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两首1教案 湘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8954072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两首1教案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两首1教案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两首1教案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两首1教案 湘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和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两课时题西林壁 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2.培养学生探索诗意的能力。3.树立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观念。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生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识苏轼。(一)揭示课题。1.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艺术奇耙,它们有的格调清新, 有的意味深长,有的耐人寻味。2.师:古诗我们要怎样学习呢?(题目入手、读好诗歌、了解意思、体会意境)3.师:学古诗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诗味,悟出意蕴来。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课件出示题目)5.生齐读题目(二)认识苏轼。1.师: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2.生根据搜集资料回答,教师点评,引导查阅资料的方法和内容:生平、朝代、出生地、贡献。3.课件出示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三)了解题意。1.师:知道题的意思吗?西林又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西林寺图片)2.师:题目中的关键词都知道了,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3.师: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自读古诗。1.师:可能有同学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2.生自由读(二)检查反馈。1.师:谁来试一试? 生个别读 男生读 女生读 集体读2.师: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读得正确流畅吗?相机纠正学生的读音3.师: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三)吟诵诗歌。1.师:会读诗歌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来,现在再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读诗歌。2.生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师并随时进行点评,相机范读(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读出了古诗的滋味了吗?)三、品味诗意,感悟哲理。(一)学习前两句诗。1.师:等我们理解了诗的意思,会读得更好。先让我们来看诗的前半部分,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只要说通了,说顺了,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逐字逐句地去扣。2.生自由练说3.师: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生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引导4.师:你觉得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吗?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岭和峰吗?(课件图片出示岭和峰的图片)5.师:远近高低是指什么呢? 6.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师:你能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从正面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高峻的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显出各不相同的姿态。7.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看庐山的?8.师:庐山到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就让我们一同观看庐山的录象,注意观察庐山的姿态,相信我们对这两句诗的体会更深,看时可以交头接耳,可以指指点点。(课件播放录象)9.师: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庐山?(连绵起伏、高耸入云、危峰兀立、悬崖陡坡)10.师:为什么你们看到的庐山各不一样呢?(作者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11.师:如果同一座山呢,看到的会不会一样呢?(课件出示同一座山不同角度的图片)12.师:同一东西呢?能再举例子吗?(课件出示其他图片)13.师:就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二)学习后两句诗。1.师:现在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读这两句。生齐读,自由读 2.师:在说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了吗?3.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4.师:你们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5.师:平时的说话、写作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我们还没有这样类似的词语、故事?(盲人摸象,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身当临绝顶,一览众山晓)6.师: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对事物、事情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这就是这首诗蕴含的道理,最后两句也因此成为千古佳句,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读最后两句-生接读 。生个别读 配乐读(三)回归整首诗歌。1.师:当我们回过头来读这首诗时,相信我们的感受更加深刻了。2.师:现在我们都是诗人,身在美丽的庐山,想想诗人吟诵的样子,你也来吟诵一番。你可以怎样吟诵呢?(可以加上动作读)3.生自由练习 (生边写边吟,边走边吟,边捋着胡子吟诵,背着手吟诵)4.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吟诵?生上台表演。5.生齐背古诗。 四、古诗拓展,领悟特色。1.师:苏试笔下的题西林壁让我们领略了山的千姿百态,再让我们看看他游览庐山写的另一首诗,这首诗又向我们展示了庐山怎样的景观呢?(课件出示)高岩蔽(b)赤日,深谷来悲风 。擎(b)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注释:蔽 (b) :遮住 赤:红色深谷:深深的峡谷悲风:呼啸的风擎(b):同掰( b i)两白龙:两条白色的瀑布,东瀑和西瀑2.师:请你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来学学这首诗。 3.生自由读后交流意思(课件瀑布图片)4.生吟诵诗歌,检查读的情况 师:心情会怎样,是惊喜?是赞叹?是感慨?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个别读 集体读5.师:自由读读这两首,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一个写景 一个先写景后哲理)6.苏轼游览庐山时被庐山秀色所陶醉,一气之下记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五首中的最后一首。这些诗,有的是描绘庐山的一种景象,有的写出了自己的一种感觉。题西林壁是总结性的一首,也最耐人寻味-生接读。7.正因为如此,九百多年过去了,这首诗还闪闪生辉,在文人的著述里,在游客的谈笑间,在学生的课堂里,有多少人在揣摩他,回味他。-生接读,配乐读。五、课堂小结,延伸课外。师:这节课,我们用学古诗的方法,不仅读好了诗,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体会了诗的意境。相信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当我们以后再来读这两首诗又将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观书有感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2.背诵古诗。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出示投影片:自学提纲:(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质疑-解疑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4)练习背诵。三、学习本课生字。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3.练习书写。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课文。附送:2021-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8.2古诗二首3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5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2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渲染气氛。 1.引言: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 2.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春日。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 二、流资料,了解背景。 1.出示飞来峰的图片。 师介绍: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 师补充介绍: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三、解诗意,诵读体会。 一初读,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4.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5.逐句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伴。 6.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师生补充评议。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再读,整首理解,提出疑问。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生自由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 3.指名说诗意,师生补充。 4.谁还有不懂得地方,就请提出来。 5.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 2.生自读体会。 3.为什么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4.生自由发言。 5.师小结: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中所写的(师生齐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诵读,表达情感。 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2.学生练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 4.齐读。 练习背诵。(个人背,指名背,齐背。) 尝试默写这首诗。 写完后同座检查订正。 第二课时一、学习题西林壁。 引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庐山的诗题西林壁。 板书诗题,理解。 题:题写。 西林壁:庐山西林寺的墙壁。 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2.指名学生交流,师生补充。 (庐山的资料:美丽的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是千古名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天下恋”之美誉。)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曾任翰林大学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极深。)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 3.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面向西看。 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不识:看不清。 缘:因为。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挺拔高峻的山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不清庐山真实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就身处这庐山之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从这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根本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这句诗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深刻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或角度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指名诵读这首诗,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默写。 二、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联系实际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事物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个人汇报。 3.教师小结。 三、总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3布置举行赛诗会。 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作者看似在观峰写景,实则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读来耐人寻味。我们祖国的古诗词文化丰富多彩,象这样蕴涵深刻的诗词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多多从古诗词宝库中去采撷,下节课我们来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比比谁朗诵得好,谁能够成为我们班的朗诵家。板书设计:登飞来峰千寻塔 欲穷千里目见日升 站得高不畏 望得远只缘 更上一层楼题西林壁北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角度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观察的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效果不同。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