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品质内涵初探(学习).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1830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品质内涵初探(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学习品质内涵初探(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学习品质内涵初探(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品质内涵初探 学习活动是人们最常见的行为之一,而学生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习,它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的一种文化继承的行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除了教师的启发、引导之外,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性格等特征都对学习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这些也是构成学习品质的重要内容。“品质”是指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小学生学习品质”是指小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呈现的影响学习效能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包括学习动力、习惯、方法、能力等要素。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能,就必须重视其学习品质的培养。一、小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意义有关学生学习品质培养,一直是国外教育关注的重点。过去,对学习品质的认识,是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方法三大系统中去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学习品质的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元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多元智力理论的出现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奠定了广泛的理论基础。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国内也日益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品质研究,有较多的相关课题研究及其成果发表,如彭贤智的对学习品质的结构与培养策略的研究、谭顶良的学习能力培养都关注学生学习品质培养问题。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研究都侧重于理论,行动研究比较少,效果也不十分显著。基于上述背景,对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具有下述意义:1、培养小学生学习品质符合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主动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建构思想对人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明确的指向学习者的行为必须具有持续性、长久性和创造性。而学习品质是人的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只有具备这样良好学习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并融入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2、培养小学生学习品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其目的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困扰,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在死记硬背式的机械训练中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学习能力越来越弱的教育现状。从中看出,学习品质是新课程改革时人的素质要求中的基本内容。优秀的学习品质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培养小学生学习品质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的最基本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缺少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主、客观两方面看,学生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学习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此时,学习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合理的途径,恰当的形式,科学的策略引导并促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兴趣、方法、能力等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形成学生稳定的学习品质,促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4、培养小学生学习品质符合学校发展的方向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主体。衡量一所学校是否科学有序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需要解决学习品质的培养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在浦东开发的十余年中,我校的办学规模从20个教学班上升至目前的30个教学班。规模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校承担了上级政府要求尽量接受民工孩子的就读任务。因此,我校在籍外来民工子女的比例呈现出了一定的上升趋势。分析外来民工孩子的现状,他们的学习动力、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期望,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能的重要突破点。同时,该项课题的研究,可以成为学校全面践行“智慧学生、品位教师、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及努力实现“质量进步,全面折射时代气息”的办学目标的重要抓手,由此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符合学校发展的方向。二、小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内容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根据广大教师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小学生学习品质现状调查的报告,分析众多学生个案,概括出构成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内容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四大系统:1、 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指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力量。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在动力。学习动力的形成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密切相关。(1)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人对学习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往往以人内部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当个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促使他去从事满足需要的行为活动。学习需要是人的学习积极性的源泉,也是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它分为内在需要与外在需要两方面。内在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自我完善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等;外在需要包括探究需要、交往需要等,即为了获得什么,如为了得到名誉、地位等而学习。它们来源于教师、家长、同伴等方面。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发现学习活动有意义、有价值并尽力从中得到预期学习收益的倾向。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整个教育事业而言,都是一个核心和关键的因素,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有的实质上是动机问题,只有考虑动机的因素才能很好的加以解决。比如,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如果缺乏学生动机方面的配合,可能就发挥不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现实状况。我们可以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情况,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就”四大方面推测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状况。在本课题的实践中,我们把学习动机分为“回报动机、求知动机和成就动机”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某一个体来说,未必都会有这些动机,它需要通过教育加以培养与发展。回报动机: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个体潜在的回报心理,如对得起父母的学费,对得起老师的期望,对得起社会的关心,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争气等。求知动机:学习的目的仅在于对知识或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不存在其它的出发点,如学到新东西、新知识,懂得道理,一天比一天进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等。成就动机:表现于克服困难的意愿,要达到卓越的最高目标,追求有竞争性和发展潜力的行业,选择有机会超越别人的工作等。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个体渴望通过学习上的竞争来提高自我,获得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如超过别人,比别人强,成为优秀学生,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考出好成绩等。(3)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它是学生在对知识的探求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逐步形成的。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一般分为三种状态:始于“有趣”,然后产生“乐趣”,最后趋向“志趣”。有趣是学习兴趣的初级状态。它是由于人天生的好奇心,被外部世界新奇现象吸引从而产生的直接兴趣。乐趣是学习兴趣的发展状态。它是人对某一事物产生“有趣”的基础上重复产生愉悦、满足的情绪,从而逐步定向形成的。处在“乐趣”状态的兴趣则呈现专一性与坚持性的特点。志趣是学习兴趣的终极状态。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志趣,作为人的一种个性品质,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志向、理想,二是与志向相关的稳定的爱好和执着的追求。志趣同人的道德品质一样,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的,而学生的志趣则主要是在学校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其特点是:主动积极,具有主动性、社会性与方向性。2、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切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途径以及措施与策略。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决定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也是小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传授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并有效地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本课题对学习方法的研究主要涉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三个方面。内容如下:(1)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学生受到教师的教育影响,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主动地学会教育自己、发展自己、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地、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它具有四个特征:选择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连串的选择活动,从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到学习手段,无一不是选择的结果,从“学什么”到“怎么学”也无一不是选择的过程。自主性。自主性指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能动性。自主学习必然体现出学习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他能根据学校、社会、家庭的要求参与教学活动,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努力;其次,他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感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学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地、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 不要为了所谓的“规范”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有以下几种学习方式:问题式合作学习。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既答疑解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又可分为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抢答式知识竞赛等形式。在实施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设置问题。表演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即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或作为课堂的小结形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讨论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学科式合作学习。学科式合作学习是指将几门学科联合起来开展合作学习。如语文科学了与春天有关的文章,可让各学习小组围绕春天去画春天、唱春天、颂春天,找与春天相关的各种信息,观察与春天相关的各种事物等,最后写成活动总结。(3)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在小学教育中,体验学习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的学习和技巧学习,例如体育、艺术、品德教育、文学等都包含大量体验学习的内容,而目前一些隐性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自然学科教育活动,也都需要通过体验学习来形成或深化其学习成果。3、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小学阶段,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涉及三种学习习惯,即“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和复习习惯”。(1)预习习惯。预习是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预习习惯是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之前,主动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留存问题,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习惯。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生提高听课效果,提升学习效能的重要前提。良好的预习习惯包括:主动预习的态度,科学预习的方法,及时检验的意识。(2)听课习惯。听课习惯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要学习的知识,仔细听取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发言,认真思考并积极参与交流的习惯。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要想学得好,就要养成听课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有:搞懂基本概念;把握听课重点;积极参与、主动发言;当堂理解、大胆质疑;随堂记笔记。(3)复习习惯。复习习惯就是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使之巩固的习惯。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孔子也倡导“学而时习之”。良好的复习习惯包括:及时回忆;阶段整理;查缺补漏;典型归纳。4、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对于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本课题研究主要探讨“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三方面的学习能力。(1)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是指个人不依赖或较少依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主动阅读能力、独立思考力、灵活运用力、自练自检力、自觉探求力和能动应变力。(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将所学知识特别是以间接方式获得的知识,如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实践能力由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与专项实践能力因素构成,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策划能力、信息能力、交往能力、表现能力等。(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新技能是专指为发现、发明、改进和变革所使用的方法、原则、工具和组织形式等。是创新者智力技能、感情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是构成创造力的基础条件,包括:观察力、发现问题能力、操作能力、系统分析和系统决策能力、信息能力。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效益性和社会价值。小学生学习品质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系统,以上,从学习品质的“概念界定、培养意义和结构内容”这三个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也厘清了研究的范畴,为今后的实践奠定了基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