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三年级语文上册 18.小稻秧脱险记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3.提高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4.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合作精神。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教学课时三课时。 知识点详解 小稻秧脱险记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气势汹汹:形容态度或声势十分凶猛。“一群”“团团围住”说明杂草很多、很密,长势很旺。从“气势汹汹”“嚷”“快把营养交出来”可以看出杂草的蛮不讲理、气焰嚣张。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段导读:杂草围攻小稻秧。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句导读:“搬到大田来”指稻秧刚被插在稻田里,还很小,因此显得很弱小。 从“一拥而上”“拼命”“抢”都能看出杂草的蛮不讲理。蜡黄:形容脸色像蜂蜡一样淡黄。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杂草的蛮不讲理表现在哪里?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的处境怎样?段导读:小稻秧被气得病倒了。 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寡不敌众,危在旦夕。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小稻秧遇险了。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毛毛雨”指的是什么? “毛毛雨”指的是人们为了除去杂草而喷洒的除草剂。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警觉”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好。“警觉”一词说明杂草不仅狠毒、蛮不讲理,还非常敏感、狡猾。大,这里读di。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这不是雨,而是除草剂,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句导读:喷雾器和杂草的对话,表达了喷雾器对杂草的痛恨,从“洪亮”“收拾”这两个词可以体会到。杂草问:“你是谁?”“我是喷雾器大夫。” 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因为喷雾器喷洒的除草剂可以除掉杂草,帮助小稻秧治病,所以他说自己是“大夫”。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有气无力”恰好与前面的“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形成对比。说明杂草很快就被消灭了,证实了喷雾器喷洒出的除草剂的威力。句导读:“大声地说”表明了喷雾器痛快的心理。为什么喷雾器说自己是“大夫”呢?段导读:除草剂来救小稻秧。稻田里的毛毛雨下个不停。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前面与“有气无力”形成对比的词语是什么?不一会儿,杂草纷纷倒了下去。“不一会儿”“纷纷”说明了什么?段导读:杂草被消灭了。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此刻小稻秧是怎样的心情? 重点句解析:小稻秧非常高兴。小稻秧这种喜形于色的表现,既是对自己重新获得营养的庆贺,也是向喷雾器大夫表示感谢。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段导读:小稻秧又生长起来。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喷雾器大夫及时赶到,帮助小稻秧脱险了。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卡片。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板书课文题目)2.请同学们读课文题目,读了之后,你最想知道什么?小稻秧发生了什么危险?他是怎样脱险的?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小组合作学习。(1)布置任务。(出示演示文稿)选择轮读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读文章,组长记录。18小稻秧脱险记多音字:不认识的字或读错的字:哪个句子读得不通顺:记录人:记录时间:学习本课的生字,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同学们读了课文题目后,产生了很多疑问,你们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2)组内学习。2.交流反馈。(1)多音字组词。(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3)教师出示卡片,请学生认读。争吵声音杂草喷雾器小稻秧微风(4)读准字音。纷纷激烈气势汹汹不由分说欺负警觉蛮不讲理一拥而上(5)指导书写。 谁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杂上下结构,注意“、亅”的写法。三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教师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理解的。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 一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解释这些词语,在进行不同层次的读文自由读听教师范读大声朗读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意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语言。从而为领悟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创造良好条件。教学证明:几次读文以后,一些简单的词语学生已能理解其意而无需多言,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去灌输,而要借助情境启发学生去自悟。1.抄写生字、生词,要求写得正确、规范。2.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演示文稿。一提示课文题目,注意书写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文题目,注意“险”的笔顺。二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1.请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老师发给部分学生小黑板,让他们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2.交流讨论。(1)有些词语请学生读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蜡黄脸色像蜡一样黄。(2)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一些词语。用表演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的理解。老师来当小稻秧,请几位同学来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表演“气势汹汹地嚷”。学生感悟到杂草很凶恶,说话声音很大,即“气势汹汹”。借助表演,让学生体会到杂草很野蛮,即“蛮不讲理”。引导学生感到杂草根本不让小稻秧发言,即“不由分说”。警觉:通过师生表演来体会。老师请两位同学一起表演。一位学生读书,一位学生当喷雾器大夫,老师当杂草。(老师表演“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的动作。)收拾: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a.请学生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学生纷纷谈看法)b.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个意思更确切,为什么。收拾就是把杂草毒死的意思。因为课文后面介绍道:杂草纷纷倒了下去。c.想一想下面这句话中的“收拾”一词是什么意思。“我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这里的“收拾”指的是整理的意思。)三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第二天,小稻秧又度过了难忘的一天”请同学们继续编写故事。在故事中请用上“纷纷”“激烈”两个词语。18小稻秧脱险记遇险脱险团团围住吸足了营养蛮不讲理挺了挺身子1.新课程改革对词义的理解强调感悟。感悟,感悟,“感”而后“悟”。怎么“感”?主要是诵读,读得多了,学生便能借助语言环境悟出语句的意思。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时,学生凭借这个词语或句子与上下文中的其他语句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2.朗读应是体验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学生用整个心灵去理解和体味。在教学时,当学生体会到小稻秧的危险处境时,当学生感知到杂草的野蛮时,当学生理解了杂草与喷雾剂大夫的对话时,当学生为小稻秧脱险松了口气时,教师争取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声音由轻、慢到响、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边读边体会,使学生感受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从而把自己融入课文的情节中去,把教学过程推向高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续编故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学生的作品。2.学习使用“纷纷”“激烈”造句。投影。一出示学生的续编故事作品,请同学们鉴赏鼓励学生热情、多角度地欣赏别人的作品。教师有意识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点评。1.故事情节完整,吸引人。2.语句通顺。3.能够在文中正确使用“纷纷”“激烈”两个词。二自愿组合小组,演一演同学续编的故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高度活动”的观点,阐明了活动有利于智力开发的科学结论,它的特色之一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自己。在学习小稻秧脱险记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内容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理解杂草对小稻秧的态度时,教师让一些学生表演,这不仅能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懂得杂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态度、不同处境,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如果说那只是锻炼了一小部分学生的话,那么后来在让学生理解词语“警觉”“纷纷”和读懂第三、四自然段的时候,通过示范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则力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1.看拼音,写词语。wi xin危险yng j拥挤q fu欺负z co杂草fn fn纷纷pn mng拼命2.照样子,写句子。例:小稻秧长高了。小稻秧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1)小树长高了。小树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又向上探了探头。(2)小鸟在树枝上叫。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树林,小鸟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兴奋地唱起歌来。3.造句。纷纷秋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激烈下午,我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1.水稻水稻是湿地的重要产品之一,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历史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开启有史以来可以考证的农业文明之时。现在它养育着全球近半数人口,成为世界上食用人数最多、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之一。2.除草剂用于消除杂草的药剂,通常直接喷洒在杂草上。一般在杂草萌芽期使用,适用于水稻、棉花、蔬菜等多种田间作物,消除由种子萌发的杂草。3.喷雾器利用空吸作用将药水或其他液体变成雾状,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的器具,由压缩空气的装置和细管、喷嘴等组成。4.怎样展开合理的想象?合理的想象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感人,本文就合理地展开了想象,把“小稻秧”想象成幼小的弱者,把“杂草”想象成凶恶的坏蛋,把“喷雾器”和“除草剂”想象成正义的使者。这样,每一种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身份,就便于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呢?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产生在事实的基础上。同学们在平时,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想象能力,如看到广场上的喷泉,你可以根据它的样子,把它想象成盛开的菊花、节日的礼花;可以把被风吹散后的水雾想象成轻烟、微尘等。只要坚持训练,你的想象力就会大大提高。5.怎样抓住关键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如为了表现杂草的蛮横,课文用了“团团围住”“嚷”“一拥而上”“不由分说”“抢”等词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杂草的特点。(2)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如对小稻秧的描写,营养被抢后“气得脸色蜡黄”,杂草被消灭后“高兴得跳起舞来”,还“挺了挺身子”,这样,就很好地表现出了小稻秧的心理活动。(3)抓住文中修饰性的词。如写喷雾器的声音,文中用了“洪亮的”“大声地”这些词,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喷雾器正义的身份。附送:2022三年级语文上册 19.航天飞机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科技的进步,并树立热爱科学的伟大理想。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能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教学课时三课时。 知识点详解 航 天 飞 机一架飞机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着。 从“自由自在”一词可以看出飞机飞行的本领高超。飞机飞行的本领怎样?他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爬升,一会儿翻筋斗,觉得很得意。 这里用了一个排比句,描写了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各种姿态,显示了飞机旁若无人的傲慢姿态。飞得很快,形状很奇特。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飞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呼啸(xio),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句导读:“呼啸”“庞然大物”“腾空而起”等词语描写出航天飞机上天时的壮观。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庞然大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飞机想:“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样快呢?”段导读:飞机巧遇“庞然大物”,感到很惊讶。他找到智慧老人,想问个究竟。智慧老人笑着说:“刚才你见到的是航天飞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 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两万米”“几十万米”,这些具体数字能提高语言的形象性、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形象,增强说服力,突出航天飞机飞得高这一特点。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采用这种说明方法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航天飞机飞行速度之快。句导读:“笑着说”中一个“笑”字写出了智慧老人知识的渊博,面对问题显得很从容。这句话概括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高、快。你能飞两万米高,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东海之滨到帕(p)米尔(r)高原,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智慧老人停了停,又说:“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感叹句。强调了航天飞机的本领大。这是个什么句?有什么作用?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句导读:智慧老人的这些话都是围绕“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一句来写的,介绍了航天飞机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的特殊本领。 回收:把废旧物品收回利用。把发放或发射出的东西收回来。维修:保养和修理。自在:形容没有拘束和思想负担。段导读:智慧老人对航天飞机的介绍。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先写航天飞机外形大、速度快的特点让飞机感到惊讶,然后通过智慧老人的话介绍了航天飞机飞得又高又快的本领和它在人类航天事业中的神奇作用。 重点句解析:智慧老人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还很善于观察、掌握他人的内心活动,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对飞机进行思想教育。智慧老人的话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傲。飞机越听越不自在,智慧老人看出了飞机的心思,亲切地说:“航天飞机有他的长处,你也有你的长处。你的作用也是航天飞机替代不了的呀!”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智慧老人开导飞机,说飞机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长处,谁也替代不了谁。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卡片,地图。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小组合作学习。(1)布置任务。(出示演示文稿)请每位同学轮读文章,组长记录。19航 天 飞 机多音字:不认识的字或读错的字:哪个句子读得不通顺:不懂的词语:记录人:记录时间:学习本课生字,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2)组内学习。2.交流反馈。(1)多音字组词。(2)出示认读卡片。(指名看拼音读,指名带读)(3)边默读课文,边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4)教师注意引导。臂:(b)上下结构,第14画是(丨)。竟:表示有点出乎意料。(5)教师指导书写。 慧 臂(6)把你不懂的词语与同学交流。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腾空而起:向天空上升。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老人:见识多、聪明的老人。究竟:结果;原委。毕竟;到底。释放: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 二再读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航天飞机什么样?航天飞机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19航 天 飞 机脑踪智慧竟卫臂捞维课堂上教师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如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引读等。导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的重点段,也就是重点介绍航天飞机的第二、三自然段。写航天飞机特点的句子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1.认读生字卡片。2.比一比,再组词。3.抄写生词。突然心思智慧老人无影无踪翅膀手臂航天飞机自由自在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科技的进步,并树立热爱科学的伟大理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幻灯片,生字卡片,每位同学一张彩色纸。一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脑袋:袋在这里读轻声(di)。读一读。自由自在庞然大物东海之滨帕米尔高原无影无踪腾空而起转眼间智慧老人二画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分自然段读课文,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说了什么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一架飞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觉得很得意。第二自然段:飞机看到一个庞然大物飞行速度非常快,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第三自然段:智慧老人向飞机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及作用。第四自然段:智慧老人亲切地开导飞机。三回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细细品味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航天飞机什么样?航天飞机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两个问题。看看这些问题分别是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介绍的。(第二、三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1)把描写航天飞机的样子的句子画下来。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航天飞机是一个庞然大物。航天飞机的外形很独特。航天飞机飞行的速度非常快。(从“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看出来的)航天飞机非常灵巧。(从“腾空而起”可以看出来)(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3)你能依据想象,为航天飞机画一幅画吗?请你以航天飞机的身份在画面旁写一段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外形。我是一架航天飞机。你看,我长着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别看我是个庞然大物,飞行起来速度可快了!我的嘴里发出一声呼啸,身体随之腾空而起,一转眼的工夫,我便飞得无影无踪了!(4)学生交流自己为航天飞机配的画及“自我介绍”。教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修改不通顺的语句。补全要点。a.个头大。b.外形独特。c.飞行速度快。以第一人称来介绍。(5)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3.学习第三自然段。(1)智慧老人是怎样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及作用的?画出有关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比较两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航天飞机飞得很高。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体。作者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航天飞机飞得很快,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体、更形象。(2)师生一起读智慧老人的介绍,老师读“刚才你见到的是航天飞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学生接下来读“你能飞两万米高,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飞行七分钟”。请学生谈谈发现了什么。前两句与后两句是总分的句式。第二句概括地写出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后两句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写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同学们能体会航天飞机飞行得更高更快的特点。(4)比较两个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对比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介绍得具体。第二句具体介绍了航天飞机的本领怎样大。(5)假如你就是航天飞机,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本领呢?如果能够引入一些课外知识,就更好了。和同学们交流。(6)请在你画的航天飞机旁,继续为航天飞机作自我介绍。介绍航天飞机的飞行速度及本领。请你用上先概括后具体的句式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我们航天飞机比一般飞机飞得更快更高。一般飞机能飞两万米高,我们能飞几十万米高。从北京到香港,一般飞机要飞行三个小时,我们只需要飞行五分半钟。我们的本领可大了!我们能绕着地球转圈圈,我们能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出了毛病,我们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7)交流,点评。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将要点写全,将句子写通顺。注意运用先概括后具体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9航 天 飞 机外形独特飞得更高更快先概括后具体本领大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这堂课上,教师利用课后的一道题目,也就是给航天飞机写自我介绍,建构了一个平台。它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悄地”落实在其中,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默默地”迁移,变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他们把自己课前了解到的知识也写上去了。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1.填空。(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遥远)的东海之滨(庞大)的航天飞机(宽阔)的帕米尔高原(运行)的人造卫星(亲切)的智慧老人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修改为航天飞机写的自我介绍。4.搜集有关飞机的资料。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飞机的资料。多媒体。一从文中画出描写飞机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一架飞机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着。他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爬升,一会儿翻筋斗,觉得很得意。(飞机飞行性能非常好,他可以在空中做各种动作,所以飞机觉得很得意。)2.飞机想:“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样快呢?”(飞机很纳闷)怎样读出疑问、纳闷的语气呢?谁来读给大家听听?(评读)3.飞机越听越不自在。飞机为什么不自在?(飞机感到航天飞机的作用太大了,自己比不上航天飞机,所以飞机越听越不自在。)二同学们齐读智慧老人的话。请你想一想飞机的长处在哪里结合你查找的资料和生活实际,具体说一说飞机的长处,为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飞机是重要的运输工具;飞机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飞机是必不可少的军事武器。)三飞机听了智慧老人的话,说说他会怎样想,怎样做19航 天 飞 机飞机得意 纳闷 不自在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多媒体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在激发学生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航天飞机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课文中说它是个“庞然大物”,但学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再通过语言描述它有多长、多宽,学生一下子就能了解这个“庞然大物”。为了让学生感受航天飞机升空时的壮观景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航天飞机升空时以及它在太空中航行的录像,学生再读课文时就能将自己看录像后的感受读出来。另外,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到底有多远,东海之滨在哪儿,帕米尔高原在哪儿,学生不太了解。教师通过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们相隔甚远,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1.按照课文的样子,为飞机写的一段自我介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航天飞机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由美国首次发射。研制计划于1972年实施。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4月15日返回地面,试飞成功,2003年2月1日再次执行任务返回大气层时爆炸损毁。主要任务有空间运输、运送卫星入轨、在轨道上修理或取回卫星、天文观测、军事应用、科学实验、材料制造、运送轨道空间站结构材料,以及在轨装配轨道空间站等。2.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是用运载火箭发射,使其环绕地球方向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成为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宇航器。分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三类。3.童话中拟人手法的运用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根据儿童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编写故事。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相关知识,让我们易于接受。如果用严格的科学术语来介绍航天飞机,一定比较枯燥,也不容易让人读懂。在平时编故事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但要注意童话中的幻想虽千变万化,但它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让读者在不平凡的奇异的神话世界里看到人和人的生活,激励人们为争取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