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读讲练苏教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8667655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读讲练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读讲练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读讲练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桃花源记读讲练 苏教版知识储备一、字词积累缘(yun)顺着、沿着。缤纷(bn fn)繁多和样子。俨然(yn rn)形容齐整的样子。阡陌(qin m)田间小路。欣然(xn rn)愉快地。落英:落花。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旷:空阔,宽阔。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人。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指小孩。要(yo):同“邀”,邀请。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无论: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延:邀请。语云:告诉(他)说。“语”后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为:对,向。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着。诣:晋谒,拜见。寻向所志:寻找先前做的标记。规:打算。未果:没有实现。二、作家作品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出自我国屈原以后的又一伟大诗人、晋代杰出的诗辞散文大作家陶渊明的手笔。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边的记。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其后是一首五言古诗,“记”又相当于该诗的序。故桃花源诗并序。它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传诵至今不衰。那么,陶渊明又为什么要写这篇记呢?这与陶渊明的身世不无关系。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另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原籍江州浔阳紫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10公里)人。他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365)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陶渊明29岁开始作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归。35岁时,在江陵为桓玄僚佐。后玄反迹暴露,又离去。40岁为镇军刘裕参军,第二年,义熙元年(405八月,因叔父推荐),得为彭泽令。后来某天,郡遣督邮至县,史役免离职去。在官仅80多天。离任时,作了一篇归去来辞以明志。此后一直过隐居的田园生活,自食其力。再没有出仕。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分裂崩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加之,他对东晋的黑暗现实不满而归隐,面对这些惨痛的现实,越来越坚决地否定自己所处的社会,不断构思和向往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桃花源记就是他亲笔绘出的理想社会图:环境优美,怡然自乐。在这样的理想社会,没有君主,没有战乱,没有贫穷,没有欺诈,人们淳朴厚道,和睦相处,过着自食其力、康乐的幸福的生活。这个桃花源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对旧社会的抗议和憎恨。正是出于这样一些因素,陶渊明才写出了这篇划时代的杰作。三、背景链接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57岁,因为此时正处于东晋末期,社会环境是战乱纷呈,生灵涂炭。他拒绝同统治者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能为力的思想矛盾。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二、文章脉络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22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 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三部分(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三、写作方法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得寻“遂迷”、“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清晰简略。2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本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了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而且写得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此为第一折。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悬念又生:桃林走完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这是第二折。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举动。“初极狭,才通人”又产生了悬念:里面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为之一惊,这是第三折。接着便具体描绘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又设悬念:渔人出去后给“外人”说了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是第四折。“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悬念又起:找到了吗?“不复得路”,留下更大的悬念。为之迷惑不解。这是第五折。3虚实结合的写法。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从和现实相反的方向去想象,虚构了一个“理想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四、问题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林之美的?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答:作者从桃林之多、桃林之纯、草之鲜美芳香、花之缤给飘落,描写出桃林之美。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花源。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了铺垫。2“忘路之远近”与“渔人甚异之”这两句话中,“之”字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芳草鲜美”中的“鲜美”,与现代汉语中“鲜美”的含义一样吗?答:前一个“之”字,当“的”讲,结构助词;后一个“之”字,指渔人见到的桃林景象,是代词。“鲜美”,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是(指色彩)鲜艳美丽;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多是指瓜果、菜肴的滋味好。在这篇文章中像这样古今异义的词还有几个,像“交通”“妻子”“无论”“绝境”等。3作者一再描写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意欲表现些什么?答:表现桃源人好客的淳朴风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的关系。4文章为什么不具体写出渔人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中人听后为什么“皆叹惋”?答:联系上下文,可以推知,渔人说的大概是秦未以来的历史以及当前社会状况。这些是桃花源中人不知而世人熟知和事,如果一一写出来就显得累赘了。桃花源中人听后,为桃花源外的社会是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练习解答一、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何,文章并没有正面说,当渔人一一说了外面世界的情况后,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又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从这里能不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从桃花源中人的“皆叹惋”,可以了解渔人说话的内容。桃花源中人避秦乱来此绝境,几百年来,生活得安定幸福,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两汉魏晋,战乱不绝,民不聊生,所以得知世上的事后,“皆叹惋”。在得知外面的情况后,担心被官府发现,所以叮咛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作者写世外桃源的幸福安宁,写他们的担心,正表现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二、辨别下列各且加点词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1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便扶向路。出郭相扶将。3寻向所志寻病终4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1舍弃,抛开 房屋2沿,顺着 搀扶3寻找 不久4作为 对,向三、背诵课文。略类文品析莲花洞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史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法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1作者对自然的景色有独特的感受,且不事雕饰,如用“ ”写亭,用“ ”写湖水,用“ ”写杨柳,用“ ”写石。2试举例说明本文在描写景物时拟人手法的运用。3注释句中的加点字。山骨尽出 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1 翻译下面的句子。晴雨烟月,风景互异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同步评价】 一、基础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lu( )室 德xn( ) 鸿r( ) 案d( )甚fn( ) 清lin( ) xi( ) 玩隐y(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组是( )A 欲穷其林(完了,尽) 悉如外人(全、都)B 延至其家(邀请) 此中人语云(语言)C 诣太守(往见) 为具言所闻(详细地)D 处处志之(作标记) 咸来问讯(全、都)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一为具言所闻B 闻之,欣然规往 渔人甚异之C 寻向所志 寻病终D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果,寻/病终B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5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成分。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6用原文回答。写桃花林的美景的句子: 。写初见桃花源的总体感受: 。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写桃花源人的社会风尚的句子: 。作者怎样概括桃源人安定富足的生活?7下面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文:就顺道旧路回去,处处做下记号。B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译文:黄色的头发垂在脑门前,并且非常快乐。C 问所从来,具答之。译文:问从哪里来,渔人具体回答了他们。D 未果,寻病终。译文:没有结果,最终寻找生了病。8简答:桃花源记是以什么为线索行文的?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二、同步解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桃花源人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的原因是 。3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惊异的一句是 ,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的一句是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渔人都讲了些什么?为什么桃花源人听了会叹惋?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6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却“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的原因是( )A 渔人“志”得不准,所以难以寻找。B 让人觉得桃花源似有似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C 照应开头“异”字,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色彩。D 暗示桃花源所处的位置太隐蔽,是难以找到的。7陶渊明生活在一战乱频繁、社会黑暗的时代,他为什么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三、美文赏读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亦不详其姓字 详:_ 既醉而退 既:_ 亲旧知其如此 旧:_ 以乐其志 乐: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 C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 3请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两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本文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请摘录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类文品析1亭轩豁可望则湖光献碧 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 玲珑若生,巧逾雕镂2写湖水时用的“献”字,写杨柳时用的“牵”、“引”二字。3尽:全、皆。 尝:曾经4略同步评价一、1陋 馨 儒 牍 蕃 涟 亵 逸 2B 3D 4B 5村中人村中人渔人村中人渔人渔人渔人桃源 6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A 8渔人进出桃花源。置身世外桃源,过着与世无争的快乐生活,也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二、1热情好客2躲避战乱,这里没有剥削压迫,人们生活自由快乐3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渔人可能说是的秦末以来的历史,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5不想让外面的人破坏桃源的生活。6B 7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但他的理想有一定的局限性,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空想。三、1知道,详细地知道 已经 朋友 以为乐,为而感到快乐。 2D 3不为贫穷而忧愁,不热衷(热中)于发财做官。 去喝酒就一定要喝光,希望一定喝醉(或译为“一定要喝醉”)。 4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7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