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方便休闲食品项目六西格玛管理

上传人:芭蕉 文档编号:97104437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方便休闲食品项目六西格玛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绿色方便休闲食品项目六西格玛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绿色方便休闲食品项目六西格玛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绿色方便休闲食品项目六西格玛管理绿色方便休闲食品项目六西格玛管理目录一、 项目简介3二、 产业环境分析6三、 产业发展环境7四、 必要性分析10五、 6质量项目的团队架构10六、 6管理的兴起及在世界级公司的实践11七、 卓越绩效模式及框架13八、 三大著名质量奖14九、 质量管理新发展22十、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26十一、 统计质量控制35十二、 过程能力分析与过程能力指数38十三、 公司简介40十四、 项目投资分析41建设投资估算表4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44流动资金估算表4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4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47十五、 经济效益评价4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4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5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5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5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57一、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7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6667.00(折合约70.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1182.63。其中:主体工程68771.48,仓储工程15593.49,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0688.97,公共工程6128.69。(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制造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经受住了疫情的大战大考,生产快速恢复,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短板迅速补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累计生产口罩18.1亿只、防护服278.8万套,有效保障了防控医疗物资生产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产业保障。(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2595.9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5105.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02%;建设期利息265.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1%;流动资金7224.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17%。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5105.8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1766.2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719.63万元,预备费619.97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65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1214.41万元,纳税总额6756.18万元,净利润10528.2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5.03%,财务净现值23671.7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22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6667.00约70.00亩1.1总建筑面积101182.63容积率2.171.2基底面积29866.88建筑系数64.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41.742总投资万元32595.932.1建设投资万元25105.892.1.1工程费用万元21766.29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719.632.1.3预备费万元619.972.2建设期利息万元265.092.3流动资金万元7224.953资金筹措万元32595.933.1自筹资金万元21776.013.2银行贷款万元10819.924营业收入万元656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51214.416利润总额万元14037.727净利润万元10528.298所得税万元3509.439增值税万元2898.8810税金及附加万元347.8711纳税总额万元6756.1812工业增加值万元22722.8813盈亏平衡点万元23503.19产值14回收期年5.22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5.0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3671.70所得税后二、 产业环境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展望“十三五”,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发达国家加快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其他发展中国家竞相推进工业化进程,我国产业发展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受到的冲击更加明显。同时,随着全球产业升级调整出现新趋势,新科学、新技术不断进步,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后发优势,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对外合作提供新机遇。从国内形势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拥有的传统要素优势逐步减弱,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接替产业培育还需要较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倒逼必须激发内生动力、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三、 产业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形成历史性交汇,河北省制造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竞争博弈加剧,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重塑,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发达国家深度推进“再工业化”,在关键核心领域对我国制造业限制升级,新兴经济体加快工业化进程,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带来较大风险和挑战,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河北省而言,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在变局中寻求新定位,在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在创新中打造新优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转型加快推进,制度优势显著、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发展韧性强劲,全社会重视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的共识已形成并持续深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创新摆上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我省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产业链不强不稳、不安全等问题;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资源环境约束趋强,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国内区域竞争加剧,各地纷纷出台重磅政策抢滩布局新经济,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区域发展分化态势明显,新经济、新业态的优质资源加速向发达地区流入,马太效应日益凸显,我省制造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巨大挑战。从省内看,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深入实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和强大动能;“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万企转型”专项行动,推动我省制造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京津冀巨大的内需潜力,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重塑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都市圈经济、临空经济、沿海经济加快发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碳达峰、碳中和对以高能耗产业为主导的我省产业结构约束更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不够,新型城镇化进程滞后,资源环境容量紧张,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我省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新生产要素集聚能力不足,低端无效供给过剩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必须立足本省实际,在强约束中培育新动能,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塑比较优势。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阶段,是竞争优势重塑期、产业升级攻坚期、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期,也是制造业爬坡过坎、提质增效,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重要机遇期。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河北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的新变化新趋势,深刻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开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四、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五、 6质量项目的团队架构6质量项目的成功实施有赖于6团队的建设。6团队的关键成员包括冠军、黑带大师、黑带和绿带。冠军是6计划的领导者,负责批准6的项目计划,对项目做出预算,排除一切妨碍计划执行的障碍。黑带大师是6项目的中坚力量、教练,负责培训、指导黑带和绿带,参与项目的讨论与评价,并能提出建议及要求。黑带大师具备丰富的统计方法与技术知识。黑带是专职从事6项目的骨干力量,负责实现DMAIC模型中的具体步骤及方法。绿带是半专职的6项目成员,职责与黑带类似,接受过DMAIC程序的培训,兼任其他业务。六、 6管理的兴起及在世界级公司的实践20世纪80年代,当一家日本公司从摩托罗拉手中买走摩托罗拉在美国的一家电视机制造厂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摩托罗拉的这个电视机厂在日本人手里像变戏法一样,电视机的缺陷率降到原来摩托罗拉公司管理下的1/20。正是在这一时期,摩托罗拉和通用电气先后放弃了电视机的生产,甚至整个美国都放弃了电视机的生产。今天GE仍然有电冰箱生产线,但与中国海尔相比,已显得微不足道了。电视机、电冰箱真的无利可图,成为鸡肋了吗?显然不是,直至今天,日本的电视机仍为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顾客所青睐,中国的冰箱则畅销欧美。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87年,时任摩托罗拉通信部门经理的乔治,费歇尔,即后来柯达的CEO创立了一种质量管理新方法,这种革新性的改进就是6方法。就在同时,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于1987年设立了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奖。在随后的几年时间,摩托罗拉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6方法,鲍勃,高尔文提出初始目标:未来5年中,使质量提高10倍。当然摩托罗拉公司的绝对目标是产品质量达到6。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摩托罗拉公司于1989年赢得了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公司取得了以下成就:所带来的节约额累计达到140亿美元;股票价格平均每年上涨21.3%;销售额增长5倍;利润每年增加20%。1996年年初,杰克韦尔奇领导的GE实施三大战略举措:6、全球化和服务。GE认识到:GE的生存有赖于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度决定于产品或流程的质量、价格和交付期。6是解决质量问题既治标又治本的方法。事实上,正是GE真正把6这一高度有效的质量管理战略变成了管理哲学和实践,从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首创并培养了“冠军”“黑带大师”“黑带”“绿带”等不同层次的骨干。除摩托罗拉、GE等先行者,其他世界级公司也先后推行了6项目,这些公司有:德州仪器(1986)、ABB(1993)、霍尼韦尔(1994)、西屋(1996)、西门子(1997)、诺基亚(1997)、亚马逊(1999)、索尼(1997)。七、 卓越绩效模式及框架卓越绩效模式是当今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这种系统的绩效管理方法通过领导作用、战略规划、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的集成来改变组织的形象。其中,领导作用、战略规划和对顾客与市场的关注构成了“领导一战略一市场”循环;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和经营结果构成了“资源一过程一业绩”循环。两个循环以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为基础和纽带相互促进,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和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是引导企业满足甚至超越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实现卓越经营绩效。朱兰认为,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对于任何一个致力于追求卓越的企业,卓越绩效模式提供了评价准则,企业可以采用评价准则所集成的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评价自己的管理业绩,从而走向卓越。因此,卓越绩效模式是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卓越绩效是目的。实现目的的路径是利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定期对组织进行系统的诊断,识别存在的不足,实施持续改进,取得预期的绩效水平。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国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卓越经营的努力方向。八、 三大著名质量奖在全世界所有国家质量奖中,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当属日本戴明质量奖、美国鲍德里奇奖和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这三大质量奖被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典型代表和经济奇迹的助推器。1、日本戴明奖为了纪念戴明博士对日本人民的友情和对当时正处于幼年期的日本工业的持续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1951年,日本国家质量最高奖戴明奖设立。(1)戴明奖的种类戴明奖分为以下三类。1)戴明奖。戴明奖授予在质量管理的研究、统计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以及TQM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2)戴明应用奖。戴明应用奖授予在规定年限内通过应用TQM而取得与众不同的改进的组织或部门。自1984年开始,其他国家的组织或部门也可以申请戴明应用奖。3)戴明控制奖。戴明控制奖授予在规定的年限内通过应用TQM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法而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改进效果的组织的某一个部门。(2)戴明奖的评审标准戴明奖(应用奖)包括10个考察项目。每个考察项目又进一步细分为数目不等的检查点。2、美国鲍德里奇奖1987年8月20日,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美国100107号公共法案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改进法。依据该法案,设立鲍德里奇奖,用以表彰美国在TQM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美国国家质量奖以鲍德里奇的名字命名是为了表彰鲍德里奇在促进美国国家质量管理的改进和提高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1)鲍德里奇奖的评审标准鲍德里奇奖从7个方面对组织进行评审,即领导作用,战略规划,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这7个方面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框架。这一框架就是后来被广泛应用的卓越绩效模式框架。对上述7个方面,评价的具体内容如下。1)领导作用:检查高层管理的各项能力以及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位及履行措施。2)战略规划:检查组织战略的定位以及重大决策的实施。3)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检查组织对顾客需求的定义以及与客户建立关系的方式。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检查组织为了对关键的组织流程和组织绩效提供支持而管理、有效利用、分析和改进数据和信息的方式。5)对人力资源的关注:检查组织促进其成员充分拓展其潜能并激励他们调整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轨道上的方式。6)过程管理:检查组织的运营和支持等各个关键流程的设计、管理和改进。7)经营结果:检查组织的各关键业务领域的绩效和改进措施,以及客户满意程度、财务和市场表现、人力资源表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表现、运营表现、公共和社会责任。此外,还检查组织与其竞争对手关系的处理。(2)鲍德里奇奖的实施鲍德里奇奖的评审和奖励由美国商务部负责,具体管理机构是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美国质量协会协助NIST从事对申请者的评审、准备相关文件和具体政策以及各类信息的发布等工作。鲍德里奇奖的评奖过程包括自我评审与申请、专家评审、信息反馈、奖励与经验推广四大阶段。1)自我评审与申请。各类组织可以根据公开发布的标准进行自评。完成自评工作后,如果组织希望获得该奖项,可以向NIST提出申请,接受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在提交的申报材料中应着重说明所取得的卓越绩效。2)专家评审。所提交的申报材料由鲍德里奇奖评审部门的专家进行审查和评定。评审分为4个步骤:第一步由评审部至少5位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定;第二步对第一步评分高的申请单位进行一致性审查和评定;第三步对第二步评分高的申请单位进行现场考察;第四步由仲裁委员会最终评审,推荐获奖者名单。3)信息反馈在评审结束后,每一个申报单位都会收到评审部门的反馈报告。报告由评审部门的美国高级专家签署评定意见。反馈报告根据评定准则逐项列出申请者的强项和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反馈报告是申请单位改进业绩的指南,也是未能获得奖励者继续申请该奖项的一个重要指南。4)奖励与经验推广获奖单位可以公开发布获奖信息或通过媒体宣传所获得的奖项。获奖者要与其他美国机构分享其取得成功业绩的经验,但不要求分享其专利信息。分享经验的主要途径是美国一年一度的追求卓越大会。3、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日本戴明奖和美国鲍德里奇奖在推动和改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所取得的质量成效使欧洲企业管理者有所感悟。他们认为欧洲有必要建立一个能与之相娘美的欧洲质量改进的框架。当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雅克,戴勒指出:“为了企业的成功,为了企业竞争的成功,我们必须为质量而战。”1990年,在欧洲质量组织和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EFQM开始策划欧洲质量奖。1991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EFQM年度论坛上,由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丁本格曼正式提出设立欧洲质量奖(EuropeanQualityAward,EQA),以表彰卓越的企业,并帮助所有申请者追求卓越。1992年,由西班牙国王首次向获奖者颁发了欧洲质量奖。自此,每年颁发一次。欧洲质量奖现更名为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1)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奖励范围及颁奖类别申请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组织可以分为4类:大企业、公司运营部门、公共组织和中小型企业。前三类申请者要具备以下4个基本条件:雇员不少于250人;至少有50%的活动已经在欧洲运营了5年以上;前3年内申请者没有获得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同年同一母公司,其独立运营分部申请者不得超过3家。(2)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评审标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从手段和结果两大方面对组织进行评审。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总分为1000分,手段和结果各占500分。1)手段标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从5个要素来评审组织手段的有效性,即领导作用(100分)、人员(90分)、方针与战略(80分)、资源(90分)、过程(140分)。从手段上可以评审组织做了什么。领导作用要素考察领导者如何促成任务和远景目标的实现,如何制定长期成功所需要的战略,并通过适当的行动和行为予以实施;人员要素考察组织如何在个人、团体和组织高层上管理、开发和释放员工的知识和潜能,如何制订活动计划来支持方针与策略和过程的有效运行;方针与战略要素考察组织如何通过明确的战略,并由相关的方针、计划、目的和过程支持,来实现组织的使命和远景目标;资源要素考察组织如何计划和管理其外部合作关系和资源来支持其方针与战略以及过程的有效运行;过程要素考察组织如何设计、管理和改进其过程来支持方针与战略,使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满意。2)结果标准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从4个要素来评审组织结果的有效性,即人员结果(90分)、顾客满意(200分)、社会结果(60分)、经营绩效(150分)。从结果上可以评审组织获得了什么。人员结果要素考察就员工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顾客满意要素考察就顾客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社会结果要素考察就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经营绩效要素考察就企业经营而言,组织取得了什么成果。(1)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的评审过程1)自我评估并提交申请申请者首先根据评审标准自我评估,然后在每年的2月或3月以申请文件的形式将评估结果提交给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2)专家评审并选出入围者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小组对申请者的申请文件进行审查,然后评分选出入围者。3)现场考核被选出的入围者将接受现场考核。现场考核由以前获奖者的代表和欧盟委员会、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以及欧洲质量管理组织的代表执行。他们将对申请文件的内容和不确切的地方进行现场验证。现场考核对申请者而言是学习卓越模式的好机会。4)选定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单项奖获得者现场考核结束后,基于评审小组的最终报告,评审委员会选定单项奖获得者。获得单项奖意味着组织已经在卓越绩效经营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5)产生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获得者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获得者产生于单项奖获得者。获奖者都将参加声望很高的欧洲质量论坛,媒体将对此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在整个欧洲他们都将得到认可,成为其他,组织的典范。获奖当年,将举行一系列的会议邀请获奖者与其他组织分享他们达到优秀的历程与经验。九、 质量管理新发展1、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绩效模式正在各类组织中达成共识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第1版(即1987版)。自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ISO9000热潮,迅速被各国标准化机构和企业认同和采用,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经过1994版、2000版、2008版几次改版,该组织2015年9月正式发布ISO9001:2015标准,形成了ISO9000:2015族标准。在ISO9000标准制定、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企业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有效实施的重要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则建立和发展了若干卓越绩效模式。除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之外,加拿大、新加坡等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都建立了国家质量奖计划。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个国家实施了类似的计划。在这些质量,奖计划中,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的当推日本戴明质量奖、美国鲍德里奇奖和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日本戴明奖设立于1951年。奖励范围为符合标准的任何国家的任何组织,分为戴明奖(个人奖)、戴明应用奖和戴明控制奖三类,奖励的重点是组织统计过程控制的有效性。戴明应用奖的评定内容分为:方针、组织及其运营、培训和推行、信息收集、沟通及利用、分析、标准化、控制(管理)、质量保证、效果、远期计划。现在,戴明奖已成为享誉世界的质量奖项。美国鲍德里奇奖设立于1987年,用以表彰美国在TQM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该奖项引导企业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并达到卓越的业绩标准而获得顾客满意。鲍德里奇奖评定标准的总分为1000分,分为7个方面:领导,战略规划,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设立于1992年。评定标准分为能力和绩效两大方面、9个细项。两大方面即手段标准和结果标准。9个细项包括:领导作用、人员、方针与战略、资源、过程、人员结果、顾客满意、社会结果、经营业绩。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类组织(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都认识到致力于满足甚至超越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必须建立能够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实现“顾客满意,持续改进”。2、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企业质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员工普遍认同而逐步形成的有关质量的价值观和意识、管理思想和道德规范、技术知识、管控手段、环境装备等因素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实现了以企业质量文化为导向,才能有效地优化和提升企业文化。企业质量文化由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是企业质量文化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运营环境和条件、生产运营技术等,也包括业已形成的企业形象、标识等。企业为了达到质量目标,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如运营场所、设施、作业方法等。行为层是以物质层为载体所形成的规范,包括规章制度、标准、准则等。这些规章制度、标准、准则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是达到质量目标最直接的保证。精神层明确了企业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等的定位。其中,使命明确了企业存在的原,因,价值观明确了企业的是非判断标准,愿景明确了企业未来的状态。为了贯彻质量方针,达成质量目标,在企业使命与价值观以及愿景中都要包含明确的质量方面的元素。(2)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企业质量文化决定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决定着能否达到或超越顾客满意,是实现卓越绩效的基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保证。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必须不断优化和提升企业质量文化。就中国企业而言,目前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仍集中在质量理念或意识的探索中,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具体表现为:重理念探索,轻物质建设;重口号标语,轻实际操作;重结果检验,轻过程控制;重定性描述,轻定量分析。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这种现状与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现代企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和自由时间的增多,价值观的改变,人们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同时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企业要想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需求,从而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重塑企业质量文化。中国企业存在的典型问题是:重现实效益,轻长期磨炼;重被动满足,轻主动超越。现实效益的逐利性使得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具有太大的随意性。同时,也正是由于现实效益的导向性,不少企业只愿意满足已知的顾客需求,不愿意挖掘潜在的顾客需求。十、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1、朱兰“质量三部曲”与“质量螺旋”(1)朱兰“质量三部曲”朱兰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专家,提出了著名的“质量三部曲”,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1)质量计划朱兰认为,质量管理从质量计划开始,具体包括:设定目标;确定顾客;发现顾客需求;根据顾客需求设计产品;制定作业流程;6根据运行情况制订控制方案。朱兰提出的质量计划有别于传统的计划。不但强调不同部门的协同,而且强调专业计划方法的应用。2)质量控制朱兰列出了实施质量控制的七个步骤:选定控制对象;配置测量设备;确定测量方法;建立作业标准;判断操作的正确性;6分析与现行标准的差距;针对差距采取行动。朱兰认为,判定质量控制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质量目标是否达成。3)质量改进朱兰认为,质量改进有以下步骤:证实改进的必要性,争取立项;确立改进项目,设立项目组;领导对项目进行指导;组织诊断,确认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补救;验证补救措施的有效性;保持已有成果,实现更高水平上的质量控制。朱兰指出,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控制是为了实现质量计划,质量改进是质量计划的一种飞跃。(2)朱兰“质量螺旋”除了“质量三部曲”,朱兰还提出了“质量螺旋”,形象地说明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完善过程。从朱兰“质量螺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市场研究、开发研制、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设施布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服务共13个环节。这个过程以市场研究为起点,体现了满足需求,以便让顾客满意的理念。这是一个循序进行的工作过程,一环扣一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断循环,持续改进。2)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每一次循环到达服务环节之后,又以更高的水平进入下一次循环的起点一一市场研究。3)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各环节质量管理活动落实到各部门及其有关人员的过程,因而产生了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概念。4)在质量螺旋中,有三个箭头分别指向供应商、批发零售和使用者,说明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还要涉及组织以外的单位、部门和个人。所以,质量管理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2、桑德霍姆“质量循环”瑞典的质量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提出“质量循环”,表述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桑德霍姆的“质量循环”和朱兰的“螺旋曲线”异曲同工,都是用来说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可以把质量循环看成是螺旋曲线的俯视图,只是它从13个环节选择了8个主要环节来构图,也称八大质量职能。3、戴明“PDCA循环”“PDCA循环”是在美国资深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SA循环的基础上,经日本的企业高管改造而来。尽管戴明不认为PDCA循环忠实于其所提出的PDSA循环,天长日久,人们还是把PDCA循环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给出了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质量管理同生产活动、科学研究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所有过程的活动一样,应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构成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共有八个步骤。属于计划阶段的步骤有四个:(1)找出所存在的问题。(2)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3)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研究、制定措施。一般通过5WIH分析来制定改进措施。why: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计划。what:达到什么目标。where:在哪里执行。who:由谁来执行。when:什么时间完成。how:如何实施。属于实施阶段的步骤为:(5)贯彻和执行措施,即按规定的目标和方法实实在在地去做。属于检查阶段的步骤为:(6)调查执行效果,即检查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否与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目标相一致。属于处理阶段的步骤有两个:(7)巩固措施,即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标准(制度化和规范化),指出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8)对遗留问题,提交到下一个循环解决。PDCA循环可以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条理化、形象化和科学化。PDCA循环像车轮一样,不断地转动,而且每转动一次就提高一步。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4、克劳士比“零缺陷”20世纪60年代,克劳士比在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工作。在那里,他提出了零缺陷的概念,并以名言“开头就开好”而闻名。他强调预防,并对“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的说法提出相反的看法。70年代,他成为ITT公司主管质量的副总裁并说服公司总裁在公司中树立质量意识。1979年,他的质量是免费的出版。题目是根据ITT公司执行总裁的授意确定的。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术语解释了质量概念。按照零缺陷概念,克劳士比认为任何水平的质量缺陷都不应存在。为了有助于公司实现共同目标,必须制订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下面是他的一些主要观点: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质量管理责任并表达实现最高质量水平的愿望;管理者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实现高质量水平;管理者必须用质量术语来阐明其目标是什么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基层人员必须做什么;第一次就做对最经济;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企业应当追求零缺陷质量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克劳士比提出的零缺陷。(1)免费。在正确的质量上的投入总会有好的回报,即使这个回报不是立竿见影。(2)追求。追求是一种愿景,未必已经达到,或非达到不可。(3)零缺陷。正是因为“质量是免费的”,所以要追求零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不计代价地投入。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应有个最适宜的质量水平区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区域一定会向更高水平发展,终极但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是零缺陷。5、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初,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首创者是美国学者费根堡姆博士。费根堡姆把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在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进行市场调研、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并把企业各部门有关质量管理的活动构成一种有效的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有两个核心:其一是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要不断地满足或超出用户的期望;其二是永无止境地推进质量改进,即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其特点体现在“三全一多样”,即全方位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加的管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概括起来,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内涵。(1)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就是追求投入产出过程中的所有因素都持续不断地得到改善。投入产出过程中的因素包括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即5MIE。(2)树立榜样。树立榜样就是把在某一方面做得最好的组织作为本组织的榜样,学习其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3)授权给职员。让一线员工承担一定的质量改进责任,并赋予其为完成改进任务采取必要行动的权力。(4)发扬团队精神。在组织内部不但要倡导全员质量管理,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和行动的一致,即发扬团队精神。(5)基于事实的决策。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收集和分析数据和资料,并依此做出决策。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质量管理,在做出决策时,需要依据事实而不是个人的主观判断。(6)活学活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组织的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技术培训。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技术。进一步,结合本组织的实际,对已有质量管理工具加以改进。(7)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必须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即选择那些实行了质量保证制度,并努力实现质量改进的组织作为本组织的供应商,以确保其生产过程能够及时制造出满足本组织要求的零部件或原材料。(8)强化“源头质量”观念。就是要让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忠于职守:一方面把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纠正。事实上,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工作的质量检查员。当所完成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下一个环节,或者作为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传递到最终用户时,必须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6、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从五位质量管理大师的理论可以看到,他们无不重视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即从顾客需求调查到设计过程质量管理,从生产过顾客程控制到抽样验收,再到顾客满意度调查的生命周期中集成人员、技术等要素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反馈顾客需求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顾客的真正需求。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或服务设计,即开发出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质量功能展开、可靠性设计、健全设计等方法或技术。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差异的人员、设备、原材料、加工工艺、作业环境、测量等处于受控状态。最有效的方法是统计过程控制。验收抽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把好产品放行的最后一关,使交付顾客或流向市场的产品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可根据验收项目分别设计计量特性值抽样方案和计数特性值抽样方案。顾客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价顾客使用产品后的满意程度。顾客满意是主观的、相对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通过五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会或多或少地发现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反思,判断是哪一个或哪几个阶段出现了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在下一步生命周期循环中得到改进。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是输入,是出发点,最后一个阶段是输出,是归宿。同时,这些活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周而复始,持续改进,最终实现顾客满意。十一、 统计质量控制1924年,来自贝尔实验室的美国数理统计专家休哈特制定了第一张控制图。1930年,同样来自贝尔实验室的数学家道奇与罗米格编制了第一批抽样数表。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检验一书问世,统计质量控制理论逐步形成。统计质量控制就是应用统计抽样原理,抽取一部分产品(零件),对这些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给予数量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来判断产品质量的情况和趋向,借以预防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它的主要特点是,从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从质量管理的方法论上看,广泛深入地应用了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1、质量散差的原因质量散差是指按一定标准制造出来的大量同类产品的质量所存在的差异。质量散差有下列几个来源: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及测量等。要求上述条件绝对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产品质量散差就必然存在。对于这几个来源的散差原因还可以归为两大类:偶然性原因和必然性原因。偶然性原因又称随机性原因或不可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所造成的质量散差比较小,如机床的微小振动、原材料性质的微小差异、刀具的正常磨损、夹具的微小松动、工人操作技术的微小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出现是带有随机性的,一般不易识别,且难以消除,即使勉力消除,往往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必然性原因又称系统性原因或可以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往往突然发生,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且前后是一致的,如机床、刀具严重磨损,设备调整不准,夹具严重松动,或者材料中混入了不同材质、规格的原材料等。这类原因一般容易识别和查找,并且易于采取措施进行消除。一般说来,偶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往往表现为产品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而必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则反映在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与集中性,并且更多地表现在分布的集中性上。假如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全部属于偶然性原因,就称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已在这个稳定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产品,而且正在制造和将要制造的产品的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反之,若有必然性原因在起作用,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变异,那么就表示生产过程脱离了统计控制状态,应该及时发出警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过程重新回到统计控制下的稳定状态。划分偶然性原因与必然性原因是相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某些偶然性原因的机理或规律一旦被人们准确地掌握,就当作必然性原因对待了。2、控制图统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控制图是按样本序号或时间顺序绘制的有关产品质量的样本统计量图形。在图上有中心线及上下两条控制界限。中心线是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是允许产品的质量特性在此间的变动范围。如果要求产品的合格率为99.7%,那么就可以选择平均数加减3g作为上、下控制界限。3、计量特性值控制图计量特性值控制图的管理和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时间、强度、成分及收缩率等连续量。这里介绍两种计量特性值控制图,即均值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4、计数特性值控制图计数特性值控制图主要以不合格品数、不合格品率、缺陷数等质量特性来控制产品质量。5、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绘制控制图的目的就是根据控制图中样本点的分布形态推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如果生产过程中只有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那么样本点就呈现出随机性分布。否则,生产过程就处于失控状态。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来一些典型失控状态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10类。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属于这10类,并不表示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只要样本点的分布破坏了随机性,生产过程中就有必然性因素在起作用,因而生产过程就处于失控状态。十二、 过程能力分析与过程能力指数1、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是指过程的加工质量满足技术标准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指标。过程能力取决于影响质量的六大因素:5MIE。过程能力测定十分重要,这不仅对于加强质量管理,而且对于产品设计、工艺制订、计划安排、生产调度和经济核算等方面的作用都很大。只有在设计、工艺及计划等工作中,一方面考虑用户要求,另一方面考虑加工过程的过程能力,改善工艺水平,合理组织生产,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例如,分析过程能力后,合理使用设备,可以尽可能少地减少废品和返修品的产生,又不至于让高精尖的设备生产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即可以减少两种不同类型的浪费和损失。就质量管理本身而言,过程能力的确定是一项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测定,掌握薄弱环节,开展革新与改造活动,可以提高过程能力。2、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是表示过程能力满足产品技术标准(产品规格、公差)的程度。3、不合格品率计算当质量特性值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时,一定的过程能力指数对应着一定的不合格品率。4、过程能力等级及工序能力评价根据过程能力指数可把过程能力划分为五个等级。根据过程能力等级,可以对现在和将要生产的产品有所了解,进而有重点地采取措施加以管理。当发现过程能力过高,例如过程能力等级为I级,即Cp1.67时,意味着粗活细做,或用一般工艺方法可以加工的产品,采用了特别精密的工艺进行加工。这势必影响工作效率,增加产品成本,应该考虑改用精度较低但效率高、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的设备和工艺。当过程能力不足。应当指出,表85中给出的过程能力指数及相应的评价不是一个统一的模式。通常所谓过程能力不足或过高都是对特定生产制造过程、特定产品的特定过程而言的。十三、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宋xx3、注册资本:83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1-10-267、营业期限:2011-10-26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十四、 项目投资分析(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5105.8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21766.29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12072.91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9060.14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633.24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2719.63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619.97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12072.919060.14633.2421766.291.1建筑工程费12072.9112072.911.2设备购置费9060.149060.141.3安装工程费633.24633.242其他费用2719.632719.632.1土地出让金1449.221449.223预备费619.97619.973.1基本预备费371.37371.373.2涨价预备费248.60248.604投资合计25105.89(六)建设期利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10819.92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265.09万元。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第1年第2年1借款1.1建设期利息265.09265.090.001.1.1期初借款余额10819.921.1.2当期借款10819.9210819.920.001.1.3当期应计利息265.09265.0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