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月考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2372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选修一月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月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月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一月考题一、选择题(30题,每小题2分)1、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员A、 B、 C、 D、2、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4、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 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攻打南朝 、打击旧贵族的势力、与汉族通婚 D、进一步实行改革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是( ) A制定俸禄制 B实行三长制 C迁都洛阳 D颁布均田令7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 C D8、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 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民族矛盾尖锐A、 B、 C、 D、 9、北魏孝文帝能够实施改革政策,主要是因为( )。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 B. C. D.10、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1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B、 C、 D、12公元前340年,秦国都城咸阳某客舍的老板收留了一位没有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结果两人都被以“奸人”罪论处。实施这种惩罚的主要依据是( )。A什伍制 B连坐制 C分异令 D塞私门之请13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勤奋劳作,努力耕织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英勇善战,争立军功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B C D 14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尽地力之教”C“相地而衰征” 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15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A青苗法 B均输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16能够体现王安石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的措施是(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1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18、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 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19、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 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民族国家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20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得斗争 C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得斗争21宗教改革进一步发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其表现为( )A教会服从世俗君主的权力 B加强对“异端”思想的打击 C肯定人的努力和现世成功 D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22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B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C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 D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23卡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24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B地主兼并土地,政府财政收入减少C采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机构臃肿 D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25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26.梭伦之所以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最主要的原因是A.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B.梭伦曾带领军队夺回失地 C.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D.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27.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自于平民 奴隶 工商业奴隶主 外部城邦A B. C. D.28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29下列史料无法直接反映出北魏时期洛阳繁荣景象的是( )A“宫阙壮丽,列树成行” B“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C“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D“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30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高二历史选修一月考答题卡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材料题:(31题15分、32题9分、33题16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2) 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3) 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32、阅读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 ( 485 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谨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官职)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材料三( 490 年)王欲(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1)据材料一分析均田制推行的原因,并指出北魏均田制的实质。(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制的内容。(3)据材料三指出均田制实施的作用。并分析能否消灭“富强者并兼山泽”的现象?33、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材料三: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材料四: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3)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条)?(4)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四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苏轼的真正意图是什么。(5)如果通过时间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历史模块1测试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2345678910DBDCDDDAAB11121314151617181920DBCDBDBCBC21222324252627282930CAACBDCACB二材料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37分)31、(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的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 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但是其基本立场是否定商鞅变法。(3) 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运用生产力或实践的标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等。32、(1)据材料一分析均田制推行的原因,并指出北魏均田制的实质。抑制土地兼并,让百姓丰足,巩固北魏统治。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封建土地国有制。(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制的内容。成年男女可以获得土地露田,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可以获得更多土地,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各级官吏可以获得土地。(3)据材料三指出均田制实施的作用。能否消灭“富强者并兼山泽”的现象?恢复农业生产,增加了粮食;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不能。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33、(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或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少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特点:重视商品货币作用。措施: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学生无论选什么,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正确分析,即可得分。) (3)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条)?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4)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四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苏轼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苏轼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骤至富强,最后“得天下”,这是客观的;秦在农民战争打击下灭亡,这是秦施暴政的结果。苏轼把秦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商鞅变法,这是错误的。苏轼借此从某种程度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5)如果通过时间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平衡各阶级的利益,减少变法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解决内部纷争。(答出一方面或言之成理就可以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