单位 Kg N 测量工具 天平 弹簧秤 八 小结 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 所以物体受到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重力既然是一种力 它有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重力的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这个关系用 G mg 表示 g 9 8N kg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增大底部的支承面积 降低重心的位置 可以增加物体的稳 定性 九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及自我评价与作业 课后记 Nkg10 9 6 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 都会产生摩擦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 应用 过程与方法 3 通过观察和实验 感知摩擦的存在 4 经历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的过程 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通过对摩擦利弊的分析 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 有助于确立正确的 科学观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摩擦力的方向及产生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教具 木板 重木块 毛巾 钩码 弹簧称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讲授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 出示 钉鞋 跑鞋 平底鞋 棉鞋 溜冰鞋各一双 问 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 你会选哪一双鞋呢 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 如何选择呢 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 2 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 总结鞋子中还有有关摩擦的大学问呢 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看一看 观察 p18 页图 6 32 生活中的摩擦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有趣的摩擦 课件展示 做一做 你能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制造出一种摩擦吗 你能交流一下在摩擦实验过程中 你的感受吗 想一想 你们想研究摩擦力的哪些秘密呢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 1 摩擦力的的概念 做一做 1 水平桌面放置一个重物 提问物体受到了几个力 重力与支持力 2 用弹簧水平拉重物 观察到弹簧拉长了 重物没有移动 为什么 分析 弹簧 伸长了 证明了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 受到力物体却并没有移动 说明在重物与桌 面间有一些 隐身的力 在与我 拔河 不让我拉着重物走 这些调皮的 隐身的力 就是摩擦 力 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 这种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3 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 这时也有摩擦力吗 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 擦力 总结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叫做 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叫做滑动摩擦力 2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做一做 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0 活动 1 教师示范 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时 滑动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所以 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 就知 道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完成活动 1 活动 2 猜一猜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系 生活中你有这方面的经验支持吗 学生提出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 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质量有关 提出在冰 面上行走比在平时的路面上行走困难 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提出赛车 的轮胎很宽 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有关 提出车轮都是圆的 猜想滚动 比滑动容易 提出汽车速度大不容易刹住 猜想速度大摩擦大 小组讨论 研究一个物理量可能同时与几个因素有关时 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 如何通过 实验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些因素的关系 小组交流 1 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2 学生以组为单位 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比一比 看谁的实验做的好 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议一议 学生反馈实验现象 并说明原因 各组实验数据表格实物投影 想想如何分析 实验数据表 分析实验数据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 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 面的面积的大小 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点评 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假想 为学生准备探究 的材料 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地分工 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 考虑到这些以后 才能对学生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的面积 的大小 速度的大小无关 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 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 不变的情况下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想一想 在探究的过程中 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 3 课堂小结 请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4 布置作业 选做基础训练及自我评价与作业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11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 一 复习 问 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想一想 摩擦力有哪些种类 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二 新课学习 1 请学生阅读 p21 页信息浏览 知道摩擦还有滚动摩擦 补充 静摩擦 要求学生了解 教师可适当列举利用课件简单说明 辩一辩 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学生自由辨论 两分钟时间 最后教 师作总结性发言 摩擦力 让人欢喜让人忧 对于有益摩擦 要想方设法增大它 对于有 害摩擦 要想方设法减少它 谈一谈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一 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 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 在很多场合 摩擦力是有益的 请大家说说摩擦力的 有益之处 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 我们拿起一个茶杯 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 力 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 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 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 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 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学生 举例并分析 多媒体演示 大家想象 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 学 生的思维在这里被有效激活 二 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 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 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 必须设法减小它 大家想想 减小 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回答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 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 影响机器的寿命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 我们拿起一个茶杯 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 缝 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 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 很难想像 生活中一旦失 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要减小有害摩擦 应该使物体表面更 光滑 但是 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试一试 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现在 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 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 动 测出拉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结果如何 为什么 由实验可知 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 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 理 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 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 展 示轴承 这样 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 多媒体演示 找一找 你在生活中见到那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实例 就以自行车为例 请举例说明 可 以找一辆自行车 对着自行车 学生讨论热烈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加润滑油可以在摩 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 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 减小了摩擦 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 间形成一层气垫 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 气垫轴承 气垫船就是利用 气垫来减小摩擦的 多媒体演示 阅读 STS 摩擦与汽车防抱死系统 三 小结 12 1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 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叫摩擦力 摩擦力分为三种 2 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 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可以采用使摩擦面 光滑 用滚动代替滑动 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加润滑油 气垫 这三种方法 四 练一练 1 小论文 假如没有了摩擦 2 摩擦力是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 或 的力 写字时铅笔笔尖与纸面 间的摩擦是 摩擦 转笔刀与铅笔间的摩擦是 摩擦 3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 1500 牛顿 则汽 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牛顿 方向是 施力物体是 4 以下各种现象中 不是利用摩擦力的是 A 人在地面上行走 B 系鞋带或打绳结 C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静止不动 D 用干燥的粉笔擦擦黑板上的字迹 五 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部分 课后记 6 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会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3 通过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体会物理知识是有用的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力臂的正确确定 教学难点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方法 分析 讨论 归纳法 教学用具 杆秤 托盘天平 镊子 钳子 筷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3 人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利用 制造工具 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帮助人们 完成工作 机械有复杂的 也有简单的 简单的机械是组成复杂机械的基础 我们今天研 究其中的一种简单机械 杠杆 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 滑轮 轮轴 斜面等 阿基米 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硬棒 我就能撬动地球 为什么他可以产生这么大的 力呢 原来他使用了杠杆 古代的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时也使用了杠杆来搬动巨大的石块 2 新课教学 什么是杠杆 一 初步认识杠杆 1 提出问题 展示木板上的图钉 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把出来 在这些方法中 哪一种方法最省力 观察开瓶扳手 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指出用上述方法时 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 6 37 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叫做杠杆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4 得出杠杆的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5 观察和演示 抽水机的手柄 切纸的铡刀 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 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二 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 所画的跷跷板图为基础 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 点 两力 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支点 杠杆 撬杠 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 O 标出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 用字母 F1或 F 动 标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 用字母 F2或用 F 阻 标出 注意 动力和阻 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 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 L1或 L 动 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力臂的画法 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 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 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 并 写出字母 L1 或 L 动 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 L2或 L 阻 标出 三 讲解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 例题 画出用羊角锤撬铁钉的杠杆示意图 先找支点 O 再确定动力 阻力的作用点 交待判断动力 阻力方向的方法 说明力臂的画法有两种 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 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 指出什么是力的作用线 2 练习 1 如图所示 O 是杠杆的支点 画出力的力臂 并用字母 L 表示 2 找出下列各图中动力和阻力 并画出杠杆力臂 14 3 总结本课时内容 布置作业 画出用羊角锤拔钉子时的杠杆示意图 如图所示 用最小的力把重油桶推上台阶 推力的作用点在何处 方向如何 在图上分 别画出支点 重力 推力及它们的力臂 四 课堂小结 让学生交流收获 五 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 2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杠杆和支架 钩码 尺 线 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画出下图所示杠杆力 F1 和 F2 的力臂 15 2 画出下图所示的扳鱼网的杠杆示意图 并标出动力和阻力臂 二 新课教学 一 杠杆的平衡 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 今天研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 在水平位置静止不动的平衡 二 学生实验 活动 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 研究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 即研究杠杆的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杠杆和支架 弹簧秤 钩码 尺 线 实验步骤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通过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把钩码挂在支点两侧 调节位置和钩码的多少 使杠杆重新平衡 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动力 F1 N 动力臂 L1 cm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F2 N 阻力臂 L2 cm 阻力 阻力臂 1 2 3 提问 步骤 1 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步骤 2 为什么在杠 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调节钩码位置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提问 课本记录实验数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表中 动力 动力臂 和 阻力 阻力臂 的单位是牛 厘米 通常用牛 米表示 用刻 度尺量长度 不要求读出估计数值 学生实验 实验数值记录在课本表中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 整理好器材 总结 由多个小组报告 根据实验数值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及数学表达式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上式的意义是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 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例如用抽水机抽水 时 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 150 牛 如果动力臂是 60 厘米 阻力臂 5 厘米 即动力臂是 阻力臂的 4 倍 动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 由此可知抽水机的柄受到的阻力是 600 牛 三 练习 巩固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学习画最省力的杠杆 1 讲解例 1 如图所示的弯曲杠杆 A 端吊一重物 G 要想在 B 端加一最小的力 F 使 AO O 为支点 保持水平平衡 试画出此力的方向和力臂 先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说明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 要 想动力最小 一定是动力臂最大 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作力臂时 力臂最大 再次强调欲使力最小 必 须力臂最大 讲解例 2 要想用一个最小的力 推着一个圆筒越过障碍物 试 在图上画出此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16 2 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强调 阻力 动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杠杆上 由重力产生的阻力 要注意阻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而不是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四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选做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三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杠杆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分析 讨论 讲授法 教学用具 杆和支架 钩码 尺 线 弹簧秤 杆秤 托盘天平 镊子 钳子 筷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1 杠杆的定义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 新课教学 一 活动 2 认识生活中的杠杆 1 请学生画出图 6 42 杠杆的示意图 二 三种杠杆 省力杠杆 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 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优点 动力小于阻力 缺点 动力作用距离较长 费距离 例如 抽水机的柄 撬石头的撬杠 羊角锤等都是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动力大于阻力 优点 动力作用距离较短 省距离 缺点 动力大于阻力 例如 理发剪 镊子 钓鱼杆 扫把等 等臂杠杆 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动力等于阻力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例如 天平 跷跷板等 三 组织学生分析图 6 42 各杠杆哪个是省力杠杆 哪个是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省力但是要多费作用距离 费力杠杆省了作用距离却要多用力 即省力又省距 离的杠杆是没有的 四 有关杠杆的计算 例 教材 p26 页例题 分析及解题过程略 例 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 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他们经过实验 获得了下述数据 17 动力 F1 N 动力臂 L1 cm 阻力 F2 N 阻力臂 L2 cm 4 5 5 4 于是 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答 实验不能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 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5 学生练习 1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若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 100 N 动力臂与 阻力臂之比为 5 1 则杠杆平衡时所受阻力为 N 2 一根木棍 在其重心处将其吊起 恰好处于水平平衡 如左下图 若从重心 处切断 那么左端质量 右端质量 3 如右上图所示 AB 是一根质量不计的杠杆 支点为 O 杠杆 A B 两端 分别挂有甲 乙两个物体 杠杆平衡 已知甲物体的质量为 1 5 kg 乙物体 的质量为 4 5 kg AB 长 2m 则支点 O 应距 A 点 m 六 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 课后记 6 6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滑 轮进行理论分析 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 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和实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 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8 F1 F2 G F3 F1F2 O L1L2 F G O L1 L2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定滑轮 动滑轮的作用 滑轮的实质 教学难点 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滑轮 钩码 细绳 弹簧秤 教学安排 2 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杠杆有哪三种 各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 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二 引入 利用胖子与瘦子的漫画 通过课件演示 激发学生学习滑轮这种简单机械的兴趣 问题 为什么胖子能拉住包 瘦子却被包拉上去呢 这里利用到的机械叫做滑轮 三 新课教学 一 定滑轮 构造 带有凹槽的轮 转轴 外框 定义 工作时 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看课本图 6 50 分 辨哪个是定滑轮 定滑轮的特点 1 活动 1 a 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b 在它的左侧挂钩码 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 观察比较弹 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c 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 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d 改变钩码的个数 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 F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N 1 2 3 e 分析表中的数据 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但 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按课本本节实验要求进行 参照课本图装置进行 2 说明 重物用 2 个钩码表示 用弹簧秤测得的 数值有两个 一是钩码重 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 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3 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4 定滑轮实质 支点在转轴 力臂为轮子半径的等臂杠杆 二 动滑轮 定义 动滑轮工作时 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动滑轮的特点 1 活动 2 a 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b 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 使钩码保持平衡态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并 19 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c 改变钩码的个数 重做上述实验 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 F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N 1 2 3 d 分析表中的数据 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 说明 重物用 3 个钩码表示 用弹簧秤测出钩码 重 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 读取弹簧秤的示 数时 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 平行 3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 使用动滑轮提升 钩码 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教师指 出 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 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 动滑轮才可 忽略不计 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4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 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 的一半 但是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且要多费距离 5 动滑轮实质 支点在轮边缘 动力臂是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三 练习 1 重 200 N 的物体 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 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所用拉力是 N 如 果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 所用拉力是 N 2 如图所示 匀速向上拉动弹簧秤乙 当弹簧秤甲的示数为 5 N 时 弹簧秤乙的示数为 N 从而可知被提重物所受重力是 N 这个滑轮属于 滑轮 3 如图所示 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轮拉起重物时所用力的情况 比较甲 乙两图可得结 论 比较甲 丙两图可得结论 四 课堂小结 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五 作业布置 基础训练部分作业 课后记 第二课时 20 G1 F G2 F G3 F G4 F F G 3 F G 2 F G 4 F G 5 教学重点 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滑轮 钩码 细绳 弹簧秤 一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1 定滑轮 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2 提问 看图 课件 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 使用 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 这样既节省 了力 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二 新课教学 一 滑轮组 1 定义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 叫滑轮组 2 活动 4 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点拨 3 滑轮组的特点 优点 既节省了力 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要多费距离 点 结构复杂 需要较多的滑轮 4 滑轮组中 F 与 G 的关系 看有 n 段绳子支持物重 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 那么 F G n 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 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 若滑轮个数等于绳子段数 则最后一段向下 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数 则最后一段向上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 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但是要多费距离 如果 F G n 那么 S nh 二 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 单从动 双从定 从里向外绕 例 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 用 G 2 的力提起重物 用 G 3 的力提起重物 三 练习 1 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 G 为物体重 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 绳子的重力 21 2 想使用滑轮组提起 3 103 N 的物体 绳子最大只能承受 800 N 的力 请设计一个 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 画出示意图 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 绳重 动 滑轮重 摩擦均不计 3 如图所示 用滑轮组将质量是 70 kg 的物体提高 5 m 每个滑轮质量是 2 kg 绳重 摩擦不计 试求 1 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 2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4 人站在二楼阳台上 要将楼下 700N 的重物拉上来 绳子的最大承重是 300N 应怎样 设计滑轮组 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 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四 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 五 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及基础训练部分 课后记 第六章 力和机械复习课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力及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2 理解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 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 理解力臂 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4 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5 知道定 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 会组装滑轮组 6 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 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积极向上 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力的示意图 力臂的知识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 会画 22 滑轮组的装配图 设计滑轮组 难点 正确画好力臂 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 设计滑轮组 教学过程 6 1 怎样认识力 1 力 F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 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 果 5 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符号是 N 1N 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 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 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7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 校零 第二步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 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 读数 9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 第一 找作用点 第二 画箭头 力越大线越长 第三 标出字母和大小 练习 1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N 2 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长度越长 B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伸得越长 C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长度越长 D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伸得越长 6 3 重力 10 重力 G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 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 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 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 G mg 公式中 G 表示重力 单位是 N m 表示质量 单位是 Kg g 9 8N Kg 含义 质量为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 8N 有时取 10N kg 练习 4 关于重力的正确说法是 A 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B 空中飞行的飞鸟不受重力 作用 C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就是此物体的重心 D 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5 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39 N 若改用天平测 该物体的质量 其示数应为 kg 若把它带到月球上 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 有引力 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 1 6 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 kg 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为 N g 10N kg 6 在地面附近 g 9 8N 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 重力为 1N 的物体 其质量是 9 8kg B 质量为 1kg 的物体 其受到的重力为 9 8N kg 23 C 质量为 9 8kg 的物体 其受到的重力为 1N D 质量为 1kg 的物体 其受到的重力为 9 8N 7 一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约为 A 0 49N B 4 9N C 0 49 kg D 4 9 kg 8 排球运动员将排球推出 排球在空中飞行时 若不计空气阻力 则受到的力是 A 手的推力 B 重力 C 手的推力和重力 D 不受力 6 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 滑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 滑动摩擦力 f 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叫滑动摩擦力 16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粗糙表面 物体要接触 物 体间要有相对运动 滑动 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 滑动摩擦力方向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2 实验要求 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 匀速直线 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 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9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 压力大小有关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 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 力越大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一定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20 增大摩擦方法 增大压力 使接触面更粗糙 21 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使接触面更光滑 使接触面分离 加润滑油 用滚动代替滑动 练习 9 关于摩擦力 下列各种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都可能受到摩擦力 B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不受摩擦力 在做变速运动时才受到摩擦力 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无直接联系 D 甲物体受到乙物体对它的摩擦力 则乙物体也同时受到甲物体对它的摩擦力 10 重 10N 的木块 被 25N 的压力 F 静压在竖直的墙壁上 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的大小 为 假设用 30N 的压力压这一木块 木块静止不动 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将 变大 变小 不变 11 一辆重 100 牛顿的小车 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 需用推力 20 牛顿 这小车 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A 100 牛顿 B 20 牛顿 C 120 牛顿 D 60 牛顿 12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 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13 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 结果没有推动 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 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 C 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D 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6 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 杠杆 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 支点 O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4 力臂 L 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25 杠杆上有二个力 分别是动力 F 1 和阻力 F 2 24 二个力臂 分别是动力臂 L 1 和阻力臂 L 2 26 杠杆平衡 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转动 叫杠杆的平衡 27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 L1 F 2 L2 公式中 F 的单位是 N L 的单位是 m 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 杠杆的动力 F1 就是阻力 F2 的几分之一 28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 杠杆要保持水平静止 钩码的重作为作为动力 F 1 或者阻力 F2 29 三种杠杆 1 省力杠杆 动力臂长度大于阻力臂 动力小于阻力 如 撬杠 起子 铡刀 手动 抽水机 特点 省力但是费距离 2 费力杠杆 动力臂长度小于阻力臂 动力大于阻力 如 钓鱼竿 筷子 手前臂 特点 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3 等臂杠杆 动力臂长度等于阻力臂 动力等于阻力 如 天平 特点为 不省力也不费力 也不省距离 练习 14 杠杆平衡时 动力为 20N 阻力为 60N 动力臂为 0 9m 阻力臂 15 杠杆左右两端分别挂有重物是 40 牛和 50 牛 此时杠杆平衡 若使两端物体都减少 10 牛 则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平衡 D 不能确定 16 如图所示 杠杆 AOB 用细线悬挂起来 当 A 端挂重 GA的物体 B 端挂重 GB的物体时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此时 OA 恰好处于水平位置 AO BO 杠杆重不计 则 A G A GB B G A G B C G A G B D 无法判定 17 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 O 为支点 F 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 作用力 请完成下列问题 1 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 F2的力臂 l2 2 钓鱼竿属于杠杆 选填 省力 费力 或 等臂 18 如下图所示 杠杆的 B 端挂一重物 在 A 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 使杠杆平衡在图中所示的位置上 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19 作出上列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6 6 探究滑轮的作用 30 滑轮分类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31 定滑轮 1 使用时滑轮轴位置固定 2 特点 不省力 拉力 F G 物 可改变拉力方向 25 3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32 动滑轮 1 使用时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 2 特点 省一半的力 拉力 F G 物 G 动 2 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3 使用动滑轮时 拉力要匀速竖直向上 4 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2 倍的杠杆 33 滑轮组 1 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 2 滑轮组省力判断 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 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 动滑轮被几股绳子 吊起 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