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纸技术发展及技术原理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1000223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纸技术发展及技术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子纸技术发展及技术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子纸技术发展及技术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纸技术发展及技术原理 小头爸爸 首都 xx 大学 xx 学院 北京 100081 摘要 简述了电子纸的概念 阐明电子纸舒适节能的特点 回顾了电子纸的 发展历程 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 综合分析和论述了主流的电子纸技术原理 液晶显示技术 电润湿技术和电泳技术及其子分支技术 介绍了电子纸在当前 时期的一些应用和挑战 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提高响应速度 彩色显示和降 低成本 关键词 电子纸 液晶显示技术 电润湿技术 电泳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lectronic paper explains the comfortable and energy saving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paper and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electronic paper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mainstream of the electronic paper technolog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chnology electro wetting technology and 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y and its sub branch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electronic paper in the current period as well a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such as improving the response speed color display and reducing the cost Keywords electronic pap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chnology electro wetting technology 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y 引言 随着电脑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我们走进了信息迅速膨胀的数字时代 然而 电子媒体的出现不仅没有降低纸张的需求 反而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是因为传 统纸张更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1 2 网上阅读拥有快捷 信息量大等显著的优 势 但仍然存在很多致命的缺陷 不宜长时间阅读 不易携带 信息量混杂 缺 乏可信度 而这也正是传统纸张不可替代的原因 电子纸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 下应运而生 它结合了电脑和传统纸的优点 旨在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巨大的 改变 2 从其概念的提出到技术的逐步完善 如今电子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 念 电子报纸 电子杂志 电子书 数字出版离人们越来越近 3 可以预计 在 不久的将来 电子纸将给人们的学习 生活带来方便并且改变传统的阅读习惯 一 电子纸概念 特点和发展状况 1 1 电子纸概念 电子纸 又称为数码纸 它是一种超轻超薄的显示屏 即理解为 像纸一 样薄 柔软 可擦写的显示器 由印有电极并可弯曲的底板和面板以及电子油 墨组成 1 也可以理解为电子纸就是一张印有电极的薄胶片 在胶片上涂一层带 电的电子油墨 对它予以适当的电击 即可使数以亿计的油墨颗粒变幻出不同 的颜色 从而能够根据人们的设定不断改变显示的图案和文字 4 而传统意义 上的纸 是由纤维和其他固体物质交织结合而成的 具有多孔性网状物性质的 特殊薄张材料 因此 电子纸是突破了传统意义纸的概念 以数字化的形式重 新诊释纸的功能 1 2 电子纸特点 5 电子纸是一种拥有普通纸张作为信息记录材料优点的超薄显示器 它拥有 以下特点 6 1 高分辨率 至少与传统纸张文字印刷分辨率相当 2 一般靠反射光工作 拥有在强光源照射或昏暗环境条件下都适合肉眼阅 读的高反射率 高对比度 类似纸白的背景色 接近或超过报纸水平 3 可视角度要大 可视角度要远远大于其它显示器 发展目标是如纸张一 样能全角度阅读 4 低能耗 双稳态显示 施加电场的时候显示图像 撤掉电场 显示仍然 保持 不需要额外能量维持静态画面 只有在显示画面发生变化的时候 才需要能量消耗 5 长使用寿命 显示信息可擦写 可根据需要重复多次更改显示信息 并 配有信息输入设备 例如具有手写板功能 智能卡接口 无线信息下载 功能等达到无限次使用要求 6 轻便 像纸一样薄 厚度小于 1mm 柔软 可折叠 易于随身携带 放置 也不占空间 且非常容易做成大尺寸的产品 7 低成本 环保无污染等 设计理念中 电子纸的实现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文字 图像可擦写的再写 入纸 通过特殊的打印或扫描装置完成图文的擦写 另一种是便携式电子显示 屏 可以弯曲折叠 低能耗 随身携带 无线网络下载数据 1 3 电子纸发展历程 现状及研究进展 1 3 1 发展历程 在 20 世纪 70 年代 日本松下公司首先开发了电泳显示技术 Xerox 公司 当时也已开始研究 然而最初研究出的普通电泳由于存在显示寿命短 不稳定 彩色化困难等诸多缺点 实验曾一度中断 20 世纪末 美国 E Ink 公司 它是由 朗讯公司 摩托罗拉公司以及数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开发电子纸于 1997 年成立 的企业 利用电泳技术发明了电泳油墨 又称电子墨水 极大地促进了电泳技术 的发展 目前 Xeorx 柯达 东芝 摩托罗拉 佳能 爱普生 理光 BIM 等 国际著名公司都在涉足电子纸 1 1975 年 Xeorx 公司率先提出电子纸和电子油墨的概念和构想 但没有得到 重视 19 年 麻省理工学院的贝尔实验室采用电泳高分子胶囊技术成功研制出 电子纸的原型 1997 年 4 月 E Ink 公司成立 并全力研究把电子纸商品化 1999 年 5 月 E ink 推出名为 Immedia 的户外广告电子纸 2000 年 美国 E Ink 公司和朗讯科技公司宣布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可卷曲的黑白 电子纸 2001 年 5 月 E Ink 与 Toanprinting 合作 利用 Toppan 的滤镜技术 生产彩色 电子纸 2001 年 6 月 E Ink 再次宣布推出 ink in Motoin 技术 电子纸上可 显示动态影像 像纸一样轻和薄 且具有良好柔韧性 同时 美国的大型百货公 司 Macy 宣布 店内的广告牌采用 Smart paper 由 xerox 公司研制推出 2002 年 3 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书展上 展出了第一张彩色电子纸 2006 年由日 本最新研制的电子纸厚度仅为 0 lmm 可适度折叠 卷曲 2007 年 4 月电子纸公 司 NemPotci 宣布转让 BINem 技术给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允许 Seiko 大量生产该 公司开发的黑白 灰度 全彩双稳态液晶显示器 Seiko 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雄厚的资本 因此这次合作给电子纸的市场化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 2007 年 10 月 26 日 普利司通公司在日本横滨展示了新款彩色电子纸 这款彩色电子 纸厚度只有 0 29mm 其画面显示区的色彩指数可达 4096 色 即使弯曲也可以 正常显示图像 可用于制作电子书籍和店铺广告普利司通公司计划在 2009 年实 现这种电子纸的商品化 1 1 3 2 发展现状 由于电子纸具有方便携带 适宜长时间阅读和信息即时更新 以及环保节 能等多种优点 从其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越来越引人注目 K Kaldzsi 等总结了 电子纸的性质和技术 指出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是油墨胶囊的尺寸和几何形状 以及显示和分析性能 除了粒子尺寸小型化和相关研究技术的优化和综合 彩 色电子纸显示的研究将至关重要 现在的电子纸仍不能达到液晶显示屏的色彩标 准 Makotom 等研究了影响电子纸可读性的因素 在一张页面上分别显示 12 版 面 整个版面和 2 个版面以及在 2 张页面上显示 4 个版面 同时显示版面的增加 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 而在电脑显示屏上通常不能显示整个版面 这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阅读 因此 该研究有利于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电子纸相对于显示屏的易 读性 Der songLee 等研究了字体大小和光线对电子纸可读性的影响 并与传统 纸张进行比较 研究指出 目前商业电子纸的可读性可以与传统纸张相媲美 阅 读速度受周围光线和字体大小的影响 相对于液晶显示器 需要较好的照明 此 研究为生产市场化的电子纸产品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然而 由于技术仍然不够成 熟和价格偏高 电子纸离普及还有一定差距 比如 不能显示色彩 开发的彩色品 亮 度难以达到要求 希望通过开发出一种新颜料油墨粒子 达到彩色显示的要求 目前最致命的缺陷是无法表达足够连贯的视频画面 画面响应时间偏长 不能实 现录音 声频功能和视频播放功能等 1 2 1 3 3 研究进展 电子纸研究的核心技术是电子墨水显示材料及技术 电子墨水的研究进展在 电子纸的发展上举足轻重 1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电子墨水技术有 由 E ink 公司 和 MIT 麻省理工学院 为代表的微胶囊电泳电子墨水技术 Xerox 公司开发的双 色拧转球电子墨水技术 美国肯特公司的胆甾型液晶电子墨水技术 飞利浦公 司的电湿电子墨水技术以及 Ntear 公司的纳米变色电子墨水技术等 电子墨水 需要满足的主要性能有 关掉电源后仍能显示图像 从而降低能耗 能够彩色显 示并能做到图文并茂 像普通的纸和笔一样 电子笔能够在电子纸上随意书写 2 二 电子纸技术原理 实现电子纸的技术途径有很多 大致可分为反射型液晶显示技术 LCD 电 润湿显示技术 EWD 以及电泳显示技术 EPD 到目前为止 所有的电子纸技术均 不成熟 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 7 2 1 液晶显示技术 液晶是指在某一温度范围内 既具有类似液体一样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又具有 像晶体一样各项异性的物质 当电流通过液晶层 液晶分子将会以电流的流向 方向进行排列 如果没有电流 它们将会彼此平行排列 即液晶层能够使光线 发生扭转 液晶层的表现有些类似偏光器 除了某些从特定方向射入的光线之外 能 够过滤掉所有其他光线 液晶技术用于电子纸的优点在于其成熟的制造工艺和 较容易实现彩色 其缺点在于对比度低 可视角度范围小 2 1 1 胆甾型液晶显示器 CH LCD 图 2 1 胆甾型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胆甾型液晶是一种呈螺旋状排列的特殊液晶模式 由于该型液晶结构类似于 胆固醇分子 因而得名 胆甾型液晶属于反射式显示器 利用外界环境光源来显 示影像 无需背光源 CH LCD 可通过两种方式达到双稳态特性 一种是表面安定 型 另一种则是高分子安定型 CH LCD 的工作原理如图 2 1 所示 a 图表示的亮 态 当一束非偏振光入射到右旋胆甾液晶层后 波长在反射带宽内的右旋圆偏振 光被反射 而透过的左旋圆偏振光被吸收层吸收 b 图表示 CH LCD 在加电状态 下 胆甾液晶层被驱动变为焦锥态 因此 入射光通过液晶层后可以被吸收层吸 收而形成暗态 在强电场的部位 胆甾液晶分子采取垂直取向 即显示黑色状态 在较弱电场的部位 胆甾液晶分子则采取有一定角度的聚焦圆锥取向 从而显 示一定的灰暗状态 图 2 2 为 KentDisPlay 公司于 2008 年 SLD 大会上展出的胆 甾型液晶显示器 a b 图 2 2 a 13 13 尺寸的单色胆甾液晶显示面板 底层为被动矩阵驱动的柔性印刷电路 板 b 去除基板后的显示面板 2 1 2 双稳态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 图 2 3 Nemoptie 公司的 Bi TNLCD 结构示意图 双稳态特性的 TNLEO 技术主要是由 Nemoptie 和 zBnnisplays 公司研发 和 传统的 TNLCD 显示器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专有的槽栅来锚定液晶分子 该技术 不仅结合了既有的 TNLCD 的简单架构 而且能够在不耗电的状态下持续显示各 种不同的影像 也同样省电 Bi TNLCD 的最主要的优势是简单的工艺流程和成 本优势 并且在很多方面开拓了现存的技术 因此能够使产品体现出很多优势 Bi TNLCD 的显示原理如图 2 3 所示 底板间的液晶分子保持力不一致 当长 时间施加某一额定电压时 液晶分子会相对于底板呈垂直竖立状态 在此状态下 若将电压值急速降至零 强保持力底板周围的液晶分子便会拉向倒下的方向 而 弱保持力底板周围的液晶分子则呈反方向倒下 此外处于底板中间位置上的液晶 分子则会产生扭曲角度 如果分两步进行缓慢解除加电状态操作 液晶分子便会 因弹性能力减弱而倒向同一个方向 不会产生扭曲角度 在这两种状态下 一种 显示为黑 另一种则显示为白 基本上形成了双稳态显示 通过在第二步改变解 除电压时的幅度 黑色区域和白色区域的比率就会发生变化 即可调制出中间色 调 图 2 4 为 NemoPtic 公司于 2007 年 SID 大会上推出的 A4 尺寸的高分辨率电 子纸模型 该电子纸的厚度小于 2 毫米 分辨率达到 200dpi 像素为 1650 x2340 刷新率小于 1 秒 图 2 4 Nemoptic 公司推出的 A4 大小电子书阅读器 2 2 电润湿显示技术 电润湿显示的原理如图 1 6 所示 彩色油膜介于水和表面覆盖疏水涂层的 绝缘电极之间 处于平衡状态 当外加电压时 由于静电作用 能量平衡被打破 层叠态不再是能量最低状态 体系通过移动水与绝缘电极接触来降低能量 当 彩色油膜足够小的时 肉眼看到的是平均化的视觉响应 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对 比度最大达到 15 1 响应时间接近 10 毫秒 目前 由飞利浦实验室剥离而出的 专业显示器厂商 Liquavista 已经推出电润湿显示器 该技术基于飞利浦具有专 利的高效能光学系统显示架构 可与现有的 LCD 制造工艺兼容 图 2 5 电润湿显示技术原理 a 不通电 显示为均匀的彩色油膜 b 通电后 油膜收缩产生对比效果 2003 年 飞利浦公司的 Robert AHavesz 在 Nature 上报道了基于电润湿 原理的反射型像素显示单元 具有反射率高 对比度高 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有望成为电子纸的实现技术之一 飞利浦公司的电润湿显示器结构如上图 2 5 所示 作为显示设备用的电润湿光阀由支持片基 薄膜电极 斥水亲油 低能 表面 绝缘层 有色油层 亲水的栅格和极性液体 高表面张力 组成 如图 正常情况 油层完全铺展在斥水亲油的绝缘层表面 且被亲水的栅格固定在像 素范围内 此时入射光线被有色油层吸收 形成固定颜色 对极性液体和底部 薄膜电极之间充电后 由于库仑力作用 极性液体替换油膜润湿了斥水亲油的 绝缘层 而油层则成为油滴 只占据了整个栅格极少一部分面积 此时 入射 光线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 基本不呈现颜色 变换过程犹如对电容充电 在维持润湿和不润湿的状态时都没有能量的损耗 而且 响应时间也很短 1msec 这些特点是其他原理所不具备的 5 电润湿光阀原理也可以被利用制作反射型显示器件 白色反射层做片基 透射型显示器件 透明片基 电极 绝缘层 自发光显示器 紫外光吸收 可 见光发射物质做片基 反射型 ELV 显示器的设想最先由 Philip 公司的 Hayes 和 Feenstra 提出 通过多年研究 他们利用 C M Y 染料染色油滴和白色支持 片基组成制成了反射型 ELV 显示器 国内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也开始了相关 研究 通过一些系列改进 这种原理型电子纸正越来越接近我们对电子纸的要 求 7 2 3 电泳显示技术 9 电泳显示器是基于悬浮在分散介质中的带电粒子的电泳现象而制成的一种 非发射性的装置 以这样一个电泳单元为一个像素 将电泳单元紧密排列构成显 示平面 根据要求像素可显示不同的颜色 其组合就能得到平面图像 电泳显示 器具有高对比度 省电 轻 薄 可弯曲 便于携带等显著优点 目前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的电泳显示技术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JosephJacobson 所发明的微胶囊型电泳显示器 电泳微粒被包覆在独立的微胶 囊中 大大减少了微粒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力 可有效阻止微粒的聚集和沉降 根据这种技术研制出来的产品兼有纸张那样优越的微薄度 柔韧性 高对比度 和电子显示器的相关特性 电泳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类技术 1 扭转球型电泳显示器 2 微胶囊型电泳 显示器 3 微杯型电泳显示器 4 快响应电子粉流体显示器 2 3 1 扭转球型电泳显示器 扭转球型电泳显示器的结构如图所示 5 显示器的底板 面板均为透明电极 电极之间为具有矩阵微孔的橡胶弹性体 橡胶弹性体的微孔中充满了绝缘的油 性液体 液体中分散着和其比重非常接近的黑白双色球 双色球是由两种不同 的材料构成 其在油性介质中产生不同的界面电势 从而使双色球的两端带不同 的电荷 当给像素的电极加上不同极性的电压时 双色球就会朝不同的方向翻 转 而使像素显示不同的颜色 这些旋转球可以由着色的塑料通过机械的方法制 备 图 2 6 是 Sheridon 推出了第一个电子纸原型器件 图 2 7 是 Gyricon 公司 采用该技术推出了商业化 Gyricon 电子纸 图 2 6 扭转球型电泳显示其的结构示意图 1 弹性体矩阵 2 ITO 3 玻璃或塑料基板 4 含孔洞 5 双色球 图 2 7 a 世界第一款电子纸原型器件模型 b Gyricon 公司推出的 Gyricon 电子纸 扭转球型 EPD 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双稳态 一旦成像 图像将在电场被除去 的状态下一直保存 但是扭转球型 EPD 也存在严重问题 部分双色球不能准确 旋转而不能获得更高的对比度 这个缺点在多色球中更明显 很难用于彩色显示 此外 多色球制作工艺复杂 旋转球滞后的存在也降低了响应时间 目前提倡 RRR 扭转球型 EPD 已经基本退出市场 2 3 2 微胶囊型电泳显示器 微胶囊型电泳显示器是美国 E ink 公司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电泳显示技术 其最大优点在于将电泳粒子和绝缘悬浮液包封于微胶囊内 从而抑制了电泳粒子 的团聚和沉积 提高了电泳显示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 根据电泳粒子的多少 微胶囊型电泳显示器可以分为单色显示 双色色显 示和多色显示 单色显示器件 即微胶囊中只有一种颜色的电泳粒子分散于含染 料的溶剂中 比如二氧化铁分散于含油溶蓝的四氯乙烯中 双色显示器件 目前 应用最多的是黑白显示 比如二氧化铁和炭黑分散于无色透明的溶剂中作为电 泳悬浮液 多色显示器件中 微胶囊内含带同种电荷而 Zeta 电位不同的三种颜 色粒子 通过施加电压控制来显示多种颜色 但实际中很难精确控制不同颜料粒 子的 zeta 电位 微胶囊内含多种电泳粒子牵扯到很多复杂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 的研究还是集中于单色显示 10 图 2 8 E 一 ink 显示器的显示原理 微胶囊电泳显示原如图 2 8 所示 当微囊体两端被施加一个负电场的时候 带有正电荷的白色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到透明负电极 与此同时 带有负 电荷的黑色粒子移动到微囊体的底部 这时表面会显示白色 当相邻的微囊体两 侧被施加一个正电场时 负电荷的黑色粒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到微囊体的 顶部 这时表面就显现为黑色 以这样一个电泳单元为一个像素 将电泳单元 进行二维矩阵式排列构成显示平面 根据要求像素可显示不同的颜色 其组合就 能得到平面图像 由于电泳液和带电粒子密度接近 当电场撤除后仍能保持显 示状态 即双稳态 显著降低了能耗 2 3 3 微杯型电泳显示器 3 图 2 9 微杯型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微杯型电泳显示器是由美国 SIPix 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电泳显示技术 11 其显示原理如图 2 9 所示 当在两电极之间施加一电压时 电泳粒子向相反极性 的电极迁移 因此 显示在透明板上的颜色可为溶剂的颜色或电泳粒子的颜色 将电压反向后 会使得电泳粒子反方向迁移 由此也将颜色反转 微胶囊型 EPD 和微杯型 EPD 相比 在性能上各有其优点和缺点 微杯型 EPD 的优点为 12 1 微杯型 EPD 具有更优良的机械性能 更好的抗压性 2 可以使用全自动的辊对辊工艺生产 量产成本较低 3 由于微胶囊一般在含水相体系中制备的 使得电荷添加剂的选择受到很 大的限制 而微杯型 EPD 不存在这个问题 4 更容易实现彩色显示 微杯型 EPD 的主要缺点在于对比度较低 光散射率较低 制备成本较高 2 3 4 快响应电子粉流体显示器 图 2 10 快响应电子粉流体显示器的显示原理 快响应电子粉流体显示器为日本普利司通公司所发布 通过纳米尺寸的黑 色和白色带电聚合物颗粒在空气中的电泳来显色 如图 2 10 所示 可以看到该 粉体具有类似液体的流动特性 通常情况下将粉末漏下来以后 粉末会堆积成 圆锥状 而经过特殊化学处理后的粉体却会像水流下来一样扩散成平面 图 2 11 QR 一 LPD 显示器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从图 2 11 可以看到 QR LPD 的电泳室和制造工艺都类似于微杯型 EPD 可 以使用全自动的辊对辊工艺生产 QR LPD 的最大优点在于响应时间短 约为 0 2ms 此外 该技术较容易获得高分辨率的全彩色显示 QR LPD 的缺点在于 需要很高的电压驱动 70v 这使得在耐高电压的 TFT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组件 尚未成功开发的情况下 目前只能以被动式的方式来驱动电子粉流体 从而限 制了该技术的推广 目前普利司通公司正与日立公司共同合作 投入电子纸 A1birev 产品的研发 3 三 电子纸的应用和挑战 3 1 电子纸的应用 电子纸从其优越的性能出发 可以应用于很广泛的领域 1 3 1 1 电子报纸 2006 年 4 月 15 日 我国解放日报率先在 Riex 电子纸上展现和发布了全球 第一份电子报纸 同年 10 月 25 日 宁波日报社推出 iRex 电子报纸 宁波播 报 其内容除了本地新闻外 还涵盖了全国各大城市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容 2006 年 10 月 27 日 烟台日报全面开通了旗下四报三刊的 Riex 电子报刊 成为 全球首家全面进人电子纸时代的传媒集团 国外 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报业也开始了对电子纸进行探索 世界报业协会成 立了电子纸新闻联盟 美国 纽约时报 洛杉矶时报 英国 每日电讯 意 大利 共和报 比利时 比利时时报 等多家报社纷纷推出电子报纸 3 1 2 电子书籍 2004 年 由 E Ink 和 Philips 提供技术支持 由 Sony 生产的世界上 第一 本 实际商用电子书问世 这本电子书被命名为 LIBRE 售价 4 万日元 其长 190mm 宽 126mm 最薄的地方只有 9mm 厚 质量为 1909 防反射显示屏达到 4 级灰度和 800 x600 的分辨率标准 有 10MB 的存储空间 大约能显示 1 万页 如图 3 1 所 示 图 3 1 电子书 3 1 3 书写电子纸 电子纸与电子笔可以像普通的纸和笔一样随意书写 并可将书写的内容存 储 随时显示 同时可显示图文并茂的动态画面 这种电子纸还可以挂在墙上当 作电子板使用 3 2 电子纸的发展方向及挑战 近几年 电子纸的发展方向主要是 更轻更薄 由单色到多色 由静态到动 态 而商业应用方面 主要是电子书 电子海报 电子报纸 虽然国内外都有 部分报业开始发行电子报纸实现数字出版 但电子报纸真正普及还有一段差距 大多数都处观望的态度 其发展的瓶颈在于 电子纸的无线下载功能受到很大 的制约 有时必须在线下载 如果能够和移动 联通的无线网络对接 将会有助 于解决这个问题 电子纸能否突破传统纸的黑白显示 实现彩色显示 动画显示 目 前电子纸全国统一零售价为 9500 元 这种价格很难让大众接受 如果价格能够 降到 1500 一 2500 元之间 将会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应用前景 2 四 结语 21 世纪电子产品日新月异 短短几十年 电脑 数码相机 手机等产品已经 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 电子纸作为新一代电子产品虽然引起了各研究机构 媒 体和人们的关注 诸多科研院所也集中精力突破发展瓶颈以便实现普及化 可 以肯定的是 电子纸的发展必将会对传统的信息载体形成巨大挑战 更加深人 全面地影响数字出版领域以及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 造纸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 四大发明之一 但是在当今信息时代 电子纸张即将产业化的时候 我们应该 做些什么 能做些什么 诸多电子纸显示技术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 开发应用起 步未曾成熟 还有许多科学与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 在该 领域跟踪国际最新的研发趋势 抓住电子纸技术的核心科学问题 结合相关基础 科学 比如材料科学 色度学等等 为高性能电子纸显示器件的设计提供理论 基础 同时解决产业化中每一步的技术问题 最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 子纸张并产业化 在电子纸张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新时代的 造纸术 里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陈港 电子纸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J 中国造纸 2008 9 27 2 Makoto Omodani 电子纸及对它的要求 J 现代显示 2004 3 6 3 庞春燕 电子纸 能否领衔数字出版 J 传媒聚焦 2006 4 饶碧波等 电子纸技术及其研究现状与展望 J 精细化工 2002 9 19 5 王铭 新型电子墨水构成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D 北京印刷学院 2007 6 Xianwei Meng Monodisperse Hollow Tricolor Pigment Particles for Electronic Paper NANO Express 2010 7 李炜罡 微胶囊型电泳显示材料与器件的研究 D 浙江大学 2009 8 徐庆宇等 电润湿显示单元 J 光电子技术 2010 11 30 9 荣宇 电泳显示材料及器件的研究 D 浙江大学 2005 10 王欢 微胶囊型电泳显示器件的研究 D 浙江大学 2011 11 谢建宇等 微杯型电泳显示器的研究进展 J 功能材料 2005 12 侯欣妍等 用于微杯显示的黑白电子墨水的制备研究 J 高校化学工程学 报 2012 2 26 References 1 Chen Gang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paper J China pulp and paper 2008 9 27 2 Makoto Omodani electronic paper and its requirements for J modern display 2004 3 6 3 Pang Chunyan Electronic paper can lead the digital publishing J media focus 2006 4 Rao Bibo Electronic paper technology and its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J fine chemicals 2002 9 19 5 Wang Ming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osition and performance of new electronic ink D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07 6 Xianwei Meng Monodisperse Hollow Tricolor Pigment Particles for Electronic Paper NANO Express 2010 7 Li Weigang Study on the materials and devices of micro encapsulated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 Zhejiang University 2009 8 Xu Qingyu et al Electro wetting display unit J opto electronic technology 2010 11 30 9 Rong Yu Study of the materials and devices of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 Zhejiang University 2005 10 Wang Huan Study of micro encapsulated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D Zhejiang University 2011 11 Xie Jianyu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 cup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J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5 12 Hou Xinyan et al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black and white electronic ink for micro cup display J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 2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