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分析报告范本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94944947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银行业分析报告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我国银行业分析报告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我国银行业分析报告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上篇:行业分析提要部分3I基本分析3II基本评价4下篇:行业分析说明部分5I银监会政策走势分析5一、加强对股份制银行监管5二、重拳严控银行贷款流向6三、股市房地产成风险控制重点7四、重点彻查固定资产3000万以上的贷款项目7五、全线监管银行票据业务9六、政策悄然改变外资银行扩张提速10七、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几成定局12II建立我国银行业持续性监管机制的问题分析15一、建立我国银行业持续性监管体制保障性要素分析15二、我国银行业建立持续性监管机制的问题分析18III银行贷款利率走势及对上市银行影响分析22一、实际货币利率有望上浮22二、利差水平扩大影响大24IV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方向选择分析26一、加快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26二、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28三、必须大力发展网上银行28四、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金融创新29五、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30V银行业热点分析32一、中国银行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加速的阶段32二、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五大挑战35三、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加强37四、国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加大44上篇:行业分析提要部分I基本分析2004年一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继续呈现资产快速扩张势头,资产总额达到万亿元,增长34.3%。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增长最快,增速高于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给过热行业降温,银监会最近频出重拳严控银行贷款。银监会提出,严禁企业将银行贷款借给关联企业作为项目资本金,严禁将流动性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等各类打捆贷款。银监会提出信托业要加强风险防范,当前要严防公募、保底、挪用、关联交易等违规风险,密切关注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的风险控制。银监会决定全面清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项目已发放或已承诺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其中重点是对总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流动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为进一步加强银行票据业务监管,防范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促进银行票据业务健康发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就银行票据业务监管工作出台一系列措施。II基本评价强 势: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屡创新高,同时我国政府目前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努力控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弱 势:不良资产比率过高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也不足,市场竞争能力有限。机 会:今年我国将推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上市,这将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风 险:银行目前存在的最大经营风险仍是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和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足。下篇:行业分析说明部分I银监会政策走势分析一、加强对股份制银行监管中国银监会5月9日表示,日前已经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的工作目标、范围、方式、频率和程序等进行了具体规范。中国银监会官员解释,非现场监管是有效的审慎银行监管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持续性监管手段,对于进行商业银行风险评级、风险预警以及指导现场检查都有重要的作用。2004年一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继续呈现资产快速扩张势头,资产总额达到万亿元,增长34.3%。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增长最快,增速高于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同样是一季度,在境内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继续呈现“双降”的情况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却比年初还有所上升。根据中国银监会4月底发布的统计数字,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878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12%,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一位监管人士说,长期以来,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中,由于准入的工作量已经很小,所以对其业务的监管便成了重点,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抓降其不良贷款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却恰恰相反。这位人士说,在股份制商业银行高速扩张时期,准入是监管的重点,在机构设置、合理布局、高级管理人员准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支持其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是新兴商业银行,其业务和资产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都还不太突出,所以监管部门在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方面下的功夫远不如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不断涌现,举报信件也越来越多,加强现场和非现场工作已势在必行。业内人士认为,在以前的非现场监管上,监管部门大都流于收集报表、统计数字的工作,在风险分析、判断上下的功夫较少。而银监会此次推出的规程明显提高了非现场监管的水平。规程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监管信息为主线,建立了监管部门持续识别、监测和评估商业银行风险的操作规程。监管部门将严格遵循程序采集监管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持续监测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相机采取监管措施。规程对监管人员走访商业银行、约见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谈话、要求商业银行提供补充说明材料等监管行为都有明确的程序要求和文书格式规范,避免了以往监管工作中的随意性,从制度上保证了监管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化,有助于更好地树立监管权威。二、重拳严控银行贷款流向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给过热行业降温,银监会最近频出重拳严控银行贷款。银监会提出,严禁企业将银行贷款借给关联企业作为项目资本金,严禁将流动性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等各类打捆贷款。银监会还提出了银行信贷支持的方向。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产品有市场、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和企业,银行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重点加大对农业、高科技产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和教育、科技、卫生、生态环境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求农村信用社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支农服务。三、股市房地产成风险控制重点近日,银监会提出信托业要加强风险防范,当前要严防公募、保底、挪用、关联交易等违规风险,密切关注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的风险控制。据统计,截至2003年12月底,全国完成重新登记信托公司共计57家,从业人员4602人。57家公司自营资产944亿元,自营负债463亿元,所有者权益481亿元。57家公司共管理信托财产1635亿元。57家公司利润总额15。5亿元,信托业务收入比2002年增长97%。经过四年的清理整顿,信托投资公司恢复了活力,已登记公司充实了资本,风险抵御能力有所增强,原有的负债业务有所下降。但是,一些信托公司原有风险清理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一些重新登记后的公司违规经营又发生了新的风险,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银监会提出,信托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托投资公司虽然是现代法人,但有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高管人员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有待提高;信托投资公司经营机制虽比商业银行更为灵活,但内在的扩张冲动使得一些信托投资公司违规经营产生风险。信托投资公司防范风险的任务更为突出。此外,有些公司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四、重点彻查固定资产3000万以上的贷款项目银监会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全面清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项目已发放或已承诺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其中重点是对总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流动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据悉,此次全面清理对象是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营业部、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2004年3月末对所有在建项目已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对拟建项目已承诺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银监会强调,在全面清理中,重点是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的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城市建设(打捆)等重点项目及其2004年新开工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的清理,包括已发放和承诺的固定资产贷款的在建、拟建项目情况,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在建、拟建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的内部管理情况以及风险状况和资产保全措施。据了解,对于不同的情况,银监会规定了不同的处理办法。对国家明令禁止建设、违反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停止建设的在建项目,要立即停止发放新贷款,对已发放的贷款要采取妥善措施予以清收,暂时无法收回的,要尽可能进行债权保全;对不符合环保规定、城市规划、项目审批等建设程序及信贷政策要求暂停建设限期整改的在建项目,要暂停发放新贷款,并根据项目的整改情况,审慎安排贷款发放;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要取消的拟建项目,一律不得发放任何贷款,并撤消贷款承诺;对未经国务院批准,年内拟新开工的钢铁、电解铝、水泥项目,一律不得发放任何贷款。对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的在建和拟建项目,要在落实好项目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贷款管理要求和项目建设进度,合理安排好贷款发放。据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6月上旬完成自查,之后银监会将组织督查组分赴部分地区进行督查。银监会要求各银监局和各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加强组织领导,依法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区别对待。同时,还要指定专门机构具体负责。五、全线监管银行票据业务为进一步加强银行票据业务监管,防范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促进银行票据业务健康发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就银行票据业务监管工作出台一系列措施。监管制度建设方面,银监会将建立监管会谈制度,把银行票据业务作为监管会谈的重要内容,对银行票据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换意见,督促银行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同时,将银行票据业务作为银监会监管工作重点,对违规情况比较严重或风险比较大的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加大现场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银行票据业务统计和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对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非现场监管;进一步落实、完善和规范对票据违规行为或重大案件的通报制度并建立披露制度。根据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的结果,严格实施对票据违规行为的处罚,进一步树立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提高票据业务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银监会将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修订票据法,在新的法律框架下进一步完善银行票据业务监管规定,并与有关部门协商对银行票据业务监管的具体分工,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为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研究和培训,银监会内部还将成立跨部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继续对银行票据业务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为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提供支持;同时,在银监会系统进一步开展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及监管培训工作,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六、政策悄然改变外资银行扩张提速监管当局可能发现目前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要比他们当初想的要大得多,对外资银行政策的悄然改变,或许正是期望外资“输血”中资银行而做的必要努力。“外资银行的春天已经到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不久前举行的在华外资银行负责人会议上如此表态,而一些主要外资银行纷纷“领情”,加速扩张。上周,花旗集团和汇丰控股几乎同时宣布在沪各新添一家支行,而渣打、恒生和东亚等多家外资银行均表示考虑今年在沪续增其支行数目。一方面是轰轰烈烈的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另一方面,银监会选择此时力挺外资银行,个中深意颇引人关注。1、管理层加快审批5月31日,汇丰银行在淮海中路开出了其在沪的第2家支行,由此成为“目前沪上拥有支行数目最多的外资银行”,但是,这一“纪录”很快就在6月3日被花旗银行“打平”,有趣的是,花旗银行在上海新天地新开的支行离汇丰淮海中路支行仅几步之遥。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李峰表示,监管机构2002年颁发了在华外资银行同城营业网点条例,条例规定,一家外资银行每年在同一城市,一次只能申请一家支行或至多3家ATM自助银行,条例对外资银行在酒店、机场等公共场所设立ATM机则无数目限制。从实际操作来看,过去一般从向地方银监局递交支行筹建报告到最后验收,大约需要3到4个月时间,因此,理论上来讲,目前一家外资银行在同一城市一年可获准新开至多3到4家支行,花旗银行一位管理层人士介绍。但如今这一扩张的速度已经快了许多。条例刚颁布时,外资银行申办支行都较缓慢,有时甚至一年都开不了一家,不过从去年年中开始,外资银行在沪支行扩张已明显提速,一位美资银行驻上海人士表示。2、外资行网罗“旺辅”按照中国政府在2001年“入世”时的承诺,最晚于2006年年底,外资银行在华的一切业务限制将被全面打破。“尽管现在有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名目繁多的渠道,但分支机构无疑是内地居民最易接受的,不过这也是成本最昂贵的一条渠道。”李峰说,根据规定,一家支行须至少有1000万元人民币资金备案,而这一条件并不是所有在华外资银行均乐意承担的。但是对花旗和汇丰这样的银行业巨头来说,钱显然不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最头疼的是找不到好的地段来开支行,否则,我们将开出更多支行。”汇丰银行中国区总裁叶迪奇告诉记者。有趣的是,记者获悉,在花旗内部,最近专门成立了一个“支行建设团队”,有专人负责找“地盘”,专人负责为支行申请“攻关”。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找得到更多类似新天地这样的高档场所,花旗今年在上海新添的支行数目绝不止一两家。”“无论是花旗还是汇丰,如今几乎都拼命在高档场所抢地盘开支行无疑都是想赶在2006年前尽可能多地完成同城网络建设,方便届时争取更多的高端客户。”一位中资银行人士评价说。这位人士分析,对外资银行来说,来到中国最主要的目的是“赚钱”,“因此,他们不会和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样,愿意承担基础金融服务。”他说。3、以市场换股东?4月下旬,银监会在京举行在华外资银行负责人会议,据一位与会外资银行代表透露,许多外资银行高官均对刘明康“外资银行的春天已经到来”这句感言感到相当高兴:“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暗示。”这位外资银行代表分析说。更“凑巧”的是,5月31日美国新桥成功入股深发展接近18%股份,从而实现外资对中资银行的首度控股,而在此消息公布前一天,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银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外资入股中资银行。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银监会负责人近日再次强调,欢迎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按照自愿和商业的原则,参与中国银行业的重组和改造,同时,也将许多原本必须由银监会批准的审核权限进一步下放给当地银监局自行处理。国有银行改革正在紧要关头,宏观调控又另中资银行新增生存压力,银监会为什么此时为外资行松绑鼓劲?“中行和建行被选作两大上市试点,交行也在蠢蠢欲动,但都动作缓慢,至少比当初财政部刚刚注资450亿美元至中行和建行时,改组的速度已明显趋缓,这说明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监管当局可能发现目前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要比他们当初想的要大得多。”一家港资银行驻沪代表表示。如果事实果真如此,不难看出银监会在此时力挺外资银行的“良苦用心”。对外资银行政策的悄然改变,或许正是期望外资“输血”中资银行而做的努力。七、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几成定局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近日召开的在华外资银行会议上明确表示,管理层正在“酝酿和研究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准入”的方案,这个让商业银行蓄谋已久、基金公司提心吊胆的政策举措终于将要落锤了。基金业内人士普遍的反应是: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业必将会使基金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直接表现为基金业的人才流动、资金流动,最终结果是使一些实力不足的基金公司倒闭或破产。而国内商业银行受制于法规的限制,只能做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有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如果不放开国内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依靠单一业务的国内商业银行将无法应对金融业全面放开后的国际挑战。“其结果只能是国外金融机构逐步蚕食掉国内资产管理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与国际金融集团多渠道、多领域开展国际业务不同的是,国内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条件尚不成熟,在此情况下,对国内金融市场寸土必争就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之道,而资产管理业务被认为是重中之重。正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资产管理业务是一项最没有风险而收益最为丰厚的业务,商业银行早就垂青这块业务,暗地里也通过各种方式展开对此项业务的争夺。这种争夺在2003年5月和7月浮出水面。南京商业银行分别联合了江苏省内11家中小银行和省外6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联合投资项目,项目的投资范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合计管理的资金总额为亿元。此项目被称作货币市场基金的雏形,但商业银行的雄心显然不止于此。当时南京商业银行的人员就表示,此项目为“推出真正货币市场基金奠定良好的基础”,图谋未来资产管理市场的雄心昭然若揭。根据当时票据市场规模,有人预测货币市场基金的容量也就几百亿,对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来说,谁抢先一步谁就占据有利位置。于是在2003年初,数家基金公司将已经成熟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方案上报给证监会,之后,由于银监会和证监会在政策协调上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导致货币市场基金出炉一推再推。直到2003年11月份,招商、华安、博时三家公司拿到第一批有关货币市场基金的批文,并顺利发行了将近150亿元的货币市场基金,而商业银行发行货币市场基金的呼声却渐渐平息了。“显然,基金公司的货币市场基金业务已经涉足到商业银行的领域,肯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和评价中心的杜书明博士表示。而商业银行在抢夺货币市场基金中失利没有影响到其参与资产管理业务的激情,他们也一直在积极推动管理层对商业银行介入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松绑。现在看来,这种推动终于得到了结果,允许商业银行进入基金公司等于给商业银行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开了闸门。II建立我国银行业持续性监管机制的问题分析建立银行业持续性监管机制是提高银行业监管效率,发挥银行业监管职能作用的重要基础工程,在保证银行业正常经营,避免因银行业的动荡而引发经济金融危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行银行业持续性监管的目的是保持银行业的稳定性,降低存款人和银行业的风险,促进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它要求银行业监管当局利用网络化的监管组织、多样化的监管方式、连续化的监管手段对银行业实行全面有效的监管。一、建立我国银行业持续性监管体制保障性要素分析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主要要求和我国多年来银行业监管的实际,现阶段建立银行业持续性监管机制已经有了多方面的基础。1.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为建立银行业持续性监管机制奠定了组织基础。多年来金融改革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即是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随着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金融组织机构也在不断地充实完善。一是中央银行的三级宏观调控和金融服务组织系统逐步完善,设立了跨经济区域的九家分行,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对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有着重大意义。二是为保证现有金融组织机构的稳健经营、公平竞争,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管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经过11年的变革,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三是加大了对证券、保险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从规范经营行为,发挥非银行机构的功效,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等方面人手,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确保区域性金融秩序的稳定。四是逐步进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组织体系的建设,建立有效的运行体制。国家以发行定向国债和外汇:注资的形式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使之符合巴塞尔协议规定的银行资本金的最低标准,着手进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增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五是增强了对合作金融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使之在规范经营的基础上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正常竞争。金融组织体系的深入改革,明晰了实行监管的权限层次以及与被监管金融机构的关系,奠定并夯实了实行持续性监管的组织基础。2.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业法律体系,实行持续性监管有了法制保证。银行业监管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充分的法律基础。目前,实施银行业监管的法律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其法律、法规的构成主要有:修订后的新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新颁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国务院颁发的有关行政法规和银行业白身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权授信暂行管理办法等以及有关规范银行业监管程序、约束银行业监管行为的规章制度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各级银行业监管部门必要的监管权力,使对银行业的监管有了明确的法律授权,并有了有效行使这些权力的可靠法律保证;在总体法律框架规范之下,制定具体的银行业监管章程或指导原则,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实施,杜绝对银行业监管过程的随意性,保证了银行业监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所有这些法律规章的颁布执行为实行持续性监管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证。3.银行业监管模式逐步完善,监管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方式、方法从初期的单向、粗线条监管模式向目前全方位、系统化的监管模式转变,对银行业运作的合规性、合法性、有效性等方面的监管下: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丁银行业监管工作四个方面的转变:监管方式由事后被动查处向超前主动监管转变,监管内容由过去侧重设置审批向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监管转变,监管运作由一般性行政性监管向规范、依法监管转变,监管工作体系由人民银行单一监管向以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为主,金融机构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转变。近年来又对银行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方面和在促进银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监管者的日标、要求和原则,保证监管者的独立性,在法律:户明确赋予银行业监管当局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未遵守审慎性经营规则时,采取-系列监管强制措施的权利,加强银行业监管当局。与中央银行和境内其他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同时,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监管手段的推广和应用,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的广泛应用和有机结合,对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并表监管,成功地对跨境银行业进行监管等方面的实践,对我国银行业实行持续性监管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国实行的多种监管方式的综合运用符合持续性监管的要求。4.实行银行业持续性监管的协调机制的基础良好。在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分设之前,我国中央银行的监管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在长期监管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监管经验。我国中央银行经过近二十年的运作,逐步建立了相对独立于地方政府、独立于财政的组织体系,独立地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通过建立强有力的监控系统,在法律赋予权力的基础上,牢固地树立了中央银行的权威性。同时中央银行充分运用各种调控手段,确保了中央银行监管的效率性和连贯性。近年来,户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逐步由直接调控为主向:自接调控和间接调控并举,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向转移,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货币供应量,极大地发挥了中央银行调控手段的作用;并且负责对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监管的全过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监管自主性,有效地防止厂银行业之间因央行监管标准不一、处罚力度轻重不同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多年来,中央银行在实施监管过程中,在对有关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方面,成功地进行了关闭、接管、注资、收购的尝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监管经验。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分没后,根据法律规定将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人民银行多年宋已经与商业银行建立起了良好的数据信息传输机制,央行的统计信息及时顺畅地传输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管效率将大为提高,银行业监管职能的整体划转使长期积累的监管经验得以延续,并在银监会专职履行监管职责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方法和理念,为实行银行业持续性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我国银行业建立持续性监管机制的问题分析实行持续性监管,监管主体即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要有系统连续的监管法规和组织体系,监管的内容要涵盖监管对象发生的全过程和营运的各方面。因此,实现持续性监管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健全完善银行业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律体系。健全完善的银行业监管组织体系是实行持续性监管的组织保障。实现银行业持续性监管并取得预想的监管成效,首先必须建立现代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善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为主导的监管系统.处于银行业监管第一线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分支机构的丁作重点要转移到银行业监管上来。围绕这一重点,使其内部监管组织网络化,做到内外一致、前后连续,确保银行业监管组织机构框架合理,监管脉络清晰,监管层次分明。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立法工作,银行业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需要有健全的法律规章作保障。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金融基本法的基础上,还要制定一批规范银行业监管行为的规章制度,如银行业监管工作规程、现场监管规程等,以此来提高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只有建立并完善我国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通过立法为监管人制定明确的、可实现的、统一的责任和目标框架,并保证其实现目标和责任时享有工作上的独立性,才能使其摆脱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并实现预定的监管目标。而且法律建设在银行业监管丁作中不断加强,从对银行业实行单纯和合规性监管向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审慎性、持续性监管的转化过程中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2.综合运用多种持续性监管的方法,保证银行业持续性监管的顺利运作,随着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职能作用的强化,对银行业实行持续性监管的地位和作用亦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通过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建立前的严格审查、注册、登记来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整个银行业体系的健康稳定,维护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这是实现持续性监管的基础;采取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价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从而提前发现问题并在问题恶化之前迅速要求有问题银行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被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风险性监管和资产性监管,并以此判断银行活动是否安全、稳健、合法;考察银行类金融机构内外部管理情况、评估管理者的能力和胜任程度,为监管者进一步评估被监管者提供依据;完善银行业监管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构筑实现银行业持续性监管的内部防线,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慎评价和严格的监管,保证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当银行业金融监管当局发现某一金融机构的经营不符合金融法规规定,经营管理状况出现妨碍稳健经营的倾向或有危害公众利益行为时,应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银行业平稳运行。3.实行业务和技术创新,确保持续性监管的力度。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持续性监管应参照国际上银行业发达国家的监管手段和方法,依据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来进行银行业监管工作的业务和技术创新,一方面在整体上与国际金融业在监管技术和监管内容要求上接轨,另一方面全面加大对银行业监管的力度。一是采取预防性监管手段以防范风险,它是各国管理手段的主体。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在实施预防性监管时可以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条件、清偿能力管制、银行业务活动的管制、对单一贷款的管制、对关联贷款的限制、市场风险管理、管理评价、贷款的国家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慎性审核和管理。二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为整个银行业体系设立的又一道安全防线,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信誉和稳定性,维护存款者的利益。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可以官办,也可以银行同业公会独办,还可以由政府和银行同业公会合办。三是进行银行业监管技术创新。各级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利用现代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各项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基础之上,注重信息的预测功能,适时调整业务经营方针和监管策略。4.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协调监管政策和措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目标、业务常常会有所交叉,并相互补充,同时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各有优势和侧重,需要进行密切的合作。充分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奠定持续性监管的基础,这取决于央行采取何种程度的货币政策,要在金融调控方式、金融调控对象、金融调控传导机制、金融调控环境等多方面推进改革,提高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和作用范围,坚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制定紧急援助措施,保证金融运行的稳定。在金融监管方式中,预防性的管理是经常性的监督管理活动,也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存款保险制度则是一种辅助性的稳定器,而中央银行对发生清偿能力困难的银行提供紧急援助,可以视为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尽管中央银行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出现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仍然会有银行不能满足监管要求或出现清偿问题,为保护存款人和债权人,防止问题的扩散,中央银行必须有能力实施适当的干预。我国中央银行根据实际,可以建立健全以下提供紧急援助的措施:由中央银行提供低利贷款;存款保险机构提供资金;由一个或更多的大银行提供支援;在极端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对未能达到审慎要求的银行进行接管。由此来确保整个银行业系统运作的稳定和安全。III银行贷款利率走势及对上市银行影响分析一、实际货币利率有望上浮1、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2004年确定的货币信贷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M2与狭义货币M1的增长在17%左右,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万亿元左右。但是,一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2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19.1%。一季度金融机构实际增加贷款8351亿元,占全年预期目标万亿元的32%,同比多增247亿元,显示一季度国民经济部分行业的过热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家近期连续下发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如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的三次准备金率的调整,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以及人民日报刊登社论坚决维护宏观调控政令畅通,都反映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决心。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下一阶段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是适度从紧,并将进一步研究动用价格杠杆等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预调和微调,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将赋予金融机构更大的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由于银行较高的超额准备金水平,导致近期央行的总量调控政策效果一般,不排除国家进一步采用价格调控政策的可能。可以预期,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会使资金的供求趋于紧张,存贷款利差必将进一步扩大,上市银行利润会大幅上升。2、资金流向不均衡,导致局部产业资金短缺本轮经济景气周期,以房地产和汽车的消费、出口的快速增长,进而带动资本生产产业的扩张,石化、钢铁、有色金属、能源、交通、机械等行业都出现了快速扩张,在资本生产行业出现了明显的通胀。但与此对应的是,在最终消费行业,除了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明显增长,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回升之外,大多数消费品价格低迷,尤其是家电等大规模生产的消费品行业,依然维持通缩的局面。这些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自身产品价格疲软,行业盈利前景不乐观,阻碍了资金向这些行业流动。3、央行放开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继2003年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后,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倍不变。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政策性银行贷款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贷款利率不上浮。近期各方面的信息表明,央行有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的可能。4、资金供求双方的行为变化过去单一的贷款利率和不良贷款考核到人的政策,使得银行的价值取向单一:只选择最好、最大的没有风险的公司贷款。在原有的体制下,贷款的灰色成本将显性化为贷款成本。在单一贷款利率下,资金的供给话语权掌握在银行手中,企业是被动的被选择对象。那些没有入选而又需要资金的企业,往往通过灰色交易入选贷款对象。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企业获得了部分的话语权,可以运用价格筹码与银行谈判,那些原先支付灰色成本的企业,有可能将部分灰色成本转变为贷款成本。贷款利率的浮动,可能促使银行的行为取向发生变化:在较高的贷款利率的前提下,考虑以前不愿意贷款的中小型公司或风险较高的公司。二、利差水平扩大影响大上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利差收入,平均占到经营收入的三分之二,而利差净收入水平则取决于贷款规模及利差水平,我们认为利差水平扩大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将超过贷款规模收缩的影响。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并不会改变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根据1992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现价GDP增长率、不变价GDP的比较分析,在过去的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时间里,M2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差的平均数分别为7.58%、8.12%、9.19%、10.42%、11.69%和11.48%,在过去的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时间里,M1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差的平均数分别为7.62%、5.15%、8.68%、8.38%、8.95%和9.08%。根据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历史数据关系,考虑到中央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预计2004年M2的增长率在17%左右,M1的增长率在16%左右。央行今年的调控目标是M2计划增长17%,相应的贷款平均增幅应与此相当。而上市银行因机制优势,贷款增速应会超过平均水平,在25%左右。信贷规模在高增速背景下的适度下降,对银行的利润增长不会构成明显的影响,大部分上市银行2004年净利润增长率仍可达20%以上。2、实际利率的下降导致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张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将导致国内通胀压力加大,而且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制约了国内存款利率的调整空间,这将会进一步降低国内资金的实际利率。从企业来看,影响其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的实际利率和盈利预期。2003年底,CPI是1%,预计2004年CPI还会进一步提高,甚至达到4%至5%的水平,实际利率的持续降低,走向负利率时代,必然导致资产定价的提高,进而会促使企业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3、贷款利率从5.3%上升至5.57%,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20%左右存贷款利差为贷款收益率和存款付息率的差额,是用来衡量存贷款业务的盈利能力。在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背景下,对银行业绩影响最为敏感的存贷款利差一定会继续扩大,银行业绩增长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基础。2001年以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息差呈下降趋势,2002年平均息差只有2.863%。2003年息差与2002年基本差不多,息差水平受到贷款发放的时间差异影响,贷款利息在每个季度末计算。民生银行、深发展息差相对较低。如果贷款利率增加5%,即0.265%,息差水平增加9.25%。根据测算:如果存款利率不变,贷款利率上浮5%,即贷款利率从5.3%上升至5.57%,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20%左右。IV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方向选择分析从银行角度看,全能银行对许多有实力的大银行来说是一个方向。虽然从整体上看,全能银行不可能也不应全部取代专业化的金融机构,但专业金融机构应该有成为全能银行的自由。至于这些金融机构是否利用这些自由要由它们自己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在我国现阶段,面向允许金融混业经营方向的自由化改革必须采取“渐进过渡”的方式:第一步,近期内维持金融分业经营总体格局;第二步,从合作走向混业,这其中主要包括银证合作和银保合作:第三步,混业经营的具体运作模式一金融控股公司。一、加快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国际化是金融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银行所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银行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业务和发展海外分支机构,实现银行经营国际化,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整合与再造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经营国际化有两层含义:(1)立足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对外金融业务。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意味着我国银行业与世界银行业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因此,国内银行的再造就必须在遵循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产品和服务、技术与人才等进行全方位、大幅度、深层次的再造和升级,实现高层次的经营国际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也才谈得上与国外银行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与世界经济金融日益一体化、国际化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相适应,也是加快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较好选择。至于本、外币一体化可以采取分步走的管理模式。在目前,从体制一体化来看,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即一级分行的相对分散和基层经营行的相对集中相结合;最终实现统一化,即一级分行将成为单证处理中心、交易中心。清算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从营销一体化来看,要倡导综合营销,首先要在银行上下形成综合营销的观念和氛围,各级行开拓市场、发展客户都要做到本、外币业务同时兼顾、同时营销;其次,要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和外汇业务产品经理,为客户经理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产品的营销,外汇业务产品经理要与客户经理密切配合,保证综合营销的顺利实现。(2)立足国际市场,适时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拓展国际金融市场业务。另外,全面推行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加强经营管理,减少经营风险,与国际金融接轨,也己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的是业务流程标准化原理,通过引入IS09000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实现“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目的,使银行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在目前形式下,我国商业银行推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十分必要;首先,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商业银行推行这一可以向客户提供可靠的、值得信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要,能更好地创新金融新产品。其次,IS09000标准是当今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借用IS09000国际标准的方法和经验,能够促使商业银行逐步向国际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模式转变,形成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管理模式,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为持续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再者,按IS09000标准精锐之一“过程方法”的思想。通过持续改进可以建立起规范商业银行各个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内管与外控相互联系、相互配套、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的、严密的、有效的管理体系。使我国银行业在一个较高的管理平台上进行市场竞争。二、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从银行角度看,全能银行对许多有实力的大银行来说是一个方向。虽然从整体上看,全能银行不可能也不应全部取代专业化的金融机构,但专业金融机构应该有成为全能银行的自由。至于这些金融机构是否利用这些自由要由它们自己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在我国现阶段,面向允许金融混业经营方向的自由化改革必须采取“渐进过渡”的方式:第一步,近期内维持金融分业经营总体格局;第二步,从合作走向混业,这其中主要包括银证合作和银保台作;第三步,混业经营的具体运作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方向。我国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时,应该主要以商业银行为集团公司,为了更好地充实资本金、强化内部管理,要大力推动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并购是金融控股公司的一般模式,在并购过程中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集团公司可以收购与金融业相关的子公司,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还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发展成为一流的跨国公司集团。三、必须大力发展网上银行随着我国加入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金融领域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开始进人中国。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网络银行分销技术和娴熟的网上理财业务,使我国国有银行乃至中国人民银行希望借助传统银行的众多物理网点构成的天然屏障变得脆弱起来。虽然传统业务的物理网点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起到阻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服务市场的效果,但是,外资银行一旦使用网络银行技术,与中国的网络型合作伙伴建立起共享客户群的战略联盟,那么,中国现有的物理网点的服务贸易壁垒效用将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育和发展我国有一定实力的网络银行。改进和完善网上银行业务成为当前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互联网对我国传统银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银行,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及时抓住互联网这一信息时代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它在改造传统银行业中的作用,使我国的银行业迈向一个更高层次。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手段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为了赶上网络营销所提供的信息高速公路,我国银行应实行全方位的战略转移:(1)在管理方向上从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的市场链转移,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提高对外界的反映速度;(2)在市场方向上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3)在业务方向上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银行业务进行改造,开发适合网络银行的业务新品种、服务新手段,牢牢抓住网络营销的核心和生命一速度和个性化。四、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金融创新积极致力于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主要包括:(1)资本业务的创新。资本充足率较低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共同存在的问题。对此应考虑采取两项措施:一是鼓励效益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银行公开上市募股;二是发行从属债券,充实二级资本。(2)存款业务的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发展和完善ATM、POS和电子借记、贷记转账业务,发展个人支票、旅行支票、银行卡和网上银行。(3)非存款业务的创新。扩大再贴现规模,推行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等。(4)资产业务的创新。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并购贷款、保理贷款。并购贷款是为企业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活动而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与一般贷款最大的区别就是贷款的用途不是生产性的,也不是商业性的,而是用于资本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低成本扩张。保理贷款是商业银行以应收款项为抵押,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贷款业务。(5)投资业务的创新。通过购买国债、企业债券等使商业银行资产多元化。(6)表外业务的创新。可以开展基金托管、委托业务,个人资倌咨询业务,现金管理、代理证券买卖业务,承诺类业务等。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的规模将迅速扩大,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会不断加强,国内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更多、更大、更直接的国际市场风险,因此:对规避市场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如商品期货、外汇期货、汇率期权。远期外汇交易等,会产生日益强大的需求;外资流入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其与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会引发对汇率、货币衍事工具以及互换交易的需求,为完善国内股票市场,引进期权交易也是现实需求。因此,随着入世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和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一个方向。五、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中国入世后,金融服务市场的扩大和全方位国际竞争已经开始,根据我国政府承诺的开放顺序,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经营性机构将依次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逐步向内地扩散,经营范围也将扩大至人民币、债券、国内结算等。此时,竞争的需要呼唤着我国的金融法律体系改革必须适应这种发展形势,从立、改、废、创新四个层面同时展开。因此,金融监管部门首先应迅速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进行清理,按照法制统一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对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规定,该修订的修订,该废止的废止,使我国的金融法律和金融监管手段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其次,就是要引进国际通行的制度,补充制定新的金融监管法律规范,填补金融立法中的空白,做到监管的各环节均有法可依。另外,就是要加快对国际金融监管规则与标准的学习和人才培训,提高我国加入WT0的适应能力和接轨效果。世界贸易组织的核心是WT0协定,1997年底达成了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并于1999年初签署生效。我国加入WTO,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将面向世界逐步开放,我国的金融工作者特别是银行监管干部必须全面掌握这一协定的内涵,掌握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要分期分批对广大监管干部进行培训,做到熟悉规则并能熟练地运用规则。要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深厚的金融知识并能掌握国际通用规则的综合性人才和专门人才。根据混业经营这一大均势,我国金融监管应构建打破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界限的综合性监管体系和监管原则,成立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当局。统一监管的目的在于实现金融立法与执法的统一,这就要求用法律的形式在各监管当局之间及每个监管当局内部建立起科学、清晰的监管责任分工框架,既能避免重复监管,又能避免监管上的真空。V银行业热点分析一、中国银行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加速的阶段2003年年底,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试点改革。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所言,“注资这件事的意义,不仅仅在注入资本金,它表明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加速的阶段”。金融业,几乎被公认为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最大挑战。降低不良资产比率成为国有银行近年最重要的工作,不良资产的管理进入制度化、经常化时期。尽管如此,留在国有银行账上的不良贷款余额仍有近万亿元。若假定其损失率为50%,则损失8000亿元。解决国有银行资本不足,传统上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国有银行自身通过留存盈利来补充资本金。这几年国有银行的盈利确实不菲,但90%的盈利都用在提取和核销呆账准备金上了。以现有的盈利水平,只能在6年以后方有留存盈利来补充资本。二是财政注资。但以目前的财政实力,不可能做到实质性注资,只能采取形式上的注资。如1998年的定向发行特种国债,只是将国有银行的资产变成资本金,意义不大。并且,国有银行的贷款仍在增长,每年仍需要新增资本金。根据2002年底各种因素测算,国有银行每年需要补充2000多亿元资本,相当于2002年中国财政收入的10%以上。现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花钱都是硬支出,国家财政是没有余力拿出这么一大笔资金的。由此可见,通过国家财政向国有银行注资已不现实,而依靠银行自我积累增加资本金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在时间上也过于缓慢,传统、常规的增资办法已不能解决国有银行的增资、股份制改革问题。现实也使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无法再等待、拖延下去。截至2003年底,在华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91家。其中已有84家获准从事人民币业务,绝大多数外资银行都已获准经营全面外汇业务。自2004年1月1日起,13个城市的外资银行可以申请办理对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估计到4月份,外资银行就可实际开展企业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的“贴身战”将由此开始。若不及时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国有银行的竞争力,国有银行将无以应对挑战,甚至被淘汰出局。1、动用外汇储备,何以出此“奇招”得益于中国出口的强劲增长以及长短期资本的净流入,中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截至2003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4033亿美元。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将影响货币金融以及物价稳定。在近期国际低利率的背景下,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的收益率有限,同时又要承受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一方面是国有银行因缺乏资本金而无法推进股权改革,另一方面国家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面临日益增大的风险压力,动用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银行不失为充满创造性的两全之策。从理论上看,外汇储备的目的主要是平衡国际收支,促进本国货币金融稳定。国有银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