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94769839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课题:?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授课时间:2021/10/29授课人:尹柱美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突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目标,“积累“感悟都是极为个性化的阅读方式,而“诵读更需要品味意蕴、投入感情,这样就要求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搭建活动平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有层次的诵读中体验作品内涵,培强文言文语感,感受作者旷达的情怀。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本文是课内精讲篇目,也是初中必背文言文之一中考课内阅读篇目之一,是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素材。第六单元入选的诗文,大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歌咏大自然的名篇。这些精美的作品,是作者与自然的对话,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记承天寺夜游?叙写作者夜观月光竹影,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文章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加标点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去学习,自主疏通文意。作者写景抒情别具匠心,因此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的主要特点,对作者的复杂情感能结合文本作出解说,在此根底上有层次地指导学生诵读,仔细品味,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感悟作者的情感,在理解作者情感的根底上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另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豁达,还运用了“知人论世的方法去拓展文本。2学生情况分析在认知能力方面,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的方法,有一定文言实词积累。在学习习惯方面,本班学生在年级里属于普通班,根底薄弱,好奇心强,多数同学有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但学习浅尝辄止,其中将近一半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因此组成“一对一的学习小组,希望通过协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尽量通过设置轻松有趣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及时的反应,使学生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参加到理解赏析、背诵等学习活动中来,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提升从而达成深层次的教学目标。3教师特点分析本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有5年了,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标,渴望掌握科学的教育思想,肯思考肯钻研,但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限,由于教学经验缺乏,在教学中应变能力缺乏,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应做到细心全面。三、教学目标设置及达成途径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能说出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 2.通过反复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能力目标:1.能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过给文章加标点的方式疏通文意。2.通过对文章背景的了解,能结合文本说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3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根底上,能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按照诵读脚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能感受到苏轼的豁达,并以乐观的精神面貌去面对生活。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诵读,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理解文意。教学难点:体会苏轼的心情,感受到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3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4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5媒体应用: 多媒体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平静借月抒情悠闲豁达乐观欣喜悲凉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一、导入2分二、作者简介2分三、疏通文意15分四、朗读5分五、品读10分六、赏读10分七、小结1分投影展示图片请同学们猜猜看,这幅图片对应的是哪首古诗?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写月的名句?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书写乡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美文,倾听他寄托在月色中的深情!板书:借月抒情谁能给我们介绍一苏轼?投影展示1 补充标点,理解文意。这篇文章已有一千多岁,可标点诞生不到一百岁,苏轼当初写完这篇美文可是没有标点的,现在就要请大家帮帮助,把这篇文章的标点补充完整。【要求】加完标点后能流畅地疏通文意。2互相翻译。【要求】圈出不理解的地方。3 释重点词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注意读音、节奏、停顿。屏幕提示读音和停顿 一篇美文,就像一盏香茶,光读是不够的,还要细细品味。1 谁能说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2 请同学读课文,看课下注释,揣摩作者心情。3 请同学看补充材料,概括苏轼的性格特征,1编写诵读脚本。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朗读。联系苏轼的为人,体会苏轼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出重音,语调随着情感变化有起伏,语速舒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收获了/学会了_?结束语:结束这堂课前,我特别想向大家提出一个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想同学们有一天终究会淡忘这篇作品,但请大家永远不要疏远这种豁达的胸怀,它将会使你受益终生。看屏幕图片,猜古诗。答复:?静夜思?可能的答复: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畅所欲言。两人一组,小组合作,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短文加标点。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句子“庭下影也。个别展示互译,提问,抢答1学生自读课文。2学生个别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并给分。3小组互相读并评分。根据检测结果断定是否让学生再读一遍。答复: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 竹柏影也。“我认为苏轼是 的,(填写表示心情的词语)因为 。在文中找出依据可能的答复:开心、平静、悠闲结合材料内容,以“我看到了一个 的苏轼来概括。1填写诵读脚本并放声诵读2如有需要可配乐朗读。学生自由小结用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诗句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了解作者成就,为达成情感目标做铺垫。将文言文复原为它的无标点原生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所有文言知识疏通文意。落实能力目标1。查缺补漏落实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同时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落实能力目标2感受苏轼的豁达在熏陶感染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归纳小结突出重点,有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作业:1.出检测题,小组互做互判要求见材料。2.背诵并默写?记承天寺夜游?。3.阅读苏轼的?浣溪沙?,以?我眼中的苏轼?为题写200字左右的短文。(选做)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课后反思教师反思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根本达成学生有效性学习过程学生能有效地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较为有效地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事件反思做课其实没有那么累这个题目在我身上并没有得到印证,那将近一个月以来大大的红眼圈便是最好的反驳。做课对于我来说太累了,一宿宿的深夜不眠,一遍遍的劳师动众,一次次质疑的目光,一句句深刻的教诲,到最后直弄得我那一点点自信都不知去向。唉,忆当日怎一个累字了得!为何这么累?怎么就这么累?按照要求所呈现的这一节课,难道已出神入化,是世间极品,已是“人间难得几回闻?非也!非也!说起新课标,跟我绝对不是第一次亲密接触了,已经反复屡次的以各种无关痛痒的方式被考核过,却曾没有真正的学习过;说起教材,作为驰骋教坛四五年的“老教师也说得上是烂熟于心;说起学生,相处也将近一年了,说不上知己知彼,但几十个学生的脾气秉性大概也能了然于心。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当然是自己的浅薄无知不思进取。首先,我的理论底子薄,反复的学习并没有让我心领神会,理论知识匮乏且不成系统,只得临时抱佛脚,恶补之后却又容易消化不良,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通过这次历练,终于深刻体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真正含义,站得高,确实能看得远,理论认识决定了行动的方向,只有有了科学的教学思想才不致于在设计中迷失方向,只有有了清晰的教材分析才不致于在不同的课文中重复同样的教学目标,只有有了切合实际的学生分析才能真的做到因材施教!只有有了这层层分析,才可能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有效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其次,我和学生离得有点远,对于我的学生,我一直是感觉“想要爱你却并不容易。我经常关注的是我的教学方案而非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缺乏爱心关心。学生根底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我在这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指导,使得课堂教学有点盲目随意。 回过头再去想想,这些是不是一个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而每次做课是不是也只是以一节合格的课来要求我们?按着这些要求去做真的有那么难吗?一些前人的例子告诉我们,困难肯定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坚持下去,把要求常规化,最后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我们可以每天微笑着面对学生面对工作,可以轻松的做课,可以因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无怨无悔!学生评价互评在小组活动中有有效的互评自评课程结束时学生自评自己的学习成果见附录?学习记录单?附录?学习记录单?:学 习 记 录 单 总分: 一、探究活动“我是小学者:请同学把下面短文的标点补充完整,开动脑筋,你就是小小的古汉语专家,加油!元 丰 六 年 十 月 十 二 日 夜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户 欣 然 起 行。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怀 民 亦 未 寝 相 与 步 于 中 庭。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水 中 藻 荇 交 横盖 竹 柏 影 也。 何 夜 无 月 何 处 无 竹 柏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注释:元 丰:宋神宗年号 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遂:于是 相与:共同、一起 步于中庭:在庭院中散步空明:形容水清澈透明。藻、荇xng :均为水生植物。 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 标对1处得1分。 得分: 二、朗读:朗读共10分,读错字或停顿有误扣1分。 得分: 三、探究活动“你看到一个 的苏轼?请同学结合文章内容,阅读补充材料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并在材料中划出依据2分。苏轼简介: 苏轼43 岁(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苏轼因此被贬官黄州,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于是,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他闲暇时纵情山水,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不朽篇章。苏轼一生坚持自己对政局的看法,决不随波逐流,为此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身遭酷刑,难得的是他始终能随缘自适、自得其乐。贬官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在,故土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他品尝着新鲜的荔枝,欣然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你看到了有着怎样一种心境的苏轼? 四、自出检测题:1 解释加点的词语。5题,共5分2 翻译句子。1题,3分3 写出本文的比喻句。2分 得分: 推荐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推荐理由:详细曲折地写出了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前后炼狱般的痛楚经历,这一经历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从而使伟大的苏东坡真正走向了人生的大成熟。学生小结配乐按脚本诵读适当引导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提示和要求朗读并互评结合注释,加标点适当引导学生自己对苏轼的了解了解苏轼开 始 导入新课六、教学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