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94267278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点项目“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热点问题,二氧化碳因具有温室效应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研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推动二氧化碳减排,对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针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迫切需求,瞄准国际技术前沿,研发吸附、吸收等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探索二氧化碳封存技术,为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提供科技支撑,项目下设3个课题。二、指南内容课题一、二氧化碳的吸收法捕集技术研究目标:研发先进实用的CO2高效吸收溶剂、吸收塔填料以及新型高效吸收分离设备和分离技术,发展CO2吸收分离过程模拟和集成优化新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着重研究解决CO2捕集的高能耗和高费用问题,进行中间试验并进行技术经济与风险评价,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吸收法捕集CO2的技术方案。研究内容:(1)新型高效吸收溶剂的研制针对燃煤电厂等工业的CO2排放源,采用分子模拟、分子设计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发高性能、低能耗和低腐蚀性的化学、物理及化学物理耦合吸收溶剂。测定其中CO2的吸收溶解度和吸收-解吸动力学,建立相应的溶解度和动力学模型,研究吸收性能和溶剂分子结构的定量关系,根据不同气体情况研制和优化溶剂体系,并进行硫、碳一体化脱除、以及膜吸收耦合等新技术的探索性研究。(2)特大型吸收设备强化和过程优化通过先进的实验测量技术、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特大型分离设备强化的途径,研制高效吸收塔填料等塔内构件;发展CO2吸收分离过程模拟优化技术,研究节能降耗的新流程,继而形成吸收法捕集CO2的集成技术方案及开发平台。进行中间试验,获取工艺和能耗数据,进行技术经济与风险评价。主要考核指标:(1)针对燃煤电厂等工业的CO2排放源,研发1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吸收溶剂研发1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吸收塔填料。(3)通过过程模拟优化和中间实验,形成12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吸收法捕集CO2的新技术。(4)中间试验规模和指标:常压(1bar),试验规模为吸收塔径200mm,气体处理量60万标准立方米/年,对溶剂的指标要求是在气体含815的CO2的情况下对C02的循环吸收量5060克/升;中高压(20bar),试验规模为吸收塔径60mm,气体处理量60万标准立方米/年,对溶剂的指标要求是在气体含3040CO2的情况下对CO2的吸收量3750克/升;试验总体技术经济指标为:CO2捕集率90%,CO2的捕集成本比现有吸收技术的可比成本下降20以上。(5)申请发明专利23项。课题实施年限: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70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自筹或配套研究经费不少于350万元课题二、二氧化碳的吸附法捕集技术研究目标:研究开发高效节能的CO2吸附材料,发展CO2吸附分离过程模拟和优化新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着重解决CO2捕集的高能耗和高费用问题,进行中间试验并进行技术经济与风险评价,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吸附法捕集CO2的技术方案。研究内容:(1)新型高效吸附材料的制备筛选和基础物性研究针对燃煤电厂等工业过程产生的气体中CO2的捕集问题,通过分子模拟、分子设计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低解吸能耗的新型吸附分离材料。测定CO2在吸附材料中的吸附基础物性数据,阐明吸附材料结构与其吸附分离CO2性能的内在相关性,为吸附分离整体过程设计提供依据,并最终确立高性能低成本的吸附材料体系。(2)吸附分离过程优化技术研究优化设计CO2吸附分离过程的工艺流程,建立实验室规模和中间实验装置,研究确定低操作能耗的工艺参数;开发流程模拟程序并优化分离过程;在确立吸附材料结构和性能与关键设备适配性的基础上,建立从吸附剂研制到吸附塔设计优化的技术平台,形成吸附法捕集CO2的集成新技术。进行中间试验,进行相关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主要考核指标:(1) 针对燃煤电厂等工业过程产生的含CO2气体,开发1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高效吸附剂。(2) 通过过程模拟优化和中间实验,形成变压或变温耦合吸附/脱附的CO2捕集集成新技术。(3)中间试验规模和指标为:常压(1bar),气体处理量20万标准立方米/年,对吸附剂的指标要求是在气体含815%CO2的情况下对CO2的吸附量0.0350.066克/克;试验总体技术经济指标为:CO2的捕获率90%,捕集成本比现有吸附技术的可比成本下降20%以上。(4)申请发明专利23项。课题实施年限: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自筹或配套研究经费不少于300万元课题三、二氧化碳的封存技术研究目标:针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排的迫切需求,对陆地或海底地质咸水层的CO2封存技术进行研究。瞄准国外发展的最新动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实用的CO2封存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发展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低成本、实用性CO2封存技术。研究内容:(1)咸水层封存能力评价技术研究CO2封存条件下温度、压力等物理参数、流体化学组成、骨架岩石的矿物组成(包括新生矿物),以及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包括溶解和缓冲、矿物沉淀过程)对于固碳(碳捕获)的影响机制,发展咸水层介质CO2封存能力的评价技术。(2)咸水层CO2封存体的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咸水层地下水循环属性对于封存安全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沉积类型盖层的力学性质及其对封存体封闭性的影响。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模拟,研究CO2封存体的水文地质结构对高压突破的影响及盖层破坏机理与过程。开发封存压力影响下毛细作用对CO2扩散影响的模拟和评价技术。研究咸水层渗透性及边界条件对CO2运移的影响。(3)咸水层CO2封存效果的监测技术研究超临界态CO2、水和烃等多相流体在低pH值的酸性环境中与介质作用机理,开发多相多场耦合模拟技术,研究封存效果与环境安全性评价指标,开发CO2封存环境安全性的示踪、监测与探测技术。主要考核指标:(1)开发一套可用于咸水层CO2地质封存物理模拟研究的实验装置和封存效果监测评价的分析测试流程。(2)开发一套可用于咸水层CO2地质封存条件下超临界CO2、咸水与岩石相互作用及CO2在咸水层内运移模拟的数值模拟系统。(3)开展咸水层CO2封存技术现场试验研究;试验需有注入与观测井,封存地质条件超过C02的临界点即温度3C、压力74bar,CO2注入量100吨,在观测井中可检测到回归CO2。(4)申请发明专利23项。课题实施年限: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700万元,要求承担单位自筹或配套研究经费不少于350万元。三、注意事项1本重点项目下设3个课题,申请单位需针对单个课题提出申请。评审过程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课题。3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4对于港澳台优秀科技人员、海外优秀华人学者(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再满足年龄、职称(学位)等基本条件时,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且协议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执行期,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也可作为课题组长。在课题申请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5.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6本重点项目各课题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7申报程序和要求: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