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信息技术 第10课 争当小编辑教案 辽师大版【设计思想】本篇教学设计主要立足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需要出发,对于教学环节的考虑细致周到,环环相扣,流畅连续,实例的选择也与教学内容有着较好的配合,学生通过学习后再次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也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对文章进行编辑操作,学习制作正文常用的基本方法(如文档的合并、段落的编辑、常用编辑技巧等),从而制作出符合格式要求的正文,进而培养学生整体规划能力和审美观。【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对文字处理有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前节课和以前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编辑能力和排版能力,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有所不同,需要照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所以本节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老师可多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带来的收获和乐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word文档的合并方法;熟练掌握文字的修饰,包括文字字体、字号、颜色、首字下沉等的设置方法;掌握段落的修饰,包括段落缩进、行距、分栏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采用主题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与情境创设相结合,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功能,了解书的制作过程,掌握word使用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积极、合作、进取的品质;(3)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重点、难点】重点:文档的合并和文字、段落的修饰难点:文档的合并和段落的修饰【学习准备】三篇文章素材(课前分发至学生机)【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同学们拍的美丽照片)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不少人已经是泰州晚报的小记者了。他们不光用相机留下了美丽瞬间,还用笔记录下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学校文学社想从中挑选一些编辑成册,制作出一本作文选。今天就请大家当一次小编辑,一起来学习作文选的制作吧。师:大家都知道一本完整的作文选,是由封面、序,也叫卷首语,说明,前言、目录、正文、封底组成的。那用软件制作书籍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制作图书的顺序)(出示课题:制作正文)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正文部分的制作。层层深入、新课讲授师:至于正文部分的内容,老师已经发送到了同学们的桌面上,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会发现要查看三篇文章的内容,只能打开三个不同的文档,操作起来很麻烦,要是能放到一个文档里该多好呀。大家有什么办法实现三篇文章的合并?(1)“复制”、“粘贴”命令(学生常用)(2)“插入文件”命令(教师演示操作)提示:文档的合并方法很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去操作。生:打开文档,自行练习。生:一生演示操作师:这位同学做得真好,严格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基本原则进行操作,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再来看看合并好的文章,不难发现三篇文章胡子连着眉毛-含糊不清,怎样使他们独立成篇一目了然呢?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演示操作:插入光标到指定位置执行“插入分隔符”命令生:模仿操作,使三篇文档独立成篇。师:文档已经分隔开来了,我们开始阅读吧,哎?文稿里面怎么有一些红颜色、绿颜色的波浪线呢?这是因为WORD有自动检查拼写和语法的功能,只要执行“工具拼写和语法”命令,就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文稿里还有其他错误?生:找出多处同类错误师:演示用“查找和替换”进行修正。生:模仿操作师:文稿已经编辑完了,可距我们的目标还差的很远。比如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正文标题一般在中间,文字也稍大,字体和颜色也不一样。我这儿有一篇编辑好的文章大家看看经过修饰后的文章同原来的文章相比较,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课件展示两幅文章)生:仔细比较,共同探讨师:老师帮忙总结了文稿修饰的两个入手点,一是文字的修饰,主要包括字体、字号、字形、文字颜色等,二是段落的修饰,包括段落缩进、行距、首字下沉、分栏等。通过以上的操作,我们知道文本的编辑排版,一般通过菜单命令、工具栏按钮、右键快捷菜单实现操作。(课件展示菜单栏、工具栏的位置)生:实践文字修饰操作生:一生演示师:这位同学真是棒,做得真熟练!大家都是好样的,我们就乘胜追击来完成段落修饰这道难关。比如“首行缩进2字符”我们可以执行“格式菜单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演示操作)那“首字下沉”、“分栏”又如何实现呢,请大家尝试操作。生:练习操作(利用电子教室展示几幅练习作品)师:发现共性问题,集中纠正,演示操作。生:改正操作师:大家已经修改的差不多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计时挑战赛呢?比赛内容:对照样例按照要求完成 雪 的修饰,现在计时开始!生:完成操作(大屏幕展示样例和要求)总结评价、谈谈收获师:时间到!大家打开你的作品不要动,我们一起看看几位同学的作品,大家试着做一位小老师分析评价下这些作品。生:多位同学说出自己的观点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学会了WORD中一些编辑排版的技巧,完成了文章的合并,文稿的修饰。正文部分已基本制作完成,但制作作文选的活动还将继续,精彩也将在你们的手中继续附送:2022年六年级信息技术 第15课 循环语句FOR教案 辽师大版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第3章第3.4节For结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FOR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 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1. 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2. 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难点:for语句的综合利用,解决实际问题,编写简单程序。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给出主要内容。 2、讲解其基本格式。 3、应用示例,结合相应的知识讲解。 4、执行过程用流程图和例题用(演示法和讲解法)进行详细说明。师生互动设计: 1.利用课件教学,演示教学相关知识点,采用设问、引导教学。 2.利用阶段性课堂练习、点评和提问,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课前准备 根据我确定的教法,在教学前要做必要的准备,这里我准备了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2分钟)任务1:假如毕业你想买房,所以你从现在开始存钱,第一天存1块钱,第二天存2块钱,第三天存3块钱第一百天存100块钱,那么请问你这一百天一共存了多少钱?提问:有没有一种语句可以让三个部分写在同分位置,让读者更加清晰明了?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解答:用while语句作出程序解答。 提出问题导出本课内容for语句,与while语句相比较,突出for语句的优势(增加可续行)。 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复习,了解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引入这一节内容做一个铺垫。新课讲解(8分钟)写出For语句的一般形式: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循环体语句表达式1:循环变量的初始化表达式2:循环条件表达式3:循环变量自增或自减 教师将for语句的结构写在黑板上,对照while语句所编写的程序,对语句中各个表达式的作用进行讲解。重点突破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先计算表达式1; 然后计算表达式2,如果表达式2条件成立,即循环条件成立,就执行一次循环体;接着计算表达式3,为下一次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成立作准备,到此完成一次循环。以后,每次都是从计算表达式2开始,进入下一次循环,直到表达式2不成立时结束循环。任务2:画出for语句的执行流程图任务3:将任务1的问题用for语句表示对for语句的执行过程进行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画出流程图,教师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的流程图。(流程图板书) 为学生引入for语句的执行过程,并练习画流程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执行过程,加深他们的记忆。程序讲解及练习(3分钟)main int x,y=0; for(x=2;x20;x=x+3) y=x+y; printf(%d,y); 任务2:阅读程序,完成以下问题 l 输出Y的值为多少?l 最后X的值为多少?l 程序的循环次数是多少? 让学生带着任务1的问题去阅读程序,计算出结果。教师抽取学生回答这五个问题。并提点程序执行过程和注意事项。 用例子进一步解释执行过程,任务3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思想。课堂小结(1分钟)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在源程序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同学在使用for循环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注意在使用for循环时就避免死循环的出现。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知识点 课堂小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回顾本课堂的内容,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作业布置思考题:任务一中买房问题,假如你要买一套20万元的房子,请问要多少天才能实现你的买房梦?请用For语句编写出程序表达式。 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考查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培养思考和编程能力。板书设计for语句的一般形式: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循环体语句main( ) int x,y=0; for(x=1;x=10;x+) y=y+x; printf(“%d”,y);2、for语句的执行过程表达式1表达式2循环体语句表达式3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启发引导、提出问题、巩固练习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学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令我振奋的是几乎每位学生都对本课的学习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从反馈情况来看,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本节课重难点的把握及语句的运用都很好。当然也有不足,由于学生层次的不同,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