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教案设计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98694535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动物》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产动物》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产动物》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产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1 、理解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2、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3、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技能性目标:尝试探究性学习方法。情感性目标: 1 、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2、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3 、关注水产动物的生存环境二、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2、鱼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1 、鳃的结构及鳃内气体交换的过程。2 、探究鱼鳍功能的实验中 “做出假设 ” 和 “设计实验 ” 两个部 分。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利用实物观察及多媒体演示等,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启发、分析、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总结能力。四、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一)、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多半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但却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观察、实验等充满好奇。因此,通过学生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4 种机会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2、提供探究、尝试、合作的机会3、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4、提供成功的机会四、课前准备:透明鱼缸、活鲫鱼、放大镜五、具体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什么是水产动物呢?大多数学生可能回答 “生活在水中的就是水产动物” ,这时老师通过强调其经济价值明确水产动物不同于水生动物,它是专指生活在水中的,对人类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野生或养殖动物,通过这种启发和对比非常的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接着让同学举出几种常见的水产动物的实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介绍 “在水产动物中,鱼类是个大家族” , 从而引出今天我们要重点学习的最常见的一种淡水鱼类 鲫鱼。 (二)观察鲫鱼: 1.观察外部形态2.观察鳃的结构和鲫鱼的呼吸1、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设置思考问题(课件展示):鲫鱼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有哪些?为什么?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对鲫鱼的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学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所以难度不大。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第一步 分组观察、合作探究; 第二步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第三步 师生共同总结。第一步:事先准备好放在透明鱼缸中的活鲫鱼,请学生分组观察。观察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并要侧重观察体形、体色、体表、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等,并用手抓一下,看看有什么感觉? (同时学生可以参看课本中图)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教师到各组巡视并与学生交流。第二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进行小结。 然后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如关于鲫鱼的感觉器官, 学生可能答出眼、耳、鼻孔等,但对其特点、作用一般不太了解。这时教师指出鱼没有眼睑,高度近视,耳只有内耳听觉范围很小, 鼻孔的主要作用是嗅觉作用, 可通过嗅觉寻找食物。并进一步设疑: 鱼类大多生活在比较复杂的水环境中, 它们是如何绕开那些险滩和暗礁的呢?这时会有一部分同学推测是侧线,但对侧线又不太了解,就要及时组织同学观察侧线的位置,并用放大镜看清侧线鳞上的小孔,然后进一步讲解正是这些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行形成了侧线, 它的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温、 水流和测定水的方位, 它是适应水中生活的又一个比较重要的感觉器官。 接着教师演示鲫鱼的外形图, 重点显示鳃盖后缘和肛门两处分界线的位置, 使学生能正确区分鲫鱼的头部、 躯干部和尾部, 有助于学习理解鲫鱼身体分部较少, 躯干部和尾部肌肉发达并生有各种鳍,比较利于它在水中游泳。第三步:师生共同总结如下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体形:背部青黑色,腹面灰白色,不易被敌害发现,为保护色体色:梭形,减少水中的阻力,适于游泳体表:有鳞片,起保护作用,鳞片上有粘液,游泳时减少阻力鳍:是鲫鱼的运动器官侧线:感知水温、水流,测定水的方位身体分部: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鲤盖后之前为头部,肛门以后为尾部,中间部分为躯干部。在第一个探究活动刚刚结束、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出:除了形态特点,适于水中生活的还有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从而导入下一个学习内容。2、观察鳃的结构和鲫鱼的呼吸课件展示思考问题:观察鲫鱼的口和鲤盖是怎样相互配合动作的?有什么意义?鲫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鲫鱼是如何通过鲤完成呼吸的?这三个问题是这部分的关键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为了突破这些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推测、课件展示、分析总结。首先针对第一个问题组织学生仔细观察鱼在 “吞水 ”的过程中, 口和鳃盖的变化情况, 当鲫鱼缓慢游动时,可以在靠近鱼的口前方滴几滴红墨水 (不许多), 然后仔细观察水是从哪里流出来, 学生很快会发现口和鳃盖的交替开闭情况以及水的流入和流出方向, 从而推测鱼不停地吞水,可能就是在不断地呼吸。及时引到第二个问题:鲫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许多学生都能凭生活常识说出是鳃。但是鳃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适于气体交换呢?大家都不太清楚, 教师展示课件: 鳃的结构。通过鲤的结构图就很容易讲清鲤有鲤弓、鲤耙和并列的两个鲤片组成, 而鲤片又是由许多鲤丝组成的,鲤丝之所以是鲜红色,是因为它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也正是它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第三个问题:鲫鱼是如何通过鲤完成呼吸的?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辞典的前提下,播放鲫鱼的鲤呼吸的连续动画过程,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总结出如下内容:氧气含氧较多的水口鲤丝中毛细血管二氧化碳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水鲤孔(三)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四)通过比较,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教学方法:采取鲫鱼和其他水产动物对虾、河蟹等对比,引导内学生自己总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五)关注水产资源的生存环境教学方法:通过布置学生课前自己去搜集一些由于水污染造成水产资源受到破坏的事例,课上指导学生阅读(实际用)等,深入理解水产资源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六)、反馈练习课件展示习题内容,学生当堂答题,教师点评。课后反思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讲授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征时,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使他们在一次次解难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在讲授鲤的结构及呼吸过程时,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