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温馨和谐小班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2520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创温馨和谐小班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共创温馨和谐小班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共创温馨和谐小班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创温馨和谐小班化 课题农村小班化评价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实验和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而让教师体验成功是提升其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小班化的重要内容。为了领会小班化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发展的最大空间的精神实质,帮助教师树立以每一个孩子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课题的研究过程丰富了教师理论与实践内容,也找到了自身素质与理论化教育需要的差距,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 。教师们随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形成了撰写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 、学习笔记 、教师随笔 、教学启示录 、学生个案分析等良好习惯。力求实现生本思想所谓生本思想就是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课堂上积极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总之,关爱每位学生,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主要依据。课前和课堂上学生先自学,然后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将课堂时间作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后教师精心准备,分层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年的实验,教师们都颇有心得,写成了多篇课例和教学案例。二、全面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小班化教育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也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再实际操作中,我校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实验目标,把每个学生当作宝,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在实验中生动、活泼、全面发展。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教育教学风格为本,以学校特色成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一年来,在小班化教学中,为了突出爱国、诚信、礼仪主题,尝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八荣八耻教育,结合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衔接上一学期小班化实验教学活动。从今年暑假开学起,我们就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分为2个主题,一是增进感情,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日行一善、八荣八耻等活动,让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学生相互了解。二是明确要求,制定目标,并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教育。如我校每天实行的每日一善活动。九月是艺术月,为学生展示艺术才能提供了舞台,在校园我们举行了合唱、健美操、绘画、写字比赛。10月是体育月,我校正在努力建构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一生为指导思想,增强体质,培养技能,提高意识,养成习惯的体育工作体系。我们的体育工作主要是调整体育课教学内容。体育工作重在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最近我校积极组织大课间活动,每天一个小时时间让全校学生进行有组织的课间体育锻炼活动。人的潜能是需要发掘的,人的创造力是需要激扬的,师生都如此。关注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位教师的成功负责,以小班化教育实验促进学校教育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小班化实验的宗旨。 董静琴浅谈小班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改的实施者教师,我们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促使小班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对学生进行基本素养的综合性训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提高者,体现民主、和谐的小班化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学习成为我愿学、我乐学。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构建情景性问题,提供机会让学生有效参与来满足学生探究需要和获取新体验的需要。在活动中精心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此外,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如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认知实践;处理自身日常事物的生活实践;处理和他人相互关系的和他人交流的交往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作为教师要正确处理和适度引导,让自己的一切活动都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由于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中,活动内容不一定拘泥于说课、做课、评课上,还可以有其他内容,如:对学生的研究教学案例分析焦点,热点问题辩论。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习的不同任务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基本整合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其辅助功能,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主动设计自身的学习活动,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主与辅的关系。 由此可见,通过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们更深入的去思考新课程下课堂的构建,引领教师们寻找课堂成败的关键,倾听学生的呼唤。指导教师们逐步建立自己的课堂标准。是让教研活动成为学习工作研究为一体的,学习方式的大胆尝试。我们在实现小班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中,教材不仅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让课堂走进社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等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在把握学习方式转变这一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 董静琴小班化数学课堂评价实验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大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个性差异使之然。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宋代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遗书卷十九),意思是说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学生数锐减,相当一部分的班级学生已是个位数了。面对这种情形,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烦学情绪,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也将继续滑坡,将会与建设新农村提出的城乡教育要均衡发展相违背。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二、研究目标在小班环境下设计组织“分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因材施教,充分发掘每一个人的智力与非智力优势,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推进的同时,逐步缩小他们间在认知领域的过大差异,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的理想。三、研究依据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分层备课,制定层次目标“分层备课” 就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A、B、C(C为最好)的每一层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指全体学生都应习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中层目标是指B、C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拓展和较复杂的思维方法;发展目标是指C层和少数B层学生应掌握的更深的知识和复杂而灵活的综合应用。(二)分层施教,提问具指向性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理解思维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班教学由于人数多,教师难以作全面深入的了解,教学中也往往只能采用齐步走、一刀切方法。而小班教学中,教师可以认真细致地调查了解,摸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既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培优、辅差的“分”的环节,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动静配合协调,自然分层。为此,提问时,教师不仅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还要就同一个问题,注意提问的次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又因人而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训练的机会,从而提高整体水平。(三)分层练习,设计层次作业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将作业设计成三类:第一类为基础练习,全班都做;第二类为综合练习,面对B和C层学生设计,欢迎A层学生参与;第三类为拓展练习,面对C层学生设计,欢迎B层学生参与。其中,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就利用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的时间差以奖励作业的形式出现,即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分层练习。(四)分层评价,激发学习兴趣“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金矿。”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及时的鼓励、恰当的评价往往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倍感自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给予不同的评价:对A层学生多鼓励和表扬,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力量和信心;对B层学生多激励,让他们认清自身的不完善之处,从而积极向上;对于C层学生多采用引导性的评价,严格要求,励志图强。 董静琴小学数学“小班化”评价教学初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在分层原则、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分层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初浅的探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以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社会效益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因材施教等种种弊端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起来。一种针对班级授课制中无法顾及学生个体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一、分层教学的概念所谓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以下几点: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分层次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三、分层教学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四、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在我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率先提出实验的。近十几年来,分层递进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了解差异,分类建组。针对差异,分类目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阶段考查,分类考核。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2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3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即分层目标练习册),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只要认真听就可达标),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的检测。4“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5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五、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1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2备课分层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3授课分层授课分层,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以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以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4训练分层练习分层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辅导分层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6评价分层评价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 增强了学习信心。2.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诸方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等,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七、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保护”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 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3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4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5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综上所述,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更大的贡献。 董静琴浅谈“小班化”教育中学生个案的研究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基于此,我们才可以去真正地了解人,塑造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做过种种努力,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觉得效果不持久,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如何通过有效手段,保证个性研究的长效性?我们发现通过个案记录效果就不一样,尤其是进行个案追踪,实施个案研究,通过系列分析,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人才的素质。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小班化教育的班级人数少,使得小班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为学生个案研究提供了可行性,而学生个案的研究又将促进小班化教育的深入发展,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决定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的养成成分。而人的个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俗话说,黄沙如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树叶如云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雪花飞舞,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朵雪花;鸡蛋如山,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严格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件事物是相同的,他们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大至一颗星球,小至一粒尘埃。既然世界上每个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作为各种复杂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总和的人,那就更是千差万别了。在社会转型期的少年儿童,他们的个性更具有特殊性,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而且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有独特的环境。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影响各不相同。如现代家庭独生子女的以自我为中心,富裕家庭子女的高消费现象,攀比心理,破碎家庭子女的孤独与自卑感等等,造成了孩子们的种种心理困惑与扭曲,形成了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因素。我们的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的途径,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融进现代文明社会对人才所需求的新质,开发人的多元智力,使人的生理、心理属性得到改善,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社会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个案研究就是一种适合于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多元智力的个性化教育,这是一种十分重视个别差异的教育方式,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开展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好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方式。虽然学生个案的记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作好个案记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多,教育教学工作繁重,疲于应付,又何谈追踪分析,但小班化教育却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可能。由于小班化教育的班级人数少,使得我们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它以学习者为出发点,不仅让学生去适应环境,而且强调使学习环境去适应学生发展。“小班化教育”充分考虑到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重视了教学的个别化,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洞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重视了教学的个性化,在活动课程中视学生需求而调整教学目标,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进行了“因材施教”。并随着对孩子的不断观察和了解,不断调整原有措施,制定新的措施。通过观察调整措施,再观察再调整措施,形成新措施的模式,循环反复,朝着制定的目标努力。即教育过程尊重个性差异的客观性,为学生提供符合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教育结果尊重学生的能力,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就的体验中获得鼓励。小班化教育为学生个案研究提供了可行性,而学生个案的研究又将促进小班化教育的深入发展,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 董静琴充分发挥小班化优势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与传统学校教育中所要求的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模式相悖,传统的接受式的教学一点一点地抹杀学生的个性,把不同的学生变成从同一模具中铸压出来的“标准件”。传统的大班式教育,以“秧田式”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客观上造成了教学的盲区。而在小班化的教学课堂,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教学的空间大为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随之增大,教师有条件充分地以自己的人格、个性影响每个学生,同时又能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给个性差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使其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在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此种优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实施分层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理解思维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班教学由于人数多,教师难以作全面深入的了解,教学中也往往只能采用齐步走、一刀切方法。在小班教育中,人数少是优势,师生交往频繁,为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身基础上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确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活动得到发展的观念,在组织每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和不同需要,为他们设计合适的活动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树立起自信。具体操作方法为:一是了解差异,单项分层。二是针对差异,分项定标。也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照顾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难、中、易三套问题让学生解答,实施分层练习,并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练习,一步或几步达到全部完成练习之目的。三是面向差异,分合统一。也就是分组教学与集体同授相协调,教师根据学生层面,采用两段轨道学习:A层学生凭借教师要求独立练习;B、C层学生在教师直接指导下练习。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个别指导,小组合作,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泛度作出不同的要求,实现教学结构的动态化。四是根据差异,调整激励。也就是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各层次达标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整。如在教学“求一个数(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时,对优等生可以直接通过自学,使其发现: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中等生可先出示自学提示:()观察准备题,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通过分组讨论,使他们明确倒数的意义及求法,而对差等生则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习思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同样,由于不同层次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不同,因此练习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有差异地布置练习。一般地讲,对与例题配套的基本题要求全班学生都掌握,如课本上的习题(选做题和思考题除外),做这类题中上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对差等生就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以指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而对于选做题、思考题等发展题只要求优生去理解。如在乘法一课中进行巩固练习时,可以出示这样的三组题,C组题是做书上的练习,较为简单。我对做这组题的学生的要求就是能把加法算式正确地改写成乘法算式。B组题是根据左右两边的算式意思用线连接起来,这组题稍有些难度。我对做这组题酌学生的要求就是不进行计算,把意思相同的算式连起来。A组题的难度最大,由于课上讲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而这组题中的加法算式都不是相同加数相加。我对这组学生的要求就是移多补少,把这些算式先改写成相同加数相加,再改写成乘法算式。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合作学习。由于学习的要求是相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的,因此,每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均能达到要求。二、创设活动情景 发展学生的个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小班活动教师更加易于掌控,在教学中可安排各种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惑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及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比方说教学相遇应用题一节中的“同地、异地,同向、异向,同时、异时,相遇、相背,追及、追不及”等运动术语时,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时间及方向感还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有许多还不是真正能理解这种数量关系,而只是根据书上的例题“照猫画虎、生搬硬套”解决相关的课后练习题。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有关的术语,我们可以用动画演示两个运动物体运动时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1)两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最后相遇;(2)两车从甲乙两地不同时但同向而行;(3)两车从甲乙,两地同时不同向而行;(4)两车从同一个地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5)两车从同一个地方同时同向而行接着请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有了更直观、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不同的尝试、困惑、坎坷,获得的是不同的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各有所得,都能在参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方法,学会了寻求“做事”的一般规律,“画出了各自独特的思维轨迹”,而且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活动便成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有助于各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三、教师科学评价,体现个性差异小班中由于学生相对较少,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时间相应增多,评价人数增多,评价的方面也较大班普通全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不同的学习目的后,教师在某种程度上都给学生以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所有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即使不能及时跟上全班多数同学的步伐,也不会遭到教师的指责,取而代之的是殷切的鼓励和耐心的指导,只要稍有进步,他就会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表扬。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克服紧张的心理,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自觉地按照学习目标去努力。四、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丰富学生的个性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乘法一课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先在组内自己思考如何来解答题目。自己准备后,与组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结果,让学生登台讲解解题的思路。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充分体现出小班教学能够实现生生互动这一优势。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当我们在小班化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个性化教学,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班教学环境是丰富的,课堂功能是多维的,课堂教学是活跃的,个别教育是及时的,师生关系是亲切的”并真正地打开了学生个性的“多棱镜”。 董静琴 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国教育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在著名的创造宣言中曾强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又在提醒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应当把创新能力的高低作为对人才素质和智力的衡量标志。小班化教学在时空、人数、设备等方面优势显著,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体地位。在小班化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师能更多地处于协作者和合作者的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能更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落实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学生可以与教师、计算机、同学一起去面对问题,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演示式”和“交互式”课件,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自由地选择电脑中的题目。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的鼓励性评价语言,电脑的“OK”, “你真行!”,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可以“继续加油”、“再试一次”,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的教学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学生的思维活跃,充满自信,为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条件。 二、利用教室空间,营造创新氛围 实行小班化教学,教学空间不变,学生人数减少,就意味着每个学生所占的单位空间有所扩大。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合理地布置教室环境,不但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学习效果,而且能陶冶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放教室就是开放教学,就会开启学生的心灵。因此,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室布置,共同营造创新氛围,同时在创建环境的过程中学习创造,把教室变成鼓励学生用脑思考及赞美学生学习成果的实验室。我们在小班化教室张贴个性标语,设置学生专用橱柜,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富有个性的作品,把作品放在橱柜里展示。这样,学生在动手布置教室、制作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引发了创新意识,发展了创造力。 三、开创教学新形式,激发创新兴趣 在我国实行的班级授课制基本为大班教学,其组织形式以“秧田式”居多,教学活动主要依靠师生的双向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教师的权威因素,有意无意地发挥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发;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局限于教师与少数优生,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没有发言机会,得不到教师的激励肯定,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因此,我们要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在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中激发创新的兴趣。 小班学生人数少,教师可以利用谈话式、小组合作、分层学习、感悟体会等多种形式,激发每个学生思维的活力,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班时空的优势,拉近师生的距离,让每个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围坐讨论时,教师经常坐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启发点拨;学生有不同意见,教师大大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教师积极采纳,并对这位学生表示真诚感谢等等。时间一久,学生就觉得自己处于安全的气氛而无须做作,而且能够自发地尝试自我实现。例如,教学丑小鸭一文,在拓展延伸时提出问题:学了这一课,你最想跟童话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话?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有的学生想对丑小鸭说,有的学生想对丑小鸭妈妈说,有的学生想对小鸟说,有的学生想对农夫说,有的学生想对养鸭姑娘说等等,说的内容异常丰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对同一文章或同一个问题就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 四、有效的互动交流,突显创新个性 创新的特点是新颖、变通、独特。小班化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生数少的优势,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进行多向互动交流。语文课堂就能充满活力,学生的创新个性就能得到张扬。 1、师生交流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就能产生多种思想。”在小班化教学中,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发言更能让人受到启示。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学了称象一文后,教师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同学们想出了一些类似的方法,只是把石块换成了其他东西。这时,教师意味深长地指了指岸上的士兵,含笑不语。突然,一位平时内向的小男孩举手发言:“有那么多士兵在旁边,直接让人走到一艘船上,大象走到另一艘船上,等到两艘船沉下的位置一样时,士兵的总重量不就是大象的重量吗?”瞧!多富有创意!在启发暗示中,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更大的飞跃。 2、生生交流 陶行之先生提倡“小先生制”,即学生教学生。同伴教学,有亲和力,学生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当然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捕捉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允许学生互相补充,激励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在他人的补充下思维会更加缜密,常常会有新的感悟。如教“鲜”字,老师说:“想一想,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学习鲜字?”一位学生说:“我用加偏旁的方法学习,把海洋的洋的三点水换成鱼字旁就可以了。”另一位学生说:“我用结构分析法学习鲜字,左边一个鱼,右边一个羊,合起来就是鲜字。”这时,另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高举着手说:“老师,我给这个字编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小猫送了一条鱼给小羊,小羊用这条鱼做汤喝,鱼汤做好后,小羊发现鱼汤的味道很鲜。”这位学生编的故事形象生动,有创新,这无疑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和启发了伙伴们的创新思维。 总之,创新是人的基本特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想方设法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培养和造就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董静琴 小学小班化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我们以“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主体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发展”为小班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展学生个性,明确小班化教育的目的、意义,借鉴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的经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二、具体工作1、 建设有小班化特色的班级文化要求: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1)教室的卫生。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2)教室四周的布置。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3)座位的排列。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更好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由过去单一的“秧田式”,成为师生交流的“马蹄形”,便于生生交流的“面面型”等等。2、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1)对教师进行“小班化”教育教学的通识培训通过通识培训,使全体教师在小班化教育中明白“四个构建”。即构建适应小班化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探索主体参与、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管理体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交往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的教育环境;构建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2)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利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与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理论学习等系列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小班化教育的目的、意义及实施的方法。同时,使全体任教小班的教师树立先进的小班化教育理念:(a)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b)有效教学的理念;(c)个性化的教学理念。转变一个思想:由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整齐划一的传统教育变为尊重学生的特点,适应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探索有效的小班化教育教学方法(1)认真学习有关小班教学的教研活动。(2)组织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3)开展小班教师与大班教师教育研讨活动,交流班级与教学管理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4)举行学生家长座谈会或面向社会开课,让家长共同参与研讨活动,得到社会与家长的支持。4、加强小班教育科研工作本学期要求在不断摸索教育教学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做到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并撰写有质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或小论文。 董静琴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课题方案长期以来数学被定义为严密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强调“精讲多练”产生了重结论轻过程、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根据这一理念,课堂教学评价应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 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它表现为:(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腊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达到同等的学习目标。 3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 主要测评学生在学习活动里自学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水平。包括:独立阅读数学教材和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发散与聚合思维统一体,直觉与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4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哪里找、怎么学、有什么用。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5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调查数据表明,小学生从喜欢某位教师到喜欢这位教师所教学科,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 “教学的最优化就是教师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教学设计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用自己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提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材料,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把学什么?怎么学?还给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学习材料而不是讲解,是组织原始信息而不是处理加工;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学好不同水平的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助学习、敢于发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开放性课堂,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培养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小学数学应视为应用数学而不是理论数学,教学时应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疑难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实验表明,改变教学评价对象,能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出了备课、上课的一种新模式。更能体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为: 一、教师活动 1能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2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