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7356525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课时编号: 001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一 海 燕(1)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诗的能力。2. 在学习烘托、对比手法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3. 初步体会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学习重点反复诵读课文,了解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诗的能力。学习难点 学习烘托、对比手法,初步感受海燕形象。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交流展示1导入小组交流一下对高尔基所写的海燕的自学情况。(教师板书课题海燕及作者。)2小组交流学案我来预习内容。3小组代表班内交流学案我来预习内容。预设: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教师投影“海燕形象图”,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在学生交流“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总结、投影: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4展示朗读: (1)指生朗读。 (2)教师依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再指导。5学生展示整体感知情况: 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请同学们思考海燕在哪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 6学生自由质疑,师生合作解疑。二、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学生自主品味: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悟。 (2)学生细读课文,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分析描写的角度和运用的修辞手法,说出这些语句的作用。 (3)教师质疑:本文的主人公是海燕,46段描写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4)学生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海燕形象。三、总结巩固 1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2学生尝试背诵描写海燕的句段。四、作业 1课后的“探究练习”一、二题。 2至少背诵课文第一部分。板书设计 勇敢、坚强 海燕 乐观、自信 无产阶级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课后反思 用拟副标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在课文原题目的基础上,给文章再加上一个切合内容的副标题,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不认真读原文不行,对原文没有一定的理解不行,不理解原题目也不行。因此,拟副标题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当学生拟出一个切合要求的副标题的时候,其实对课文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深度。课时编号: 002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一 海 燕(2)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归纳海燕的深刻的象征内涵,说出为什么要运用象征手法,有什么作用。2试背诵全文,归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继续通过句子分析,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及对比、衬托的运用与表达思想情感的关系。3.概括本文的主题。学习重点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以及对比、衬托的运用与表达思想情感的关系。学习难点海燕及其他意象的的象征意义。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海燕的。海燕等自然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呢?散文诗的语言,有何特点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些问题。二、合作探究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激情雄浑的气势。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意义。 (1)明确什么叫象征手法?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2)小组讨论,组长指派一同学记录并展示。 3教师或学生质疑,师生合作探究: 诗中描绘的三幅图画是简单的重复吗?为什么? 文章的结尾,两次写海燕大声疾呼、三次写“暴风雨”有何深层意义?三、拓展延伸 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四、当堂检测 依据拼音写出汉字。chn 笨 飞cun 火yn 蜿yn 寂m zhn 怒 五、作业 1背诵全诗。2预习白杨礼赞,并完成学案预习部分。板书设计海燕 (先驱者)暴风雨 (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大海 (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风、云、雷、电 (沙皇的统治势力)海鸥、海鸭、企鹅 (俄国资产阶级中形形色色的政客,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乌云、狂风 反动势力大海 广大人民群众课后反思 在解读文章时,学生的回答与我的提问一直有偏离的现象存在,即便是我一再明确地纠正,也不能拉回来,好像他们是一辆凭着惯前行的火车。例如“哪些词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学生则一直回答的是哪些句子,而且都喜欢读一遍,再阐自释自己的看法,本来这也无所谓,可问题是只有45分钟,我后面的内容就来不及了,后面的应是这堂课精彩之处,应该掀起高潮的,我只好匆匆而过。我知道学生原本可以表现得更好的,是我没有给予他们充分地表现的机会,因为时间来不及了,这也让我失去了原有的从容。因为我自认为原本的优势是:擅长激发学生,善于与学生作真诚地沟通。按理我是长于调控课堂气氛的呀。这真让我郁闷。课时编号: 003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二 白杨礼赞(1)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 划分文章段落,归纳文章的各部分是怎样围绕白杨树来写的。 2. 概括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懂得象征的艺术手法及其运用的妙处。 学习重点1通过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作者感情的妙处。2象征的艺术手法运用的妙处;学习难点象征的艺术手法。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交流展示 展示内容:1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况。2理解重要字词。 3给课文分段:提示: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二、师生质疑,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探讨以下1-5题: 1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明确:“一条大毡子”。 2谋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绘黄土高原呢? 3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又如何? 4写对高原的“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两种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5总结2-4节写作顺序:面点。 (二)小组合作探讨以下6-8题: 6概括5-6节内容。 明确:写白杨树的外形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 7第5节主要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8哪些词语表现了“力争上游”?它们和“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有联系吗? 点拨:向上,靠拢,一束通过写白杨树的外形来表现白杨树的内在品质,赞美白杨树“不平凡”性格。三、 总结检测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在开篇点出礼赞对象后,却宕开一笔极力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这在为白杨树的出场铺设环境,从而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也正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的体现。 四、布置作业 课后的“探究与练习”1-3题。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总: 力争上游,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 干:丈把高 正直分: 丫枝:向上,靠拢 团结 叶: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清色 质朴总: 这 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改变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课时编号: 004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二、白杨礼赞(2)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概括白杨树、楠木的象征意义。2找出排比、反问的句子,从修辞作用入手,分析在强化感情方面的作用。学习重点1象征的艺术手法; 2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学习难点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交流展示 1字词。 2课文的线索;课文的写作背景。 3学用课文的语言描述白杨树的形象。二、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投影】 1概括78节内容。 2为什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为什么又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种先否定后肯定的写法叫什么? 3课文从哪些方面分析北方的抗日军民和白杨树具有相似点? 4总结该段使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说说哪些词语表现出揭示的意思一层比一层深? (二)齐读“我赞美的精神”。 明确:直接交代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疏导:“不但尤其”表明递进关系,强调后面的“精神”。 (三)研读第9节: 1作者不赞美“楠木”,为什么又写到“楠木”?哪些人才会去赞美“楠木”。联系全文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深入探究1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的抗日军民? 三、总结检测 (一)总结反思: 本文先抒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再让白杨树“闪亮登场”,接着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白杨树的枝、干、叶、皮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描绘了出来,并且把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特点和北方的抗日军民紧密结合,通过一组由浅入深的排比旬,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在散文中常用,希望同学们能加以借鉴。附: 1象征:通过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2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比喻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 一般比喻,其喻体在全篇中不占主要地位,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象征则相反。比喻适用与各种文体,象征用于抒情性文体。四、布置作业1课后的“探究与练习”第4题。2对第三课石榴进行自学质疑。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欲扬先抑树中的伟丈夫 ,白杨树 力争上游象征 托物言志 北方的军民课后反思 语文课堂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快乐和陶冶这是一种享受。教过白杨礼赞,我深深感受到:要达到这个境界,撇开其他方面因素不说,单就教材分析和课堂控制来讲,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1、教材分析应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2、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能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要让学生动起来。3、教师要充分运用知识和智慧,设计巧妙的授课路线,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课时编号: 005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三 石 榴上课时间学习目标 1. 画出描写石榴的句子,分析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归纳石榴的基本特征。 2. 分析重点词语,说出作者在石榴这一事物上寄寓的感情及深刻的哲理学习重点赏读课文中对石榴的精彩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学习难点1.准确把握所写事物的某些特征,归纳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背诵重点段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交流展示 1咏石榴的诗句: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朱熹题榴花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元 马祖常折枝石榴 2生字词奇崛(ju) 枯瘠(j) 皓齿(ho) 盎然(ng)忍俊不禁(jn) 妙幻(hun) 争妍斗艳(yn)唾津(tu) 潜溢(y) 犀利(x) 陆离(1)丰腴(y) 3体裁: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 4作者简介: 5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或听石榴朗读录音 (2)个人感情诵读,读出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读出对石榴喜爱、赞赏的感情。 (3)认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石榴美的句子,再联系自己所见的石榴形象,细加体会。 (4)引导学生在认真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爱石榴一画石榴一赞石榴 (5)课文的主体部分,对石榴的细致刻画按什么顺序? 枝叶一花朵一果实二、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 1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又是怎样表现它的“最可爱”的? 2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3按要求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相关语句并朗读、评点(提示:可从描写石榴的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的角度评点): 4突破难点:理解感悟文章借石榴所抒写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什么喜欢夏天?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为什么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三、总结课文 可以从修辞手法、石榴特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方面总结。 穿插时代背景介绍。四、拓展延伸 借物抒情、咏物寓理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或展开联想,为下列事物(也可以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五、布置作业1整理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板书设计 三 石榴 郭沫若爱石榴一画石榴一赞石榴 形态色泽美枝叶一花朵一果实 精神美夏天的心脏一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困难、奋发向上的民族气节课后反思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课时编号:006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四 马 说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策、食、之、其等;记忆韩愈及“说”等文言常识。2借助工具书、注释和质疑翻译课文。3.反复诵读课文,概括每一小节的大意。学习重点1.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意义和虚词用法。2. 分析千里马与人的关系、伯乐和千里马的掌握寓意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交流展示 1生讲述搜集的关于伯乐的故事。 2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师生合作补充。 3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4学生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5展示所整理的文言词语。 (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执(策)临之 (马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指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语气助词,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指马) (其)真无马邪? (反问语气,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推测语气,恐怕) (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 (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 (见,通“现”) 6学生就疑难词句进行质疑,师生合作答疑。 7小组合作翻译全文,师生合作订正点评。二、合作研读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讨论: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四)突破难点,领会主旨 讨论: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伯乐指的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 要点提示: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识人才的人。韩愈当然不是在替马鸣不平,他写这篇文章旨在抒发自己的感情,结合作者的当时背景可看出,他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甚至是所谓的明君。三、归纳课文,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后,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吗? 2你觉得本文有何现实意义? 3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自主学习第五课。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千里马 人才 慨叹千里马不幸遭遇伯乐 识人才的人 揭露统治者昏庸愚昧课后反思 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的马说是一篇经典篇目,几经教材改革依然保留下来,可见其思想性、艺术性的深远影响。马说通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作者心中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也获得天下人的共鸣。除了内容上积极的现实意义,语法上文言虚词的用法也是其中重难点。尤其“之”的用法也是说法各异同,各执一端。“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不仅出现的范围广泛,而且用法很复杂。由于受具体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马说中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不能通其意。”中第三个”之“的用法就引发不同说法。课时编号: 007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五 紫藤萝瀑布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 逐节归纳紫藤萝花的特点。2 分析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3通过阅读理解,概括作品的主题,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学习重点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学习难点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知道吗?花是有花语的。紫藤萝花语会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当代女作家宗璞去倾听一下吧。二、倾听花语 1师配乐配画范读全文。要求学生边倾听边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展示。第2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 第3-7自然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第8-9自然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三、感悟花语1学生把倾听到的花语归纳一下。 2花语是献给谁的?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讨论。 要点提示: 献给所有的人。包含弟弟,作者自己和所有热爱生活以及蹉跎岁月的人。 3突破难点:作者借花语在言什么情或言什么志? 学生活动:反复诵读10-11段,体会、交流、讨论、展示。 四、总结延伸“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五、当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811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8段首句有什么作用?结旬又该怎样理解? 2仔细揣摩第9段的含义。 3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4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 (二)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了解了借景抒情的文章的一般写法。学以致用,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用这种方法写一篇散文。如:菊、梅、荷、百合、松树、牡丹等等。 要求:(1)细致观察,抓住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口头描绘这种花。 (2)了解了这种花,你从它身上学到了什么?请谈谈你由花到人生的感悟。 (3)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六、布置作业 1课后探究练习二、三。 2熟读课文。 3欣赏文笔精华(四)。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课后反思 语文课堂里,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的“探究”,不应该仅仅或常常是停留在“畅所欲言”的层面上,它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尝试。 我始终认为: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例如,对于学生之间的不同观点,如果不能统一,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别人的不同观点,试图去发现并理解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许会修正自己的看法,也许会认同对方的观点,也许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总之,他将体会到“共存”和“妥协”的意味,体验到尊重和宽容是有益的。再如,我们常常提倡,阅读要和文本对话。其实,“对话”除了走向文本展现的境域之外,除了将作者所表现的情致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嫁接之外,还有一个幽微的层面,文本的背后是作者,我们的阅读是在和作者握手,上升到对话则是在同文本的作者交流、谈心。在经历了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之后,我更加确信“探究”是有层次的,并且惊叹学生的“自主”可以怎样地超出并改变老师的意料。课时编号: 008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诵读欣赏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品味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2.通过比较、诵读等方法感受。学习重点 学习杨柳的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学习难点 了解品味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导入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风情”。今天,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了解丰子恺(18981975)。二、介绍相关诗句 1、自由描述各人眼中的杨柳。 2、品读贺知章的咏柳和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三、初读 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播放乐曲,调整情绪。 2作者对杨柳的感情是?明确:喜爱、赞美四、仔细阅读节选部分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下简评阅读短文,了解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2、阅读、讨论: 本文的柳与前人的柳有什么不同。本文“美”在何处。五、探讨问题 1、回顾白杨礼赞中对待树木的描绘和态度。 2、分析:同样的杨柳为什么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有这样的差异? 立意不同;目的不同。 3、你受到什么启发?六、小结 生命力顽强的杨柳的身上还包涵了深刻、朴实的人生哲理。希望咱们师生一起,都来学习杨柳,做一个朴实无华、乐于奉献、不忘根本、回报社会的人。七、 作业: 抄写两首咏柳的诗;摘抄五句带柳的名句。课时编号: 009 - 010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1)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回忆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物,分析记忆深刻的原因,进而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2在叙述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比较得体地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写作。学习重点在叙述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比较得体地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写作。学习难点联想、象征表现手法的得体运用。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知识引领 1学习课本第24页短文,说说联想的特征及在写作中运用联想的必要性。 2讨论、总结本单元咏物抒怀课文的特点。探讨运用联想的策略。 本单元所学的咏物抒怀的文章,在所咏的形象(即所咏的“物”)上都凝聚了作者的情感,染上了作者的情感色彩,而能够触发作者的这种感受的往往首先是所咏的物的“外形”,如茅盾笔下的白杨树,而形象外在的“特点”一经人的联想和感受,就成为了事物的“品质”和“性格”了。同时作者又联想到有相同品质的人,于是,就通过咏物来赞人,这就是象征手法,如果所要赞美的人是作者自己,这就是托物言志。 3结合例文认识联想的主观性对于同一种事物或者不同事物的相同或相似的外形特征,不同的人感受可能不同,有时甚至会截然相反。 4范文借鉴: 泥土母亲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爱赞美那四季常青的翠竹,傲霜斗霜的梅花,巍然挺拔的青松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默默无闻的泥土。 很多人并不欣赏泥土,也许因为,相对于那些光洁晶莹的事物,乌黑而又粗糙的泥土,算不了什么。但我想:泥土是可爱的,是崇高的。大地是泥土聚集而成的:道路是泥土铺垫而成的;高山是泥土堆积而成的。泥土无声无息地承载着万物,她用母亲般无比宽广的胸怀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儿女,但她从不炫耀自己。如果没有泥土,花草树木无法生长,如果没有泥土,田间五谷就不会结出累累的硕果,如果没有泥土,人类就没有安身立命之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泥土又是他们悠远、深沉的乡情的寄托,一位华人,颠沛流离五十多年最后客死距祖国万水千山的美国。临死时他从老家带在身边的东西只有一件,那就是一捧泥土。 有谁会像泥土这样默默付出呢?她正是我伟大的母亲。母亲是我的第一位老师,她教我说话、走路,母亲是我的领路人,她教我做人、处事,把我引上宽阔的前进之路;母亲是我避风的港湾,在我遭受暴风骤雨的日子,她敞开双臂,让我投入她温暖的怀抱母亲啊,您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我,您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我,你把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爱倾注给我,只要我需要,你还准备着随时为我牺牲您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母亲啊,您曾为我茶饭不思,曾为我牵肠挂肚,曾为我的快乐而快乐,曾为我的悲伤而悲伤,而您自己,随着时光流逝,您的黑发已苍,皱纹已深,腰身已驼 母亲啊,我曾想过,用我所能做的一切来报答您,但我也知道,用我所能做的一切也报答不完您生我、养我、育我、爱我的深恩! 天下所有的母亲,不都是这样么? 二、迁移运用 1感受生活中的事物 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仿写咏物寓理的话。(提示:可以从物的处形特点入手,也可以从物的变化或规律等切入。) 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月亮:钢笔:风: 时钟: 三、当堂训练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咏物抒怀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情感,最好能用上铺垫、联想、象征等手法,题目自拟。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篇作文。 板书设计 描绘形象凝聚感情展开联想 揭示象征意义课时编号: 011012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2)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讲评,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习作是否比较得体地运用了联想、象征的表现手法,是否在叙述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批改,明确本次作文存在的优缺点,并能让习作升格。学习重点1提升对习作的鉴赏和批改水平。2能在综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让自己的习作升格。学习难点提升对习作的鉴赏和批改水平。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 一、评改记录 总体把握本次习作,重点批改一部分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和四类文,归纳出每类习作的优缺点。优点: 优秀习作: 缺点: 改进意见: 错别字: 典型病句: 优美词句摘抄: 二、评讲过程 1总结本次作文的整体情况:从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等角度,总结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比以前有哪些方面的进步,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2重点强调优、缺点,提醒学生注意。 (1)选择每类习作中特点突出的一篇,在班上读。 (2)表扬优秀习作,对问题习作提出改进建议。三、指导学生互动评改 1明确评改目标: (1)得体地运用联想、象征的表现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对照老师的讲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2明确评改要求,完成评改记录。 书写情况,把错别字订正出来。 用划出典型的病句,做修改。 用划出优美的语句,做适当的批注。 对文章的过渡、衔接、语法错误等作简要的旁批。 对文章的总体意见可在习作后面写上总评语。 3发放学生习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二次评改,将意见汇总,最后小组推荐发言。可以围绕下面的问题进行: (1)是否用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2)托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挚? 4完成评改记录。 5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四、升格练习 1将习作发还到个人手中,学生对照刚才的发言总结本次习作的得失。 2学生在老师讲评、同学互评的基础上写出升格作文(第二稿)。课时编号: 013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口语交际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重要意义。2、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三个基本要求。3、学会围绕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学习重点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三个基本要求,学习围绕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学习难点学会围绕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导入新课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必须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主学习知识短文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内容画下来,同桌之间交流。2.怎样才能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1)要有中心。(2)要有条理。(3)用词造句要规范。二、倾听花语 下面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曾在山东齐鲁大学讲话中的一段,被人们誉为“精典”,现与大家“奇文共欣赏”。“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个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很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应该互相谅解,因此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象就象对了,就象对牛弹琴。口语交际要求:1、集中:你准备说什么,即说话的主旨要明确。2、简洁:不说废话,用语直截了当,以简单的话说出简单的想法。3、连贯:开场白、中心和收尾各要些什么内容,相互之间该如何过渡,开场白与收尾如何呼应。4、适度:要考虑到,从主观上,内容和形式上,身份和情感上,目的和对象上是否合拍。如果不合拍、不适度,说话的效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三、 实战演练。四、编讲演提纲 和班主任联系,举办一次对话式的主题班会,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由主持人和嘉宾展开对话,其他同学也可以一边听一边插话。(1)网络对中学生的学业的影响(2)中学生上网聊天的利与弊(3)中学生是否可以交网友五、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说说我们的语文教科书”这一话题,谈谈对所读教科书的看法,要求清楚连贯地表达观点。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1) 要有中心。 (2)要有条理。 (3)用词造句要规范课后反思上课时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作业设计:很多学生喜欢听经济广播电台的一档栏目,叫“花开的声音”。你觉得这个栏目对中学生有着怎样的影响?向你的同学、家长或其他人表达你的观点,请他们对你的表达作出评价,把表达和评价一并记录在作业本上。课时编号: 014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专题 鸟(1)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学习本专题,归纳古人对于不同鸟的文化认知。2分析诗人借鸟抒情的写法,概括诗人细腻的感情。3拓展阅读,发挥创造思维,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学习重点通过读 “咏鸟”诗,获得美的启示,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课前自学提纲: 1自读专题 鸟相关的诗文。 2收集并整理有关“鸟”的成语、俗语、谚语、诗歌、歌曲等。 3回忆并准备讲述你知道的与“鸟”相关的故事。 4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鸟”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一、观鸟 多媒体播放:盘旋飞舞的白鸽的身影,伴着婉转清脆的鸟鸣声,一个鸟的天堂。 问:你能把观赏到的美用语言表述出来吗? 学生展示,师生评价。二、咏鸟1咏诗闻雁、池鹤、迎燕(男、女生分别朗诵),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2三首诗都在写鸟,写法上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品味、交流。 3“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三首诗借写鸟各自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三、巩固延伸 1感情诵读这三首诗。 2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咏鸟的诗词。四、作业 1背诵、默写咏鸟诗三首。 2自读两篇写鸟的文章。板书设计 闻雁 远宦思乡 对时代社会的苦闷感受 池鹤 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迎燕 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托物 言志课时编号: 015 课 题 第1单元 咏物抒怀备课时间 专题 鸟(2)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归纳鸽子大意、鸽子特点,分析环境描写与鸽子的关系,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2找出空山鸟语中关键的句子,分析作者爱鸟的原因,及写作目的,3归纳“参考资料”中鸟与人的关系。学习重点归纳不同作品对鸟的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学习难点对鸟的认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目的决定内容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一、读鸟 (一)读鸽子,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作者的简况与写作背景。 2用一句话概述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文中的白鸽有什么特点?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突出它的特点? 4本文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他的这种理想让你想起了我国古代的哪一位诗人? 5作者在文末反复说“孤零零一个人”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阅读、体会、交流。 (二)学生读空山鸟语,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乍看题目,你会想到我国哪位古代诗人的哪首诗? 2文章第2段开头一句写山上的美景有何意图? 3写鸟语的句子,你认为哪旬写得最鲜活?理由是什么? 4文末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理想? 学生活动:阅读、体会、交流。 二、议鸟 设题: 1辩论题:古鸟化石中,作者赞美日本民族是个注重美与文化的民族,而认为“国人”普遍欣赏品位不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正、反双方辩论,主持人小结。) 2拓展题: 你知道“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你认为现在“鸟”的生存环境怎样? 在“爱鸟”、“护鸟”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活动:自选一题回答,师生点评。三、总结延伸 1学生展示有关“鸟”的成语、俗语、谚语、歌曲等。 先介绍一些褒义的关于鸟的成语: 鸟枪换炮: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小鸟依人:依:依恋。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一石二鸟: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再介绍一些贬义的关于鸟的成语:鸟尽弓藏: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2总结:这两节课,我们通过观鸟、咏鸟、读鸟、议鸟几个环节学习活动,欣赏到了鸟的美丽、体会到了鸟蕴涵的情感,领略到了鸟文化的内涵,关注鸟的命运。 四、作业就你所喜爱的鸟,展开想象和联想,赞颂它的一种品格或精神,可以写诗,可以撰文,可以作歌,也可以绘画,然后在班级里张贴交流。板书设计 观鸟欣赏其美 咏鸟一体会其情 读鸟一悟其内涵 议鸟一关其命运课后反思 从这个专题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也学到了学生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们优于教师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长处。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25 /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