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上五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0957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4上五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4上五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4上五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7、长城 第 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资料等。我们的约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初识长城,交流感受。掌握字词。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学习生字词。(1)生字:崇 旋 嘉 砖 隔 屯 堡 垒 仗 扶 智 慧 魄(2)新词: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察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3、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兴趣,从整体上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把生字教学抓牢,抓扎实,奠定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观察的能力,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板书设计17、长城 世界文化遗产远看 :长、大、弯 近看:高大、坚固作业设计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 思考课后第二、三两题。3、 选择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练习造句。课堂反思课题17、长城 第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巩固字词,把课文读熟练,思考课后的问题。我们的约定感情朗读,大胆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二、精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二、精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三、写话寄情。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指名自豪、深情地读课题,全班读。2、出示长城彩图,复习课文主要内容。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一)远看长城。过渡:好,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请看第一幅图。1、观察图画,先用自己的话讲。再指名读课文的相关句子。(像一条长龙)2、出示文字: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补充资料:出示地图,长城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体会到长城的长。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长、大、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5、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二)近看长城。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和,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近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出示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给我们介绍一下。(瞭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4、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图边给大家介绍。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5、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北方匈奴慢慢地靠近了我们的长城,企图入侵,请你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象展开。)小结: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设计和建造长城的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 (聪明、聪慧等)6、指导朗读。(三)由长城想到。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1、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的劳动人民)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指导朗读。)(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引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3)师:在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古时候。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资料吧!出示资料:公元607年,暴虐荒淫的隋炀帝杨广发动人民修筑长城,死亡人数多达六七十万人。当时隋朝总人口约4000万,筑长城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17,也就是说,平均每百人死一个半。但杨广不管百姓死活,又在公元608年春天,“出塞巡长城”,并于当年七月再“发男丁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据统计,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修筑过长城,累计总长度在十万里以上,仅以明朝所筑的长城粗略估计,将“长城的砖石、土方来修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墙,则可环地球一周有余。如用来铺筑一条五米宽,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则可绕地球三、四周”。(4)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言)师: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读:课件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配乐)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四)赞美长城。1、教师小结: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3、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4、配乐,把最后两段连起来读,读出自己心中的赞叹。1、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让我们给长城写几句话吧!(学生写,汇报)2、师总结:长城,已被写进了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注重朗读的指导。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长城的结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从而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拓展想象,落实语言训练。通过解读资料,以及对文中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勇敢。通过解读资料,以及对文中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勇敢。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朗读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长城、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对长城感慨,进行写话练习,有利于落实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板书设计17、长城远望: 长龙 一万三千多里近看: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联想 血汗和智慧赞美 伟大的奇迹作业设计1、 抄写文中的好句段,并把它背下来。2、 课后再去收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课堂反思课题18、颐和园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积累语言。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浏览路线,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3、了解本文总分总式的写作布局,对“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有初步体会。教学重难点重点1、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2、 理清作者的浏览路线,认识“移步换景”的写法,了解本文的总体布局。难点理清游览顺序,认识“移步换景”的写法,了解本文的总体布局。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收集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我们的约定感情朗读,积极参与小组的交流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二、明确浏览顺序,分析文章布局。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结组,研讨课文。1、引入颐和园:在我国有这样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花园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大家知道它是谁吗?2、出示幻灯片,展示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学生观看幻灯片,直观感受颐和园的美景。3、激发读文:大家一定想对这些美丽的景观有更详细的了解,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去那个美丽的公园细细浏览一番吧。1、学生轻声读课文,解决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提问: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地点。3、展示颐和园的地图,指名学生在上面指出作者的浏览顺序。根据课文内容尝试在地图上指出作者的浏览顺序。4、组织讨论: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作者的浏览顺序?它们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梳理作者的浏览顺序。5、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句子都是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度句,使作者的浏览顺序一目了然。指名读句子,(出示)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6、启发思考:本文开篇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分园”,接着就逐个地讲述园中景观,最后又说“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这是一种什么布局方式?归纳出本文的布局特点:总分总。写法:全文首尾呼应。 1、鼓励研读课文:作者在文中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物,这些你对哪个最感兴趣?请大家自由结组,和朋友一起去浏览自己最喜爱的地方。按照兴趣结组,各组成员快速选出组长。由组长组织活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学习文段内容,商讨一种最具特色的方式,准备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2、先小组汇报,然后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用商讨好的方式介绍本组研究的景物。其他组认真倾听,然后谈感受。在学生汇报时出示相应的图片,进行适时评价和点拨,引导学生欣赏颐和园美丽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来理清作者的浏览顺序,使文章的学习有条理,让学生对园内景点所处的位置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作者的文路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认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鼓励学生能在自己的游记中运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组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板书设计18、颐和园长廊 万寿山(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总分总 首尾呼应 移步换景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2、 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并选择两个好词进行写话练习。课堂反思课题18、颐和园 第2课时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想象画面,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2、品味语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积累优美词句。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作者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2、通过朗读、想象等,进一步感受颐和园内景物的美,感受语言的准确生动。难点学习作者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三题。我们的约定积极动脑思考,大胆举手发言。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二、品味语句,分析写作特点,感受颐和园的美。二、品味语句,分析写作特点,感受颐和园的美。二、总结特点,练习写作。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颐和园,那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写了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美丽景色)2、出示颐和园景点图片,学生欣赏,老师简介,师生共同领略颐和园的美。3、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地游览颐和园的各个景点。1、提问:作者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长城,长廊最大特点是什么?长2、提问:形容长的词句有哪些?自由发言。3、思考:作者用“一眼望不到头”来形容长廊的长,然后说“这条长方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回忆曾经学过的说明方法,给出正确答案。4、组织交流: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通过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感受本部分分层次描写事物的方法。5、梳理句子的含义。A、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的内容丰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灿烂和人民的智慧。B、长方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又开了。说明长方两旁的花木不仅数量多,品种也多。C、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间接地说明了长方和昆明湖的位置关系。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白文章不能只看表面,要从字里行间去揣摩言外之意,读名篇时更应如此。6、在语气、语句、轻重音、停顿等方面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采用模仿读,竞赛读等形式来读出长廊的美。7、提问:作者游完了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是怎样的?学生读文,找出相关景物及其特点,体会本文抓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8、作者登上万寿山后分别都看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作者向下,向前、向东看到的景物,感受角度不同引起的变化。9、作者来到了昆明湖边,他看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同桌讨论问题,梳理答案。10、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要求读出自豪感。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运用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写。学生根据具体的语段来总结写作特点。2、组织写作实践:运用本文的方法写一次游览活动。复习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长廊的描写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介绍事物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分析写作特点的同时,通过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想象画面等方式来品味语言。通过读文,找出相关景物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进行实践练习。板书设计18、颐和园长 廊 : 长 美 万寿山 : 佛香阁 排云殿 美丽昆明湖 : 十七孔桥、石狮作业设计1、 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2、 小练笔: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课堂反思课题19、秦兵马俑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四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难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兵马俑的视频、图片、资料等。学生搜集兵马俑的资料,对其形成一定的认识。我们的约定感情朗读,大胆想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解题。二、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四、分析结构,体会价值,升华情感。1、引入兵马俑: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举世闻名的长城,还创造了另外一项奇迹,那便是兵马俑,你们知道兵马俑是什么 东西吗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说出自己对兵马俑的理解。2、指导课题讲解:“俑”是古代殉葬的偶像,“秦”指的是秦代,“秦兵马俑”就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了解秦兵马俑的含义。1、教师范读第一段后提问:谁知道“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意思?明确词语意思,并试着造句。2、播放录像,组织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观看录像,说出所见所感,对兵马俑初步产生“宏大”和类型众多“的印象。3、让学生读第2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兵马俑的宏大的?自由读第二段,在学生找出诸如“20000平方米”“50个篮球场”8000个”等相关信息后,列出相关信息,全班交流,找出重点词语,根据课文描述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场面的宏大。4、指导朗读:人们看到如此壮观的兵马俑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师引读:走进大厅生跟读最后一句。5、小结:这些兵马俑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这虽然 是作者的感叹,但不管是谁,面对如此浩荡的军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吧。1、引导学生按自读、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的程序体会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适时板书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和陶马俑各自的特点。2、指导学习第8段,在学生将该段读流利后,抽多名学生读,提问字词问题,讨论词意,引导理解颔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词的意思,对词的理解可让学生通过表演去加深印象。上台表演文中所描绘的各种姿态,以体会人物特点。可采用多人表演,一人解说的形式来进行。3、播放秦兵马俑的细部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用心去体会其特点。对照图像体会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1、师生配合朗读最后一段,了解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2、文中用了一句话将整篇文章连结起来,这句话是什么?找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过渡句。3、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交流资料,结合课文探讨秦兵俑的价值,认识到秦兵马俑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的文化财富,激发民族自豪感。学生对“俑”字可能很陌生,因此解题的环节不可忽视。对于兵马俑的宏大,作者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描写手法,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而对宏大一词有深切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文中一些四字词语的理解主要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采用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感受秦兵马俑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板书设计19、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列数字 作比较)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神态描写)作业设计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并把它们分别抄写两遍。2、抄写句子。以数字说明规模宏大的:以描述表明气势的:课堂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