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河象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1735212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河象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河象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河象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河象教案 北师大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阔步、炙烤、椭圆、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腐烂、挖掘、一瞬间”等词的意思。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以及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二、学示引导(一)教师教法教学本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二)学生学法自学、自悟、讨论、交流。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2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3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二)难点理解科学家假想的根据。(三)解决办法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讨论、交流。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黄河象。板书课题:黄河象。(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老师。(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2小组内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1)拿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可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帮助,教师适时引导点拨。(2)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由一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四)学习生字词1读带有生词的句子,将生词多读几遍。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并加以理解。3指导书写。(五)作业1熟读课文。2学写生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几个问题。(二)深入探究课文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2)小组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讨论的重点句子: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4)媒体演示,进一步体会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5)朗读体会特点。(6)小结并被书。这样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为科学家假想它的来历提供了依据。板书:完整(特点)2以浏览方式学习第26自然段。(1)采取浏览方式阅读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阅读思考之后,自己可以小声地说一说。(2)找好朋友去交流。(3)互动交流,汇报学习收获,相机进行板书朗读指导。板书: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淤泥变成化石(来历)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以行或组分段读,举行朗读比赛,然后让学生评议。3学习第7、8自然段。(l)默读思考: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板书。板书:1973年甘肃(发现挖掘)关于假想的根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4)指导朗读。4浏览全文并对照板书,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三)练习复述1教师讲清复述方法。2学生对照板书,抓重点内容默记练说。3同组相互复述。4各组推荐人选在班上复述,鼓励学生评议。(四)畅谈收获可以谈写法,可以谈启发,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附送: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黄河颂 1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摇篮”、“哺育”、“英雄的故事”、“民族的屏障”、“铁的臂膀”等词语或词组的含义。2.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感情地反复颂读诗歌, 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教学准备老师: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1.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基调。2. 阅读注释,了解诗歌出处。3. 查找“黄河文明”的相关资料及中华民族的英雄故事。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1.板书:黄河2.抽多名学生读“黄河”一词。3.用一个词、一句话来或有关黄河的诗句表达对黄河的印象或感受。4.师:是啊,五千年来, 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一直为人们所歌颂。黄河,她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古国的灿烂文化。(播放黄河气势磅礴的画面。)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诗人带领抗敌演出队行进到了黄河边上,望着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的黄河, 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豪迈的颂歌!5.板书补全:黄河(颂),齐读。说明: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伟岸的形象。课始,请学生用词、句、诗等不同的语言来颂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表达了自己心中已有的黄河形象,而且还可引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二、把握基调1.音乐起,诸画面集中定格,教师引读全文,学生跟诵。说明: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可大大渲染气氛、感染情绪,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此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跟诵全诗,课堂学习进入一个小高潮。2.学生归纳整首诗的基调。(语调激昂、感情豪迈)3.学生同桌合作朗读,注意音、调、情感的把握。4.选取喜欢的小节进行个体朗读展示,并进行简洁地评价。三、深入悟读(一)理清脉络,把握重点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题眼是什么?( “颂”) “颂”是什么意思?2.显然,诗歌在“颂黄河”的主要内容是哪些?从哪里看出?(啊!黄河!)(二)以读带悟,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1.在诗歌的开头这一节,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黄河,而是在描写黄河的英雄气概,如果在其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 望)2.作者“望”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黄河呢?引读:我站在高山之巅3.再轻声读读,思考:哪些词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河的英雄气概?用“”划出。(重点理解“金涛澎湃”。)4.怎样才能读出黄河的宏伟的气势来呢?师生共同寻找重音词,学生练习。“望黄河滚滚”: “望”应该拖长一点“奔向东南”:“奔”读得快而用力。“劈成南北两面”:“劈”要读得干脆有力。5.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诵来展现黄河母亲波澜壮阔的英雄气概吧!学生齐诵。说明:学好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学会有感情的颂读。本环节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朗读,可不断促使学生领悟诗歌的精神。朗读中对于重音词的把握,教师可自己读也可以请学生范读,这样有利于快速掌握朗读的技巧,表现诗歌的感染力,促进对文本的感悟。(三)以悟促读,感受黄河的伟大精神1.朗诵得真好!这就是黄河的气概:一泻千里,气势宏伟。见到黄河的如此气魄,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也油然而生,喷薄而出!引读三个“啊!黄河!”的内容。2.这就是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的颂歌。3.小组合作学习,媒体显示要求:再读“颂黄河”的内容,根据三处“啊!黄河!”把这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想想作者分别是从哪三个方面歌颂黄河的?以小标题形式在相应处做好旁注。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选择一个方面的文字内容理解。重点词或词组为:“摇篮”、“哺育”、“ 英雄的故事”、“民族的屏障”、“铁的臂膀”。4.全班交流,:1)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养育中华民族、护卫中华大地、激励中华儿女。(板书)说明:虽然是文字简短的诗歌,但由于其内容富有跳跃性,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梳理,以便学生理解与记诵。采用小标题式的归纳法,力求言简意赅,抓住要点,它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2)分别理解三层文字含义摇篮:指黄河作为发祥地,培育了灿烂的古国文化、英雄的中华民族。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突出黄河的历史贡献。英雄的故事: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老师用一、二句话适时加入已学的英雄故事,如飞夺泸定桥中的红军战士等。民族的屏障:联系“屏障”的作用理解。运用比喻,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铁的臂膀:指黄河的众多支流。用比喻的方法,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润泽众生。哺育:理解黄河哺乳、滋养的不仅是人,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5.朗读指导:这三个方面的朗诵方法一样吗?为什么?第一个“啊,黄河!”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应该读得深情点儿。 第二个“啊,黄河!”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应该读得既深情又坚定。 第三个“啊,黄河!”写的是黄河为中华儿女做出的贡献,感情最浓厚。读到最后一句时感情达到最高峰。 6.分层朗读1)指名轮读。2)分组轮读。7.深化激情,理解黄河精神1)黄河滋养了中华大地,作为她的儿女,我们要学习她的榜样(引读)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齐读誓言)2)同一句话连读两遍,你有什么感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强调作用,不仅表达了对黄河精神的赞颂,更让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充满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2)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还有哪些?8.师生合读全诗。说明:“颂黄河”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盛赞了黄河精神,突出她的伟大坚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与老师合读全诗,相信更多了一份崇敬与敬仰。四、总结全诗1.其实,黄河颂不仅仅是一首颂诗,它还是一段歌词,学生读注释,并补充黄河大合唱等相关信息。2.抗日救亡运动中,无数的革命者正是在黄河大合唱这样的作品感召之下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3.伟大的黄河,哺育了英雄的中华儿女,让我们为祖国自豪、为祖国歌唱。(配上黄河颂音乐 ,抛开书本,试诵全诗)说明:配乐诗朗诵时,可安排领读、个别读、齐读等不同形式互相穿插。而在伴奏音乐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充满感染力,可大大推助学生朗诵表演的气势,同时学生也将在这样的诵读总进一步体会到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伟大精神。此时,读与悟已是浑然一体。4.用一句话发出此时此刻你对黄河的赞叹之情。五、布置作业必做题:深情背诵黄河颂。选做题(根据能力、喜好三选一):(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3)写几句小诗,赞美祖国的一条江河或一座高山。六、板书设计养育中华民族黄河颂 护卫中华大地英雄气概 伟大精神 激励中华儿女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黄河颂所在的上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选文的主题是“峥嵘岁月 祖国新貌”。此单元意在让学生通过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感受到新中国诞生的来之不易,从而铭记历史。其中有两篇侧在歌颂烽火岁月中的英雄,两篇侧在歌唱新中国,而本篇黄河颂则是在抗战时期写成的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抗日热情的诗歌作品。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以其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以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诗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黄河为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冼星海曾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确实如此,全诗气势恢宏,层次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进入“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由一个“望”字来统领。而 “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角度不一: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真正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三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整首诗语言和抒情方式还是较为浅显的,而且它情绪慷慨激昂,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进行诵读的好材料。二、学情分析首先,五年级的学生对“黄河”早有一定的了解,四年级的品社课文中也有涉足。但黄河颂这首诗歌不仅仅在于描述黄河,它潜藏着的写作背景以及民族文化内涵,是需要学生用心品悟的。其次,黄河颂这样气势恢宏的诗篇学生还是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如何在一堂课中把握诗歌的基调,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我想,功夫还是要下在课前,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读诗歌,查找资料走进黄河历史,走进黄河颂的背景时代。有了课前的知识储备,课堂上的学习就能往往能化难为易了。另外,我校多年来每学期有“班班朗读”、“美文朗诵”等类别的活动,早已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也积累起一定的朗诵技巧。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反复颂读诗歌, 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读悟,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所属单元的教学主题及学生实际,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目标一: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摇篮”、“哺育”、“英雄的故事”、“民族的屏障”、“铁的臂膀”等词和词组的含义。以上词和词组都在“颂黄河”的主体内容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探究。抓住这些关键词,解释本义,探寻诗中的具体含义,即帮助理解了各层文字内容。目标二: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把握诗歌的基调在预习中有布置,课堂中更是有落实。在特别的意境之下,学生通过跟读感受到诗歌激昂、豪迈的情感基调,有利于接下来他们自己的诵读表达。继而朗读的深入指导,则通过师生共同寻找重音词,合作探究文字内涵,配黄河颂音乐朗诵等形式,不断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美,从而积聚起越来越强烈的情感,朗读起来也将愈加有味儿。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便能很快记诵。目标三: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题目中的一个“颂”字,刻写了诗歌的灵魂。在慷慨激昂、满怀豪情的朗诵中,如何走进诗的灵魂,探寻诗的精神?还是要建立在了解写作背景、对历史有所知晓的基础上,因而课外知识的穿插与渗透不可缺失。当然,爱国激情也在这样的课堂中被点燃!四、教学设计在钻研教材并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一、以情为帆,读悟合一。这个“情” 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朗读时的无限深情,二是感悟时的爱国激情。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高大形象,充满了强烈的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那么,如何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调动他们的情感呢?在课堂上,通过画面、音乐等情境的设置,通过不同形式与要求的反复诵读,便能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深情朗读的欲望,点燃他们澎湃的爱国热情。就诗歌而言,需要读,就文本而言,需要悟,两者应融会贯通, 实现“读悟合一”。这在主体部分“颂黄河”一段教学时尤为突出。无论是“以读带悟,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还是“以悟促读,感受黄河的伟大精神”,都充分体现了“读”和“悟”紧密结合。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确实,我们教师不宜过多讲解,只需略加点拨,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探究思考,从而在课堂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体验。本课的“合作探究”主要还是体现在“读”和“悟”上。朗读中重音词的确定,技巧的把握,并非由教师传授,而是在学生同桌、小小组或师生共议的开放形态下得出。由于学生们在以往的校园活动中早已激发起朗读的兴趣,积累起朗诵的技巧,探究本课的读法不是难事。感受黄河精神时,分层时用小标题旁注,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以及对黄河精神的解读,均由学生自行琢磨而出。长此以往,有利与提升学生个人的语文素养。五、教学反思我有两点想法:一、阅读有捷径诗歌有基调,是因为它总是含有浓浓的抒情气息。它的基调,就好比是一般文本的中心思想。把握准了诗歌的基调,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就能得心应手,紧扣主题。那么,一般文本的教学,我们确实应该让学生在初读文章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有效地深入学习。反而言之,我们该摒弃一些花哨的云里雾里的教法与学法。二、诗文要记诵篇幅不长的诗文一定要记诵,而且应在当堂!学好诗文的一个检验就是能否脱离书本、了然于胸!这是我上过多次此类课后的想法。我们看黄河颂,它感情豪迈、格调高昂,诗中饱含者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能看着一个个铅字,朗朗“上口”,却不能“上心”,那么他对文本的感受只是浮于表象,决没有真正达到“情到深处”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在课末时大声背诵,这既是他们情感的表达,又是语言积淀的再现,将来,这其中的许多的字、词还将被他们自如地运用呢?关于探究、实践活动活动一: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其中的一个乐章。活动二:探究黄河源远流长的历史,做成“黄河知识知多少”的资料卡或PPT课件。活动三:制作主题为“救救母亲河”的小报。以上活动均以各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可以选择其中的任意一到两项,在班队课上进行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