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世纪宝鼎教案 人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1720792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世纪宝鼎教案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世纪宝鼎教案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世纪宝鼎教案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世纪宝鼎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3理解课文1、2自然段内容。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板书:23 世纪宝鼎)。教师设问:读了课题,同学们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二、初步感知(检查预习)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解释词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铭文:器物、碑碣等上面的文字(大多铸成或刻成)。铜器铭文。堪称:可以称为。精湛:精深。昌盛:兴旺、兴盛。希冀:希望。冀:希望。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珍贵:意义深远。浑圆:非常圆。宏伟:(计划、规模等)雄伟壮大。结构:物体构造的样式。赠送:无偿地把东西送给别人。权威: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纹饰:器物上绘的或铸成的图案;花纹。钟鸣鼎食:敲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豪门贵族的生活奢侈豪华。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宝鼎样子,宝鼎的寓意。)三、学习一、二自然段1自读一、二自然段读前设问:读了这两段,你知道了什么?你对世纪宝鼎的印象如何?读后明确:宝鼎是巨型青铜器;高度、重量都有象征意义;鼎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鼎内外刻有文字。读后设问:知道什么是“纹饰”,什么是“浮雕”和“铭文”吗?(纹饰花纹装饰。浮雕在鼎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铭文器物及石碑上铸的或刻的文字。)对宝鼎的印象?(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出示世纪宝鼎投影片,学生观察领略宝鼎的造型和工艺。2指导感情朗读。学到这儿,你想用什么词句来形容一下世纪宝鼎?让我们怀着喜爱宝鼎的心情,来读这两个自然段。3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继续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3、4自然段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读第三自然段。读前设问:这段话讲了什么内容。读后明确:鼎是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代表着和平、发展和昌盛;它融合了古代技艺和现代科技,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钟鸣鼎食”、“一言九鼎”什么意思? 钟鸣鼎食敲着钟,排列着鼎吃饭。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一言九鼎:比喻说出话来至高无尚。为什么说“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学生讨论。结合上文谈。)2学到这儿,你对世纪宝鼎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心中会激起怎样的感情?(自豪)3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学生试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再练读。)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体会到什么?感受到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美好新世纪的愿望。2你了解“联合国”的情况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纽约,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我国是联合国的一员。)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民族自豪感和欣喜之情。)四、总结1作者介绍世纪宝鼎,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数字说明法、引用成语说明法等。好处:使读者能很清楚地想到宝鼎的样子和寓意。)2能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把设计的xx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说明一下吗?五、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鼎”的笔顺及笔画数。(12笔)“湛”的最后一笔是竖折。六、布置作业写自己设计的xx年奥运会吉祥物的说明文,用上学到的表达方法。附:板书设计附送:202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两小儿辩日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就“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自己搜集资料。 2.本文虽行文简洁,但古今字义不同仍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如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乎”这一语气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1)学生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于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一下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些什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对于文章结尾,孔子“不能决也”,应让学生知道,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教学时不要把两小儿笑话孔子作为主旨去理解。 4.初学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朗读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读好句中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的语言、对话描写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第二、三自然段,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 第四、五自然段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这样才会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解决的高潮。 第六、七自然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也采用反问句式,这里应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应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应注意范读、领读。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5.课后扩展。建议安排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活动前,教师提供活动构想: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遇到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活动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参考资料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