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 教 时课 型 具 体 时 间第一课时新授月日星期午节第二课时星期第三课时训练星期教与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难点】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2、体会本文气势强盛的语言特点。教与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法。第一 课时 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文意。2、理解文中常考字词。教与学过程:一、作者、作品背景:见金榜行动 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与(j) 矜(gun) 分(fn) 恶(w) 2、读准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通假字字释 义例 句翻 译与通“举”选拔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词类活用词释 义例 句翻 译亲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一词多义词释 义例 句翻 译谓是,叫做认为独老而无子的人单,只闭动词,被阻塞动词,指用门闩插门为读wi,动词,是读wi,动词,为了故连词,因为连词,所以古今异义词古 义今 义例 句翻 译归女子出嫁归来;归属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路贼害人偷东西的人孤独两个词,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一个词,孤单,独自一人 四、展示、评议五、课后作业 1、完成金榜行动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感知文意。 2、研读课文,探究内容。教与学过程:一、前测入课你如何理解下面四个名词概念?大道: 大同: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二、研习内容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怎样的?(用文句回答后,用现在的话解释) 5、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与文中“大同”社会相似的地方? 6、文章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为什么? 7、文章第二层(“故人不独不必为己”)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8、第三层的开头句“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 ,要读得字字分明、 。 9、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如今实现了吗?谈谈你的看法。 10、写出本文中出现的成语: 11、本文分三个层次,社会纲领;基本特征;美好前景。这三个层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请选择下面内容组成结构图解。社会关爱 货尽其用 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 安居乐业 谋闭不兴 人尽其才 盗乱不作 选贤与能 外户不闭社会纲领: 大道之行也 基本特征: 太平盛世 心驰神往美好前景:四、展示、评议五、课后作业 1、完成金榜行动第二部分 第三课时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 废疾者(废疾: )女有归(归: ) 谋闭而不兴(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 故外户而不闭(闭: )大同(同: )2、加粗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j,通“举”,选拔) B盗窃乱贼而不作(zi,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fn,职分,指职业、职守) D货恶其弃于地也(w,憎恶)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 B矜寡孤独 C便要还家 D出淤泥而不染4、下列加粗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5、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6、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_、 _ 、 _7、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四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 、 、 。8、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9、译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 _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10、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_二、阅读做题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男有分,女有归。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找出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3、本文 可分为_层。概述每层的大意:_ _ 。这几层的关系是:_ _。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 。照应此句的是_ _,_ 。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原文句)_, , , 。译文是: 6、释词: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 不独子其子(子: )矜、寡、孤、独(孤: ) 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7、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_大同:_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提升1、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 、 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篇文章。2、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两句名言与本文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这几句的译文是: 3、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4、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 5、人们常说的古代四书是: 、 、 、 。五经: 、 、 、 、 。6、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举出与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相类似的名人的事例。(2例以上) 抄写原文译文24课 大道之行也 答案 第二课时 一、前测入课大道:意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二、研习内容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3、(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5、“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6、天下为公。 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7、(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8、全文结论,语气肯定。9、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 虽然在当时不能实现,但现在基本实现了。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10、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 老有所终 矜寡孤独 由原文加以变化而来的成语有二:夜不闭户 老有所养11、社会纲领: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基本特征:社会关爱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美好前景: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第三课时 一、基础知识1、所以 残废人 女子出嫁 发生 兴起 用门闩插门有和平的意思2、B害人 3、D(与举;矜鳏;要邀)4、B5、礼记、儒家、戴圣6、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7、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 老有所终 矜寡孤独8、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9、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是扶育自己的子女。(或: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10、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二、阅读题1、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2、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3、三;一层: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二层: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三层: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 总分总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和睦 以为子 幼而无父的人 指害人7、“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 “大同”指理想社会。8、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三、拓展提升1、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礼记 中的两篇文章。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5、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6、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马克思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康有为:小康社会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林觉民与妻诀别书“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