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笔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644464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保障概论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绪论一、社会保障的涵义我国: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史柏年: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普遍性2、强制性3、共济性4、不可逆性(刚性)三、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两个方面。(一)社会功能第一,社会稳定功能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时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而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安全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第二,社会补偿功能主要体现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 1)天灾使人丧失劳动力,政府提供资助;( 2)自身的生老病死、社会的失业等使收入中断。第三,社会公平功能首先,社会保障强调社会成员参与机会的公平性,在社会保障的实施中,不存在特殊阶层,只有建立在权利平等基础上的机会平等,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都被强制地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次,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社会成员发展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最后,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了社会成员发展结果的不公平。(二)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第一,调节经济功能( 1) 社会保障有助于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2) 社会保障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第二,投入融资功能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种保险费、财政补贴以及资金运营收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每个国家经济的增长都离不开资本积累)。第三,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社会保障通过提供各种帮助而使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要素的有效配置。思考:社会保障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有何帮助?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理论源流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一、社会思想渊源1、西方理想社会思想这种思想最早体现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公元前428公元前347 年)的理想国中。柏拉图反对私有制,强调分工与互助,追求财产公有,主张确立公正原则,消除暴力和贫困,倡导社会平等与秩序和谐。进入近代社会以后英国的莫尔( 1478 一 1535 年)在乌托邦(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一书中,对当时英国社会进行批判,指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并描述了一个没有剥削、财产公有、分配公平的理想社会。意大利的康帕内拉(约 1568-1639 年)在太阳城一书中,描述了一个政治民主、财产公有、由全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消费、没有贫富对立、实行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都能够得到保障,社会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助共济关系。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法国的摩莱西(约 1706-1758 年)在自然法典一书中,用理性原则论证未来社会,并从理性和正义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它是万恶之源,只有公有制才合乎社会正义,提出社会应给每一个成员安排工作。法国的圣西门( 1760 一 1825 年)在论实业制度,傅立叶 (1772 一 1837 年)在新的工业世界与协作的世界中,也都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并构想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英国的欧文( 1771 一 1858 年)在新社会观一书中,提出合作公社,主张通过改革实际来构造理想的社会模式,并身体力行进行社会改革的实验。2、中国社会思想纵观中国历史,社会保障思想最早是与安民、抚民的思想混合在一起的,它可以追溯到舜时期。而真正产生社会保障原始思想的时期则是奴隶制度得以确立,尤其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得以创立以后。以后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就逐渐形成了对后世颇有影响的大同社会论、社会互助论、仓储后备论、社会救济论等各种社会思想。( 1)大同社会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对大同社会作出过这样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残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汉代以后的封建社会里,大同社会的思想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宋代康与之在昨梦录中描述的理想社会,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提倡的“太平天国”等,都表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进入近代社会后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以仁爱之心、人道主义作为大同社会理想的基石,并汲取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其内容还具体涉及养老院、教育与医疗福利、社会公益事业等。孙中山是中国大同社会思想的重要继承者,他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三民主义”,而其中的民生主义包含着社会保障的理念。所谓“民生”指的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并主张兴办教育事业,保障充分就业,实行全民的公费医疗,建立养老设施等。( 2)社会互助论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主张“兼爱交利”,提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孟子主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汉代,于吉撰著太平经一书认为“或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 然智者当包养愚者,反欺之,一逆也;力强者当养力弱者,反欺之,二逆也;后生者当养老者,反欺之,三逆也。”宋代学者张载提出敬老慈幼、扶困、济贫的思想。孙中山先生更认为互助是人类的本性,主张人类社会的进化以互助为原则,提出“进化之动力在于互助而不在竞争”。( 3)仓储后备论。仓储后备论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汉代大臣贾谊上汉文帝疏中说,“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至今,未之尝闻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明代汪文义指出,“能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者,可御水旱之来,当患而为之备,即灾而为之捍者,可免流离之苦”。不仅如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还将仓储后备论变成具体的救灾措施。( 4)社会救济论。纵观中国史籍,有关社会救济方面的议论与著作很多,其中赈济说的影响最为深远。所谓赈济说,即主张用实物(主要是粮食与衣服布帛等)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端困难无法生存的社会成员,以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障思想。宋代救荒全法中指出:“赈济者,用义仓米施及老、幼、残疾、孤、贫等人,米不足,或散钱与人,即用库银籴豆、麦、菽、粟之类,亦可。”(菽,豆的总称)到了明代,林希元、王圻二人对赈济说作了系统概括,不仅主张赈济,而且专门列出了赈济的方式与实施措施。二、经济思想渊源早在 17 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英国的威廉配第(1623-1687年)在其著作赋税论中就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有关于社会保障的思想。威廉配第主张国家应合理地干预经济生活,并要保证六项公共经费的开支,包括“国家的公共经费,就是陆、海两方面国防所需的经费”,“公共经费的另一项目是行政官吏首长和其助手的俸禄”,“公共经费的第三项,就是为拯救人的灵魂,启示他们良知所需的经费”,“另一项目是各种学校以及大学所需的经费”,“另一项目是对孤儿、无家可归的儿童以及弃婴的抚养经费,和对各种失去工作能力的人及其他没有工作的人的赡养费”,“最后的一个项目,就是修筑公路、疏治可资通航的河流、水道、建筑桥梁、港湾和举办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所需的经费”。“六项公共经费,其中四项可以削减 对这两项,我们主张增加。大体上说,我把这两项中的头一项叫做贫民救济。这包括身体健康的老年人, 此外还有孤儿、无家可归的儿童及弃婴的收养所”,“当所有无依无靠和没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得到这样的扶养,而懒惰和盗窃成性的人都由法官加以管束并处罚的时候,我们就必须为所有其他贫民寻找一些固定的职业 他们的儿女也要像上面所说那样在其他地方得到抚养”。18 世纪末到19 世纪,早期英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西斯蒙第(1773-1842年)尽管提倡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但他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一书中关于财富与人口的关系时提到:“富人能够增加自己的财富,他们有时用增加新产品的方法,有时窃夺原来应该属于穷人的一大部分财产;为了使这种分配更为合理、分配均衡,我们几乎始终呼吁亚当斯密所摒弃的政府干预。”“我们把政府看成应该保护弱者不受强者欺侮的保护者,应该成为没有自理能力的人的保护者,应该代表公众的长远利益,应该使长远而稳定的集体利益不受暂时而又强烈的个人的利欲所侵犯”。“立法者还必须使穷人得到某种不受普遍竞争影响的保障 只有财富的增长才能使全国各阶层以获得更多幸福。”而保证国家的那些阶层的人的经费“必须由集体通过从每个人的收入中强制征收一部分税款来支付”。19 世纪,英国改良主义经济学家霍布森( 1858-1940 )提出为保证“最大的社会福利”,国家必须干预生活,国家不仅可以通过赋税消除财富不均,而且应当对一些企业进行直接管制,以便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调和起来,使“最大多数的人最大幸福”得以实现。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1877-1959 年)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减少国民收入总量,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从这一理念出发,庇古主张政府干预再分配或第二次分配,以增加社会福利。马克思( 1818-1883 年)在 1875 年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六项扣除”学说,即“要从社会总产品中首先进行扣除:其一用于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其二用于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其三用于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在把余下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其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其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其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这就更加鲜明地表述了社会保障的思想并说明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具体来源。三、政治思想渊源17 世纪,英国的洛克( 1632-1704 年)提出的个人主义、自由、议会、民主、私有制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身之本,同时也确立了国家为保障责任主体一职:“国家是以公共权力为支持,以法律和所有权为内容的共同体,凡是为了谋求维护和增进公民生命、健康和所有权的事务都归国家”。18 世纪法国的伏尔泰( 1694-1778 年)认为,一切享有各种天赋能力的人,都是平等的,最好的政治统治就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在其中都能得到法律的平等对待和保护。18 世纪后半期,美国的托马斯潘恩(1737-1809 年)提出:“不论政府的形式或组织如何,其惟一目的应是谋求普遍的幸福”,应该将政府所征收的税用于救济穷人、发展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险并提供城市失业救济,希望政府通过合理税收来逐步消除贫穷、愚昧。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 1743 一 1826 年)曾强调天赋权利论、人民主权论,强调权利的平等和不可侵犯性。从每个人固有权利出发,杰斐逊认为,成立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特别是生存权。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德国康德和黑格尔的政治思想蕴含的社会保障理念也是十分丰富的,他们对国家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应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康德( 1724-1804 年)认为一切公共权利的最后目标就是每个公民能够绝对地拥有分配给他的东西。黑格尔( 1770-1831 年)认为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而个人只是国家的一些环节,只有在国家中并通过国家才能实现其人格、自由和权利。18 世纪英国功利主义的代表边沁( 1748-1832 年)提出的“最大幸福”原则。边沁认为,每个人都追求自己最大幸福,但个人对最大幸福的追求并不一定导致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如果一个人的最大幸福以多数人的不幸为代价,那么,这种个人最大幸福就不应是社会追求的理想,因为只有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社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会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和价值标准。四、宗教思想在西方社会,宗教被称为慈善之母,它对早期社会保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方面,而且也突出地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因此,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亦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渊源的另一个来源。宗教对社会保障的作用:一是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二是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示范;三是补充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不足。第二节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流派一、民主社会主义学派1、民主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主社会主义是在“讲坛社会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社会保障流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社会主义的旗号来实施福利国家政策。“讲坛社会主义”又称新历史学派,是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德国盛行的一种学说。它反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举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劳资合作和实行包括社会保险、缩短劳动日、改良劳动条件等社会政策。“讲坛社会主义”由德国一些高等学校讲授社会主义学说的教授、学者创立,其代表人物古斯塔夫斯莫勒、阿道夫瓦格纳、路德维希布伦坦诺等。“费边社会主义”是英国一些学者在 1884 年成立的费边社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社会学说,韦伯夫妇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这种学说害怕阶级斗争,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社会改良。主张扩大政府权力来改善社会福利,认为只要把私有财产转移到国家手中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对非劳动所得收入和遗产征收累进所得税,要求制定全国最低生活标准并由国家采取一切措施来保障居民的生活不低于这个标准,以渐进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社会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工党作为欧洲最大的社会民主党,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纲领,同时制定了“政治自由、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凯恩斯主义和平等信念”等五大原则,并于 1951 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上公开提出。在这次会议上,各国社会民主党共同发表了法兰克福宣言,英国工党的混合经济、公平分配收入等主张被接受。2、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1)主张用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来推进福利国家政策,提倡劳资合作,强调通过高额累进税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以实现收入均等化和社会公平。( 2)在社会理想方面,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社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拒绝暴力革命,主张通过社会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 3)在对待社会福利方面,主张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 4)在道德价值观方面,民主社会主义一致推崇平等、自由、博爱。3、对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简要评价( 1)民主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主张等,构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和政策基础,迄今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从而确实是现代社会保障事业的积极推动者。( 2)民主社会主义提倡的理想社会,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仅靠这些措施显然不行。( 3)民主社会主义的国有化和计划经济主张,以及用高税收、高公债和通货膨胀来支撑的高福利政策,已经遇到了现实的挑战,从而有重新检讨的必要。二、新自由主义学派1、新自由主义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古典自由主义是 19 世纪初开始出现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主张公民自由,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反对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人物是边沁、穆勒、坎斯曼等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早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他们以推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资本主义著称于世。2、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1)认为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私人企业制度和自由市场制度是迄今为止所能选择的最好制度。( 2)主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 3)全面否定福利国家的普遍福利政策。3、对新自由主义学派简要评价( 1)纵观新自由主义理论,可以发现其对于个人自由、个人责任、市场效率等问题的阐述是有一定道理的,对福利国家的某些批评也是中肯的。但它对福利国家持完全批评的态度,这是不尊重历史事实的,因为即使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盛行的英国,肯定福利国家的正面成就大于负面效果的思想仍然居于主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流。( 2)从新自由主义理论,我们能够吸取到的养分或许就是保持对社会保障持续膨胀的警惕,同时发挥出市场机制的应有作用。三、中间道路学派1、中间道路学派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学说或思潮,中间道路理论产生于20 世纪 30 年代。 1938 年,英国的马克米廉(英国学者,1957 1963 年担任英国保守党政府的首相)与凯恩斯、贝弗里奇等合作出版了一部论述社会和经济再造计划的著作中间道路,由此而确立了中间道路的基本理论。2、中间道路学派的基本观点第一,资本主义是最好的体系,这个体系导致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不管资本主义有什么优点,它本身仍然产生了许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导致了贫困、不可容忍的不平等和失业,这些问题是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第三,政府的行为能最大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能结束贫困,降低不平等,实现充分就业。3、对中间道路学派的简要评价客观地评价中间道路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它其实是在妥协与矛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折衷理论,这种理论观点及其政策主张确实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能否最终被西方国家普遍并长期接受,从而成为现实政策,以及能否真正取得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成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第二章社会保障历史演进(带下划线的文件为现行文件,重点)第一节影响因素和基本线索一、影响和制约社会保障的因素1、经济因素首要因素(主要贡献因素)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可能出现财富的剩余,并使国家、社会或家庭具备帮助有需要者的能力,进而才有物质的援助活动的存在。2、道德因素3、政治因素4、社会因素5、文化因素、宗教因素二、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线索根据社保活动的具体实践,对其发展阶段作不同的划分。1、以政府介入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则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实践分为三个阶段:( 1)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2)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3)现代社会保障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改革阶段2、以社保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分为三个阶段:( 1)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2)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3)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第二节传统社会保障时期一、慈善事业时代1、社会背景不发达的农牧社会2、宗教慈善事业宗教是当时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来源,且直接指导着社会救济活动。3、官办慈善事业由官方开展但尚未制度化的社会救济活动。4、民间的慈善事业二、济贫阶段1、社会背景社会动荡,人口大量流动,贫困、失业、流浪现象剧增。2、济贫制度的确立1601 年英国济贫法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时期以英国在 1834 年颁布的新济贫法为起点。分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改革阶段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社会救助的出现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标志:英国议会于1834 年颁布了济贫法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社会保险(核心)的产生1883 年,德国颁布了疾病保险法(社会保险产生标志)1884 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 年,颁布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国际上最早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 1890 年至 1919 年间各工业国纷纷仿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1935 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典社会保障法,它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盲人补助、老年补助、未成年人补助等。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福利国家的出现1948 年,英国首先宣布建成“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四、社会保障的改革1979 年,英国首先采取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处在社会保障的调整与改革时期新旧济贫法内容上的区别?P26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 P40 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1、初创时期(1950-1957 年)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创立的标志是 1951 年 2 月政务院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保障制度两套不同的制度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2、初步调整时期(1958-1966 年)第一,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1958 年 2 月,国务院全体会议修改并通过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第二、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整。P37-383、停滞时期(1966-1976 年)4、恢复重建时期(1978-1985 年)5、改革与新的发展时期( 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97年 7 月 16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2)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海首先建立)( 3)建立城镇失业保险制度1986 年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93年国有企业职业待业保险规定(P169 第三段名称有错)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第三章社会保险 ( 重点 )第一节社会保险概述一、社会保险产生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社会保险的组织架构借鉴了社会互助组织;社会互助组织和商业保险为社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一)社会互助组织为社会保险提供了组织方面的经验,奠定了组织基础。互助组织产生于 17 世纪末,是产业工人为抵御劳动风险而创立的互助互济基金会组织。社会互助组织,从制度属性、管理形式、项目设置、责任承担等多方面为后来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提供组织经验和基础。制度模式不以营利为目的、共同集资、互助互济多种管理形式各种互助会互助项目疾病、工伤、失业、老年等责任承担会员享受权利同时承担义务(二)商业保险为社会保障提供了技术方面的经验,奠定了技术基础。商业保险起源于 15 世纪的海上保险。二、社会保险的含义1、含义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失业带来收入减少时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提供一定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最早产生于德国,以 1883 年的疾病保险法案为标志我国以 195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标志2、社会保险的特征( 1)强制性(强制参加、缴费)( 2)劳动属性( 3)互济性三、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社会保险的产生标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原因:( 1)从参加对象看,社会保险的参加主要是劳动者,而劳动者是社会最重要的群体( 2)社会保险承担着养老、工伤、生育、医疗、失业这些风险,而这些风险包含劳动者所能遇到的导致收入中断或永久失去的几乎所有风险( 3)社会保险待遇的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的最大比重2、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从保障层次、水平分析)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相同:保障社会成员的生活,互助共济,分散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不同点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保障目的非赢利性的政府行为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保障对象劳动者全体国民实施方式强制参加自愿参加实施水平基本生活与投保数额挂钩,多投多保权利义务结合严格对等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立法范畴劳动立法经济立法我国社会保险基本框架城镇农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生育保险生育保险为什么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P27德国保险三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国家对民众生存状况的保障,由社会救助发展到社会保险,从而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历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第二节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的核心)一、养老保险的定义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或制度)二、养老保险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生产力发展,家庭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退休老人在岗时已把退休后的生活费交给了社会三、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1、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同时解除劳动义务的原则。2、确实保险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P95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四、养老保险缴费方式及养老金发放方式7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缴费方式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个人缴费率统一调整为个人工资的 8%,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企业缴纳费率一般为职工工资总额的 20%,全部进入社会统筹账户,不再进入个人账户。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基本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金 /120五、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第二条 本法适应于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包括农民工、已经按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退保,只退个人账户,而不是统筹个人账户资金)第三条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2、转入流程(了解)3、转出流程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了解)新农保制度创新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相结合;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福建省日前基础养老金水平定位55 元福建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金福建省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第三节医疗保险一、医疗保险的定义医疗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保险人非因工疾病或伤残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并失去收入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二、医疗保险的意义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及家属的生活稳定;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有利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医疗保险的对象医疗保险是一种强保险,凡在法令规定的范围内应投保的公民均应投保,无选择余地。四、医疗保险的给付医疗保险给付是被保险人因疾病或伤残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获得报酬期间由政府和社会给予现金补助和提供医疗服务,以填补被保险人的收入损失,维持其本人及家庭的政策生活的行为。享受医疗保险的给付条件,有如下规定第一、被保险人患病时已从事有收入的工作,而且是非因工患病而又不能从雇主方面获得正常工资或病假工资。第二、被保险人必须交足规定的最低合格期限内的保险费。五、医疗保险的基金来源实行医疗保险的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被保险人和雇主,政府一般只提供少量或不提供补助。六、我国历史上曾实行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七、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1994 年,我国进入社会保险全面改革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1994 年,“两江”试点1996 年,扩大试点范围1999 年,彻底全面改革P116:1999 年医保改革的基本内容: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P146 最后覆盖范围:P147城镇医疗保险的统筹范围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也可以以县为统筹单位。直辖市原则上以市为统筹单位,即在全市范围实行统筹。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用人单位的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的缴费率一般为职工工资的2%8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福建省内地单位8%,沿海 7%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各地要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 倍左右。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或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不再由统筹基金支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确定统筹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2009 年起 个人 40 元政府80 元重点保障大学生的住院和门诊大病治疗2013 年每人每年340 元 个人缴 40 元(新生首次 53.3 元,政府补 300 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3 年每人每年340 元,政府 280 元,个人 60 元 1995 年我国台湾地区的全民健康保险法第四节失业保险一、失业保险的定义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因遭受本人所不能控制的失业风险而暂时失去收入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非自愿性失业的四种形态:1、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2、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出现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另一些行业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3、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某些产业生产受气候条件、社会风险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而引起的失业。如旅游业4、结构性失业。又称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劳动力不能适应发展了的技术水平和变化了的产业结构而引起的失业。 1901 年比利时干脱市首创自愿性失业保险。 1911 年 12 月,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法律颁布并实施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英国。二、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1、失业保险的范围和对象2、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3、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和给付期限4、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和管理三、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1、失业者必须符合劳动年龄条件2、失业必须是非自愿失业3、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期限条件4、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四、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1、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部阶段性法规建立的标志是 1986 年 7 月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发展: 1993 年 4 月国务院颁布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成熟: 1999 年 1 月,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失业保险条例2、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 1)覆盖范围和对象条例规定,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是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对象是城镇企业、失业单位的职工。城镇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2)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城镇企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的比例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 1%缴纳失业保险费。( 3)给付条件9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 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4)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期限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积缴费时间满1 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 个月。累计缴费满5 年不足 10 年,最长为18 个月。 10 年以上,最长为24 个月。重新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最多不超过24 个月。思考题:失业和下岗有何不同?失业人员已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下岗职工虽然无业,但是未和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档案仍在原企业第五节工伤社会保险一、工伤保险的定义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用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二、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工伤范围认定、工伤鉴定、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基金筹集与管理、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等。(一)各国法律对工伤范围认定均包括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职业病作为工伤的一大类别,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二)工伤鉴定是工伤保险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决定劳动者遭受伤害能否享受待遇及享受哪一集待遇的依据。(三)工伤保险待遇大体上包括一下三方面:医疗待遇(挂号费、住院费、药费等)伤残待遇(由工伤保险机构给的现金津贴)死亡待遇(丧葬补助和遗属抚恤金)(四)资金筹集遵循的原则企业或雇主缴费原则;按风险程度征收、调整保险费原则。三、工伤保险的特征P175由国家立法形式颁布,强制实施。就工伤保险方案本身和常规做法而言,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而由雇主缴纳全部费用。实行“无过失赔偿”制不受年龄限制,不论学徒工、熟练工或技术工,一概赔偿保障项目完备,待遇优厚思考:下列哪种情形可以认定为工伤?1 :公务应酬喝酒过度胃出血2 :公司保安殴打闹事员工,反被员工打四、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2003 年 4 月 16 日,第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a) 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b) 醉酒导致伤亡的c) 自残或者自杀的第六节生育保险一、定义生育保险是指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二、意义补偿因生育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妇女生儿育女的权利,保护劳动者后备力量的健康成长。三、生育保险不同于其他社会保险的特点1、生育活动造成的劳动能力暂时丧失是正常的生理活动引发的,一般不用特殊治疗,而重在休养与营养补充。2、生育保险费用的性质,不仅是为了维护妇女劳动者劳动能力的简单再生产,而且对于实现劳动力10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扩大再生产数量的合理性和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3、生育保险对象仅包括已婚的女性劳动者。4、生育保险在我国只适用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妇女劳动者,并且还必须符合和服从国家计划生育的规定。5、生育保险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6、其待遇水平一般均高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四、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一些规定 1994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从1995 年 1 月起开始 1994 年 12 月劳动部颁布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标志着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行社会统筹,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保险费的提取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 1%,职工本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生育津贴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发。对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发放。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在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超过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 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 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 天;生育多胞胎的,每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 天。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第四章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社会救助p199一、社会救助的定义社会救助是指当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的程度和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和其他援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救助的历史回顾古罗马帝国很早规定,所有人均可在贫困时得到贵族分发的谷物。我国古代救灾措施有:养恤、蠲缓、赈济、货赈等p202 1601 年,英旧济贫法标志以立法形式介于社会救助 1834 年,新济贫法标志社会救助制度出现。三、社会救助的特点与对象1、特点( 1)救助义务的单向性( 2)经费来源的单一性(政府财政支出)( 3)救助范围的全民性与对象的限制性( 4)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 5)救助手段的多样性2、对象( 1)无依无靠(即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 2)虽有收入,但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 3)因天灾人祸的影响而急需获得社会救助者。四、“贫困线”的确定:社会救助的标准(一)贫困的概念:是指社会成员缺乏必需的物质资料和服务,无力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一种社会现象。绝对贫困 : 是指社会成员不能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饮食和居住条件的状况。相对贫困:是指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处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之下的状况。(二)贫困线的确定1、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 =食品指出 / 家庭消费指出*100%恩格尔系数生活水平 60%绝对贫困50%-59%勉强度日40%-49%小康水平1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30%-39%富裕 30%最富2、收入比例法一般情况下,收入标准相当于社会平均收入的50%-60%或以下就视为贫困。3、市场菜篮子法先列出一定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如大米、蔬菜、油盐酱醋、水电煤气、基本交通费等),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的现金,以此金额确定贫困线。4、生活形态法是指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入手,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属于贫困,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调查确认,据此以确定贫困线。五、社会救助的措施1、直接的生活救济2、多种形式的发展援助六、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1993 年 上海首先开始(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4 年山西省民政厅在阳泉市开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试点1996 烟台、河北平泉、四川彭同市、甘肃永昌县实行综合社保试点(包括低保)相关文件: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方案(三)最低生活保障的经费筹集办法中国在开始建立诚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各级财政分级负担;各方出力,财政保底 p209 (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程序申请调查审核与批准公示发放保障金第五章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社会福利一、生活福利的含义1、定义:就其最基本的含义而言,指国家或社会通过有关的政策或立法,向全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和不断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资金保障和社会服务。2、广义社会福利:把“社会福利”当作“社会保障”的同义词狭义社会福利:仅指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定范围和领域3、特征( 1)服务对象最为广泛,包括全体社会成员。( 2)免费、减费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目的不在营利,而是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3)福利措施费用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部分也来自用人单位及私人捐助。二、社会福利的种类按享受福利的 对象 可分为妇婴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劳动者福利等。按具体内容 可分为教育福利、卫生福利、住房福利、跟人生活福利、各种社会津贴等。按给付方式 可分为货币形式的福利、实物形式的福利、服务形式的福利、带薪形式的福利等。按提供途径 可分为社会津贴、社会福利设施、职业福利和社区服务。( 1)社会津贴:如地区补贴、降温补贴、冬季取暖补贴、物价补贴等( 2)职业福利又称职工福利( 3)社会福利设施:是由国家、集体和社会共同建立和举办的福利企事业单位和场所。社会福利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p249三、我国职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目标(一)我国职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1、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弱化了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3、办事效率降低,隐性失业加剧;4、阻碍了全国劳务市场的形成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5、从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中暴露出大量问题和弊端。(二)职工福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从实际出发,将大多数国有企业现有的后勤服务设施推向社会,推向市场,有封闭福利型过渡为开放1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经营型,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同时,通过收入分配几只的配套改革,将各种工资性福利补贴纳入工资分配范畴,提高职工收入的工资化、货币化程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企业按照需要和可能,自主决定兴办必要的集体福利,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六章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一、社会优抚的含义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特殊保障制度。(一)优抚对象我国现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2004 年 8 月 1 日公布, 2004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对优抚对象的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是本条例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优待。(二)社会优抚的特征1、优抚对象的特殊性(军人及其家属)2、优抚目标的双重性(经济上保障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水平;政治上对其精神的褒扬鼓励,号召全社会学习)3、优抚内容的综合性(兼具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4、优抚待遇标准的激励性(军人工资高,退役后的补助水平高,伤残抚恤的标准高于工伤保险 )二、社会优抚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上的优抚行为是和国家一同产生的。(一)我国的形成发展(二)部分国外社会优抚形成与发展三、社会优抚的内容(一)社会优抚1、社会优待。它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优抚对象提供资金和服务的优待性保障项目。2、伤亡抚恤( 1)死亡抚恤:根据抚恤内容的性质不同,死亡抚恤又分为一次性给付和定期给付两种形式。( 2)伤残抚恤: 等级有别,城乡有别(二)退役安置退役安置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向退役的军人提供资金和服务保障,使之重返并适应社会的一种优抚保障项目。1、特点:政治性;社会性;被动型2、主要内容:就业介绍;教育培训;福利保障四、我国现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部分内容:第十五条对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给定期抚恤金:(一)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二)子女未满18 周岁或已满18 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三)兄弟姐妹未满18 周岁或者已满18 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小常识:军人退役后,有的叫复员、有的叫专业、有的叫退役,三者有何区别?复员(一期三年):指1、 2 期士官退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