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98578150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多选题:皮亚杰采用()方法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A.两难故事B.对偶的故事C.儿童谈话法D.观察法答案:B、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 问答题:阐述动机的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和诱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比较。答案: 本题解析:(1)动机的本能理论的观点动机最早是由本能的概念引入心理学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许多心理学家相信,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1890)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 1926)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他认为人类有18种本能,如逃避、拒绝、好奇心、好斗、获取、自信、生殖、合群性、自卑、建设等。(2)动机的驱力理论的观点20世纪20年代武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以代替本能概念。所谓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要、性的需要、逃避痛苦的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后来,赫尔(1943)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他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赫尔的理论适用于解释生物机能,如吃、喝、睡眠和性行为等。剥夺食物会产生饿(驱力),它推动个体寻找食物和产生吃的行为,进而使驱力下降。以后,赫尔又提出,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他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学习对机体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赫尔认为,有些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称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3)动机的唤醒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类的活动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如努力探究新的环境、参加惊险竞技比赛等。针对人类的这种行为,赫布( 1949)和柏林(1960)等人提出了唤醒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讲,个体偏好中等强度的刺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而对于过低或过高的刺激,个体是不喜欢的。(4)动机的诱因理论的基本观点驱力理论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针对这种缺陷,人们提出了诱因概念。诱因( inducement)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例如,诱人的美食激发人的进食欲望,漂亮的时装引起人的购买欲,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人的成就需要。诱因可以是物质的,如食物、时装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件和情境,如获得名誉、地位等。凡是人们希望得到的、有吸引力的刺激都可能成为诱因。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吸引力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个体回避的刺激物(如痛苦、贫困、失败等)称为消极诱因。(5)四种观点的比较本能理论从进化的角度解释动机。驱力理论和唤醒理论都从生理的角度解释动机,前者强调人类的活动是为了降低驱力,后者强调人类的活动是为了增加驱力。诱因理论从外部因素的角度解释动机。 动机包括三种成分需要、诱因和认知调节,不同的动机理论从动机的不同成分入手关注动机产生的原因。3. 问答题: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有哪些主要种类?答案: 本题解析:答案略4. 多选题:接到老朋友的电话,知道对方是谁却叫不出名字,过一会儿就会想起来,这被称为()A.暂时性遗忘B.舌尖现象C.抑制现象D.压制现象答案:A、B 本题解析:舌尖现象是指能够再认,即知道这个刺激是见过的,但是不能回忆,即不能指出事物的名称。它是一时的提取困难并不是抑制或压抑现象。5. 问答题:撰写实验研究报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答案: 本题解析:(1)研究者需要回顾与研究有关的前人工作。(2)研究者应该清晰明确地描述实验设计和研究过程,报告实验所涉及的重要信息。(3)实验报告应能做到使专业领域的同行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者的工作,以保证必要情况下研究结论能够得到科学的反复检验。(4)实验报告中的客观描述和研究者本身的主观解释应当能清晰地区分开未。 本题考查了研究报告撰写时需注意的一些要点。6. 问答题:注意分配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答案: 本题解析:【答案要点】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的注意分配能力是后天学习和训练的结果,能否顺利地把注意分配到不同对象或活动上是有条件的。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各种活动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形成了巩固的联系,只要感知对象的一部分就可以把全部对象反映出来。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达到自动化程度。另外,注意的分配也和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把注意分配在几种智能活动上比分配在技能活动上更为困难,且活动的难度越大,分配越困难。7. 问答题:能力倾向测验与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之间有何不同?答案: 本题解析:答案略8. 问答题:简述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答案: 本题解析:【答案要点】 (1)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每一种原因又可从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能力是内部、稳定又不可控的因素;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运动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反应。当学生成功时会感动高兴,但只有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时,个体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如果认为成功是源于他人或外部力量,则学生的情感反应是感激而不是自豪。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不努力或无能,则会感到自责,内疚或羞愧。如果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或愤怒。对成功与失败的期望。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时,对未来的结果的期待是与目前的结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成功者预期着以后的成功,失败者预期着以后的失败。例如,把失败的原因看作是自己能力差,那么个体就会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因为能力是比较稳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相反,若将成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则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所投入的努力。若学生认识失败是由于不努力造成的,即如果自己努力学习,确实有能力取得成功,则他们在以后有可能更加努力,遇到困难也能坚持。若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也就是说,即使努力也不能成功,则他们很容易放弃,尽管有些任务是他们以前成功地完成过的。研究表明,后一类学生很容易产生习得无助感。自我概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坚信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心理特性。如果不断地成功,则他们的自我概念中就会包含着较高的自我效能,否则自我效能感就会较低 (2)积极归因训练:既然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也就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积极归因训练对于差生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对差生进行归因训练时,往往是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或败,同时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如韦纳归因模式所述,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因此,只要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那么人们就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极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功。 9. 多选题:相对于问题解决的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的优点主要有A.保证问题的解决B.节省时间C.解决问题尝试的次数珍受定势影响小答案:B、C 本题解析:问题解决的算法策略是按照固定程序来解决问题的,只要问题是常规问题,就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这种策略费时费力,尝试的次数也较多,当问题复杂时,很难解决问题。相对于问题解决的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受到原有经验的影响,珂能一次或少数次数的尝试就能解决问题,比较节省时间。10. 多选题:影响反应时的机体因素有()A.额外动机B.准备定势C.年龄D.药物答案:A、B、C、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