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三基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7535158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三基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药学三基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药学三基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基教材药理部分1、 受体、激动药、拮抗药、治疗指数概念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号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和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2、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 (1)药物方面的因素:a药物剂型:相同药物不同剂型,药物吸收速度和吸收的量可能不同,导致药物起效时间和作用强度的差异。b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可能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发生相互作用致药物作用改变。(2)机体方面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病理和心理因素对药物作用均可能产生影响。3、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及代表性药物 M、N受体激动药(氨甲酰胆碱) 胆碱受体激动药 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拟胆碱药 N受体激动药(烟碱) 胆碱酯酶抑制药 可逆性抑制剂(新斯的明) 不可逆性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拟似药 、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麻黄碱) 1、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 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 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 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胆碱受体阻断药 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 N受体阻断药 N1阻断(美卡拉明)抗胆碱药 N2阻断 去极化(琥珀胆碱) 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 非去极化(筒箭毒碱) 1、2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阻断药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2受体阻断药(无内在活性,普萘洛尔;有内在活性,吲哚洛尔)1受体阻断药(无内在活性,阿替洛尔; 有内在活性,醋丁洛尔)整理为word格式 、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药(利血平)4、 临床常用镇静催眠药主要类别、代表性药物,各类药物的主要特点(1)苯二氮卓类:代表性药物有地西泮(安定) 、三唑仑等,其特点是有较好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安全范围大。本类药物有药酶诱导作用,长期用药可产生耐受性,需增加剂量。久服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尤其和酒类合用时容易发生;停药时出现反跳和戒断症状,但与巴比妥类相比,发生较迟、较轻。(2) 巴比妥类:代表性药物有苯巴比妥等,本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性抑制作用,随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10倍催眠量时可抑制呼吸,甚至死亡。其安全性远不及苯二氮卓类,且较易发生依赖性,目前已很少用于镇静和催眠。该类药物有药酶诱导作用,可加速其他药物代谢。(3) 其他镇静催眠药:如水合氯醛,该药对胃有刺激性,须稀释后口服,久服也可引起耐受性、依赖性和成瘾性。5、 常用抗抑郁药分类及代表性药物(1)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2)肾上腺素摄取抑制药:马普替林(3)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4)其他:曲唑酮、色氨酸6、 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1) 多巴胺前体药物:左旋多巴(2) 左旋多巴增效药a. 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卡比多巴b.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立吉兰c.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恩托卡朋(3)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培高利特(4) 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5) 其他:金刚烷胺7、 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治疗(1)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他克林、石杉碱甲(2)胆碱受体激动剂:占诺美林(3)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剂:丙戊茶碱8、 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作用特点利尿药包括一组不同分子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但能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氯,和水,增加尿量,且以利尿为其主要药理作用的药物。常用的利尿药可分为下列几类:(1)强效利尿药(髓袢利尿药),主要是作用于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如:依他尼酸、呋噻米、布美他尼(2)中效利尿药,主要是作用于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如:氢氯噻嗪(3)弱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属于此类,如:安体舒通、阿米洛利、氨苯蝶啶,为留钾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碳酸酐酶抑制剂也属于此类。9、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特点 整理为word格式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具有以下特点:(1)对a,a的抑制作用强于对a 因子的作用,对血小板的影响较小;(2)抗凝血作用强;(3)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等。10、 抗血小板药物分类,代表性药物及作用特点抗血小板药物是指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阻止血栓的形成,用于防治心脏或脑缺血性疾病或外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1)血小板代谢酶抑制药a.磷酸酶二脂酶抑制药:双嘧达莫;b.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c.TXA2受体阻断药和TXA2合成酶抑制药:如利多格雷;d.腺苷酸环化酶活化酶:PGI2的制剂依前列醇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凝聚和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可用于体外循环和某些心血管疾病以防止血栓形成。(2)血小板活化抑制药噻氯匹定:本药在体内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具有不可逆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作用,还可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延长出血时间,降低血液粘滞度。还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白细胞活化及其与血管壁粘附的作用,可减少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患者白细胞的丢失,以提高透析效果。(3)血小板GPb/a受体阻断药阿昔单抗:能与纤维蛋白竞争GPb /a受体上的结合位点,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本药体内消除快,易致出血并发症,临床主要用于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用于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再闭塞。11、 平喘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常用的平喘药有三类: (1)抗炎性平喘药: a.糖皮质激素,如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 b.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顺尔宁);(2)抗过敏平喘药:如色甘酸钠;(3)支气管扩张药: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b茶碱类,如氨茶碱;(4)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12、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分类、代表性药物及其作用机制;(1)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直接中和胃酸,降低胃内容物的酸度,从而可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刺激和侵蚀。 (2)H2受体阻断药,如法莫替丁,竞争性阻断内源性或外源性组胺作用于H2受体从而减少胃液分泌 (3)M-胆碱受体阻断药,如哌仑西平,选择性阻断M1受体,从而抑制胃酸分泌。(4)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与胃粘膜壁细胞中的H+-K+-ATP酶特异性 结合,使其失活,从而达到明显的抑酸作用。作用持久,疗程短,治愈率高。(5)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如丙谷胺,竞争性阻断胃粘膜壁细胞上的促胃液素受体,从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尚能通过增加胃粘膜己糖胺的含量,促进糖蛋白的合成,增加胃粘膜的屏障作用,从而保护胃粘膜,加速溃疡愈合。整理为word格式(6)胃粘膜保护药,如硫糖铝13、 简述HP+消化性溃疡的三联疗法三联疗法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简称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既应重视抗酸,也应重视抗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疗效。目前,学者们推崇三联疗法,即三种抗酸、抗HP药物相互搭配同时服用。常用的三联疗法方案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 阿莫西林 + 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 + 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 替硝唑(或甲硝唑)14、 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慢性乙肝的药物治疗必须根据病情采用合理用药与长期、反复治疗的原则, 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包括:(1)抗病毒药:干扰素及核苷类似物药(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2)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1; (3)抗炎保肝药,如甘草酸二铵; (4)抗纤维化治疗药; (5)其它抗病毒药物及中药治疗:如苦参素。15、 非甾类消炎药的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及其预防NSAIDs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外周性的COX2而减少PG的合成,使组织中缺乏前列腺伤害性受体不被激活,从而产生镇痛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引起胃、肠溃疡的倾向,并时常伴有由于经常性失血导致的贫血症;过敏反应,如阿司匹林哮喘。将PGE1的同系物米索前列醇或胃粘膜保护剂和NSAIDs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预防由NSAIDs引起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16、 糖皮质激素临床主要用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临床用途:(1)替代疗法(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2)严重感染;(3)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4)抗休克治疗;(5)血液病;(6)局部用药。 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并发症;(2)诱发或加重感染;(3)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向心性肥胖;(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17、 常用免疫调节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常用免疫调节药物分为免疫抑制药和免疫增强药。免疫抑制药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有环孢素、他克莫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增强药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常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常用的免疫增强药有卡介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转移因子等。18、 抗肿瘤药的分类方法,列出代表药物(1)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为烷化剂,抗代谢物,抗肿瘤抗生素,激素,杂类。(2)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a.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如甲氨蝶呤,氟脲嘧啶,阿糖胞苷;b. 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如氮芥,顺铂,卡铂,丝裂霉素;c.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如放线菌素,多柔比星,柔红霉素;d.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如长春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生物碱类;e.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如他莫昔芬;整理为word格式f. 其他类:如三氧化二砷。(3)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为细胞周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药物。19、 化学治疗、抗菌谱、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抗生素后效应的定义化学治疗: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最低抑菌浓度(MIC):指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最低杀菌浓度(MBC):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抗生素后效应(PAE):指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残留物杀菌活性依然持续。20、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万古霉素等;(2)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3)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林可霉素类等;(4) 抑制核酸代谢,如喹诺酮类、利福平等;(5) 影响叶酸代谢,如磺胺类等。21、 细菌的耐药机制(1)产生灭活酶,灭活抗生素;(2)改变靶位/结合部位,对抗生素耐药;(3)降低摄取/改变胞膜通透性,阻止抗生素进入菌体;(4)增加主动流出系统功能,使抗生素不能在菌体内积聚。22、 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1)青霉素: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肠球菌心内膜炎、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流行性脑膜炎、梅毒、淋病等。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产耐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广谱青霉素类: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及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2)头孢菌素类:可分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各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有以下特点:抗革兰氏阳性菌:一代 二代 三代;四代三代 抗革兰氏阴性菌: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抗厌氧菌: 一代 三代 四代与二代(头霉素类)(3)氨基糖苷类:对甲氧西林敏感的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4)大环内酯类: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军团菌病,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等。(5)林可霉素类: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特别适于骨髓炎的治疗),厌氧菌感染。(6)四环素类: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回归热、布鲁菌病、霍乱、兔热病、鼠疫等。(7)氯霉素:细菌性脑膜炎和脑脓肿,伤寒,立克次体病,厌氧菌感染等。整理为word格式(8)糖肽类: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MRSA、MRCNS等。(9)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厌氧菌感染。23、 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发生机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氯霉素灰婴综合症肝酶不足,氯霉素与其结合减少,肾排泄功能差,使血游离氯霉素浓度升高磺胺药脑核性黄疸磺胺药替代胆红素与蛋白的结合位置喹诺酮类软骨损害(动物)不明四环素类 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药物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肾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致血药浓度升高万古霉素肾、耳毒性同氨基糖苷类磺胺药及呋喃类溶血性贫血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24、 抗病毒药的类型及常见药物(1)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2)抗逆转录病毒药: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3)HIV蛋白酶抑制剂:沙喹纳韦等(4)其他: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干扰素等临床药学部分25、 临床药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药物及其剂型与机体相互作用和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旨在用客观科学指标来研究具体病人的合理用药。其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与合理。研究内容:(一)临床药动学;(二)临床药效学;(三)药物相互作用;(四)药物利用和评价;(五)药物过量诊治;(六)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七)新制剂的开发和评价;(八)药物经济学;(九)药学监护;(十)药物情报信息。主要任务:(一)参与合理用药; (二)治疗药物监测;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四)药物信息的收集与咨询服务;(五)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研究;(六)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七)新制剂的和新剂型研究。26、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包括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吸收: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 如胃空速率、小肠的运动、胃肠道的pH、胃肠分泌物的影响、消化道整理为word格式的代谢反应、血流速率、肝脏的首过作用、淋巴系统吸收; (2)药物的理化性质 a.药物的解离常数;b.脂溶性;c.药物的溶出速率;d.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某些药物受胃肠道pH和药酶影响,分解失活,使吸收量减少;(3)剂型因素 常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从快到慢的顺序是: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4)食物的影响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影响因素:(1)组织血流量:药物在血流量丰富的组织器官中(肝、脑、心、肾等)分布迅速且数量多;(2)细胞膜的通透性;(3)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率;(4)药物与红细胞结合;(5)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 与组织成分的高度结合的药物,其在组织中浓度比在血浆中游离药物的浓度高;(6)药物的蓄积。代谢:(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或肠道菌丛的作用发生结构转化的过程。影响因素:(1)种属差异;(2)性别差异;(3)年龄差异:新生儿和幼儿体内各种功能未健全,药酶活性比成年人低,故对药物敏感性高;老年人由于器官萎缩,特别是肝、肾功能低下,故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4)个体差异;(5)疾病:因疾病引起肝功能障碍,则药酶活性和数量降低,药物代谢能力下降;(6)食物:一般禁食、低蛋白、缺乏维生素、缺乏脂肪饮食使药酶活性降低;而高蛋白饮食可使药酶活性明显增加;(7)合并用药:存在酶促作用和酶抑作用。排泄: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影响肾排泄因素 (1)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结合率高,则肾排泄速率下降; (2)尿液的pH和尿量:弱酸和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随尿液的pH而变化,从而影响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3)合并用药;(4)药物代谢:药物代谢后,多数水溶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下降,有利于肾脏排泄;(5)肾脏疾病:一般使药物排泄量减少,在体内滞留时间长,使药物及毒性增强。27、 小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在机体构成成分和器官功能等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时期,随着年龄增长趋向成熟。因此,大多数药物的药动学特点与成人相比有明显差别。(一)吸收(1)口服给药 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取决与药物的理化性质,胃肠道pH、吸收面积、胃排空时间等。新生儿和婴幼儿胃酸分泌较少,刚出生的新生儿胃液呈中性,出生后24小时胃液pH值迅速降至13,10天左右又回升至中性。随后由于胃酸分泌渐增,胃液pH渐减,至2-3岁达成人水平。新生儿及婴幼儿胃酸缺乏,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和解离。由于小儿多用液体制剂,对药物吸收影响较小。但对青霉素G等因胃酸减少使其破坏减少,吸收增加且较快。苯巴比妥等在pH相对偏碱时,解离型增加,生物利用度降低。新生儿胆汁分泌较少,脂肪消化能力不足,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胃排空时间延长可使药物的吸收减少,而肠蠕动减慢又可使一些药物的吸收增加。整理为word格式(2)胃肠外给药 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下注射给药吸收不良。婴幼儿肌肉未充分,疾病时末梢循环欠佳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故病情较重时应以静脉给药途径为宜。新生儿及婴幼儿的皮肤角质层薄,药物较易经皮肤吸收,因此皮肤粘膜给药时要防止吸收过量。(二)分布 (1)机体构成变化。新生儿、婴幼儿体液含量大,脂肪含量低而影响药物分布;(2)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新生儿因为血浆蛋白浓度低;蛋白与药物的亲和力低;血pH较低;血浆中存在竞争抑制物如胆红素等原因,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成人低,使其分布容积增大,也使血浆及组织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作用增强;(3)血脑屏障发育未全 使药物较易进入脑组织。(三)代谢 新生儿的代谢能力最低,随着年龄增加,代谢酶系迅速发育,约6个月时已与成人相当,随后代谢能力继续增加,并超过成人水平。所以一些需经肝药酶代谢的药物用于新生儿时可能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尽管新生儿药物代谢酶活性低使药物代谢减慢,但由于同时存在低蛋白结合率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趋向于加速其代谢。而在儿童肝药酶活性超过成人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超过成人,因此每公斤体重用药剂量较成人大。(四)排泄 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消除药物能力较差,尿pH较低,弱酸性药物排泄尤慢。但其肾功能发育迅速,一年后甚至超过成人,这是某些药物的小儿用量相对较大的一个原因。总之,与成人的药动学相比,新生儿的药物分布容积较大,肝代谢和肾排泄药物的能力较差,通常幼儿和儿童药物的分布容积较大,消除速度也较快。因此,为了达到相同的血药浓度,按体重计算的剂量在新生儿较小,而在幼儿和儿童较大。由于小儿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人相比有其特点,在用药时必须了解这些特点,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毒性反应及禁忌症,在药物的选择上要考虑其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以及使用方便等方面条件。28、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及用药原则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一)吸收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胃液的pH升高,胃排空减慢,肠蠕动也相对减慢,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肠道及肝血流量减少等,均可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另外,小肠绒膜变厚变钝,使粘膜吸收面积减少,并影响药物的吸收。(二)分布 老年人主要通过机体成分的变化和血浆蛋白的改变等影响药物分布。(三)代谢 随着年龄增加,肝脏发生多方面的变化,肝细胞数减少,肝脏重量也减轻。肝血流量减少,使肝高摄取率药清除率降低,消除减慢。此外,老年人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受此酶灭活的药物半衰期显著延长,血药浓度升高。还有肝微粒体酶在老年人不易受药物诱导增生。需指出,并非所有老年人的肝微粒体酶都减少,其个体差异超过年龄差异,不能按年龄推算肝药酶的活性。(三)排泄 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清除率也降低,因此随着年龄增加,即使无肾脏疾病,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排出也逐渐减少,肾清除率降低,半衰期延长。整理为word格式老年人的用药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2)恰当选择药物及剂型;(3)给药方案应个体化;(4)恰当联合用药;(5)控制疗程并注意随访;(6)减少和控制应用补养药。29、 妊娠期的药动学特点妊娠期的妇女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体内各系统均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此外由于胎儿,胎盘的存在及激素的影响,使得药物在孕妇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以分布和消除过程改变较为明显。(一)吸收妊娠期胃肠道的功能状态是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妊娠期间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使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延缓,吸收峰值后移且峰值降低。另外,早孕反应也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减少。(二)分布妊娠期孕妇的血容量增加,且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使血液处于稀释状态,血浆蛋白浓度相对较低,药物与蛋白结合率相对减少,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多,药理作用增强。(三)代谢妊娠期间肝血流量的改变可能不大,但妊娠期间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有所增加,可能与妊娠期孕激素浓度增加,引起肝脏微粒体酶活性增加有关。(四)排泄 妊娠期由于心博出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也增加,因此从肾脏排出的药物增多,从肾脏排出的过程加快。晚期妊娠仰卧位时肾血流量减少又使由肾排出的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所以孕妇应采用侧卧位,以促进药物的消除。30、 肝脏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用药时应注意的事项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改善肝脏的病理变化;纠正代谢紊乱;保护肝脏的储备功能;对症治疗。用药时的注意事项:慎用经肝脏代谢且不良反应多的药物;禁用或慎用有肝损害药物;禁用或慎用可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禁用或慎用抗凝血药;不宜用需在肝脏活化生效的药物;其他禁用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降糖药甲磺丁脲、口服避孕药等。31、 肾脏疾病与临床用药(一) 肾脏疾病对药物处置过程的影响1吸收 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胃内pH的变化,肠壁淤血等可使药物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 肾功能不全可影响经肾处理药物的吸收,如肾衰时VitD3不能活化而使钙的吸收减少; 因肾病患者存在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可造成药物在注射部位沉积,吸收速度减慢。2分布整理为word格式 肾功能不全时因 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小肠对氨基酸吸收障碍致使低蛋白血症; 体内代谢产物与蛋白竞争结合药物; 蛋白质结构改变而降低与药物的亲和力等原因导致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游离性药物浓度增加。 由于上述的低蛋白血症及因肾功不全引起体液pH值变化等原因对体内药物的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血浆药物浓度,影响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导致药物效应变化。3代谢 肾脏也有氧化酶的存在,其量虽少,但亦能促进部分药物的代谢,肾功不全时使部分药物的代谢发生障碍,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所需剂量减少。4排泄 肾脏疾病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肾小管分泌功能的改变,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改变而影响药物的排泄过程。(二) 肾脏疾病时的药物选择(1)首先要尽量避免应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2)肾功不全时具有活性的药物原形及代谢产物可使药物治疗效应加强,导致毒性反应;(3)皮质类固醇、四环素等,有抗同化作用或增强异化作用可致负氮平衡,加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氮质血症;部分药物即使其血浆药物浓度并未提高,但其毒性反应却可因肾功能不全而加剧,如镇痛药吗啡等对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增加;综上所述,肾功能减退时应用药物必须非常慎重,甚至避免使用.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和用药目的,具体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大小等因素考虑,既要慎重选药,又要适当调整给药方案,才能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32、 试述药物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一种药物改变了另一种药物的作用。(1)作用于同一作用部位或受体的协同或相加作用:此类药物合用常引起中毒。如抗胆碱药与具有抗胆碱作用的其他药物(氯丙嗪等)合用时,可引起胆碱能神经低下的中毒症状; (2)作用于不同的作用点或受体的协同作用:如镇静催眠药与抗精神病用药合用时,中枢抑制作用可互相增强;(3)敏感化现象:一种药物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敏感性增强,如排钾利尿药可使钾水平降低,从而使心脏对强心甙敏感化,易引起心律失常;(4)拮抗作用:指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药效降低现象。(a)竞争性拮抗作用(b)非竞争性拮抗作用:即作用物与拮抗物不是作用于同一受体或同一部位。33、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34、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及常见的联合用药方式(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整理为word格式(5)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且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其他-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35、 外科手术的分类及其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给药方法外科手术可分为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三类。外科手术应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选择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给药方法: 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3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原则及分级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及当地经济情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临床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但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37、 -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1)青霉素类药物易过敏,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都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并做好抢救准备;(2)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3)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4)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5)青霉素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6)头孢菌素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脏排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适当调整剂量;(7)第一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合用可加重后者的肾毒性,应注意监测肾功能;(8)头孢哌酮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合用维生素K可预防出血;本药亦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小时内应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38、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具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用药时需严密观察和监测,以免发生上述不良反应;整理为word格式(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用于社区获得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也不宜用于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初发病例的治疗;(3)新生儿、婴幼儿、老年、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4)本类药物不宜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或强利尿剂合用;。(5)本类药物不可用于眼内或结膜下给药,因可能引起黄斑坏死。39、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1)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禁止与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2)肝功能损害患者如有指征应用时,需适当减量并定期复查肝功能;(3)肝病患者和妊娠期患者不宜应用红霉素酯化物;(4)妊娠期患者有明确指征用克拉霉素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采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5)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使用时必须首先以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药物浓度不宜超过0.1%-0.5%,缓慢静脉滴注。40、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1)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2)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3)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4)本类药物偶可引起抽搐、癫痫、神志改变、视力损害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因此不宜用于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5)本类药物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关节病变、肌腱断裂等,并偶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41、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和浓度非依赖性抗生素的含义、特点及代表药物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是指抗生素抗菌活性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其临床用药目的是取得抗生素Cmax/MIC 10或AUC24/MIC 100的效果。这类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阿奇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等。 浓度非依赖性抗生素是指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关系不密切,而与抗生素浓度维持在细菌MIC之上有关。其临床用药目的在于维持药物浓度在细菌MIC之上一定时间。一般为40%给药间歇以上。这类药物包括-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拉霉素、林可霉素等。42、 ESBLS 感染、MRSA/MRSE感染的含义及可选用的抗菌药物ESBLS 感染是指能产生-内酰胺酶,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ESBLS 感染可选用的药物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内酰胺/酶抑制剂、头霉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MRSA/MRSE感染是指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头孢西丁且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治疗MRSA/MRSE感染首选用药为万古霉素,可选用的药物有:氟喹诺酮类、磷霉素、复方新诺明等。43、 2005年11月1日实施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的规定(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由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样式统一印制,处方格式由前记、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2)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处方右上角分别标注“麻”、“精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处方右上角分别标注“精二”;(3)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整理为word格式(4)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5)为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6)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用量,药品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用量,药品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7)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44、 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的构成及处方的格式处方格式由三部分组成:(1)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2)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3)后记: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 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45、 药学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四查十对”的具体内容及其他注意事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发出的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发出药品时应按药品说明书或处方医嘱,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相应的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安全问题时,应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并记录在处方调剂问题专用记录表上,经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签名,同时注明时间;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应拒绝调剂,并及时告知处方医师,但不得擅自更改或者配发代用药品;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的处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46、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47、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范围上市五年内的新药报告所有可疑不良反应;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报告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48、 简述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常用研究方法及其在药品费用控制中的作用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药物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将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应用于评价临床治疗过程,以此指导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其主要任务是对比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以及与其它治疗方案所产生经济效果的相对比值,通过优化治疗成本与效果的结构,使药物治疗达到最好的价值效果。整理为word格式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药物经济学不仅注重药物治疗的成本,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结果,因而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体现:(一) 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 (二) 用于制定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三) 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 (四) 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五) 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药物。49、 TDM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列入TDM范围的常见药物有哪些?如何开展TDM?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一门以药物动力学原理为基础,运用现代分析手段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从而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期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性,发挥最佳治疗效果的新的边缘学科。临床中并非所有药物都必须监测血药浓度,仅有少部分药物列入TDM范围,其一般原则为:(1)药物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治疗窗)较窄,血药浓度稍高则出现毒副作用,稍低则无疗效,如地高辛、奎尼丁等;(2)药物剂量小,毒性大,如地高辛、利多卡因等;(3)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不易估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并且难以通过剂量来控制,如苯妥英等;(4)患某些疾病时,如胃肠道疾病影响药物的吸收,肝脏疾病影响药物的代谢,肾脏疾病影响药物的排泄,有必要监测血药浓度;(5)病人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而有中毒的危险时,要监测血药浓度;(6)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表现和某些疾病本身的症状相似,如地高辛有时会引起与疾病相似的房颤毒性反应,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可区别症状是血药浓度过高引起的,还是症状尚未得到控制,并由此确定剂量增减;(7)某些需长期使用的药物,如氯氮平、环胞菌素A;(8)某些药物采用特殊治疗方案时,如大剂量MTX化疗时。目前列入TDM的常见药物:1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2支气管扩张药:茶碱;3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丙戊酸;4抗生素类: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5治疗精神病药物:阿米替林、去甲替林、丙米嗪、氯氮平、锂盐;6治疗心脏病药物: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奎尼丁、地高辛、洋地黄毒苷、胺碘酮;7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8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TDM的实施步骤一般可分为:申请,取样,测定,数据处理及结果解释五步。其中结果解释是TDM实施的关键,应该在掌握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药物的药动学参数的基础下作出以下解释: 确定血药浓度测定值是否为稳态浓度;整理为word格式 根据患者资料及群体药动学参数预估计个体药动学参数; 运用适当的药动学模型及预估计的药动学参数预测血药浓度; 比较实测浓度与预估浓度,如果相符,则认为病人药动学参数的估计是适当的,是否需要调整剂量则取决与实际血药浓度和其他因素,特别是疗效反应; 如果实测浓度与预估浓度不相符,首先检查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若是则需要个别修改药动学参数的预估值,并分析原因。同时给医师解释出现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提出调整剂量的意见。50、 药学监护的概念及主要内容。药学监护与传统药学区别1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 PC):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 治愈疾病; 消除或减轻症状; 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 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1)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2)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3)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4)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5)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2药学监护与传统药学区别:药学监护着重于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医疗总费用,关注药物治疗对病人健康幸福的影响;而传统药学侧重于药品的提供,不关注服务的结果。药学监护较好地运用思维系统。药学监护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此项工作的开展是充分发挥药师作用的最佳途径,是药物发挥最大效用的方法51、 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意义半衰期:简称血浆半衰期,系指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所需的时间,以符号t1/2表示。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其单位为L或L/Kg。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清除率:是指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AUC:药时曲线下面积,表示吸收进入血循环药物的相对量。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服用药剂后,药物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 标准制剂为口服溶液剂或另一标准制剂所算出的生物利用度为相对生物利用度;标准制剂为静脉注射剂所算出的生物利用度为绝对生物利用度。整理为word格式稳态血药浓度: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生物等效性评价:是指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判断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有无显著差异的过程。药剂部分52、 药物剂型的分类按形态可分为:液体剂型(注射剂、洗剂、搽剂等);固体剂型(散剂、剂、膜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等),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按分散系统可分为:溶液型(糖浆剂、注射剂等);胶体溶液型(胶浆剂等);乳剂型、混悬型(洗剂等);气体分散型(气雾剂等);微粒分散型(微球剂、纳米囊等);固体分散型(片剂、丸剂等)。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皮肤粘膜给药;腔道给药。53、 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外界因素(1) 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药物稳定性下降;(2) 光线的影响:光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因而紫外线更易激发化学反应;(3) 空气的影响:空气中的氧是引起药物制剂氧化的重要因素;(4) 微量金属离子的影响:其对自动氧化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5) 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固体药物吸附了水分后,在表面形成一层液膜,分解反应就在膜中进行。54、 滴丸、微丸的特点滴丸是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熔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滴丸的主要优点是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服用和运输;增加药物稳定性;生产设备简单,重量差异小。缺点是可供选择的基质品种少,难以滴成大丸(一般丸重100mg以下),只能用于剂量较小的药物。微丸是指药物和辅料组成的直径小于2.5mm的圆球状实体。微丸的主要特点是在胃肠道中表面分布面积增大,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可由不同释药速度的多种小丸组成,可控制释药速度;基本不受胃排空因素影响;含药百分率大,最大剂量可达600mg;制备工艺简易。55、 片剂的质量评价(1) 外观:片型一致,表面完整光洁,边缘整洁色泽均匀,字迹清晰;(2) 片重差异:片重0.3g以下差异限度是7.5%以内;0.3g及0.3g以上差异限度是5%;(3)硬度:适宜的硬度便于包装运输,也与崩解、溶出有密切关系;(4)崩解时限:按中国药典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5)含量均匀度:是每片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6)溶出度:可反映或模拟体内吸收情况,按照中国药典要求方法检查;(7)卫生学检查:中药或化学药物片剂,不得检出大肠杆菌、致病菌、活螨及螨卵;杂菌每克不得超过一千个;真菌每克不得超过100个;(8)对于包衣片,要检查衣膜的物理性质,进行稳定性实验和药效评价。56、 片剂包衣的目的整理为word格式(1)掩盖不良气味;(2) 增加药物稳定性;(3) 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一定部位释放或者缓缓释放;(4) 防止在胃液中因酸性或胃酶破坏(肠溶衣);(5) 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6) 可将两种有配伍变化的药物成分分别置于片心和衣层;(7) 改善外观便于识别。57、 片剂包衣的种类 根据包衣材料不同可分为糖衣和薄膜衣两类。薄膜衣又可分为胃溶性、肠溶性及不溶性三类。58、 栓剂的质量评价中国药典规定,栓剂中的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外形完整光滑,硬度适宜,塞入腔道应能融化、软化或溶于体液中,并应作重量差异、融变时限、溶出速度和吸收试验。59、 气雾剂、喷雾剂的区别二者都是通过特殊的给药装置将药物喷出而发挥作用的给药制剂。区别在于气雾剂喷射药物的动力抛射剂为液化低沸点气体,抛射剂与药物一起喷出气化形成气雾,使用后器内压力较恒定;而喷雾剂是以压缩气体为动力,压缩气体膨胀将药物挤出,药物本身不气化,一旦使用器内压力随之下降,不能保持恒定的压力。60、 靶向制剂的概念、分类、主要载体及其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