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叙例艺术(教师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0549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议论文叙例艺术(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议论文叙例艺术(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议论文叙例艺术(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 YW1303050文约辞丰,笔底风雷编写人:徐建华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编写时间:2013年11月编者按: 前面我们学习了议论文写作臧否人物叙为宾,议论淬炼议做主,即叙述事例时应简洁精当,叙述完后,应扣合题目,深入挖掘,画龙点睛。本节课将继续探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旨在引导学生见识一下各种叙例艺术,以期文约兼辞丰,笔底有风雷,并在今后的作文中自觉运用。【学法指导】诵读品析归纳借鉴 (一)唐代的李白,年轻时一心想出仕,但是他在宫廷之中偏偏得罪官僚,弄得仕途极不得志。于是他跃出官场,流连忘返于名川丽山。细想想,太白的行为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李白属于自由的精灵,跃出官场,出人意料;步入大自然,情理之中。节选自高考满分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宫廷虽是李白梦寐以求的地方,但是这个位置却束缚了自由思想,使自我价值不能得以体现,于是他选择了退出。当李白来到名山大川之中时,他的才华得到了尽情的展示,于是在这个位置上成就了一代诗仙的美好名声。节选自位置和价值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惟有忘记。因此让人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节选自高考满分作文风,可以穿越荆棘(2004高考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薄、豁达和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苏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节选自高考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节选自高考满分作文我的快乐妙方(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少有的智者,民生社稷、江山兴废,他牵挂于心,“入”出沉甸甸的责任和举措,“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不会忘记肩头的重任。然而,力不从心时,他也懂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于当“出”,他的睿智甚至常常表现在这样简洁纯真的话语之中,好一个潇洒豁达的才子。节选自高考满分作文钓罢归来不系船(2005年湖北卷话题“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思考1:苏轼因其卓越的诗文成就、传奇的人生经历、完美的人格魅力,几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完人”,也因此成为学生高考作文倍受青睐的首选素材和“万能材料”,以上文段,都是撷取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但因其话题不同,作者叙例时重心也不一样。试具体分析。明确:议论文事例叙述时应“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林黛玉进贾府语言),“弱水三千,尽取一瓢饮”,叙例时应有所节制, 不要一开始叙例就情不能自已。要找准例子与话题(题目)相关联的契合点,围绕题目深入挖掘,而不是面面俱到,旁枝逸出。和主题无关的一笔带过,惜墨如金;凸显主题的,不惜泼墨。 (二)因此,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势千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荫道,永远是那样令人心醉。南京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谈意气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磐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谈何进步与复兴?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光荣的荆棘路保尔拒绝平庸,成就了自己壮丽的生命;霍金拒绝平庸,成就了思维的自由翱翔;海伦拒绝平庸,让她感受到了别人无法感受的世界。 拒绝平庸思考2:上述文段篇幅不长,何以在不长的篇幅内浓缩如此丰富的内容?作者在叙例上有何突出特色?明确:秋雨笔法,聚焦列锦;一句一景,情景再现,如在眼前;迅速切换,流光溢彩;一句一例,例证丰富,内容充实,。 (三)“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书信是情人离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书信是烈士悲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书信是浮云游子意;“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书信是落日故人情;“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信是高堂万里心;“行尽江南斜阳归,红笺无色情深处”,书信是江南深闺情。湖北卷书信情思思考3:书信情思一文,显示了作者丰厚的积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并无掉书袋之嫌,试分析作者引用的妙处。明确:恰当引用,文采斐然,简洁典雅,意蕴深刻,有“石蕴玉而生辉”,“点石成金”之美。引用不是可以增加文采,引用后分析挖掘“书信寄托的美丽情思”: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高堂万里心 (四)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总有一种期待,刻尽了绝代的芳华。那是一片脂红胭白,翠绮罗裳遮不住春韵初绽,冗复屏风掩不住身子风流。却偏有这样的人儿,无奈葬花泪不语,直至暮合月升,黯然神伤。她在期待,不惜鲜血浸染了罗绢。庆幸的是,他没有负她,纵然榻上的俏佳人似玉如花。他们有共同的期待,正是这份期待让他愤然离去,却也让她相思成疾,魂断香消。世道的悲情剧,遗恨的大观园。这期待耗损了今生韶光,来世红颜。总有一种期待,落定了隔世的旷古英魂。渌水亭外婉转莺啼,啼不尽,如水的哀思。目畔畔秋若芷水,怎抵愁思难为北来难为东,本是性情中人,无奈命运捉弄,紫禁城铜墙铁壁,寸步难行。但他没有舍弃自己,只为那至生的期待。江南多情女,一梦知红妆。他终于开始反抗,反抗这世事苍凉。然而,当绚丽的烟花飘飞了灰烬,自由的天空停止了翻飞的心跳,一场烟梦就此终结。这期待,演绎了一场亘古的离殇。总有一种期待思考4:上述两个文段,虽是议论文的叙例,但与传统的议论文风格迥异,试分析。明确:就地取材(苏轼、纳兰容若),意境化用,熟悉未必无风景。诗意盎然,唯美动人。但需注意,切忌以辞害意,辞采华美但应明朗晓畅。(女生、文科专用) (五)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 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和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思考5:上述文段,作者是怎样处理叙例和议论的关系的?明确:先叙后议,独自成段;泾渭分明,不蔓不枝;简约叙例,充分挖掘 (六)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心有猛虎),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渴望细嗅蔷薇)。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细嗅蔷薇),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心有猛虎)。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思考6:上述文段,作者表面上是在叙述事例,实际上很有节制,有意点染主题,试着具体分析。明确:叙议结合,点染立骨。 (七)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上下五千年,他影响了一个民族。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但不变的是他的思想,他像一个古老的传说,却如此真实的走过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每个朝代都有他的足迹,他是圣人孔子。 龙袍加身,妩媚妖娆;满朝文武,俯首陈臣。镜花凋,朱颜改,深宫大院,谁解愁滋味。倚红尘,挑起半个盛唐;醉梦死,却留无字丰碑。千秋功罪,任与后人评说。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那里,有着他对人民的深深挂念。袁隆平,将继续在心灵的土地上播种,收获。滚滚硝烟之中,浓浓炮声之中,他用对和平执着追求的心,拯救着这片土地。用那掷地有声的撤军宣言,宣告了一场罪恶的终结,也凸显了人性的伟大。星条旗的徐徐降下,改变了山姆大叔的形象,也使这片饱受炮火洗礼的土地,终将得到一片安宁。泛舟赤壁,思考人生。“乌台诗案”,来自各方面的抨击,你奋勇突围,黄州四年,完成了人格升华。大江东去是你豪迈的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你旷达的浅唱。你,一生多舛的你,以旷达与豪迈行走人世,成就伟岸。富贵温柔的梦乡不能磨出灿烂的火花,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苦才可闪现生命的华彩。满纸荒唐言下的人们无法读懂你的辛酸泪,锦绣不再后的失落才能描出凄婉的愁肠。十年悲苦,十年心血,你握着的笔告诉我们:没有经沙的河蚌结不出珍珠,没有磨砺的人生创造不出辉煌。思考7:上述满分作文片段,巧妙地将“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写法移植到议论文的事例叙述中,使其成为作文中的“昆山片玉”“桂林一枝”,试分析这种颁奖词写法叙例有什么特点?明确:大笔写意,笔带春秋;句式整饬,长短句交错,整散句结合,灵动中有变化。平时训练小片段,写好几个人物,考场上巧妙移植链接宿构的精彩 (八)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倔强的老人不甘屈膝于那孤独的小屋,望着滚滚的长河,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航行,去航行在广阔的海面,不甘平庸,他选择了与食人的大鱼搏击,于是,一段老人与海成就光辉的岁月写入历史;细腻的心灵不甘于被黑暗的寂静所掩埋,他纵情高歌,那高傲的笔调在盈盈月辉下捧出朵朵灿烂的亮光,那枚小小的带有思乡情的邮票,那首康桥下永远的思绪,成为他摆脱平庸最好的武器;那个慈祥的老人不甘于平庸,即使是头发花白,也仍旧用笑容迎接每一个读者,她告诉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她用爱的笔记浇灌着每一个成长的心灵,拒绝平庸,伟大的笔调注定了她一生的璀璨。直起身,我缓缓前行,追溯流光,我仿佛来到了西欧的乡村茅舍,田野人家。我抬起头,看到了伍尔夫。咖啡的香气氤氲着眸光她正在写奥兰多。名誉对他无疑是残忍的,这个一生都徘徊在生死边缘,最终也难逃作茧自缚的无才作家,或许曾经仰首,大声的质问阳光,质问人群,质问神明,为何独将病魔附在了她身上,握笔的手紧了紧,最终他俯下头,只是略略苦涩地一笑,将万千蹉跎尽付于这流转的笔矢中。文字无言,但伍尔夫的惊世之才已在他的奋笔疾书中悄然铸就了伟大的丰碑。子曰:“予欲无言。”实力没有言语,勤奋亦是无声,辉煌终归沉默。这便是沉默的丰碑。与生俱来的一无所有被填写上满满的朴素真理,于潜力至极之际,没有什么不同的我们也会因此发挥己长,来让生命变得更美、更好。当命运的咽喉被不幸扼住,史铁生无奈坐上了轮椅,从此与行无缘。当没有运动的生命将要凋谢,他毅然执起思维的笔,以静坐的姿势、坦然的心态执笔,在思想的田埂上奔跑跳跃,如一息风,一闪光,渺小却力量巨大。也许没有杨威撑杆的本领,但史铁生用自己在思想上的长处撑起了生命的一片湛蓝的天空。各施所长思考8:议论文的叙例一般以平实、硬朗的记叙为主,但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却有所突破,理性与诗性兼具,试分析。明确:有时可变单一的事件叙述交代为场景的描写,变平铺直叙为生动形象;表达多元,摇曳生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