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第一章 四精练十五 概括文本内容要点和中心应具备的意识和技巧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92434950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 第一章 四精练十五 概括文本内容要点和中心应具备的意识和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 第一章 四精练十五 概括文本内容要点和中心应具备的意识和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 第一章 四精练十五 概括文本内容要点和中心应具备的意识和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题点精练十五概括文本内容要点和中心应具备的意识和技巧第一章专题四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论述类文本一文一论,一事一理。因此,文本的观点是什么?阐释了什么道理?如何概括其内容要点和中心?这是阅读这类文本要考生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高考最基础性的试题。作为最基础的概括性试题,不会淡出命题者的视野之外,更应成为考生最需要好好掌握的基本题型。精练先做精练点拨精练再做栏目索引精练先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诗使万物变得可爱诗使万物变得可爱英雪莱诗的确是神圣之物。它既是知识的圆心,同时又是知识的圆周。它包含了所有的科学都要涉及的东西,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之根和花朵。倘若没有诗,那么什么能成为我们尘世的安慰?什么又是我们对天国的希冀呢?诗不是推理,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不能说:“我要写诗。”即使最伟大的诗人也不能这样说。创作状态中心灵的力量是内发的,而我们的天赋无法预见它的来去行踪。即使这种力量能长久保持它原有的纯洁和力度,谁也无法预测它的结果将如何伟大。然而创作一旦开始,灵感亦渐消失;因而,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值得夸耀的诗篇,可能只是诗人最初构想的一个淡淡的影子。有人声称最优美的诗篇产生于勤奋和学习,我愿求助于当今最伟大的诗人对这一点作出评判。创作上的埋头苦干以及作品的精雕细刻,一向为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我们这样的理解更为正确:这不过是提醒作家注意灵感袭来的瞬间,在没有灵感之时,作家就得用这种传统、常规的手法对灵感的空白进行补缀,这是人的诗歌天赋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种必然。弥尔顿在分段创作失乐园之前,早已有了作品的整体构思,这一点,我们有诗人本人的话语为证,因为他曾说缪斯注已向他“口述”了这首“未曾预想的诗歌”。 诗是最快乐、最美好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刻留下的记录。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心中常有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访,它们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然而总是无以言喻地使我们的心头升腾起快乐与庄严。在它们的消逝带来的遗憾和惆怅中,我们依然能感到快乐,这快乐已融入了我们的本质中。缪斯的到来,仿佛一个更为神圣的天性渗透到我们自身的天性中,只是它的脚步好似一阵掠过海面的风,当波浪平静之后,它也消失了踪影,只剩下层层细沙铺满寂静的海滩。这一切以及类似的情景,只有情感特别细腻、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才能体味到。处于这种状态下,人的心境容不得任何一种低级粗俗的欲望。在本质上,美德、爱情、友谊、爱国主义等炽热的感情正是与这些快乐的感情相联的,只要这些感情存在,自我就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诗人不仅是感情细腻的精灵,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一切,他们还要饱蘸这来自天国的瞬息即逝的颜色来渲染他们所体味的一切。一个单词,一个笔触,在写景或抒情中都会扣向人们沉醉中的心弦,从而在那些曾体验过这些情感的人们当中,唤醒那沉睡的、冰冷的、埋葬了的往昔的意境。就这样,诗能使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它捕捉到飘入人生阴影中的转眼即逝的幻象,用语言或形式来点缀它们,然后,把它们送往人间,给人类带去快乐的喜讯。 诗使万物变得可爱。它使美的东西锦上添花,使畸形的东西变得美丽;它使狂喜与恐惧、悲伤与快乐、永恒与变幻缔结姻缘;在它柔和的压力下,势不两立的事物变得彼此相容。在它的光芒照耀下,每一种形态的生活都获得一种神奇的同感,变成了它所呼出的灵气的化身。它揭开了世界平淡无奇的面纱,露出赤裸的酣眠的美,这美就是世界一切形象的精神。(选自西方文论选,有删改) 注注缪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女神的总称,文中代指灵感。1231.作者为什么说诗是作者为什么说诗是“神圣之物神圣之物”?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简述其理由。?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简述其理由。答案答案诗既是知识的核心,又覆盖所有科学领域和思想体系;诗给尘世的人们带来慰藉和希望;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1232.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答案答案首先,阐述灵感的特点:难把握而易消逝,只给诗人留下影子。其次,分析勤奋和学习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补缀灵感的空白。最后,以弥尔顿创作失乐园为例,证明自己的上述观点。答案1233.诗在哪些方面有使万物变得可爱的功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诗在哪些方面有使万物变得可爱的功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答案答案审美功能:能提高所有事物的审美价值。记忆功能:记录快乐美好的心灵,唤醒美好回忆。愉悦功能:使人类快乐、精神和谐。升华人生的功能:使人高尚,使生活神奇而有灵气。答案精练点拨文章内容实际上就是“要点”与“中心”。“要点”针对文本结构而言,指文章的内容节点,散见于文章的段落层次,有“清晰”与“隐含”之分。“清晰”,指文章要点有明显的思维轨迹与语言标志,如“显然”“所以”“显而易见”“总之”等;“隐含”要点则隐藏在段落与层次中,需要提取与概括。“中心”是就文本整体而言,有四层内涵:文本核心内容,文章主体信息,作者思想观点,作者创作意图。归纳概括应具有几种意识:一是鲜明的文体意识,对论述类文本而言,论题、论点(包括分论点)、论据与论证都是基本特征;二是缜密的逻辑思维意识,清晰的分层意识,即要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梳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且同一关系取“同”,相属关系取“属”,相并关系取“和”,主次关系取“主”;三是要有整体意识,分析归纳要从文本出发,从整体把握。归纳概括技巧:一是抓“整体”架构,抓标题、文首、文尾,抓层次文意;二是“抓”阅读程序,逐段点化,先分后合;三是“抓”结构分析,题文对照,提取要点;四是“抓”功能句,即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精练再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谈美谈美英毛姆我发现美是个终点。我仔细考虑美的东西,觉得我所能做的唯有凝视和赞赏。它们对我引起的情绪是高雅优美的,可是我既不能保持这情绪,又不能重复感受它;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也使我厌腻。我注意到,从未臻完善的作品中,我倒能获得更持久的满足。正因为它们还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所以它们使我的想象力得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最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是尽善尽美,我无以复加,我不安宁的心灵只能疲于消极的沉思默想。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下来。完美无缺是我们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我曾试图从美学家那里寻找出人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可能产生美的情感。我们惯常认为美源于人要求表现的本能,而我得说这是一种身心的状态。或许在身心的结构中存在着一种生理功能,使某些声音、某些节奏、某些色彩特别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也因为我们爱某些东西、某些人、某些地方,或者时光的流逝增添了感情价值,所以我们觉得美。还没有人研究过时间对于美的作品的影响。不仅仅是我们越熟悉它们,越看到它们的美,而且历代的赞赏不知不觉地增加它们的美。济慈的颂歌现在比他刚写下它们的时候更美,所有从这些优美的诗歌中得到安慰和力量的人们积聚的感情使它们的诗意更加丰富了。审美情绪决不是一桩简单明确的玩意儿,它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各种不同,而且往往相互矛盾的因素综合形成的。美学家们教你不要因为一幅画或一曲交响乐激起了你的本能冲动,或者因为它们挑动了你忘怀已久的往事,或者因为通过它们引起的联想,使你进入了神秘的狂欢状态,就为这些图画或音乐所感动。这样的劝诫没有用,事实上你还是被感动。一个人对于一件伟人的艺术作品的反应究竟是怎样的呢?比如说,他在罗浮宫观看提香的埋葬,或者在听着歌唱大师中的五重唱的时候,他所感觉到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什么。那是一种刺激,使我感到既是心灵上,却又是肉体上的高度兴奋,使我感到幸福,似乎觉察到自己的力量,摆脱了人生的羁绊;同时又感到自己产生一种充满仁爱的温厚心情。我觉得安定舒泰,而精神上又似超脱人世。但是我问自己,这种情绪有什么用处呢?当然,它令人愉快,而欢乐本身是美好的。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效果。倘若它只能给予快乐,无论是怎样的精神上的快乐,它也没有多大意思,或者至少不比一打牡蛎和一盅葡萄美酒有更多的意思。倘若它是一种安慰,那是够好的;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邪恶,人们能够常有个隐逸的去处,确是好的,但并不是逃避邪恶,而是积聚力量去迎战邪恶。艺术若要作为人生的一大价值,它必须培育人们谦逊、宽容、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事实很奇怪,艺术家只有在无意之中才能收到这个效果,正如蜜蜂是为了自己需要而制造蜂蜡,全然不知人类会拿去派各种各样的用处。(选自毛姆随想录,有删改)1231.作者为什么说作者为什么说“美是个终点美是个终点”?请结合第?请结合第段简要分析。段简要分析。答案答案(1)美的东西让人只有凝视和赞赏;(2)人们常常追求完美无缺(十全十美)这个终极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后就没有持久的美感了(完美无缺常常使人厌腻);(3)美带给人消极的感受。答案1232.从全文来看,影响人们产生美感的因素有哪些方面?从全文来看,影响人们产生美感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答案答案艺术品(审美对象)的完美程度,审美者的身心状态、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时间。答案1233.根据根据两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的艺术价值观。两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的艺术价值观。答案答案艺术要使人愉快;要能给人安慰,教人积聚力量迎战邪恶;培育人高尚的品德。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