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实用教案

上传人:牛*** 文档编号:9608350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基坑开挖深度及支挡结构受力情况,排桩支护可分为(fn wi)一下几种情况。 (1)无支撑(悬臂)支护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即可利用悬臂作用挡住墙后土体。 (2)单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不能采用无支撑支护结构,可以在支护结构顶部附近设置一单支撑(或拉锚)。 (3)多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时,可设置多道支撑,以减少挡墙的压力。 第1页/共22页第一页,共22页。 一、无支撑排桩支护结构 无支撑排桩支护结构也亦即悬臂式桩排支护结构(悬臂板桩的变位及土压力分布图见图3-6),可由多种桩型组成,本节只涉及相间或密排插入基坑底面以下一定深度的钢筋混凝土桩,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锁口梁,桩体承受水平推力,锁口梁调节(tioji)各桩受力和水平位移的支护结构体系。挡土深度视地质条件和桩径而异,一般不宜超过6m。第2页/共22页第二页,共22页。图3-6 悬臂板桩的变位(bin wi)及土压力分布图a.变位(bin wi)示意图 b.土压力分布图 c.悬臂板桩计算图 d. Blum 计算图式第3页/共22页第三页,共22页。 悬臂桩支护结构静力计算主要目的有二个: (1) 悬臂桩桩身插入基底面以下的最小入土深度Dmin; (2) 桩身最大弯矩及所在位置,以计算桩身的截面和配筋。 (一)结构静力计算模型 钢筋混凝土桩插入基底面以下的深度可以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如图3-7所示,通过主被动(bidng)两侧土压力对C点的力矩平衡,解式(3-12),即可得最小入土深度Dmin。 (3-12) 式中 MEa1,MEa2分别为基底以上及以下主动土压力之合力对C点的力矩(kN.m); MEP被动(bidng)土压力对C点的力矩(kN.m) 。 桩的设计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3-13) 式中 H 基坑开挖深度(m); 增大系数,基坑底以下土质较好时取1.2; 反之取1.4120EaEaEpMMMmindDHKDdK第4页/共22页第四页,共22页。图3-7 悬臂(xunb)式桩排计算图第5页/共22页第五页,共22页。 (二)计算步骤 1.土压力计算包括主动和被动压力和超载影响的计算。桩的入土深度为未知,可设为Dmin,这部分的土压力暂以包含Dmin的式子表示。 2.力矩平衡计算分别计算主、被动土压力对C点的力矩,再按照力矩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fngchng),一般为Dmin的三次方程(fngchng)。 3.解方程(fngchng),得出Dmin。 4.求剪力为零点深度,对该深度截面计算弯矩,即为最大弯矩Mmax。 5.根据Dmin确定桩的设计入土深度,根据Mmax确定适当的桩径、桩距和桩的配筋。 第6页/共22页第六页,共22页。(三)算例:某工程基坑支护拟采用(ciyng)悬臂桩结构,主要参数如图3-8(a)所示。试计算桩的设计长度,桩身最大弯矩及所在位置。第7页/共22页第七页,共22页。一、土压力计算 根据本题题意,公式(3-3)和(3-11)可以(ky)推导出公式(3-14)和(3-15),计算结果如表(3-5)和(3-6)所示。 (3-14) (3-15)0()2ajkmjjaiikaiezq kck0()2pjkmjjpiikpiezq kck第8页/共22页第八页,共22页。第9页/共22页第九页,共22页。第10页/共22页第十页,共22页。第11页/共22页第十一页,共22页。 主动区力矩合计: 1.55Dmin3+25.83Dmin2+143.35Dmin+265.2 被动(bidng)区力矩合计: 6.46Dmin3+14.28Dmin2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4.91Dmin3-11.55Dmin2-143.35Dmin-265.2=0 解之,得: Dmin=7.33m桩的设计嵌入深度取: 1.2Dmin=8.8m9m 桩的总长为: 6+9=15m 第12页/共22页第十二页,共22页。3.求最大弯矩 设剪力零点位于基底以下x处,该点以上主动土压力合力为:(51.665.55)2+51.66x+0.5(xKa)x =4.655x2+51.66x+143.35 该点以上被动土压力合力为: 28.56x+0.5(xKp)x=19.38x2+28.56x 令两者相等,得: 14.725x2-23.1x-143.35=0 解得 x=4.0m 对该截面求矩即得最大弯矩Mmax Mmax=143.35(5.553+4)+51.66442+4.6554243-28.56442-19.384243=709.4kNm 至此计算完毕(wnb),接着可按最大弯矩选择适当的桩径、桩距和配筋。但尚应注意计算所得Mmax是每延米桩排的弯矩值,应乘以桩距,并乘以荷载分项系数1.25之后,才是单桩弯矩设计值。第13页/共22页第十三页,共22页。 (四)钢筋混凝土悬臂桩排结构设计要求 1.悬臂钢筋混凝土桩的配筋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和配筋,并应按规定采取构造措施。圆形截面桩宜均匀配筋,在土质较好或采用人工挖孔桩确有施工保证可采用不均匀配筋,将抗弯钢筋集中布置在受拉边的弯矩作用平面左右各45范围内,以增大抵抗力矩。 2.钢筋混凝土锁口梁厚度一般可为400500mm,平面上外包桩体并突出50100mm,沿基坑周边形成封闭结构。锁口梁按水平面内作用有正负弯矩的受弯构件配筋,每侧不宜少于316,梁截面的总配筋率不小于0.4%,角撑可按构造设计为钢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件。 3.支护的钢筋混凝土桩采用疏排布置时,在各桩中间的空隙部位或桩背后适当布置止水桩,防止(fngzh)渗水和土体从桩间流失。也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逐步砌筑砖拱防渗。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强度和构造应保证能可靠地将土水压力传递给桩身。第14页/共22页第十四页,共22页。 二、有支撑排桩支护(zh h)结构 有支撑排桩支护(zh h)结构常见的有顶端支撑的排桩支护(zh h)结构和桩锚式支护(zh h)。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后者更为普遍。 顶部支撑的排桩支护(zh h)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9)的计算与悬臂桩相比,其不同在于顶部支撑(桩)墙的计算需要求顶支撑的内力TA。 桩锚式支护(zh h)由支护(zh h)排桩,锚杆及围檩等组成,用以支挡坑壁土压力并限制坑壁的侧向位移。锚杆平面位置应在两个桩之间空隙穿过。 锚杆由锚头,拉杆和锚固体组成,根据支护(zh h)深度和土质条件锚杆可设置一层或多层,其锚固段应置于较好的粘性土或粉土、粉细砂层中。条件允许时,可在基坑边缘以外(超过潜在滑动面)设置锚定板,锚块或锚桩,用拉杆与桩排联结成顶层拉锚。第15页/共22页第十五页,共22页。单层桩锚式支护(zh h)结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桩入土深度的不同采用静力平衡法(见图3-10)和等值梁法(见图3-11)来计算。 图3-9 顶部支撑(zh chng)桩墙的计算简图 图3-10 单支点排桩支护的静力平衡计算简图第16页/共22页第十六页,共22页。图3-11 单支点(zhdin)排桩支护等值梁法计算简图第17页/共22页第十七页,共22页。 当基坑比较深、土质较差时,单支点支护结构不能满足基坑支挡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时,可以采用多层支撑的多支点支护结构。支撑层数及位置应根据土质、基坑深度、支护结构、支撑结构和施工要求等因素确定。如图3-12为多支点支撑(锚杆)计算(j sun)模型。 第18页/共22页第十八页,共22页。 图3-13 多层锚杆支护工况图 多层锚杆的设置是随着开挖不同工况逐层向下开挖而分次设置的,见图3-13。 根据实测资料这样设置的多层锚杆有如下一些现象: (1)下道锚杆设置之后,上道锚杆的轴向力只有微小的变化,锚杆所在点可以看作是不动点; (2)下道锚杆支点(zhdin)以上的墙体变位,大部分是在下道横撑设置前产生的。第19页/共22页第十九页,共22页。 多层锚杆支护结构是超静定问题,根据实际支护中的实测资料可按下列假定将超静定问题简化为静定问题进行(jnxng)计算: (1)各层锚杆所在点均为不动支点; (2)支护桩的下端按简支端考虑; (3)在自上至下逐层计算过程中,某一层锚固力一旦确定,在后续的计算中保持不变。 如图3-12所示,对于第i层支撑(锚杆)计算如下: 对i点取矩,令Mi=0,则有:第20页/共22页第二十页,共22页。 式中及图中: Hi设置第i+1层支撑(zh chng)(锚杆)时的开挖深度(m) Di所计算阶段满足力矩平衡的计算入土深度(m) Ea1i, Ea2i分别为Hi深度下的开挖底面上下主动土压力合力(kN ) EpiDi深度范围内的被动土压力合力(kN) MEa1i, MEa2i, MEpi各项土压力对点的力矩(kN.m) 第i至第i-1层支撑(zh chng)(锚杆)力对i点的力矩(kN.m) 在上式(3-16)中,含有Di,解出后从(3-17)式中可算出第i层支撑(zh chng)(锚杆)力Ti(kN)。 对最下一层支撑(zh chng)(锚杆)计算得出的Di值可作为桩的最小入土深度Dmin。 支护桩的设计长度D按下式确定: D=H+KdDmin (土质好时Kd=1.2,反之Kd=1.4) 按此设计的入土深度,尚应满足整体稳定性验算要求。第21页/共22页第二十一页,共22页。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22页/共22页第二十二页,共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