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学模拟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7359249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学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小学心理学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小学心理学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学模拟题 心理学模拟题(一)一、 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正式诞生于(B)A20世纪末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9世纪初 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A)A廖世承 B房东岳 C潘菽 D陈志伟3、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 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D)A场独立型 B辐合型 C发散型 D场依存型4、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是(D)A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机械学习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得到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D)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6、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地,这是(A)的观点。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7、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A)A产生式 B图式 C命题 D表象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C)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9、”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这句话标明创造性的(D)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10、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阶段的心理学家(A)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加涅 D班杜拉11、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采用观察、谈话等方式收集,这种评价称为(A)A标准参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12、 品德的构成部分是(ACDE)A. 道德意志 B. 道德动机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认识 E. 道德行为方式13、 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的特征有(ABC)A. 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B. 具有坚定信念 C. 能够正确归因 D. 计较个人得失 E. 不打无把握的仗14、克服焦虑的原则有(DE)A. 运用想象 B. 放松自己 C. 认清焦虑状况 D. 不回避 E. 正面迎战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在研究_学校教育情景_中,(学与教 )以及( 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心理现象)以及( 心理规律)的科学2、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3、研究“学”与“教”的( 互动)过程,就必须以( 学生)为中心。4、席尔瓦和汉森认为存在四种基本的学习风格,即(感官-思考型)、(感官-感受型)、(知觉-思考型)、(知觉-感受型)四种5、(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6、智力的性别差异有两点基本认知:一是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二是男性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女性长于形象思维。7、消退是指通过消除正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8、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 / 639、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再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过程。10、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1、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所倡导的12、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索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意向13、迁移的定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4、根据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15、定势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积极地促进作用,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16、根据知识表述形式不同,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7、以往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18、遗忘衰退说:这会对遗忘原因的古老解释,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的衰退引起的,衰退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遗忘是由于记忆的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最后消失。19、操作技能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操作定向20、元认识策略包括三种: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解策略2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的状态的过程2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心理成分。23、信息沟通的基本要素:信息源、接受者、信息、通道24、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25、同化说:奥苏泊尔认为,遗忘过程究其本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单化的过程。有两种遗忘,积极的遗忘和消极的遗忘。26、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收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支持干扰理论的实验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就是后继学习的材料对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就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继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三、 简答和论述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校过程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它能弥补人们对学校教育过程理解的不足并且改正人们的误解;他可以帮助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的认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师应该具备一定水平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学专业素质()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2、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1.5-3)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30)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30-50)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50岁以后)自我调整与绝望地冲突3、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抽象概括程度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新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4、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这一理论对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何启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以及对教学的启示:(1)成败经验。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2)对他人的观察。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3)言语劝说。它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身规劝(4)情绪和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将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状况调解至最佳状态。5、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 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识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6、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德国I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879年对以往进行了研究,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研究了遗忘进程和规律,绘制了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标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7、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有哪些?(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A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B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 C适度适当(2) 必要与适当的联系:A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B合理应用整体联系和分解联系;C适当安排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D处理好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注意克服练习中的高原现象。(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据此对其学习的方法和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4) 建立稳定清晰地运动感知:运动感知在运动技能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运动知识获得的前提,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基础8、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具体内容。(1) 学习时间的管理,包括统筹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时间(2) 学习环境的设置,包括调解自然环境和涉及学习空间(3) 努力资源的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人力资源的利用9、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1) 问题的呈现特征(2) 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质和量都影响着问题的解决(3) 定势,也称心向,是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4) 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5) 智力水平。智力水平是影响解决问题的极重要因素。智力水平高的人,解决问题容易成功,反之则容易失败(6) 动机强度。只有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时,人们才能以进取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气质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起着制约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10、简述学习的过程。班杜拉的社会性理论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1) 注意过程。注意学习的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数量都由注意过程筛选和确定;注意过程的影响因素有三个:A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关系;B观察者的特征如觉醒水平、价值观念等;C榜样的活动特征。(2) 保持过程。就是将榜样行为转换成记忆表象,然后记忆表象再转换为言语编码,表象和言语编码同时储存在头脑中,对学习者以后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3) 动作再现过程。就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成行为,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动作再现过程主要包括动作的认知组织、实际动作和动作监控三步。(4) 动机过程。人的活动的动机来自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自我强化。11、如何理解师生有效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工作技能;要实现师生有效沟通,首先需要了解师生沟通的真正含义;A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于学生沟通 B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准确接受信息C教师开始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D师生沟通是双向的,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12、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1) 教师的适应不良(2)职业心理问题(3)教师职业倦怠(4)教师人际交往问题(5) 人格缺陷:自卑、抑郁、孤僻、敌对(6)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7) 教师常见的神经症:强迫症、焦虑症以及神经衰弱等。13、简述艾利克斯的ABC理论。艾利克斯用A表示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用B表示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用C表示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艾利克斯认为C(我们的情绪反应)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与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情绪效果。14、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哪些(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 结合班级、团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心理学模拟题(二)一、 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立于(C)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3、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7-12岁儿童处于(D)A形式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感知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4、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C)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6岁5、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地尝试错误过程中,行程另外稳定的(D)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6、学校利用评“三好学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者主要是发挥(B)的作用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期待的内驱力7、 学生学习完直角后再学习钝角,直角的学习对钝角学习的影响是(A)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8、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D)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9、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C)A他律阶段 B无道德规则阶段 C自律阶段 D独立阶段10、下面那一条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C)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B自我调控能力 C智力超长 D人格结构的稳定和协调1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A. 道德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客观性原则 E. 主观性原则12、 自我意识的成分有(ACE)A. 自我认识 B. 自我感觉 C. 自我体验 D. 自我教育 E. 自我控制13、 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差,这种归因时(AD)A. 不可控的 B. 可控的 C. 内部的 D. 外部的 E. 不稳定的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性原则)。四个研究原则易出现选择题客观性原则:就是对心理的研究必须按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发展性原则:是把心理现象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发展性原则是一个强调在发展过程中研究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还要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教育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 被试者)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该原则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2、( 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基本规律分别为: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4、人类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5、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统称为缺失需要,第五个层次为生长需要。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7、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8、形式训练说是官能心理学派提出的,他们认为,迁移的产生是自动的。9、相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有条件的,只有具备相同的或相似的内容时,才能发生迁移。10、感觉登记的认知过程主要涉及注意和知觉11、根据信息所处的加工阶段和时间特征,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2、概念学习包括概念获得和概念同化两种方式;概念同化是学生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儿童通过归纳发现某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的过程,称为概念形成;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概念,叫做概念同化。13、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1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15、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所以又称为信息沟通16、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17、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以标准化方式命题、施测、计分和进行解释的考试18、佛洛依德认为人格发展结构有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表现形式分别是“我想”、“我能”、“我应该”,它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的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行程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三、 简答和论述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研究“学”与“教”互动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原有知识的起点水平、学习方式、兴趣和需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等差异。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单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与学互动过程中的指导者。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则是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式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主要涉及课堂的自然条件;后者主要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文化背景等。(二) 学习与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学校情景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相互作用获得教学信息,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使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般由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师生互动信息交流以及教学评价等过程构成评价与反思过程,是指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估,并与预期的目标进行反思和比较,以达到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解,提高学与教互动过程的有效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个过程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但是它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学与教的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2、什么是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3、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获得与消退。所谓条件作用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而条件作用的消退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使条件刺激失去信号意义的过程。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刺激的泛化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射;与泛化相反,刺激的分化指对条件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4、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强弱关系分为高低不等的五个层次。(1) 生理需求。这一层次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目的所需求的食物、水、住所等方面的需求。(2) 安全需要。这一层是指人们保护自己身体和情感不受侵害的需求(3) 社交需要。这一层是指被接纳和归属感。友谊、爱情、交流的需要也在这一层。(4) 尊重的需要。它包括内部尊重,如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如地位、认可和关注等。(5)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智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前四个层次可以统称为缺失需要,第五个层次可定义为生长需要,求知欲是第五层次的需要。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习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发生的,它会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1) 相似性。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共同因素,是使学习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2) 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形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3) 学习的心向与定时。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是积极地促进作用,一是消极的阻碍作用。6、论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试论是如何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1) 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成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习过程与预期的学习目标相一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主动状态,就更有可能成功的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2) 在学习活动与实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最好方法取决于教师预期和了解学习者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情景,并创设出与使用这些知识相匹配的信息编码机会。(3) 深度加工学习材料。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提取信息的线索;深度加工学习材料,就是对要学习的材料重新编码,分类组织,纳入过去的知识编码中,建立多样联系,形成信息的信息网络,帮助理解和记忆。(4) 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是指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知识经验,对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有利于保持的知识模块。(5) 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通常需要经过练习才有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联席有两种形式: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7、简述心智技能的定义和特点。心智技能也成为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比如写作构思的技能、言语翻译的技能等。心智技能具有三个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8、简答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1) 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2) 排除互相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5) 复习形式多样化,最好用几种不同的形式去复习相同的内容,这样就会持久而不是单调。(6) 划线强调,目的是快速找到和复习课文中的重要信息。9、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有哪些?(1) 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可以很快的解决问题(2) 新手先明确目的,从头到尾解决问题;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索信息,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3) 专家更多的利用直觉,新手更多的利用正确的方程式3来解决问题(4) 专家解决问题时的自我监控能力优于新手10、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品德与道德密切联系,但而这又不同;品德并不等于道德;品德和道德都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但是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1)品德与道德所属范畴不同;(2)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3)品德和道德产生的需要不同。品德和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和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11、简述群体规范的功能和意义功能:A维系群体的功能B评价标准的功能C行为导向的功能D惰性功能意义(1)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地影响。(2)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3)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性,并使学士的行为规定了方向和范围,成为引导学生的行为指南1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哪些?(1) 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怖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 睡眠障碍 心理学模拟题(三)一、 选择题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A)A学习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2、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其关键作用的是 (B)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3、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C)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4、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心理学中对学习的定义(A)A学解算术题 B手碰到火后马上缩回 C学习游泳 D小孩害怕打针5、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在学生学习比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B在学生学习较复杂的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C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引导D不论学习任务难以都应保持同样的动机水平6、(C)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A奥苏泊尔 B桑代克 C贾德 D格式塔7、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C)A动作技能 B具体方法 C发杂方案 D学习工具8、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人际吸引中的(A)A相似吸引 B互补吸引 C临近吸引 D外表吸引9、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BCDE)A. 群体成员的人数 B. 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 对活动的满意度 D. 群体领导方式 E. 和谐的人际关系10、 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ABCDE)A. 距离的远近 B. 交往的频率 C. 态度的相似性 D. 个性的互补性 E. 外形特征11、 下列属于非正式测验的的是(AB)A. 观察 B. 谈话 C. 测验 D. 问卷 E. 案卷分析二、填空题1、教学环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和( 社会环境)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之前)代表人物:德国的赫尔巴特、瑞士的裴斯泰洛奇、捷克的夸美纽斯、美国的桑代克。在教育史上,( 赫尔巴特)是( 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桑代克)在( 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称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代表人物: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表现在两个方面:(1)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2)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代表人物:布鲁纳3、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显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的综合心理特征。4、自我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以及自我价值等的了解与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等。5、学生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6、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大类。7、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9、奥苏泊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认知结构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10、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情境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远迁移是指个体能将个体所学的经验迁移到原来学习情景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时。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原来的学习情境比较相近的情境中。11、陈述性知识的组块类型有时间原则和表象和命题三种类型。12、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故而得名13、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四个阶段14、元认知之所以在学习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的两个功能:一是意识性;二是调节性。15、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二是创造性1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7、群体的特征有:目标与规范;组织与沟通;群体心理与群体凝聚力;18、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真诚、尊重和接纳、同理心19、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或者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底部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三、 简答和论述1、布鲁纳总结的教育心理学,表现在哪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第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第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第四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2、认知发展的阶段有哪些? (1)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的认知活动仅局限于感知运动,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表现为儿童刚刚能区分主体与客体,智力已先于语言发生,到后期有了表象,获得了客体的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其思维的特征是:思维的单向性、思维的刻板性和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特征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失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等 (4)形式运算阶段(11-16)。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摆脱了具体事务的束缚,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思维特征是认知命题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此时已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中关于教学观的理论有哪些?(1) 教学的目的在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 提倡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3)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4、如何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的行为的动机;不同的归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同。A稳定与不稳定唯独归因 B内外性维度归因 C可控与不可控维度归因成功倾向的学生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而失败的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缺乏能力,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外部因素;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个体日后的行为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努力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归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5、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德国I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879年对以往进行了研究,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研究了遗忘进程和规律,绘制了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标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6、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或者简述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三种:(1)计划策略。是指要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浏览阅读材料、选择策略,谋划具体计划活动,并预计其有效性。(2)监视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策略的效果,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和水平。(3)调解策略。是根据坚实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的策略,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学习行为,补救理解上的不足。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而工作的。所以反思评价属于元认知策略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保护好奇心 B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C鼓励独立性和创造精神D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8、论述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1) 从他律到自律,即模仿别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的进行评价(2) 从结果到动机,即从依据行为的外部结果过渡到依据行为的动机和意向。(3) 从对人到对己,即从偏向评价别人发展到学会评价自己。(4) 从片面到全面,即从从带有较大片面性的评价到较为比较全面的评价 从以上可以看出,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他们道德认识水平密切相关,也和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心理成熟程度有关;学生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提高的,其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9、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1) 外部因素A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家长所具有的性格特征、思想作风以及家长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品德形成有及其紧密的关系;家庭的结构与完整性也有影响。B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其中包括校风与班风的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学校的德育课程和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影响。C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主流与非主流价值观念、社会风气以及人与人直接的关系、网络电视等媒介、社会名流权威人物的传闻轶事、英雄明星等宣传报道等对孩子的道德影响。D同伴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内部因素-A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给个人造成的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有: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等B态度定势是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着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C道德认知:遵循先他律后自律、循序渐进的原则。10、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学生在道德情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满怀热情的给与指导和培养。(1) 知情结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2)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内容(3) 真情感化,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 心理学模拟题(四)一、 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C)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2、下列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的是(C)A连续性和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平衡性 D差异性3、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D)A吃亏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4、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5、短时间记忆的容量有限,为(B)A52 B72 C62 D826、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A)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7、 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有(ABE)A. 激活功能 B. 指向功能 C. 练习功能 D. 强化功能 E. 调节与维持功能8、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AB)A. 开始部分 B. 结尾部分 C. 中间部分 D. 不一定 E. 都一样9、 程序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有(ABE)A. 教材分为小步子 B. 学生对所学内容反映积极 C. 反应后没有反馈 D. 尽量低错误率 E. 允许学生自定步调10、 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ABCD)A. 知识学习 B. 技能学习 C. 行为规范学习 D. 态度与情感学习 E. 气质迁移二、填空题1、(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 载体、工具)2、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介绍国外的教育心理学。( 1924年),(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主要是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第三阶段即“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1978年至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1980年出版了( 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该书反映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我国的一些科技成果。3、佛洛依德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从出生到12或18个月左右);(2)肛门期(从12、18个月到3岁左右);(3)性器期(大约3-6岁);(4)潜伏期(大约5-12岁);(5)生殖期(大约12岁到成年)4、定向性与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5、探究式学习就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构建知识的过程。6、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景教学。7、动机的功能有三种: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8、美国心理学家贾德认为:知识概括化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就越大。9、心理学家格式塔提出的关系转化理论认为:迁移是指认识事物的关系。10、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又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11、理性知识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反映12、操作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13、问题分为有结构性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14、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了儿童道德的三水平阶段论:前习俗道德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15、首要的沟通技巧是倾听、倾听可以分为四种层次:心不在焉、被动消极、主动积极、同理心16、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即心理距离17、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发、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消退法等18、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以个人之间的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友谊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也称同伴群体、同辈群体、有伴群体等。19、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1)程序化训练模式: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固定程序,反复练习;(2)完型训练模式:就是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直到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步骤。(3)交互训练模式:就是学生和教师轮流承担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三、 简答和论述1、简述认知方式差异表现有几种(1) 场依存与场独立。(2) 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景时,倾向于用自己想到的第一个答案来回答问题;沉思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景时,倾向于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权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3) 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经常注意到问题的某一个方面,缩小解答范围,局限在特定领域内知道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发散型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体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方面,这种搜寻可能是广泛地、松散的,不只局限于信息储存的某一方面,最终产生多种答案。(4) 立法型、执法型和司法型。立法型的学生喜欢创造、制定和计划问题解决的方案,并喜欢以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执法型的学生喜欢执行计划,遵守规则,以及从既有的答案中做出选择;司法型的学生喜欢评价规则、程序和结果。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 效果律。即情景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如果在某种情境中,行为产生了一个满意的结果,那么类似情景中,行为反复出现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也即当个体当前行为的结果对决定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作用。(2) 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越牢固。(3) 准备率。准备率可以看作是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个体是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个体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3、影响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 成败经验。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2) 对他人的观察。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3) 言语劝说。它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身规劝(4) 情绪和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1) 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智力活动原型的模拟分为三部分:A建立模型 B检验并修正模型 C模型内化(2)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都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3)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型和概括性。所谓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要有清楚的了解。独立性是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和操作方式。所谓概括性,就是要不断地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概括程度。(4)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还应该注意到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面临的主客观条件,计提问题具体分析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的、经常的在一定情景下自然而然出现的道德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资源联系的愿望(2) 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景,避免重复不良行为(3) 提供道德行为联系和实践的的榜样,让学生们进行模仿(4) 让学生们学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 (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 人格结构的稳定和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7、简述有效教师自编测验的特征任何一个测验,即使是自编的,我们也希望它是可信的、有效地、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别度的(1) 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2) 效度。效度指测验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3)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8、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度高有利于群体凝聚力(2) 群体的领导方式;民主的领导方式比专政式和放任式好(3) 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合作式的目标结构和群体奖励有助于增强群体凝聚力(4) 外部影响;群体间的竞争会增加群体内部的凝聚力9、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有哪些?(1)程序化训练模式: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固定程序,反复练习;(2)完型训练模式:就是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直到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步骤。(3)交互训练模式:就是学生和教师轮流承担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旨在教学生四种策略A总结-总结段落内容;B提问-提出与要点有关的问题;C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D预测-预测下文中会出现什么。(4)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中两个学生一组,承担不同角色。一个是学习的操作者,向对方总结材料,另一个是学习的检查者,负责纠正对方错误。二者轮换扮演。合作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A操作者的口头报告,陈述自己的解题思维或阅读总结;B检查者的积极反应,具体分为自我监控活动和信息加工活动两类反应。10、中小学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学生的态度品德是在社会道德生活规范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道德实践活动,品德结构的各成分相互作用而形成。(1)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B自我意识增强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D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B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心理学模拟题(五)一、 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D)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学与教的规律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B)A主动性 B自我同一性 C勤奋感 D自主性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A斯金纳 B巴普洛夫 C桑代克 D 班杜拉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和(B)A最求利益 B避免失败 C回避困难 D追求刺激5、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C)A具有积极作用 B具有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6、儿童在知道香蕉、葡萄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了意义,这种学习称作(C)A派生归属学习 B相关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7、吹拉弹唱属于(C)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8、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26时用“山巅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B)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调解策略9、当事人身不由己的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这种行为属于(C)A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B恐怖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10、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ABCDE)A. 时间管理策略 B. 环境管理策略 C. 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D. 学习工具管理策略 E. 社会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11、 交互式学习模式要教给学生的学习策略有(ABCD)A. 总结 B. 提问 C. 析疑 D. 预测 E. 评价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办法有(ABCD)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谈话法 D. 问卷法 E. 故事法13、学习迁移的理论包括(ABCDE)A. 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 B. 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 C. 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 D. 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 E. 认知拍的认知结构说二、填空题1、( 布鲁纳)在( 1994)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归纳了四个方面:( 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2、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这里的适应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