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整理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715440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中 国 古 代 史整理:莫金权 何金成 时间:2:39第一局部 阶段特征与新课标卷相关题目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兴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开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开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开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底。(一)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开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开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1.2015,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X地X,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2013,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 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异;在经济兴旺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 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异明显。这明确A经济开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3.(2011,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 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4.(2010,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如下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 封国国名的是 A某某、某某 B某某、某某C某某、某某 D某某、某某5.2009,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二、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开展的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开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根底;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同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开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根底;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开展;1.2015,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假如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2.2014,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明确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如此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某某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2012,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4.2010,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 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表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2007,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防止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一样的字时,必须改“相邦为“相国“内史省为“中书省“昌南镇为“某某“大都为“北平6.2007,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7. 2007,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开展时期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220589年【总特征】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开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开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开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1.2011,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 图。该图反映出2.2009,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 众人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四、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581年907年【总特征】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开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开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1.2014,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武如此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某某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根底薄弱2.2008,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 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 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 朝廷对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 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五、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开展时期9601368年【总特征】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锋利。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开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开展超过了前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兴旺,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1.2015,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2.2014,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X“存 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3. (2013新课标,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开展,宋代一改此法,“不 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4. (2013,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2012,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6.2009,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7.2008,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 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8.2007,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一样的是“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总特征】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开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开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中国开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开展的潮流。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某某启蒙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表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1.2015,27表1某某、某某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某某151621某某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开展促进文化兴盛 2.2014,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 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明确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开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3.(2013新课标,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 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 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明确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某某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开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4.(2013新课标,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某某,黄脸的典韦白脸的 曹操,黑脸的X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5.(2013新课标,26)明朝有人描述在某某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 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明确当时A 岭南经济开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6.(2012,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开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如此有分裂,有分裂如此有力征,有力征如此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如此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7.(2012,28)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 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 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8.2012,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 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 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9.2012,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与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如此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四民10.2011,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11.2010,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某某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12.2010,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如此无以为道13.2009,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A .决策 B .行政 C. 监察 D. 司法 14.2008,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15.2007,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16.2010,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如下各题。 材科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某某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X,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X,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某某民机不少于3400X。“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开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开展的特点。(8分)史学常识与材料解析题1.(2013新课标,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 有人据以否认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 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明确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 2009,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局部组合而成,上部 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 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3.2008,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4.2015,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如下要求。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开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X被宋代儒者承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X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某某。摘编自X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开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5.2014,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如下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承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与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62013,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如下要求。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开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X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与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X假如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X:“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方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7.2013,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如下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拟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2011,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如下各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如此,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如此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如此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优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与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X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表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第二局部 高考考点训练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点1:分封制1.2011某某,1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根底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2.(2015某某,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3.(2015某某,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X。此主X者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4.2012某某,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BCD考点2:宗法制5.2013某某,2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根底,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6.2015某某,14如下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与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如此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与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7.2013某某,9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表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8.2013某某,12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9.2010某某,12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3:秦的统一102013,12 某某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考点4:皇帝制度11.2012某某,3 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12.(2015某某,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某某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某某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区分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13.2015某某,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明确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视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考点5:郡县制14.(2015某某,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15.2015某某,15如下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某某 C.宋代某某 162010某某,14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如下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7.2011某某,38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如下问题。节选材料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清楚。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X中国历史通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异。18.2011某某,38 阅读如下材料,回答如下问题。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如此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如此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开展中的积极作用。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6:汉初郡国并行制19.2011某某, 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如下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202012某某,13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宗法制的消亡 D君主专制的消弱 21. (2015某某,14)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与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与其原因。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具体表现。2分222013某某,12 阅读材料,回答如下问题。节选材料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依据材料,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和产生的后果。结合所学指出解决措施。考点7:宋代强化中央集权23.(2015某某,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X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242014, 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252012某某,14王安石在某某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与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冗兵冗官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 C D考点8:元朝行省制262011某某,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27.(2015某某,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明确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28.2015某某,17历史开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答案是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 C. D.29.(2015某某,4)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法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明确金章宗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302012某某,9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312011某某,4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假如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与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与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综合: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趋势322014某某,4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332014某某,14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表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开展区域化程度提高342013某某,11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35阅读材料,回答如下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根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根底性制度是“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和“国有专营制度,它们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两项制度说明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考点9:唐朝三省六部制362010某某,4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当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37.(2015,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38.(2015某某,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 B.主X建立内阁 C.主X加强相权 39.2015某某,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开展过程40.(2015某某,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412013某某,3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42.2012某某,10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432010某某,14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假如有未当,如此门下缴驳,假如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表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考点10:宋代分割相权442013某某,7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某某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与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452011,13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如下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462010某某,10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X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考点11:科举制58.2015某某,13某某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知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表现了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59.2013某某,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如此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明确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602012某某,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612011某某,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X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622011某某,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行省制63.2011,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某某、某某,清代在某某、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明确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开展的需要642010某某,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652010某某,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如下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662012某某,21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严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如下材料:材料一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24.5%46.1%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如此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四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说明表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与整体的统合功能。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请加以评述。考点12:监察制度672012某某,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与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如此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根本对等682010某某,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692013某某,13权力监视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如下问题。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视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视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根底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表现了权力监视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