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6 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2.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 背诵观书有感。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体会书的价值。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赞美书的名言警句。学生:课前查阅观书有感的资料及朱熹和狄金森的简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读名言警句,谈话导入:(1)出示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从这些名言警句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书对人类的重要价值)2、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有关书的诗。一首是(生)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一首是(生)美国女作家狄金森的神奇的书。(板书课题) (2)展示资料,介绍作者2、引导设疑师:你认为学习这两首诗主要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呢?生: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生:还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3、出示自探提示:1) 自读这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运用你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在旁边做好批注。3)从这两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学生自读探究。二、解疑合探:(一)整体感知:1、交流诗句中难读的字词或句子。抽读正音。注意“亩”“徘徊”“渠”“籍”“谛”“栅”的读音。2、通过自学,你初步明白了什么? (二)了解观书有感的意思。1、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鉴开:像一面打开的镜子。(比喻)徘徊:来回移动。(动作理解)渠:它,水塘。清如许:如此清澈。2、全班交流诗句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哪些景物?(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悟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6、你从中又有什么启示呢?(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的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趣高雅!)7、想象促朗读,寄情于诗间。1)师:让我们边想着这美丽的景象,边吟诵这首诗。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美的境界和读书融合,让我们再去感受书的神奇。(三)了解神奇的书大意。1、 指名读诗歌,评议、再读。2、 自主交流,体会书的神奇。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3、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仿写填空):书像_,_;书像_,_书像_,_4、 有感情地朗读。(四)再读这两首诗,说说书的价值。三、质疑再探1、快速浏览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预设:这两首都是写书的诗歌,其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第一首诗是古诗,以理入诗,于形象中寓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要多读好书;第二首诗是现代诗,直接抒发了对书籍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四、运用拓展:1、生自编题。2、师补充:1)谈谈学了这两首诗的感受。2)背诵观书有感。3)积累有关书的名言警句。板书设计 古诗 16、诗两首 书的价值 现代诗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