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2012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0742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版2012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修改版2012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修改版2012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测试卷(2)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48分。将答案代号填入答题卷答题栏内。1“龙”是中国人创造的一种文化形象,把马头、鸡爪、鱼麟、蛇身等12种动物特征组合起来就变成了呼风唤雨的“神龙”。这表明中国文化A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C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D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旧唐书记载“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当时的扬州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出产精美的青花瓷C是著名的外贸港口城市 D“徽商”的影响很大3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A年代久远 B工艺高超 C存世量小 D造型别致4“密折”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这表明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逐步开放 B开辟了官民上书言事途径C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 D开明专制的推行5顾炎武日知录记载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唐代州县政府,城郭必皆宽广,官署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形成宋代官衙“缩水”的原因是A宋代国力转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 D宋代地方经费受到限制6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7古代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影响这一迁都的根本原因是A以经济重心为依托 B以交通运输为核心C适应沿海经济的影响 D远离少数民族地区8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府县的处理方案会是A立即进行案件审理 B告知两国领事即可 C上报朝廷,听候指示 D交由总理衙门处理9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101897 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 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 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形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废除科举,兴办新学 B印刷技术的进步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1、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右图是1942年6月 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C“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D“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12曾有一首山歌唱道:“苏区政权一枝花,花根扎在穷人家,贫苦农民有了党,红色政权遍天下。”这首山歌流行于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31957年,中国掀起对“包产到户”的大批判。某报刊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场”。当时不认可“包产到户”是基于A“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B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维护C农业合作化运动尚未完成D对刘少奇的批判14、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A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B重新分得了土地C实现了村民自治 D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152010年4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段话说明 A大陆与台湾只有文化渊源 B应该忽视国共战争的历史C用历史的眼光看台湾问题 D强调大陆与台湾的共同文明16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核心是 A世俗权力是社会最高权力 B世俗权力是有效的统治权力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17学者李涛在美国的梦想一书中写道“18世纪欧洲的思想之花,终是在美国结出了果子。”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思想之花”的核心是人文主义B“果子”包括人权宣言和1787年宪法C近代美国政体的确立深受“欧洲思想之花”的影响D美国独立是“欧洲思想之花”结出的唯一“果子”18德国历史学家曼沸德罗马伊在其著作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写道:“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重要的历史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它的作者被当成救世主加以欢呼,或者被当成人类的害虫加以谩骂。”导致看法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评价角度不同 B阶级立场不同 C知识层次不同D理论依据不同191873年,法国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总统,直接着手恢复帝制。他甚至定制了迎接国王的轿式马车,缝制了国王的礼服。这一现象说明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 B法国共和制度不符合法国国情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高 D法国政体之争激烈201917年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这个文件在刚提出时,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推翻沙皇专制”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1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对美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22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当时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导致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欧共体的形成C两极格局的存在D南北经济发展的悬殊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 B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24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对这些国家发展趋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B第一次世界大战 C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D工业革命的推进二、综合题:3小题,共52分。25(15分)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材料二:1848年初,王韬到上海时惊叹道:“一入黄浦中,气象顿异”,“浦江一带,率皆西人舍宇,楼阁峥嵘,飘渺云外”。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材料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思想)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摘自上海档案回答: (1)依据材料,概述上海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通商口岸开辟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6分)26(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的欧洲核心国家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英国一直是“观望者”。后来,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个中原因是欧共体市场对英国吸引力大增,同时美苏出现缓和,英美特殊关系开始松动,英联邦也日趋松散。眼看海峡对面逐渐形成一个同盟,英国决定加入这个集团。材料二:正当英国对自己的诚意信心十足时,1963年1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突然宣布: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对此,意大利驻法国大使曾私下说:“戴高乐清楚地看到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将全面改变他想要的那种欧洲,欧洲将受英国和德国,而不是受德国支持的法国所支配。”材料三:1962年3月,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戴高乐进一步向美国在北约中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而英国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选择与美国站在一边。1962年12月,英美签署协议,由后者帮助英国建设核潜艇部队,这支部队由北约指挥。英国关键时刻站在戴高乐极力反对的北约那一边,让戴高乐极为不爽。在1967年5月16日举行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戴高乐特别强调,由于英国与美国的密切关系,英国加入欧共体,将会成为美国的“特洛伊木马”。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共体的创始国和欧共体的组成。(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分析戴高乐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原因。(9分)(3)英国为什么追求加入欧共体?最终结果怎样?(10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徽州为“程朱桑梓之邦”。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系徽州。且在新安的传播和影响尤为深远,世称“新安理学”。朱熹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促进了徽州读书好学风气。缙绅之家往往自编教材,由父兄率子弟诵读理学家对理欲、心物、义理、天人等概念的意义、关系的追问和逻辑论证,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新安理学家恪守朱熹的义利之辨,强调“天理为义,人欲为利”,颂扬“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思想,学子以之为书院之规,士大夫以之为立身处事的教条。徽州商人“贾而好儒”,以“仁义礼智信”做为商业伦理。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也与朱熹的新安理学分不开。但是,理学的核心纲常伦理,新安理学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制礼服、修祠续谱、建坊树碑。大批的“贞女烈妇”、“孝子贤孙”为传统礼教而殉身,这是理学在“程朱桑梓之邦”结出的恶果。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理学的社会影响。(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2012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命题人:宁乡县中小学教研室 黄海潮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BCDCABCDB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ADBCBDABCCD1、【解析】“龙”的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选项B、C、D都只是“龙”文化的局部,不能代表全部。答案为A。2【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基本史实。A、B、D均为明朝时期史实。答案为C。3【解析】官窑以工艺高超,艺术精美著称。答案为B。4【解析】表面上是官员上报的范围扩大,但是,这一“奏折”有“密折”的限定,不是公开的“官民上书言事”,所以,其本质是专制主义加强。答案为C。5【解析】其历史依据是宋朝设立的“转运使”,将地方的主要财政收归中央,造成地方财政困难。答案为D。6【解析】本题没有难度,送分题。答案为C。7【解析】都城从西往东的变迁实质上是中国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答案为A。8【解析】这是考查南京条约附件中的“领事裁判权”。答案为B。9【解析】本题没有难度,送分题。答案为C。10【解析】中国近代报纸兴起于维新运动时期,逐步成为中国民主宣传的重要载体。题目问的是“根本原因”,答案为D。11【解析】本题的时间为1942年,这是解题的关键。答案为B。12【解析】“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根据地,因为建立的政权称为“苏维埃”,所以称“苏区”。答案为B。13【解析】1956年中国完成公有制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当时认为“包产到户”冲击了公有制。答案为B。14【解析】“联产承包”字面上很清楚这一政策并不涉及土地所有制,也仍然是计划经济和集体经济。只是允许自主经营。答案为A。15【解析】选项A“文化渊源”,是片面的,B肯定不正确,C表述不明确,D符合题目要求。答案为D。16【解析】马丁路德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权,他当然强调世俗权力的作用。世俗权力和教会权力是他手中的两个 “统治工具”。答案为B。17【解析】需要任用史实来解题。18世纪欧洲的思想是“启蒙思想”,其核心是“理性”,排除A,人权宣言是法国的。排除B,选项D不符合史实。答案为C。18【解析】马克思主义是阶级斗争学说,答案为B。19【解析】法国的政体之争持续了近百年,直到1875年确立共和制。答案为D。20【解析】考查基本史实,当时人民的要求是“退出战争”。只有无产阶级才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答案为A。21【解析】二战后日本成为美国遏制苏联、中国的“工具”,这是日本在美国眼中的“价值”。答案为B。22【解析】题目中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这是解题的关键。答案为C。23【解析】抓住题目中“苏联”,这是判断的依据。答案为C。24【解析】本题选用一个新的情境,没有难度,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25【解析】本题为“论证”题型,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处理,然后按照命题要求撰写“小论文”。这里提供了一段关于徽州理学的材料,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教化的积极作用,二是封建束缚的消极作用。这是全面评介思维。本题是对全面评介思维的引导,提醒教师不要被高考已有试题的单向思维所束缚,要有超前意识。论点:理学对当地社会的双重影响。(4分)(1)积极:形成读书风气,培养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重义轻利的道德修养,对商业道德和民族气节影响很大。(4分)(2)消极:理学本身的纲常礼教包含封建思想,是封建的糟粕。纲常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结出了恶果。(4分)26【解析】本题为新材料、新问题。这一材料和问题在教材上没有涉及,要求考生独立思考,以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是考查教材知识,给考生一个较好的引导。也提醒考生重视教材,明确知识来源。第二、三问的答案来源有两个,一是所学知识,二是提供的材料。高考答案的由来也就是这两条途径。(1)创始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荷兰。(3分)三大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3分)(2)背景:两极格局。(3分)法国反对的原因:法国反对美国,而英国紧跟美国,(3分)法国要主导欧共体,要排挤英国。(3分)(3)原因:一是欧共体市场的吸引;(3分)二是英国国际势力削弱(英美关系、英联邦都遭到削弱);(3分)三是英国巩固和扩大自身在欧洲的影响。(3分)结果:成功加入。(1分)27【解析】这是15分的小题,一般是选做题。本次考试不涉及选修内容,命制本题是为了认知这类题型。这种题一般仅为两问,基本是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两个思路命制。思维跨度不大,但一定要认真读材料,高考选做题答案以所提供的材料为主体来源。(1)近代化进程:一是成为开放城市。二是城市建设具有西方化色彩。三是大量近代企业创办。四是近代文化传播形成。(每点3分,任答3点)(2)认识:一方面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和掠夺,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灾难;(3分)另一方面,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促进了通商口岸地区发展(近代化)。(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