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认识方程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认识方程(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例1。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认识方程 方程 教学建议 1.本节建议用2课时完成。教学例2和相应的练习。
认识方程Tag内容描述:
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认识方程小数乘法知识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知识点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1条形统计图:横向:用直条的长短表示,竖向表示类别,横向表示数量;纵向: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横向表示类别,竖向表示数量。不同的统计图中1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格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就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数量多少。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
2、认识方程(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态。
3、认识方程 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书包括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一个练习。基本设想是:例1,揭示方程和方程解的意义;例2,利用藏文化题材唐卡价格与数量间的关系构建方程,推测方程的解。课堂活动,要求学生把方程与简单。
4、认识方程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和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了解等式和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法。初步学。
5、认识方程(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例1,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6、认识方程 方程 教学建议 1.本节建议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及相应的练习;第2课时,教学例2和相应的练习。也可以第一课时教学例1和例2,第二课时进行深化训练和知识巩固,完成相应的作业。 2.例1,重点引导学。
7、认识方程 方程的意义 教学建议 (1)教学时,可用自制的天平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不必用精密的天平来演示,因为仪器小,学生不易看清,也不容易取得平衡,反而浪费时间。)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见过天平,应先简单地介绍一。
8、认识方程 教材分析 (三)教学提示 由于本单元涉及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小学生来讲基本上是陌生的,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生活背景的呈现 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生活事件构建等量关系。
9、认识方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例1,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感受方程思想。 2.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3. 在学习过。
10、认识方程 一、填空(11分) 1、含有( )的( )叫作方程。 2、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36人,在停靠站处下去a人,又上来b人,现有汽车上有乘客( )人。 3、现有苹果x千克,梨是苹果的1.5倍,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