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夜访”南昌模式的理论分析及其实践思考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7661429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情夜访”南昌模式的理论分析及其实践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情夜访”南昌模式的理论分析及其实践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情夜访”南昌模式的理论分析及其实践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0页 共10页南昌市创先争优研究论文“民情夜访”南昌模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思考庄西翻 温江斌 刘小花近几年,随着中共中央作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以来,全国各地基层党组织以多种形式拓宽畅通民意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掀起了密切党群干群、加强改进干部作风的新热潮。其中相关省市和部门开展的 “驻村夜访”、“民情恳谈”、“民情直通车”、“警民恳谈会”等活动为“民情下访”的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江西南昌市自2007年开展“民情夜访”活动以来,以夜访为入口,由点到面、长期坚持,在探索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密切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渠道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南昌模式”,在众多“民情下访”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1】,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方向都值得我们深入把握和思考。一、南昌市“民情夜访”的基本做法“民情夜访”活动发源于南昌市青云谱区【2】。为及时掌握社情民意,2007年5月,南昌青云谱区四套班子领导在隔周三晚上7点准时赴各自挂点社区进行“民情夜访”,零距离地征集社情民意,替居民排忧解难。2007年8月份,青云谱区在全区54个社区开展了“民情夜访”活动,通过区和街道(部门)、社区三级领导联动、定时定点、公开直接接待群众来访,设身处地为服务群众,将一大批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2010年随着这一活动成熟,南昌市要求所辖各县区结合实际,参照青云谱区“民情夜访”活动做法,在全市社区全面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三个多月来,南昌市党员领导干部走访群众32万人次,接访群众2.4万人次,解决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2.2万件。“民情夜访”已经成为南昌市党员领导干部帮助群众办实事,调处矛盾纠纷,进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形式。目前,南昌“民情夜访”成功做法有以下几方面【3】:以“四情”为核心的工作内容。一是摸清实情,通过领导干部与群众的直接沟通交流,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二是理顺心情,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切实做好释疑解惑、疏通引导工作,积极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三是解决难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属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的,督促责任单位依法依规一次性解决到位;对群众要求合理和部分合理、但政策法规没有明文规定的,及时研究并提出完善相关政策的意见;对群众诉求目前尚不能解决的,及时明确答复来访群众。四是排查隐情,通过接待群众来访,及时了解容易引发不稳定或群体性事件的隐性矛盾纠纷,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以“四访”为抓手的工作渠道。一是定点接访;领导干部每周周三晚上在社区定点接待群众,面对面倾听反映,直接答复来访人的问题。二是重点约访;领导干部在定点接访的基础上,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约请群众协调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三是主动家访;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到挂点社区居民家中,走访困难党员,关心群众疾苦,调研社区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广泛听取党员及群众的诉求,剖析原因症结,研究有效化解矛盾的对策和措施。四是定期回访;领导干部有针对性地定期主动到反映问题的群众家中进行跟踪回访,了解所反映问题的处理过程及结果,听取群众对解决问题的反映,以便更好地督促相关部门抓好落实。 以“四民”为规范的工作程序。南昌精心设计“民情收集、民情整理、民情处理、民情回复”等四个步骤规范工作程序,民情收集是指每个村(社区)设立一个“民情诊所”,并做到有牌子、有代表情况一览表、有规章制度、有活动计划和有活动记录等“五有”,要求领导干部定期在“民情诊所”接待群众,并主动下访,收集民情,由工作人员负责记录在“民情夜访”情况登记表上,领导干部签署处理意见后,由陪同部门或乡镇(街道)于次日统一交到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情整理是指按照“分级管理、归口管理”的原则,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收到的“民情夜访”情况登记表分送到各相关部门处理;民情处理是指各部门收到之后,限时处理完成。对于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进行协调的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联合解决,达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效果;民情回复是指处理完结后,各部门将回执单一式四份分别反馈给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党员领导干部、村(社区)、反映问题的当事人。对于因客观局限性,处理不了的民情夜访件,由相关部门及时向当事人给予解释。南昌在“民情夜访”工作中具体的操作包含:接访、约访、家访、回访、记录、呈送、处理、督办、反馈等,流程如下图所示。部门领导干部社区居民社 区南昌“民情夜访”工作操作流程图约访、家访、回访接访呈送 记录反馈处理督办 反馈以“四办”为规范的工作机制。一是初访办结制度。抓好初访首办负责制,对初次来访,接访领导负责跟踪,直至办结,力争初访问题一次处理完结,防止初访变为重访。对群众初访提出的要求,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及时登记并反馈,并全程跟踪办理,限期解决。初访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需要更长时间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告知群众。二是领导督办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接访,谁督办”的原则,建立县级领导督办来访反映问题制度,由接访领导牵头,协调部门主管领导,做到“三定一承诺”,即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公开向来访群众承诺,做好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工作。三是挂牌接访制度。区级领导每周的周三晚上,下到各挂点社区带班接访,对外挂牌,公布姓名及职务、电话,安排有关人员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各街道、镇及各社区也要相应挂牌公布“民情夜访”的值班领导姓名、职务、电话,并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室。四是协调报告制度。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民情夜访”群众来访问题处理协调会,对一些需要多部门配合解决的问题,在会上进行协调,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一次“民情夜访”工作会议,按照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处置有力的要求,对群众来访反映问题认真做好分析研究。二、南昌市“民情夜访”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民情夜访”为代表的“民情下访”活动是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在深入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针对城市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通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接触各类群众,倾听百姓呼声,如实掌握民众对某个问题的要求和某些问题的态度倾向,并采取办法解决问题或困难的应用性访问接待形式,其实质是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消力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交流区”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扩容器”。活动开展以来,有效地转变了当地领导干部作风,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快速地解决了大量具体问题和日常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从某种意义上,以“民情夜访”活动为代表的“民情下访”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在新世纪的历史继承与发展。首先,“民情夜访” 活动是对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发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民情夜访” 活动继续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它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血肉联系,使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和雄厚的群众力量。其次,“民情夜访”活动是对党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作风的有力承接。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坠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在新形势下,“民情夜访”要求领导干部放下架子深入一线,不回避矛盾和掩盖问题,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获得第一手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深化了调查研究自觉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民情夜访”活动出现在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有着极强的现实价值:第一,“民情夜访”活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民是发展的实践主体,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必然要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民情夜访”活动利用领导干部休息时间走访民众,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百姓困难,是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现实体现,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第二,“民情夜访”活动是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既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城乡区域发展矛盾突出、社会组织管理面临挑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情夜访”活动正是基于解决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变“坐衙门”为进百姓门,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给群众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的有效机制。第三,“民情夜访”活动是推进基层民主具体体现。基层民主是基层公共治理过程中的利益协调、矛盾化解和权利保障机制。基层民主的发展,是各种阻力和矛盾的“溶解剂”。“民情夜访”活动通过完善民情交流沟通的渠道建设、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有效地保证普通群众参与管理、维护自身权益,体现广大党员群众的意志,有力保证了基层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有利于实现社区和乡村等基层治理的科学和民主。三、对“民情夜访”拓展和完善的建议 “民情夜访”活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畅通民意渠道、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并有着相应特色的实践创举。它们的开展对促进社区和社会稳定和谐负责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整个“民情夜访”作用的充分发挥,仅只是一个起步,还需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完善。目前,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升:一是变“单访”为“多访”, 扩大访问对象和内容。据调查,在不少县区尤其是基层农村,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大部分成员为老人、小孩等留守人员,因此不能全面了解情况;同时在城市核心区有着不少外来流动人口,他们不少从事底层劳动,有着相当的困难;为此“民情夜访”活动要扩大访问对象和内容,把访问的对象扩大到城镇外来流动人口、企业职工和外出务工人员,把访问时间扩大到节假日;同时把访问内容延伸扩展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搜集民情民策、共谋经济发展上来,特别是要结合实际,强化服务意识,把“民情夜访”工作与送项目、送技术、送信息、送温暖等活动相结合,使“民情夜访”真正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综合载体。二是变“虚访”为“实访”, 提升解决问题实效性。访问要取得预期成效,每访一户甚至一人,都要明确下访的目的,要了解具体问题,要把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带回来,运用干部拥有的公共权力切实及时帮助解决。目前部分干部职工还存在敷衍了事、群众诉求难以落实、群众困难难以有效解决的现象,长此以往党和政府公信力必将失信于民,“下访”的生命力也将丧失。为此“民情夜访”活动必须狠抓下访实效,着力提升解决问题有效性。三是变“下访”为“家访”,增强“下访”的艺术性。在“民情夜访”过程中,下访干部要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带着感情下访,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对群众的感情。除了带着感情,还需讲求艺术恳谈的方式。在当前利益思想多元时期,干部的与群众交流应该掌握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搭准他们的思想脉搏,善于营造谈话的氛围。通过和风细雨式的“拉家常”,干部与群众才能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四是变“夜访”为“常访”,建立动力性机制。“民情夜访”活动是一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经常性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建立考核考评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夜访情况、检查夜访质量,尤其要解决注重 “民情夜访”活动的动力机制,用机制规避形式主义倾向、用机制的激励和约束推动“民情夜访”活动的长效开展。参考文献:【1】郭远明,下基层听民意解民忧 南昌市“民情夜访暖”人心,新华社,2011年3月4日;【2】民情夜访实施方案,青云谱党建网民情夜访专栏;【3】王鲁华、李江敏,全市开展“民情夜访”活动综述,南昌日报,2011年2月12日;课题组总负责人:庄西翻;本课题组组长:庄西翻,南昌市社科联主席、南昌社科院院长;课题组成员:温江斌、刘小花,南昌社科院研究人员。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