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1178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于生长在一个充满着色彩的世界,色彩一直刺激我们的视觉器官,而色彩也往往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首先在认识色彩前,我们要先建立一种观念,就是如果要了解色彩认识色彩,便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留意生活中的色彩,否则容易变成一个视而不见的色盲,就如人体的其他感官一样,色彩就活像是我们的为味觉,一样的材料但因用了不同的调味料而有了不同的味道,成功的好吃,失败的往往叫人难以下咽,而色彩对生理与心理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色彩学算是设计的一门基本科目。使自己漂亮我们在平时买服装、口红、眼影时往往会发现有些颜色会使自己漂亮一些,而有些颜色用了却说不出的难看。因为不知道哪些颜色适合自己,为了安全起见,不得已使用最保守的颜色,比如黑色的衣服、鞋、包,咖啡色的口红和眼影等,而事实上,这些被误认为“保险”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是最不安全的,就中国南方人的肤色来讲,大多数人都需要回避咖啡色系的服饰和彩妆,因为会使本来就暗淡的脸色越发深暗,显得憔悴不堪。还有许多人面对五彩缤纷的服饰,根本不知从何选起,只是很盲目地看到什么试什么,结果逛街这件本来很休闲愉快的事变得非常累人,试穿了不到十套衣服,你自己就心烦了,也没了主意,最后决定买了,回到家里很有可能穿不了一两次就觉得不好看,而永远遗落在角落里,成了昂贵的垃圾。而你仍旧为每天出门穿什么而发愁,衣柜里的衣服永远少一件。有了衣服又要为配什么鞋、什么包、什么首饰、眼镜、手表而为难;看人家染了头发,自己也去染发,结果出来的颜色让你大惊失色,甚至当场再染另一种颜色才敢走出来见人。有些人觉得自己穿什么都不好看,久而久之自信心受到挫败,误认为是自己长得不漂亮,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因为没找到自己的色彩季型,不知道自己的用色规律而已。当你通过测试知道了自己的色彩季型和用色规律,你会发现事情原来如此简单,所有困扰你的烦恼与困惑迎刃而解,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所属的色彩季型,对自己的用色原则从头到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包括染发、眼镜、口红、眼影、腮红、指甲油、手表、装饰品、服装、丝袜、鞋、包。适合你的颜色不单是提亮脸色,它能使你的皮肤质地看上去显得很薄、很通透、晶莹,光泽感很好,五官轮廓立体、清晰、眼睛明亮、有神采、脸型有收紧的感觉,脸上的线条柔和,整个人都会显得健康、漂亮、有活力,甚至气质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要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进行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前者如黑、白。灰,后者如红、黄蓝等七彩。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相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也称色调。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微值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态。称为色彩的三属性。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有些人把明度理解为色调,这是不全面的。功能的概念。功,包含着力与艺;能,则可解释为能力,能量或效能。功能一词可作作用、能量来解释。色彩的功能是指色彩对眼睛及心理的作用,具体一点说,包括眼睛对它们的明度色相纯度对比刺激作用,和心理留下的影响、象征意义及感情影响。色彩依明度、色相、彩度、冷暖而千变万化,而色彩间的对比调和效果更加千变万化。同一色彩及同一对比的调和效果,均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色彩及多种对比的调和效果,亦可能有极为相近的功能。为了更恰如其分地应用色彩及其对比的调和效果,使之与形象的塑造,表现与美化统一,使形象的外表与内在统一,使作品的色彩与内容、气氛、感情等表现要求统一,使配色与改善视觉效能的实际需求统一;使色彩的表现力、视觉作用及心理影响最充分地发挥出来,给人的眼睛与心灵以充分的愉快、刺激和美的享受,必须对色彩的功能作深入地研究。色彩感情规律的应用 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感情,在广告画设计中,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广告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广告及广告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 (1)运用色调的兴奋感,引起人们观看的兴趣。红、橙、黄等暖色调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以兴奋感,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广告画上来,使人对广告产生兴趣。蓝、绿等冷色以及明度低、对比度差的色彩,虽不能在一瞬间强烈地冲击视觉,但却给人以冷静、稳定的感觉,适宜表现高科技产品的科学性、可靠性。(2)运用色调的明快活泼感,产生优美愉悦的效果。一般说来,暖色、纯色、明色以及对比度强的色彩,使人感到清爽、活泼、愉快,利用色彩的这一特点设计广告,能够使人心情愉快地接受广告信息。 (3)运用色调的档次感,体现商品的不同品味。色彩也有档次感,有气派的、华贵的色调总是用于高档的产品,那些朴实大方的色调总是与实用品相联系。时装广告、化妆品广告常常用彩高度、明度高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给人以华丽感。(4)运用色调的冷暖感,表现不同商品的特点。在广告色彩中,常常运用暖色调来表现食品,因为食品的颜色大多以红、橙、黄等暖色调为主,儿童用品给人的感觉是热情、活泼、充满朝气,因而儿童用品广告也多用暖色调。而空调、冰箱、冷饮的广告大都用白色、蓝色等冷色调,使人感到寒冷、清爽!目 录第1章 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 6第1.1节 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 6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 6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 61.1.2.1 光与色 61.1.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 7第1.2节 色的特性与分类 71.2.1 色的分类 81.2.1.1 无彩色系: 81.2.1.2 有彩色系: 81.2.2 色彩的基本特征 81.2.2.1 色相(Hue) 81.2.2.2 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 81.2.2.3 明度 (Value) 8第1.3节 色的混合 91.3.1 原色理论 91.3.2 混色理论 101.3.2.1 加色法混合 101.3.2.2 减色法混合 101.3.2.3 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 11第2章 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 12第2.1节 色立体 12第2.2节 色彩的生理理论 122.2.1 色彩的视觉适应 122.2.1.1 距离适应 122.2.1.2 明暗适应 122.2.1.3 颜色适应 122.2.1.4 色的恒常性 132.2.2 错觉与幻觉 132.2.2.1 形的错觉与幻觉 132.2.2.2 色的错觉与幻觉 13第3章 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 15第3.1节 三原色对比 15第3.2节 邻近色相对比 15第3.3节 类似色相对比 15第3.4节 中差色相对比 15第3.5节 对比色相对比 16第3.6节 互补色相对比 16第3.7节 作业: 16第4章 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 18第4.1节 明度 184.1.1 高长调积极、明快、强烈、醒目 194.1.2 高短调淡雅、温和、淡雅之美,象征女性 194.1.3 中长调明快、有利、阳刚之美象征男性 194.1.4 中高短调丰富、含蓄具有层次感 194.1.5 中低短调模糊、厚重具有神秘感 194.1.6 中短调沉着、含糊、暧昧 194.1.7 低长调强烈、明快、威严和沉重感 194.1.8 低短调沉闷、忧郁缺乏生气 19第4.2节 作业: 19第5章 以纯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 20第5.1节 同一纯度构成 20第5.2节 邻近纯度构成 20第5.3节 类似纯度构成 20第5.4节 对比纯度构成 20第5.5节 综合构成 21第5.6节 作业: 21第6章 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3第6.1节 色彩的均衡 23第6.2节 色彩的呼应 236.2.1 局部呼应 236.2.2 色彩的全面呼应 24第6.3节 色彩的主从 24第6.4节 色彩的层次 24第6.5节 点缀色 25第6.6节 色彩的衬托 256.6.1 明暗衬托 256.6.2 冷暖衬托 256.6.3 灰艳衬托 256.6.4 繁简衬托 26第7章 以冷暖关系为主的色构知识及其它色彩的对比关系 27第7.1节 冷暖感觉 277.1.1 色彩的冷暖感 277.1.2 在同一色相中,明度的变化也会引起冷暖倾向的变化 277.1.3 我们可以从冷暖区域彩色示意图小总结出以下几点: 27第7.2节 亮调与暗调 28第7.3节 纯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 28第7.4节 其他对比 287.4.1 面积与色彩对比 297.4.2 形状与色彩对比 29第7.5节 距离与色彩对比 31第7.6节 数量与色彩对比 31第7.7节 虚实对比 31第7.8节 作业: 32第8章 色彩的象征性与联想性及色彩情感的心理构成训练 33第8.1节 中国的色彩观分类: 33第8.2节 悠久的色彩文化 33第8.3节 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和美学思想 338.3.1 儒家色彩观 348.3.2 道家色彩观 34第8.4节 西方近现代画派的思想观 368.4.1 印象派画家的色彩观 368.4.2 新印象主义 368.4.3 分离派画家的色彩观 378.4.4 现代派画家的色彩观 378.4.4.1 蒙德里安 388.4.4.2 康定斯基 388.4.4.3 马蒂斯 388.4.4.4 毕加索 39第8.5节 共同的色彩心理反应 398.5.1 色彩的冷暖感 398.5.2 色彩的轻重感 398.5.3 色彩的强弱感 408.5.4 色彩的软硬感 408.5.5 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408.5.6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408.5.7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 41第9章 色彩的性格与表现力 41第9.1节 色彩的移情与暗示 419.1.1 色彩的音乐感 419.1.2 色彩的味觉感 429.1.3 其它 42第9.2节 色彩的性格 429.2.1 红色的性格与表现 439.2.2 黄色的性格与表现 439.2.3 蓝色的性格与表现 449.2.4 橙色的性格与表现 449.2.5 绿色的性格与表现 459.2.6 紫色的性格与表现 469.2.7 黑色的性格与表现 469.2.8 白色的性格与表现 479.2.9 灰色的性格与表现 479.2.10 金属色的性格与表现 47第9.3节 信息与色彩 48第9.4节 作业: 49第10章 色彩肌理、采集重构练习 50第10.1节 来自自然色彩的灵感启示 50第10.2节 来自传统艺术色彩的启示 50第10.3节 来自其它艺术色彩的启示 50第10.4节 色构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51第10.5节 作业: 51第1章 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第1.1节 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从光源发出的光,如果碰到不透明的物体或颜料,在那里一部分被吸收,剩下的部分反射到眼睛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额色彩。比如兰色,它是将白色光中的其他成分吸收,而不吸收兰色光,所以呈现出兰色;黑色是将六种色光都吸收了,不反射光,所以呈现黑色;白色是平均反射六种色光,故而呈现白色。 如果在一个反射兰色的物体前放置一个滤光镜,设法滤掉蓝光,则该物体不再反射任何光,而变为黑色;同样,将一个白光下呈现绿色的物体移至仅有红灯的暗房中,因为红光不含有可反射的绿色,该物体在暗房中变成黑色。从这个意义上讲,物体的色彩只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的固有色。人们产生固有色的概念是因为,从色彩角度看,物体都具有选择吸收光的能力,即它们固有的某种反光能力。物体固有色的概念来源于物体固有的某种反光能力以及外界条件的相对稳定。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我们认识色彩基本上有以下途径:1、日常生活的接触(各类色彩环境、场所、物品、人物、自然景色等)。2、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设计的研究,色彩体系理论研究及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3、艺术门类对色彩的艺术性表现。如造型艺术、电影戏剧艺术等,对色彩进行艺术形式美的、融入艺术家个人情感和艺术造诣的个性化表现。实践是先于理论的,多观察、多体验、多搜集是认识色彩的前提。看一部经典的电影名著,读一本精美的美术画册,观摩一次高水平的设计或美术作品展览,欣赏一场好的歌舞戏剧或音乐会,也许是你可以在特定的时空里集中欣赏、玩味和揣摩艺术家们如何在他们的作品重运用色彩的绝佳机会了。 色彩构成的定义:在色彩方面,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创造过程,称为色彩构成。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1.1.2.1 光与色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和色彩,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就没有视觉活动,也就无所谓色彩了。能唤起我们色感的关键在于光。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光被感觉的结果。进入视觉的光有三种,即光源光(日光、灯光、霓虹灯)、透射光(彩色玻璃、彩色赛璐璐)、反射光(一般物体或颜料的色),其中反射光是人的视觉接受光刺激的主要来源。当这样的光刺激眼睛内侧的视网膜时,视神经会将这种刺激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色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与物体相联系,我们就能辨清物体的颜色了。比如梨是黄的,树叶是绿的,好像它们本身固有的颜色一样。由此可见,色彩的产生(被感觉)需经过如下的过程:光源(直射光)物(反射光、透射光)眼(视神经)大脑(视觉中枢)产生色感反应(知觉)在整个电磁波的范围内,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感觉,只有波长在380-780nm(纳米)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这段波长的光在物理学上常叫做可见光谱或光谱色。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确定了光与色的关系。他将一束白光(日光)从细缝引入暗室并穿过三棱镜,光即产生折射现象。当折射的光碰到白色屏幕时,在那里产生虹一样的色带,称光谱。光谱色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着。如果在该三棱镜后加一凸透镜,使分散的光线在凸透镜与映幕之间的某一点集中则集中的一点又成为白色光。因此我们称白光为复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中任意一个色光,经三棱镜都不能再进行分解,这种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可见光谱与不可见光谱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所形成的光谱是人类眼睛所能看见的范围。在物理学上,光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波长从380纳米到780纳米的区域为可见光谱。紫端380纳米以外是紫外线、x射线、放射性的y射线和宇宙射线,红端780纳米以外是红外线、电波等不可见光谱,通过仪器才能观测到。 380nm 780nm人眼能看见的光线在光谱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人眼最佳视觉范围的光波长度在400至700纳米之间。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人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下表为颜色及其对应波长范围:1.1.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物体色-具有最基本的两种表现形式:物体表面反射 光所呈现的颜色叫表面色;透过透明物体的光所呈现的颜色叫透明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透过物体穿过来。对于不透明物体,即不透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不同波长的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物体几乎能反射所有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白色的,如果这个物体能吸收几乎所有的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黑的。环境色:某一物体反射出一种色光又反射到其它物体上的颜色。一般来说,物体受环境色影响,在背光部分以及两种不同物体相接近或相接触部分最为明显。环境色的反光量与环境物体的材质肌理有关,表面光滑明亮的玻璃、陶瓷、金属器皿类物体,反光量大,其对周围物体色彩的影响也大,反之,表面粗糙的物体,其反光量小,对周围物体的影响也小。光源色:所有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不同的色彩,白纸能反射各种光线,在白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白色,在红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红色,在绿光的照耀下呈绿色,可见不同的光源必然对物体产生影响。除了光源色本身的性质外,其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影响,强光下物体显得明亮浅淡;弱光下问题会变得模糊灰暗;只有在中等光线强度下,物体的本来面目才清晰可见。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之为物体的“固有色”。许多人误认为“固有色”是物体固定不变的颜色,这种提法固然是不科学的,但是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却不会因光源色的改变而改变 。总之,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三者共同构成了物体的基本色彩。它们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事实上,在这三者中单独有其一的物体是没有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必然存在着三种色彩因素,只不过在不同的情况下,存在着此强彼弱的差异而已。1、固有色 固有色是指物体在柔和光线下所呈现的色彩,也有的书上解释为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如春天的树叶是绿的,秋天的树叶是黄色的等。任何物体的固有色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某一物体的各个部分,固有色也不完全相同。而在美术上的固有色是指物体大致的颜色。固有色是我们识别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依据。2、光源色 光源色指光源本身的颜色,如日光是白色的,普通灯光是带黄色的,磷光是绿色的等。光源色笼罩我们所要描绘的一切对象,是构成物体基本色彩的决定性的因素。没有光源,也就没有物体色。 光源色基本上分暖光和冷光两大类。由于视觉的补色原理,若受光部为暖色,背光部整体上呈冷色,否则相反。3、环境色 环境色又称条件色,在绘画中,并非指描绘对象周围环境本身的颜色。而是指由环境色彩所产生的物体固有色的变化。光滑的物体环境色明显,粗糙的物体环境色弱。环境色主要作用于暗部。第1.2节 色的特性与分类1.2.1 色的分类色彩大致可以划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有纯度的色叫有彩色。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色相。没有纯度的黑、白、灰属于无彩色,从物理学的的角度看,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中,故不能称之为颜色。但在心理学上它们有着完整的色彩性质,在色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化学上作为颜料颜色时也有其重要的任务。1.2.1.1 无彩色系: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的纯白(锌白、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也只能是接近纯黑。1.2.1.2 有彩色系: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 1.2.2 色彩的基本特征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色彩的三要素也称色彩的三属性。生活中的丰富色彩,我们用眼睛和利用科学观测方法,能够看到和辨别清楚的色彩多达750万种以上,尽管这些色彩深浅、鲜浊不同,颜色各异,但他它们之间却存在着某种共同因素:任何一个色彩(除无彩色只有明度的特例外),都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方面的性质,即任何一个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色相和纯度。因此我们把明度、色相和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或三属性。1.2.2.1 色相(Hue) 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橘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等。有彩色就是包含了彩调,即红、黄、蓝等几个色族,这些色族便叫色相。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在各色中间加插一两个中间色,其头尾色相,按光谱顺序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红和紫中再加个中间色,可制出十二基本色相。这十二色相的彩调变化,在光谱色感上是均匀的。如果进一步再找出其中间色,便可以得到二十四个色相。如果再把光谱的红、橙黄、绿、蓝、紫诸色带圈起来,在红和紫之间插入半幅,构成环形的色相关系,便称为色相环。基本色相间取中间色,即得十二色相环。再进一步便是二十四色相环。在色相环的圆圈里,各彩调按不同角度排列,则十二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30度。二十四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15度。PCCs制对色相制作了较规则的统一名称和符号。其中红、橙、黄、绿、蓝、紫,指的是其“正”色(当然,所谓正色的理解,各地习惯未尽相同)。正色用单个大写字母表示,等量混色用并列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不等量混色,主要用大写字母,到色用小写字母。唯一例外的是蓝紫用V而不用BP。V是紫罗兰的首字母,为色相编上字母作为标记,便于正确运用而又便于初学记忆。日本人以这样来划分并定色名,显然是和门塞尔的十色相,二十色相配合的。门塞尔系统是以红、黄、绿、蓝、紫五色为基本色,把它称作黄红。因此P、C、C、S制的二十四色便也归为十类,色相指色彩的面貌,是区别各类色彩的名称。具体是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等代表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如果红色加白色得到明度、纯度不同的几个粉红色,把红色加黑得到几个明度、纯度不同的暗红色,把红色加灰色得到几个明度、纯度不同的灰色,它们之间的差别就不是色相的差别,而是同一色相(即红色相)彼此明度、纯度不同而已。因为色相的感受是波长决定的,只要色彩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不同才产生色相的差别。色相的种类很多,常用的如孟塞尔的100色的色相环,奥斯特瓦尔德24色的色相环等。色相可构成高纯度、中纯度、高明度、低明度、中明度的全色相环及13,12,34色相环等以色相为主的序列。这些都是美感很强的色相秩序。1.2.2.2 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成分的比例越高,则色彩的纯度越高,反之含有色成分的比例越小,纯度越低。所以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或别的颜色时,纯度就会发生变化。当掺入的颜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便失去本来的色彩,成为掺合的颜色了。一种色相彩调,也有强弱之分。拿正红来说,有鲜艳无杂质的纯红,有涩而像干残的“凋玫瑰”,也有较淡薄的粉红。它们的色相都相同,但强弱不一,一般称为(SauralOn)或色品。彩度常用高低来指述,彩度越高,色越纯,越艳;彩度越低,色越涩,越浊。纯色是彩度最高的一级。表示彩度,一般用水平横轴.以无彩色竖轴为点,在色相环某一色相方向伸展开去,按彩度由低至高分作若干级, P、 C、 C、 S制便分九级,以S为其标度单位。最低为IS。最高为g S。越靠近无彩竖轴,彩度便越低。无彩轴上没有一点儿彩调,可说彩度为O S。离无彩轴远则彩度高,端点便是纯色,亦即是光谱上该色之色相。彩度是这样分级的:按纯度的亮度,寻找其对应的灰调,分九等份(依感觉),逐一加入纯色中,同时逐一扣去约色的一份。于是便得到纯色的八个连续的彩度。 5 S是扣去49纯色加入了49的灰量;ISG是扣去89纯度,加入了89纯色,加入了89灰量。通俗的分法,与九级彩度相对应。用高、略高、中、略低、低五级来标示。 纯度是指色彩纯净程度,也可以说指色相感觉的鲜艳程度。因此还有艳度、浓度、彩度、饱和度等说法。可见光辐射,有波长相当单一的,有波长相当混杂的,也有处在二者之间的。黑、白、灰等无彩色就是因波长最为混杂,纯度、色相感消失造成的。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都是高纯度的色光。颜料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橙、黄、紫等色在颜料中是纯度较高的色相,蓝、绿色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色相。任何一个有色系色彩加白、加黑、加灰都会降低它的纯度。混入补色越多,其纯度降低得也越多。除波长的单一程度和颜料本身的最高纯度不同影响纯度外,眼睛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度也影响色彩的纯度。眼睛在正常光线下对红色光感觉敏锐,因此绿色相的纯度就显得低。纯度只能是一定色相感的纯度,凡是有纯度的色彩必然有相应的色相感,因此有纯度的色彩都称为彩色。任何色彩在纯度最高时有特定的明度。纯度变化了,明度也随之变化,但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不一定成正比,应视具体情况而论。 1.2.2.3 明度 (Value)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其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任何色彩均有其明暗关系,它是色彩关系的骨架,而且有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和表现魅力(素描、黑白照片、黑白电影等),没有明暗关系的构成,色彩会失去份量而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介入明度变化的色彩才能展现出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层次变化。无彩色中,最高明度为白色,最低明度为黑色,灰色居中。人眼最大明度辨别力为近200个等级层次,普通明度标准定在9级左右。色彩的明度有三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同一颜色在强光下显得特别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灰暗模糊;二是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后也能产生不同明度的层次。三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起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的明度最低,红绿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的改变。谈到明度,宜从无彩色人手,因为无彩色只有一维。最亮是白,最暗是黑以及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灰,都具有明暗强度的表现。若按一定的间隔划分,就构成明暗尺度。有彩色即靠自身所具有的明度值,也靠加减灰、白调来调节明暗。日本色研配色体系(PCCS)用九级,门塞儿则用十一级来表示明暗,两者都用一连串数字表示明度的速增。物体表面明度,和它表面的反射率有关。反射的多,吸收得少,便是亮的;相反便是暗的。只有百分之百反射的光线,才是理想的白,百分之百吸收光线,便是理想的黑。事买上我们周围没有这种理想的现象,因此人们常常把最近乎理想的白的硫化镁结晶表面,作为白的标准。在PCCS制中,黑为1,灰调顺次是2.43.5、4.5 5.5、 6.5、 7.5、 8.5,白就是9.5。越靠向白,亮度越高,越靠向黑,亮度越低。通俗的划分,有最高、高、略高、中、略低、低、最低七级。在九级中间,如果加上它们的分界级,即 2、 3、 4、 5、 6、 7 8、 9,便得十七个亮度级。有彩色的明暗,其纯度的明度,以无彩色灰调的相应明度来表示其相应的明度值。明度一般采用上下垂直来标示。最上方的是白,最下方是黑,然后按感觉的发调差级,排入灰调。这一表明明暗的垂直轴,称无彩色轴,是色立体的中轴。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亮度、深浅、对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人们对色彩的明度变化感受最为强烈。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如素描、黑白照片、黑白电视、黑白版画等),明度关系可以说是搭配色彩的基础.明度最适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白颜料的反射率相当高,在其他颜料中混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反射率,从而提高混合色的明度。混入的白巴越多,明度越高。 黑颜料的反射率极低,在其他颜料中混入黑色,可以降低混合色的反射率,从而降低混合色的明度。混入的黑色越多,明度越低。黑白之间可形成许多明度等级。人的最大明度层次判别能力可达200个等级左右。普通实用的明度标准大都定在九级左右如孟塞尔把明度定为十一级(包括黑白在内),黑白之间为九级不同程度的灰。 有彩色的明度是根据无彩色黑、白、灰的明度等级标准而定的。黑、白、灰之间可构成明度序列。任何一个彩色加白、加黑都可构成该色以明度为主的序列。红、橙、黄、绿、蓝、紫各纯色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可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如图: 第1.3节 色的混合人们对色料(颜料、染料)的混合比较容易认识,黄色与红色混合可得到橙色,黄色与青色混合可得到绿色。但是对于色光的混合就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初学者,往往将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混淆起来,其实,色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以及色彩远距离空间混合的效果各自不同,混合规律也不一样。在色彩科学理论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同一种色彩,(除了单一光谱外)可以用不同波长的光混合产生,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由几个基本的色混合而成,从而奠定了三原色的理论基础。色的混合理论由三原色原理、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和中性混合理论组成。1.3.1 原色理论三原色(三基色) 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种色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出来,色彩学上称这三个独立的色为三原色。色彩的原色、间色、复色:1、原色: 三原色:所谓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红、黄、蓝)2、间色:由两个原色混合得间色,也称第二次色。(橙、绿、紫)3、复色:颜料的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相混合,也称第三次色。红+黄=橙 黄+蓝=绿 红+蓝=紫 红+绿=棕 红+黄+白=肤色 品红+黄+蓝=黑色调:指色彩整体的总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几种色彩所造成的总的色彩效果。色性:色彩的冷暖倾向被称为色性。绿、紫等一类兼有冷暖感觉的颜色被称为中性色。色性的冷暖关系还有相对的含意,如黄与红相比,就偏冷一些;黄与蓝相比就偏暖一些。 冷色、暖色:出于人的生理感觉和感情联想,色彩具有冷色与暖色两类相对性的倾向。红、橙、黄一类颜色会联想到火、太阳、热血等,而称为暖色;青、蓝等色则会联想到海水、蓝天、冰雪、月夜等,而称为冷色。 色彩感觉中最暖为桔红色,最冷为天蓝色。调子:在素描中是指明暗层次变化,色彩画中应指各种色的明案层次变化。层次分得越多,调子越丰富。色调系列的组织结构 色调系列是由24个色相与9个色调组成的, 24色色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24色系的组织结构: Pccs色彩体系的色环的结构,是依据“三原色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以红(R)、黄(Y)、蓝(B)为三主色, 由红色和黄色产生间色橙(O);黄色与蓝色产生间色绿(G);蓝包与红色产生间色紫(P),组成六色相。在这六个色相中,每两个色相分别再调出三个色相便组成24色色相环。色调和色系的概念 PCCS(Practical Color-ordinate System)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所研制的,色调系列是以其为基础的色彩组织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将色彩的三属性关系,综合成色相与色调两种观念来构成色调系列的。从色调的观念出发,平面展示了每一个色相的明度关系和纯度关系,从每个色相在色调系列中的位置,明确的分析出色相的明度、纯度的成分含量。一、色调的分类 配色的一般规律为:任何一个色相均可以成为主色(主色调),与其它色相组成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邻近色系和同类色关系的色彩组织。 二、各色调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通过图示直观的理解色点间关系的分类,如图2。然后再详细地分析不同关系的色调组合在一起的色彩视觉,心里效果。1)互补的关系 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互补色结合的色组,是对比最强的色组。使人的视觉产生刺激性、不安定性。如果配合不当,容易产生生硬、浮夸、急躁的效果。因此要通过处理主色相与次色相的面积大小,或分散形态的方法来调节、缓和过于激烈的效果。 2)对比色关系 色项环中相距135度或者彼此相阳八几个数位的两色,为对比色关系,属中强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感鲜明,各色相互排斥,既活泼又旺盛。配色时,可以通过处理主色与次色的关系而达到色组的调和,也可以通过色相间秩序排列的方式,求得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图4属中明调,正是这种秩序排列形式的应用。3)邻近色关系 色相环中相距90度,或者相隔五六个数位的两色,为邻近色关系,属中对比效果的色组。色相间色彩倾向近似,冷色组或暖色组较明显,色调统一和谐、感情特性一致。4)同类色关系 色相环中相距45度,或者彼此相隔二三个数位的两色为同类色关系,属弱对比效果的色组;同类色色相主调十分明确,是极为协调、单纯的色调。三、色调的象征意义及欣赏 1.鲜明的纯色调(v) 纯色调是由高纯色相组成的色调,每一个色相个性鲜明,具有挑战性、令人振奋、赏心悦目。强烈的色相对比意味着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下面我们欣赏几幅纯色调的图片。2.清新的中明调(b) 中色调的刺激感仅次于高纯色调,中色调加入了白色,提高了明度。因此县的清新、明朗,像少男少女的纯真、朝气蓬勃,具有上进精神。我们欣赏几幅中色调的图片。3.明净的明色调(lt) 明色调属于青色系列,其特征是加入了多量的白色,提高整体色调的明度,色感相对减弱。明色调犹如春天的新绿,透明清丽、明净、轻快。以明色调的暖系列为主的配色,有甜美、风雅之味道,像少女般的清纯。明色调的冷系列显得清凉、爽快。4.高雅的明灰调(p) 这是在全色相色系大量的调入浅灰颜色,是色相全部带有灰浊味。由于过多调入灰白色,色相的明度提高了,形成高明度的灰调子,这是明灰调的特征。明灰调以平静的感觉,蕴含着高雅与恬静,显示出另一种美的境界。5.朴实的中灰调(ltg) 中灰调是一组中等明度的含灰色调,色相环中所有颜色均调入中灰色,是纯度降低,色相感淡薄。中灰调带有几分深沉与暗淡,有着朴实、含蓄、稳重的特色。6. 浑厚的暗灰调(g) 色相环中所有颜色均调入暗灰色,使色相感呈低弱灰暗的灰调。就像乌云密布、阴郁暗淡,令人压抑。7.中庸的浊色调(d) 浊色调居于色彩体系的明暗中轴线与高纯色之间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色彩个性,有宜于调和色调。8.稳重的中暗调(dp) 中暗调署与暗色系色彩,调入了少量黑色。此色调在保持色相原有的基础上有笼罩了一层较深的调子,显得稳重老成、严谨与尊贵。9.深沉的暗色调(dk) 暗色调入了大量的黑色,形成浓浓的深色调。隐约略显各色的相貌,这是暗色调的特征。表现出深沉、坚实、冷静、庄重的气质。1.v色组,纯度最高称纯色调。 2.b色组,明度、纯度略次,称中明调。 3,Lt色组,明度偏高,称明色调。 4.dp色组,明度偏低,称中暗调。 5.dk色组,明度低,称暗色调。 6.p色组,明度高、纯度略低,称明灰调。 7.Ltg色组,明度中、纯度偏低,称中灰调。 8.d色组明度中、纯度中,称浊色调。 9.g色组,明度低、纯度低称暗灰调。在我们心目中三原色即为红、黄、蓝,而实际上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直到十九世纪,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色光的原色和颜料的原色机器混合规律是不同的。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将色彩标准化,正式确认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为红(品红)、黄(柠檬黄)、蓝(湖蓝),色光混合变亮最后产生白光,称为加色法混合;颜料混合后变暗最后产生黑色,称为减色法混合。1.3.2 混色理论1.3.2.1 加色法混合 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 红、绿、蓝三原色的标准波长为:700nm,546.1nm,435.8nm。 从加色法混色图中可以得出: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光=品红光 蓝光+绿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一切色光都可以由三原色光按一定比例进行加法混合得到。加光混合属于照光的混合。将光源体辐射的光合照一处,可以产生出新的色光。例如面前一堵石灰墙,没有光照时它在黑暗中,眼睛看不到它。墙面只被红光照亮时呈红色,只被绿光照亮时呈绿色,红绿光所照的墙面则呈黄色,而这黄色的色相与纯度便在红绿色之间,其亮度高于红,也高于绿,接近红绿亮度之和、由于投照光混合之后变亮了,所以称为加光混合从投照光混合的实验中可以知道:朱红、翠绿、蓝三种色光是原色光,同原色光双双混合,又可以混合出黄、青、紫红三种间色光。一种原色光和另外两种原色光混合出的间色光称为互补色光。例如翠绿和紫红,黄与蓝,朱红与青等,三组都是互补色光,而互补色光依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1.3.2.2 减色法混合印染的染料、绘画的颜料、印刷的油墨等色料的混合或透明色的重叠都属于减色混合,因为物体表面具有吸收和反射光的作用,而吸收既是减色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品红、黄、青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所有色彩。品红、黄、青三原色在色彩学上称第一次色;把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称为第二次色,也称间色;将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称为第三次色,也称复色。(原色与黑或灰相混合也得到复色)在实际应用中,仅用三原色调配一切颜色往往很难办到,因为目前生产的颜料三原色纯度有时很低,导致混色的范围就缩小了。减光混合指不能发光,却能将照来的光吸掉一部分,将剩下的光反射出去的色料的混合。色料不同,吸收色光的波长与亮度的能力也不同。色料混合之后形成的新色料,一般都能增强吸光的能力,削弱反光的亮度。在投照光不变的条件下,新色料的反光能力低于混合前的色料的反光能力的平均数,因此,新色料的明度降低了,纯度也降低了,所以称为减光混合。减光混合分色料的直接混合与透明色料的叠置色料直接混合的三元色是品红(不含黄色的红),柠檬黄和青(绝对不含黄和红色,如天光蓝,不是普蓝和群青,也不是酞青蓝)。每两个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化为若干间色,其中橙、绿、紫是典型的间色。以光混合间的纯度往往不够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依橙化工厂生产的纯度更高的间色,而不用减光混合间色。三个原色一起混合出的新色称为复色。一个原色与另外两个原色混合出的间色相混,也称为复色。复色种类很多,纯度比较低,色相不鲜明。三原色依一定比例可以调出黑色或深灰色。一原色与相对立的间色可以依均等的份量调出黑色或深灰色,这两色就被称为色料无补色。播种者凡.高在绘画艺术中,不同颜色的笔触交织在画面上,会产生生动的画面效果。印象主义大师莫奈(他利用这一色彩规律去表现大自然中阳光的绚丽与空气的颤动,他并不是把一块颜色调好后涂在画面上,而是合理地用多种色并置的笔触去表达所需的色调,因此莫奈的风景画中具有闪动、迷人的色彩效果),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以及后期印象主义画家凡高,都采用了这种混色的原理,用强烈的色彩、有力的碎笔触,完成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朝阳下的围田 凡.高、粉红色的云保尔.西涅克1.3.2.3 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1、凡互为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中性混合,可以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含灰色,如红与绿相混合,可得到灰、红灰或者绿灰。2、非互补色的色彩中性混合时,产生中间色,如不同比例的红与黄混合时产生红橙、橙、橙红。3、彩色系与非彩色系相混合时,也产生中间色,如红与白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时,可得到不同明度的浅红。4、色彩中性混合时所产生的新色,其明度相当于所混合色的平均明度。中性混合指混成色彩既没有提高,也没有降低的色彩混合。中性混合主要有色盘旋转混合与空间视觉混合。把红、橙、黄、绿、蓝紫等色料等量地涂在圆盘上,旋转之即呈浅蓝色。把品红、黄、青涂上,或者把品红与绿、黄与蓝紫、橙与青等互补上色,只要比例适当,都能呈浅灰色。在色盘上,红与黄就旋出粉彩色,青与黄族出粉绿色,红与蓝旋出粉紫色。我们站在铁路上,可以看见眼前的两根铁轨伸向远方,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的一点。如果两根铁轨各有各的色彩,经过一定的距离,离轨“合一”之后,两种色彩也会合成一种新的色彩。形的合一称为形体透视缩减,色的合一称为色的空间视觉混合。把不同色彩的以点、线、网、小块面等形状交错杂陈地画在纸上,离开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空间混合出来的新色。若空间混合的原色与减光的原色相同,那空间混合间色、复色等和色盘混合的间色复色接近。并且混出的色活彩跃,明彩,有闪动感,与城光混合的色彩很不相同。空间里都有形的透视缩减,同样都有色的空间混合,这是由眼睛的感觉方法所决定的。 印象派就遵循这个规律,创作了不少点彩油画。这些画面的色彩很响亮,阳光感和空气感均表现得很好。近代和现代的网点印刷,就是利用了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借助大小流密不一的极小的原色点,混合出极丰富而真实感极强的色彩。装饰色彩也可以借助空间混合的原理,用少量的色混出较多的色,以此来丰富设计的色彩,增强作品的力量。古代的镶嵌画便是先例。水彩颜料油墨彩色玻璃纸,透明度较高的彩料,有机玻璃等,被称为透明色料,它们的叠置,如同色料的直接混合,可以得到新的色彩感。和色料直接混合一样,叠置三原色的品红、黄与青,主要三间色是橙、绿、紫。与原色相对的间色为互补色。黄与青叠置出中绿,黄与品红只能叠置出大红,叠不出桔黄。青与品红叠置出紫色,这紫色比青与品红的明度要低得多。一旦品红改成大红,或青色稍稍们深,叠且包就不再编紫,而是偏黑了。例如普蓝与大红叠置,叠出的红就是黑色。互补色叠置,本彩色的明度高时,可叠出灰色或含灰色;本来色的明度偏低时,可叠出深灰色或黑色。叠置时,色彩有纸面之分。一般来说,叠置色受面色的影响较大,例如大红与翠绿叠置出黑色。大红为面色时,黑色有红味;翠绿为面色时,黑色倾向绿。面色的色层越厚,透明度越低,这种色的倾向就越明显。印刷油墨在印时,从生产的方便和叠印的效果看,正色中明度偏高的最好作底色,不应作面色。装演设计人员如果能准确而熟练地应用油墨叠色,可以使印刷品的用色和印次减少,而产生色彩丰富,色层匀实,光泽感强,印刷方便,印刷费用可能节省的效果。问题在于叠出色的效果很难预计,需要苦心研究,一旦预计错误,效果可能更差。第2章 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第2.1节 色立体牛顿色环牛顿将太阳光分解以后产生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带头尾相接,形成一个圆环形并定名为色环,以后人们称为牛顿色环。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有发展成10色相环、12色相环、24色相环、100色相环等。立体色标我们把以上在白光下混合所得的明度、色相和彩色组织起来,选由下而上,在每一横断面上的色标都相同,上横断面上的色标较下横断面上色标的明度高。再由黑、白、灰作为中心轴,中心而外,使同一圆柱上,色标的纯度都相同,外圆柱上的比内圆柱上的纯度高。再队中心轴向外,每一纵断面上色标的色相都相同,使不同纵断面的色相不同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相自环中心轴依时针顺序而列,这样就把数以千计的色标严整地组织起来,成为立体色标。目前影响较大的立体色标是奥斯特华色标和门塞尔色标。第2.2节 色彩的生理理论色彩的千变万化是通过人的视觉生理上的不同反映感知出来的视觉印象。人的眼睛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如盲点) ,它有本身的生理局限性,由于人在观看物体的时候会因视觉功能的局限性而产生一些视知觉的生理现象。2.2.1 色彩的视觉适应2.2.1.1 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距离内的形状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一定的调节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也就是说具备一定的视觉生理功能。(眼球中的晶状体可以通过自身的曲率调节)2.2.1.2 明暗适应明适应是视网膜对光刺激的敏感度降低的结果,暗适应是视网膜对光刺激的敏感度升高的结果。2.2.1.3 颜色适应人眼在颜色的刺激作用下引起颜色视觉变化称为颜色适应。2.2.1.4 色的恒常性指人们头脑和记忆中对体验过的事物所形成的色彩印象与色彩知觉度的联系。2.2.2 错觉与幻觉产生错觉和幻觉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有关。错觉有视错觉、听错觉、嗅错觉、味错觉、运动错觉与时间错觉等。在多种错觉中,以视错觉最为明显,视错觉又可分为形错觉和色错觉。2.2.2.1 形的错觉与幻觉如距离长短的错觉、面积大小的错觉等。2.2.2.2 色的错觉与幻觉视觉后像(视觉残像)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不会立即消失,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后像。同时对比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