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5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 青岛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0322159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5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 青岛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5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 青岛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5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 青岛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5无处不在的能量教案 青岛版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小实验;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资源,获取能量及其转化的资料和信息;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案例背景分析:能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节课将小学阶段的能量表现形式及其转化进行汇总整合。活动准备中,学生搜集有关能量及能量转化的资料和事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使用自己带的实验器材,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生活中,有的能量转换比较复杂,为此在自由活动中和拓展活动中都安排了这类现象解释。教学过程描述:一、以生活经验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物体工作离不开能量,欣赏老师的短片,看是这样吗?(教师播放音像资料:宇宙、太空、地球、地表、地下不同层面的物体需要能量、释放能量的现象)(学生回答)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过物体工作需要能量的小例子,谈一谈。(学生自由谈)【物体蕴藏能量,教师资料从大的方面展示能量,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举出能量的例子,提升学生对能量的认识。】二、进行探究活动1认识生活中的能量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能量的图片资料,它们的表现形式如何,现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的能量表现形式可能各种各样,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指定一人把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交流)(各小组交流,提示学生别的小组已经交流的,不再交流,完善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意在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获得的信息,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以利于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小组交流要尊重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介绍出更多的关于能量存在的生活经验、信息资料。提示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工作时需要的能量进行归类,将具体的描述变成抽象地概括,进一步升华学生对能量的认识。】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看出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能量的表现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机械能、电磁能、声能、化学能、热能、光能、电能、风能等等。2探究能量间的相互转化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能量可真多,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学生回答)发光的灯泡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能量之间的转化?(小组研讨,课堂交流各自知道的能量间转换形式)【这一活动指向为学生充分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自由的空间。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对能量间的转化逐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认识。】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了能量,人类和自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想)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了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运动。能量之间是怎么转化的呢?想不想亲手实验一下?现在请各小组把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老师下发的表中。也可以自行设计表格记录结果。(教师为每个小组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我的做法能量转化我的发现(小组进行探究实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到能量就在我们身边,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加深对能量相互转化的认识。】刚才我们研究的能量转化是比较简单的,现实生活中,有的能量间转化比较复杂,例如: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的转化,你能不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从两方面认识(1)电视的声能与光能都由电磁能(电磁波)转化来,电磁能由电能转化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来,风能、水能、热能最终来源于太阳能。(2)电视的声能与光能都由电能转化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来,风能、水能、热能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太阳是地球万物主要的能量来源。能量转化既有简单的,又有复杂的。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可能用能量间的转化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延伸到课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能量间转化,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能量转化的实例,留心观察,试着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形式。【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继续探究能量转化,生活中处处有,就看你有没有心。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习提高】体会与反思:本节课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人文性。整个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群体性参与率高,学生真正体验了探究成功的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情感,精心创设探究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1关注学生的探究情感本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些有关能量的课件,此课件声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满激情的投入状态,学习完全成了他们的内在需求。在探究中,我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评价,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到学习的成功不是太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我也行。在语言上,儿童化、幽默的语言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和力,从而更放松地参与科学探究。2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本节课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在确定了探究主题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自己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他们乐于自己当家作主,愉快地投入到探究当中去。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都投身到自己喜欢的科学探究中去了。这样,探究活动具有了个性化的特征,变得兴趣盎然了。即使在探究过程中,我也没有刻意的、生硬的指导,让学生成了科学学习的主人。3注重了探究活动的细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抓住了教育的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如学生在交流实验结果时,通过其他同学的评价和补充,使结果更加完善。而学生的补充和建议,实际上是一些琐碎的细节。科学课课程标准虽然没有一处提到细节问题,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体会出对此的重视,探究本身就是一项事无巨细的事情,只有细节问题掌握好了,才能保证实验、观察的顺利进行。在执教本课时,力求在完善每一处细节问题的同时,通过教师典型暗示等方法成功的避免了细节问题的琐碎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探究不再是被动的,而变成了学生的需求,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探究活动如同春雨润物一样融入了学生的科学学习中。附送:2021-2022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16太阳家族教案 青岛版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根据相关信息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太阳家族模型;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适当的方式交流信息、展示研究过程和结果。2喜欢大胆想象;有乐于探究与发现其中奥秘的欲望;能关注科技的发展,体会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完善的。3能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太阳系的组成及其特点,知道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橡皮泥、图画纸、卡纸、剪刀、彩笔、圆规、各种大小不同的球。案例背景分析:太阳家族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其实对于太阳家族,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太阳系各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学生对太阳系的空间观念、太阳系的构成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了解得比较少。这节课就是通过各种相关资料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比较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主要特点。因此,我把按顺序记忆八大行星的名称,通过阅读和交流,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中学生所需准备的内容,包括搜集太阳系的相关资料,准备制作太阳系模型的材料:橡皮泥、纸板、铁丝、圆规、彩笔等。本课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提示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太阳系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说说对太阳系的认识;活动二探究太阳家族,引导学生对太阳家族成员作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活动三制作太阳系模型,通过制作使学生将获得的有关太阳系的信息作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拓展活动让我们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课后调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情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听说过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播放flash课件)对于地球、太阳、月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学生讨论后交流。看来星空中还隐藏着许多的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太阳家族,了解它的神秘与浩瀚。【通过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有关太阳家族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二、小组自主探究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1太阳家族里都有哪些成员呢?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搜集的资料找出太阳家族的成员,并且了解一下它们的特点。2学生合作交流。 3师生互动交流,出示课件: 太阳有什么特点? 太阳是一个炙热的球体,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是恒星,而且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恒星。在太阳周围的几颗星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围绕着太阳这颗恒星运动,我们称之为行星。 卫星是怎么样运动的?地球的卫星是谁?整个太阳系大约有60多颗卫星。关于彗星你们了解什么? 小行星它主要分布在哪里?目前发现的大约有70万颗。 太阳系内有难以计数的流星体,当流星体进入行星或卫星的大气层就成为流星。 太阳系中还有大量的气体尘埃,这些都是太阳家族的成员。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在太阳家族中有一颗恒星、八颗行星、还有60多颗卫星、不计其数的彗星和流星体等很多成员。太阳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太阳家族总质量的99.8,这么大的质量吸引着它周围的其他成员围绕着自己运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课前自主搜集有关太阳家族的资料和图片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相互交流获取的信息资料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引领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发言和展示个性的机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相互交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究八大行星 1在太阳系中除了太阳这颗恒星,最重要的成员就是行星了,地球就是八大行星中的一颗,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行星。(出示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图片)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互动交流: 可以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交流,从行星的名称、体积的大小、运行轨道以及形状等方面阐述。 3刚才同学们从图中了解到了有关八大行星的名称、大小,排列顺序等方面的信息。除此以外,谁还想把你熟悉的行星介绍给大家。(随机出示图片,并补充说明。) 【通过看图交流,使学生对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大小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对熟悉的行星进行介绍,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八大行星的有关知识,为后面制作太阳系模型作好铺垫。】(三)制作太阳系模型 1同学们从图中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现在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提供的信息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吗? 2出示表格指导分析。 出示一组数据,这是目前科学家测定的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半径的对比数据。 引导学生读表。首先看第一行,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一组数据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地球为“1”表示什么意思?那么火星的1.52表示什么?海王星的30.06又表示什么?请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下面这组数据。【指导学生有效地分析数据、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使模型制作更准确并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对太阳系主要成员的认知。制作模型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复制。动手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3活动制作: 请你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缩小捏成橡皮泥模型(或其他形式),然后在小组内举起模型,按照太阳与八大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的。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在制作时一定要准确的体现出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的距离。 4汇报总结评价:指导学生对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距离进行自评和互评。 刚才各个小组齐心协力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大家能按顺序准确将八大行星排列起来,也基本上能反映出行星的大小。 我们把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了一个模型,(播放视频资料)仍需要这么长的距离。虽然这只是一个相对距离的体现,但是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系是多么的庞大。【通过建立模型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三、拓展总结:1拓展延伸:通过刚才的交流与模型制作,我们对太阳系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家族中目前已知的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地球,但是有的天文学家认为在整个可见宇宙空间中大约有700万亿亿颗恒星。那么,我们能否大胆地想象一下,在这么多的恒星星系中,有没有类似地球的星球?在这些星球上是否也会有生命存在呢?请大家搜集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交流。2展望总结:为了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空间望远镜、火星探测器、国际空间站进入太阳系空间,不断地拓宽着我们探索太空的视野。希望同学们能够随时关注科技的最新发展,继续探索神秘的宇宙!【拓展活动“让我们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有所修改,这样做因为通过目前只有地球有人类生存这一现象的了解与解释,激发学生对地球以外、太阳系以外的广阔宇宙空间的兴趣,为后面学习未来家园做引领与铺垫。】 【板书设计】: 16太阳家族太阳系恒星:太阳 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卫星:如月亮 彗星:如哈雷彗星 流星体:不计其数体会与反思:本课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查阅、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设计上努力体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理念,做到了以下几点:一、重视学生的经验基础。对于太阳系的组成,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八大行星,有的还知道它们离太阳的远近排列顺序。教学时应重视这些信息,不要将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应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因此,教学中对于学生已知的内容就不再强调,对于学生知之甚少或有疑问的,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比如,冥王星为什么被降为矮行星,还有多少矮行星?这是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激发学生课外搜索相关信息的兴趣。二、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探究前,设置了探究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浏览,所以本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始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大量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本课的相关知识,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增加,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探究“八大行星”时,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归纳、总结,并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汇报资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三、探究手段灵活、有感染力,课件制作直观、将枯燥的科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学过程中课件的使用,能使教学难点分解,学生更容易掌握太阳系离我们较遥远,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相关的知识,所以,单凭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借助课件的辅助,学生可以直观看到遥远的太空,走进太阳系,用以往不曾有过的视角去审视茫茫宇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以弄懂的知识,一下子就被学生认识了。四、鼓励学生敢于提问。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例如本节课所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就比较陌生,加上第一次接触宇宙方面的知识,学生想知道想探究的问题更是特别的多。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