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 3》WORD版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0086865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 3》WORD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 3》WORD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 3》WORD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 3WORD版教案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以及生活习性,自立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重点)3.领悟文章是怎样把他们的特点写具体的。(难点)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愿望。教学策略:1.借助图片,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观看恐龙动画,给学生展示更为广阔的恐龙世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感观冲击中,理解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指导齐读第一自然段2.我们知道了两亿年以前,恐龙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见它了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内容。二、自由读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2.讨论:记住字形,读准字音3.用生字找朋友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恐龙?2.学习3自然段i(1)鱼龙和翼龙是恐龙吗?说说理由(2)书中怎样写“鱼龙”,谁来读?为什么叫“翼龙”,谁来读?3.小结:鱼龙和翼龙都属于恐龙的亲戚。4.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说说介绍了哪些恐龙?(2)指导朗读(3)小结学法:找特点的词明白方法朗读(4)按学法自学梁龙、三角龙5.分角色朗读6.学习第4自然段(1)过渡:课文除了介绍这四种恐龙以外,还介绍了哪种恐龙,它又有什么特点?(2)指名回答,并板书:霸王龙(3)那么霸王龙又有什么特点呢?读一读(4)哪一个词最能表现霸王龙的特点?(5)指导朗读(6)这一自然段最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第二课时一、演示文稿。练说“我是龙”1.启发: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课文24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恐龙及其两个“亲戚”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再准备一下,然后选择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恐龙,以“我是龙”为开头,向大家介绍这种恐龙的特点?2.自由练说3.评价二、学习第5、6自然段,了解写作的意义,激发兴趣1.接下去课文又介绍了什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课文2.提问: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们恐龙是如何生育后代的,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3.引导:两亿多年前,恐龙曾是地球上的主人,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恐龙的身影呢?请读6自然段4.小结: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还有待我们的同学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齐读课文2.布置作业: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篇关于恐龙的小作文。板书设计:恐龙种类 多形态 千奇百怪食物 食草、食肉繁殖 卵生附送:2021-2022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教学设计1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 张赟一、教学背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0课恐龙是一篇介绍恐龙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的知识性说明文。作者根据已有的素材和对恐龙的认识,加以整理,条分缕析地推想、叙述当时恐龙的情形。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流畅,重点突出。生动的比喻、具体的描述、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恐龙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留给了读者非常深刻的印象。恐龙,毕竟谁也没见过。虽然学生兴趣浓厚,但是无处了解,无从考究。这是理解、想象的一个难点。要化难为易,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恐龙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3、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四、教材分析:恐龙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习性,流露出作者对恐龙这种史前动物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读来兴趣倍增。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恐龙生活的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及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第二至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的外形特点。再讲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最后介绍恐龙是如何繁衍后代的。第六自然段讲恐龙后来消失了,但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个谜。全文线索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说明方法多样,是学生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的范例。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一)、赏析片段,激趣导入1.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几张精彩的图片。(师演示百度搜索图片-恐龙,展示恐龙世界。)这就是两亿年前地球的霸主-恐龙(齐读课题)。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二)、自主探究,感知深入1、课文到底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呢?请大家快速默读2-4自然段,划出恐龙的名字。投影展示:雷龙 梁龙 剑龙 三角龙 鱼龙 翼龙 霸王龙(指出鱼龙和翼龙只是恐龙的亲戚,并不是恐龙)2、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百度内容片段及图片。(1) 教学雷龙 看屏幕,这就是雷龙,长得怎样?书上用哪个词来形容它?(庞然大物。)课件出示句子:雷龙是个庞然大物。什么叫庞然大物?(很大很大的物体)雷龙到底有多大,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指名同学读一读。)大象在我们眼中是很大的动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这是拿雷龙和大象-(作比较)。“它每踏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这句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雷鸣,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的。师小结:这句话让我们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谁能读出雷龙的庞大呢? (2)教学梁龙(屏显梁龙内容,图片)这就是“梁龙”,它的特点是什么?找书中的关键词。很长。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出示句子: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字。谁能把梁龙的长给读出来?(3)教学剑龙(屏显梁龙内容,图片)这就是“剑龙”。它的特点是什么?“两排三角形”告诉我们剑板-数量,形状。“四支利剑一样”(出示特写图片),尾刺像什么?(利剑)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尾刺的锋利。自由读一读写剑龙的句子。(4)教学三角龙(屏显三角龙脸部图片)三角龙的脸让我们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请男生读一读,读出三角龙让人害怕的特点。 (5)教学霸王龙(屏显“霸王龙”图片)这就是“霸王龙”,用一个词概括你对霸王龙的看法。(凶猛)(屏显“霸王龙头部”图片)它的牙齿像什么?文中用什么方法写的?(打比方)读读文中的句子,把霸王龙的凶猛表现出来。(6)教学鱼龙(屏显“鱼龙”图片)这就是“鱼龙”,是恐龙的亲戚。书中是怎样写的?谁来读?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什么?指名说。齐读这句话。(7)教学翼龙(屏显“翼龙”图片)这就是“翼龙”,也是恐龙的亲戚。“翼”就是翅膀。为什么叫它翼龙?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写翼龙的?打比方(板书:轻型飞机)谁来读?*小结:过渡:课文(24)自然段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恐龙的亲戚,以及恐龙吃什么,你们想知道恐龙是怎样出生的吗?(1)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屏显:卵生?破壳而出?)(2)欣赏小恐龙破壳而出的图片,帮助理解“卵生”和“破壳而出”的意思。(3)请同学们再把这一自然段齐读一遍。(三)、探究创新,拓展延伸1.学习第六自然段文章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两亿年前恐龙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板书:到处遍及)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恐龙的身影呢?请同学们齐读第六自然段。2. 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至今还是一个迷。恐龙可能是怎样消失的?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小短片。小朋友们在课后可以到网上查查资料,以“恐龙消失之谜”为题写一篇文章,下节课我们进行讨论交流。七、教学反思恐龙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但本课不应是枯燥无味的说明方法的学习,而应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课文特点,让学生在兴趣与乐趣中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在读中学习文章是如何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的可读性。在这节课上,我着重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全文的大体结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通过借助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1)百度恐龙图片,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导入课题,激发兴趣。这时,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撩拔起来了。(2)分类教学,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形象的比喻介绍恐龙是本课的语言特色。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设计课件时候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教学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充分做到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么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并让学生逐词逐句读中理解行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方法进行的描述。从一个句子、一段话,从文中的插图、环境描写入手,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教师只在一旁适时点拨。这正是“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例如教“雷龙”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有关雷龙的句子读一读。并问学生为什么叫它“雷龙”呢?雷龙的特点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然后在雷龙的鸣声中,庞大的雷龙形象图出现了,边上再配上大象走来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写雷龙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呢?除了打比方,还将雷龙与生活中能见到的动物“大象”做了一个生动的比较呢!学生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写作方法,一举两得。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学生对研究恐龙的兴致愈发浓厚起来。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媒体的运用能使语文课增色不少,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手段。在运用过程中,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化难为易,需要今后的不断实践探索及同行们的集思广益。我坚信解放思想,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把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而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