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两首》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0141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朝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朝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朝诗两首》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级和学科高一语文必修2主备人鲁荧审核人赖弥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第17课南朝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掌握南朝诗的特征。 识记有关实词、名句。 2.过程与方法 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优美。 揣摩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或学习诗人高尚的品格。学习重点 1.理解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2.体会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景的细腻及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学法点拨 反复诵读,背诵诗中名句,分析鉴赏诗歌,体会借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 两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走进作者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居会稽,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少好学,性奢豪。曾任永嘉太守,后获罪被诛。喜爱山水,常率众肆意遨游。谢灵运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他的诗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与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2、背景介绍 谢灵运作为南朝门第最为华贵的士族家庭的子弟,作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爵位继承人,又自幼颖悟过人,长成后骄纵自负,在政治上自然抱有很大的雄心。而宋武帝刘裕去世后,诸子年幼,形势不稳,又使他深深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少帝)即位后,大臣徐羡之等人把持朝政。刘裕次子刘义真(庐陵王)过去甚得父亲的欢心,颇有觊觎帝位之意。他与谢灵运关系密切,常对人说,如果他做皇帝,便用谢灵运为宰相。这情况很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而谢灵运完全是诗人的性格,高傲、坦露、褊躁,不擅于政治权谋。他常对徐羡之等施以批评攻讦,引起对方的猜忌,终于在永初三年(422)被逐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至明年(景平元年)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抒写郁闷之情。课内预习1、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虬( ) 徇( ) 怍( ) 疴( ) 衾( ) 昧( ) 褰( ) 眺( ) 祁( ) 豳( )2、指出下列字词的特殊用法,并解释。 潜虬媚幽姿(古今异义,怜惜;美好,可爱) 薄霄愧云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惭愧) 栖川怍渊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惭愧) 徇禄反穷海(通“返”,返回) 祁祁伤豳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伤) 凄凄感楚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伤) 无闷征在今(古今异义,验证,证明; 走远路,征讨)思考抢答1、如何理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 提示:这两句是谢灵运最著名得诗句之一,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的特征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池塘周围的草,因为得池水滋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的鲜嫩;柳枝上刚刚迁来的鸟儿在鸣叫,这些细微而不易觉察的变化,有欣欣向荣的生气。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注意不到。而诗人久病初愈,这平时不太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使他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的得到了这一清新的诗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2、登池上楼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登池上楼大量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富有意蕴,读后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诗歌开头六句托物起兴,着重表达了官场失意的情绪。登池上楼景物描写细腻。诗人先对卧病之初的秋冬景象略作叙写,后集中笔墨描写 初春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的景象。探究展示登池上楼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情与景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提示:诗人主要是在中间八句描写了登楼临窗所见抽闻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色。后六句写诗人触景伤怀,决意归隐。诗人大描绘满园春色时,先写远景,境界开阔,诗人自我形象鲜明。“倾耳”一词,使诗人聆听江涛声的神情宛然可想;“举目”一词,使诗人眺望远山的神态宛然可见。“初景”二句写冬去春回,节候改变,是诗人的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转写近景,格调清新妩丽,为全诗之警策,历来为人所赞赏。仕途遇挫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不断。这种新奇而美丽的景色,确能使一直被苦闷和忧虑缠绕着的诗人胸怀得到暂时的解脱,这种富有生气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然而满园春色固然能暂时舒展诗人的情怀,但难以尽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诗歌自然过渡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于是诗人在最后六句触景伤怀,决意归隐。“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二句写诗人因看到春景而引起对古人歌咏春天情景的伤感情绪的共鸣。“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二句写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久难耐,因而难以安心做到。诗人寄情于景,以景写情,堪称佳作。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走进作者 谢朓(464-499),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与谢灵运同族,前后齐名,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他曾任宣城太守等职,因此被人称为“谢宣城”。他当时生活在黑暗的现实环境中,目睹仕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后来受诬陷,下狱而死,年仅36岁。他是南朝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有谢宣城集。 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晋宋以后,山水文学产生了,但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总带点玄理。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朓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2、背景介绍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是诗人于春晚登上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回首眺望京城金陵(即今南京)所作。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还望,回头望。京邑,指京城建康。课内预习1、读音 霰( ) 飞甍( ) 鬒( )2、 翻译诗文思考抢答1、 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提示:全诗14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头的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 喻今日自己的心态。“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第二层:(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良辰美景陈现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恋。 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这一层融景人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 全诗开头两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天美景,然后层层抒情。以乐景衬愁情,更见其愁。2、如何理解“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优美意境?提示:(1) 比喻恰到好处。余霞比作绮,色彩绚丽,清澄明澈的江水比作白练,比喻形象生动具体。(2)对比表现手法。一是色彩: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霞散,动;江静,动静谐调。形成了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3)炼字。“余”和“散”:因为霞“散”才能“余”; “澄”和“静”:因为江“澄”才会看起来“静”。这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探究展示1、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分别描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什么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景物:白日、余霞、澄江、喧鸟、春洲、杂英、芳甸等等。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澄清、充满生机的春晴晚景图。 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美景的热爱和留恋。 2、这首诗与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在抒情写景上有什么异同? 提示: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并多次运用比喻,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形象、生动、完美。 登池上楼融情于景,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完全融到对初春万物复苏的美景描写之中。而本诗则是以美景写哀情,在作者眼中的景色越是美好,那么,他心中的眷念就会越是炽烈,他也就越是悲伤。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课后知识延伸1、 南朝诗歌 南北朝时期,主要作家多在南方。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文学,特别是诗歌,远比北方繁荣。南朝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反映的社会现实比较狭窄,然而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则有重要的进展,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南朝诗歌的发展约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是第一阶段;齐及梁初为第二阶段;梁中叶到陈末为第三阶段。2、谢灵运山水诗风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大师,他出身世家大族,但在仕途上不很得志,便寄情山水,经常到一些风景秀美的地区游览,也善于观察自然界的景色,形诸笔端。他的诗歌从古代诗赋中吸取营养,善于锻炼华丽的辞藻,富有色泽和光彩,模山范水,创造出许多写景名句,以精工见长。其缺点是玄言诗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摆脱,有时又因为过于注重结撰名句,而忽略了通篇的完整。 学习后记: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还存在什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