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三次形考作业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7358661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三次形考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三次形考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三次形考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911事件后,美国人面临着进一步恐怖威胁时,由来已久的种族对抗在一段时间 内得到了缓和。是因为 D.共同外部威胁会促使群体合作的产生。“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说明:认知者的 D.情感状态会影响社会认知。“望梅止渴的成语说的是一种A.直接暗示。“行之于心,应之于手属于态度改变的C.内化阶段。A同辈群体是一个独特而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是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 他的影响日趋重要。B.调查法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拟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B.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根底 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根底 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B.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 变化的现象。B.信念是指对人、对事、对物及对某种思想观念是非真假的认识,通常是以对某 事某物的相信和疑心的方式表现于外而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C.公平理论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 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C.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 责任就会减小。D.费斯汀格的“社会比拟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 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比照。D.移情一利他假说认为,人们确实存在纯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 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A.竞争是指每个人都在努力,以求到达自己获得最高报酬而不给其他人任何好处的 互动方式。A.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 的心理关系。A.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拟稳定的内在心理 状态。B.利他行为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B.人际沟通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 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B.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 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B.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C.罗森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C.去个性化是指个体丧失了抵抗从事与自己内在准那么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D.爱情是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D.自我暴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 受和信息。“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C.社会惰化现象。“运输竞赛是一项说明竞争与合作之间关系的经典研究,是 A.多伊奇和克劳斯 于1960年进行的。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A.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 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爱情三角理论由C.斯腾伯格提出的。暗示可以根据发出者的来源分为C.他人暗示E.自我暗示。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原那么有B.相互性原贝U C.交换性原贝U D.自我价值保护原那么 E.平等 原那么。防止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攻击行为的产生的方法有B.宣泄C.习得的抑制D.置换E.培养同情心。测量偏见的方式主要有 A.测量生理反响 B.测量行为C.测量无意识联想。成员在群体内的现实互动方式是影响群体标准的重要因素,C.竞争D.合作是群体内主要的互动方式。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C.再社会化。出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可能有B.责任扩散 C.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D.评价焦虑。从状态上划分,可将人际关系分为 A,B,C,D,E 。促进利他行为可以通过A.促进旁观者干预 B.促进志愿效劳。挫折一攻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多拉德和米勒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B,C,D,E 。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B.问卷法。对小群体的定义是A,B,C,D,E 。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B.根本社会化。非正式群体存在的意义A,B,C,D,E 。费斯汀格的“社会比拟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 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B.与自己类似的人进行比拟。封建社会中通过世袭继承形成的皇帝属于B.先赋角色。改变态度的方法主要有 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团体影响法 D.活动参与法。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有A.T小组训练法C.角色扮演E.合理利用良性心理效应。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刚进学校的儿童为了防止老师的处分而循规蹈矩就是一种A.服从行为。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那么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C.整体性。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C.生理自我D.社会自我E.心理自我。个体社会化的历程包括B.儿童期社会化C.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D.成年期社会化E.再社会化。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一层面的研究包括的领域有B.人的社会化C.自我D.社会认知E.社会态度。C. 服从。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A.联想学习B.强化学习C.观察学习而得以实现的。根据攻击方式的不同,攻击行为可分为 A,言语攻击E动作攻击。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B.工具性攻击C.敌对性攻击。根据攻击行为是否违返社会标准,可以将攻击分为A.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B.亲社会的攻击行为C.被认可的攻击行为 。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可把角色分为B.功利性角色C.表现性角色。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A.先赋角色E.自致角色。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标准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B.规定性角色 C.开放性角色。根据角色存在的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C.理想角色D.领悟角色E.实践角色。C. 先赋角色D.自致角色。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B.改变认知C.改变行为D.增加新的认知o根据维纳的归因模型,以下属于稳定内因的是 C.能力。根据希金斯的自我差距理论, 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D.理想的自我E.应该的自我。 功能理论有两种一种是由B.卡茨于1960年提出的,另一种是由斯密斯等人于 1956 年提出的。古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A.巴甫洛夫创立并完善的。关于群体标准的研究始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D.谢里夫。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C.一般观察法D.参与观察法。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D.再社会化。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的方法主要有C.消除刻版印象D.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E.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A.角色内的冲突B.角色间的冲突。角色冲突的原因主要有A.角色准备缺乏B.多重群体的社会化 C.角色人格与自然人格 的冲突D.边际人的角色冲突。角色失调主要包括A,B,C,D,E 。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有A.角色标准化B.角色合并法C.角色层次法D.角色地位变化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法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B.本能论D.挫折一攻击理论E.社会学习理论。进化心理学强调以自然选择法那么、从遗传基因的角度解释社会行为,该理论取向从A. 亲属选择B.互惠标准C.学习社会标准E.利他主义可能会影响人们选择配偶方面解释 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卡茨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A.功能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 C.服从D.认同E.内化几个阶段。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A.行动者B.行动者知觉的对象 C.行动产生的环境。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的途径包括C.亲身经验D.社会学习。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 A.专制型领导B.民主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利他行为的产生可以用A.进化心理学B.社会交换论C.社会学习理论D.移情一利他假 说理论加以解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开展,从交往由浅入深一般需要经过A.定向阶段C.情感探索阶段D.情感交流阶段E.稳定交往阶段这几个阶段。领导是一个过程,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过程,它由 A.领导者B.目标D.环境所构 成。领导者的产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A,B,C,D,E 。罗森塔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A.皮克马利翁效应。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李克特等人将领导方式归为B.剥削式的集权领导C.慈善式的集权领导D.协商式的民主领导 E.参与式的民主领导。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C.奥尔波特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部 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的创始人。米尔格拉姆的经典电击实验证明了 D.服从行为的普遍存在。米尔格拉姆的研究结果说明,如果权威命令普通人去伤害无辜的陌生人,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们仍然会去做,这种服从倾向背后的因素有 A,B,C,D,E 。某个人认真学习、工作,服从上级,尊敬师长等行为属于群体标准中的 A.正式标准。 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C.首因效应。能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A,B,C,D,E 。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C.预期社会化。情境因素对个体是否表现出利他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表达在 A,B,C,D,E 对 利他行为的影响。群体成员某些需要通过群体来满足,其归结起来有交往需求B.平安需求C.自尊心需求D.自我表现的需求 。群体决策的积极功能A,B,C,D,E 。群体压力的形成过程包括B.辩论阶段C.劝解说服阶段D.攻击阶段E.心理隔离阶段。群体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分为正式群体和 C.非正式群体。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人际关系的特点有A.个体性B.直接性C.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着A,认知B.情感C.行为等方面心理因素的作用。人际关系恶化过程包括B.冷漠阶段C.疏远阶段D.终止阶段。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的研究的内容包括:B.人际关系C.人际沟通D.利他行为E.侵犯行为人际吸引理论包括B.社会交换理论C.公平理论。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医生应该救死扶伤,军人应该绝对服从命令属于C.理想角色。人们在群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去个性化的行为的原因有B.匿名性C.责任分散D.自我意识下降。认知失调理论是由D.费斯廷格提出的。三度归因理论是由A.凯利 提出来的。社会的文化是社会整体性的产物,其特性主要有 A,B,C,D,E 。社会惰化行为的几种核心解释包括A,B,C,D,E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A.道德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D.法律社会化。社会环境因素包括A.家庭B.学校C.同辈群体D.群众传媒。社会判断理论认为,当一种新观点处于个体的 D.不明朗区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 态度的改变。社会认知的特征包括 A.选择性B.双向性C.整体性E.易出偏差性。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档案研究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A,B,C,D,E 。社会心理学家B.舒茨于1958年提出了人际关系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们归纳了偏见产生的原因有A,B,C,D,E 。社会心理学家一般都把模仿分成C.有意模仿D.无意模仿。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所遵循的三条原那么包括A.知情自愿B.风险最小C.风险一获益分析舒茨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3种最根本的人际需要 A.包容的需要B.控制的需要C.情感的需要。斯腾伯格认为:爱情体验具有B.亲密C.激情D.承诺三种成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说,我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 格等方面与自己A.相似的人。他人暗示可分为A.间接暗示B.直接暗示D.反暗示。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为D.社会促进E.社会抑制。态度的特性包括A.社会性B.经验性D.动力性。态度的形成会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A.社会环境B.家庭C.同伴D.团体。态度改变的理论有B.学习理论C.认知失调理论 D.社会判断理论E.功能理论。态度改变是指个体已经形成或原先持有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A.质的改 变B.量的改变。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态度是由A.认知B.情感C.行为构成。外界压力主要来自D.他人E.标准。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B.机遇看作是暂时的外因。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D.努力看作是暂时的内因。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A.任务难度看作是稳定的外因。我国“千金买骨的成语故事是个B.间接暗示的例子。伍德把社会比拟的方式分为 A.向上比拟B.相似比拟C.向下比拟。以下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C.外交官。以下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B.朋友。以下有关文化特性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C.文化具有遗传性。以下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B.集邮爱好者协会。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C.学校的班级。心理学家雷维奇通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方法对一千对夫妇进行研究,把 人际关系归纳为D.8 种类型。心理学家李夫指出,受到电视节目影响最大的是D.儿童,因为他们注意力比拟容易被具有强烈情绪、剧烈活动以及冲突的节目内容所吸引, 因此较易于学习攻击行为与 攻击态度。心理学家鲁宾在对大学生的研究根底上,确定了爱情的三个主题 B.依恋C.关心与奉 献E.信任o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E.言语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研究者对领导有效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归结起来有A.特质理论B.行为理论 E.权变理论。一般来说,群体标准有以下功能A.群体支柱功能B.评价准那么的功能C.对群体成员的 约束功能D.行为矫正功能。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可以通过A.重要他人的评价B.他人的态度与反响 C.个体的行为与表现D.社会比拟等渠道而逐渐形成与开展的。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B.道德社会化C.政治社会化D.法律社会化。印象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差有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宽大效应。影响暗示的因素包括A,B,C,D,E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A,B,C,D,E 。影响模仿的因素有A.年龄B.地位C.类似特质。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本人的人格,早期的社会化情况等,其中几个比拟关键的因素是A.人格C.助人者的性别差异 D.当时的心境。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包括A.认知者的经验C.认知者的需要D.认知者的情感状态 。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不包括D.个体的内部标准。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B.现场实验法。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A.实验室实验法B.现场实验法。有关态度改变的社会判断理论是由 A.谢里夫和霍夫兰的在 1961年首次提出的。有明确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具有稳定、正式编制的群体是 指D.正式群体。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是A.强制性的B.非强制性的。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向别人打听某人怎样时,常会听到“这人不错、“挺好的之类的话,其实也许他脑海中正浮现出此人的负面信息,恨得咬牙切齿,这属于D.宽大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表达了劝说者的 B.相似性对 态度改变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各种好的品质, 这种现象被称为C.晕轮效应。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 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 这种刺激 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会促进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A社会促进。 属于利他行为的特征有A.以帮助他人为目标 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C.自愿的 D.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著名的阿希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C.从众现象的存在。著名心理学家、C.社会学习理论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强调,在观察学习中,抽 象认知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C.非正式群体。自我概念的内容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C.心理自我。自我意识发生或形成的主要标志有A.物一我分化 B.人一我分化 D.自我的词的掌握。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最早会社会促进问题进行研究的是A.特里普里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