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方案[2013版]

上传人:馨*** 文档编号:86377682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方案[2013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方案[2013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方案[2013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d.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标准2012年版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根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开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开展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标准。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机构与职责 1.1.1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国家级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主要职责为: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拟订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解决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开展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并协调落实;指导、催促、检查精神卫生各项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组织,负责协调本地区各部门精神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与督导。1.1.2卫生行政部门 1.1.2.1卫生部 负责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为:1制订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方案并推动实施,建设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2加强与财政部等的沟通与协调,申请中央转移地方资金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3组织开展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师资培训。4组织开展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督导、考核与评估。5建设重性精神疾病病例报告制度,建设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1.1.2.2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为:1制订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方案,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2设立省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精防机构,承担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实施任务。3组织开展地市级、县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人员培训。4负责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作督导、考核与评估。5负责本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部署与运行维护。1.1.2.3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为:1制订本区域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方案,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2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统筹安排、组建由区域内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下同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3设立地市级精防机构,承担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实施任务。4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师资培训。5负责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作督导、考核与评估。6负责本级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1.1.2.4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为:1制订本区域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方案,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2负责与有关部门协调,推动建设区域内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和网络。3设立县级精防机构,承担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实施任务。4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街道和乡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5负责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作督导、考核与评估。6负责本级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1.1.3 医疗机构 1.1.3.1精神卫生医疗机构1地市级及以上政府部门举办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主要职责为:A.提供门诊诊疗和急诊住院治疗服务。B.对初诊病情严重患者,民政、公安、城建城管监察等部门转送的急诊患者,司法部门送诊患者,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急诊患者等提供诊疗服务。C.根据知情同意原那么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向本级精防机构提供出院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D.按照所在地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相关工作要求,成立至少由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的社区管理治疗组,对精神疾病防治责任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上报的疑似患者进展诊断或复核诊断;定期派员到社区乡镇检查社区/乡镇管理患者状况和处理社区管理的疑难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开展患者个案管理。E.组建应急医疗处置组,承担本辖区患者应急医疗处置任务;设立应急医疗处置专用 。F.派出专业人员协助精防机构工作。根据情况,疑难病症患者的诊疗可以由省级及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承担。2县级政府部门举办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主要职责为:A.提供门诊诊疗、患者应急状况处置和患者慢性住院治疗服务。B.对初诊普通患者、由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慢性患者等提供诊疗服务。C. 根据知情同意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原那么,向本级精防机构提供出院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情况。D.按所在地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工作要求,建设至少由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的社区管理治疗组,对精神疾病防治责任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上报的疑似患者进展诊断或诊断复核;定期派员到社区乡镇检查社区/乡镇管理患者状况和处理社区/乡镇管理的疑难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开展患者个案管理。E.派出专业人员协助精防机构工作。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县,县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同时承担患者急诊住院治疗服务。1.1.3.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职责为:A.在县级精防机构指导下,承担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网络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设居民安康档案;必要时联系县级精防机构安排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未确诊患者进展诊断复核。B.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和康复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患者个案管理方案。C.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D.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E.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安康教育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职责为: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辖区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等相关工作,指导监护人落实对患者的护理、康复措施等。 (3)乡镇卫生院。主要职责为:A.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村医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并对其工作进展考核。B. 在县级精防机构的指导之下,承担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网络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设居民安康档案;必要时联系县级精防机构安排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未确诊患者进展诊断复核。C.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和康复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患者个案管理方案。D.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E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安康教育工作。(4)村卫生室。主要职责为:A.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B.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C.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催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催促患者按时复诊。D.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安康教育工作。E.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1.1.3.3其他医疗机构 对就诊者中疑似重性精神疾病、但未经精神科执业医师确诊者,就近转诊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确诊,或联络会诊。就近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确诊的、病情严重的患者。1.1.4技术指导与管理机构1.1.4.1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71号和国家开展改革委、卫生部、民政部印发?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开展规划?发改社会20102267号要求,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在辖区内指定一所具备条件的精神专科医院或有精神专科特长的综合医院设置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简称精防机构,承担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以及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无精神专科医院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管理任务,并应同时委托一所政府部门举办的设精神科的综合医院承担技术指导任务。(1)国家级精防机构。主要职责为:A.协助卫生部起草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等,起草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等。B.指导下级精防机构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和质量评估;定期调查、统计、分析和报告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完成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年度工作报表并上报卫生部。C.承担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省级师资培训,督导开展培训效果评估;评估省级、地市级精防机构人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D.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的安康教育和宣传。E.负责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日常管理,定期编制信息简报。F.承担卫生部交办的相关任务。(2)省级精防机构。主要职责为: A.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起草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等。B.指导地市级、县级精防机构工作;定期调查、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完成全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年度工作报表并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承担地市级、县级相关人员培训,督导开展培训效果评估,评估地市级精防机构人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D.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的安康教育和宣传。E.负责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省级管理及网络报告工作,定期编制信息简报。F.承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相关任务。(3)地市级精防机构。主要职责为:A.协助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并建设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起草相关工作要求、实施方案等;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安康教育和宣传。B.对辖区内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患者应急医疗处置提供支持。C.指导县级精防机构工作;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完成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年度工作报表并上报本级卫生行政部门。D.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关专业和管理的师资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E.负责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市级管理及网络报告工作。F.承担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相关任务。(4)县级精防机构。主要职责为:A.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起草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等;协助相关部门建设区域内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网络;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安康教育和宣传。B.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工作。C.组织诊断或者复核诊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筛查上报的疑似患者。D.接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上级精防机构提供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遵照知情同意原那么,将患者纳入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范围,通知患者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开展建档及随访管理。E. 负责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县级管理工作。F.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社区/乡镇管理工作方案,开展工作效果评估;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患者管理的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成年度工作报表并上报本级卫生行政部门。G.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街道和乡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H.承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相关任务。1.1.4.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为:A.承担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相关工作。B.参与本地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安康教育活动。C.负责本级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与维护。1.2人员及保障条件1.2.1人员1.2.1.1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根据所在地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工作要求和承担的任务,确定适当数量、业务能力强的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专业护士专职或者兼职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采取措施,保持从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人员稳定。从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每月应当有一定比例时间参加临床诊疗工作,每年参加国家或省级继续教育学习,以保持其临床诊疗能力和知识得到不断更新。1.2.1.2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防机构应根据工作量,确定适当数量、业务能力强的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专业护士以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专职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精防机构要采取措施,保持人员稳定,提高工作能力。1.2.1.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当根据本辖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量,确定适当数量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专职或者兼职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乡镇防治工作。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采取措施,保持从事精神疾病社区乡镇防治工作的医师或者护士以下简称“精防医师、“精防护士人员稳定,不断提高专业能力。1.2.1.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其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中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以及工作量,确定适当数量、业务能力强的相应专业人员专职工作。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具备相应岗位的工作能力,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采取措施,保持人员稳定,提高工作能力。1.2.2保障条件 根据承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任务的各级机构职责,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精神专科机构 基本建设标准,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任务提供工作用房,安排人员和工作经费,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2.患者的发现和登记符合本?工作标准?开展管理治疗的对象为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指在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除外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并且连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患者。2.1发现疑似患者2.1.1线索调查在社区或者乡镇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之初进展,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安排下,由县级精防机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织人员使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表1-1,在辖区常住人口指连续居住在半年及以上者中开展疑似患者调查。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表1-2,报县级精防机构。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县级精防机构按照本标准“2.1.3精神专科诊断与诊断复核的原那么组织诊断或复核诊断。在线索调查中,要充分依靠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当地民政、残联、救助管理站等的力量,提供搜集信息。2.1.2患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以及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发现有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者为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并在24小时之内通知监护人或近亲属。2.1.3精神专科诊断与诊断复核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和诊断复核必须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或?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及相关诊疗标准,结合患者现病史、既往史、精神状况检查、体检和辅助检查等进展。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人员资质、诊断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展诊断或复核诊断;条件不具备,或者不能确定诊断的,请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展诊断或复核诊断。2.2出院病例通知各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征得患者本人,或者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表1-3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每月定期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表1-4复印件交至本级精防机构,由精防体系将出院信息单复印件逐级转至患者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并开展相关建档、随访工作。社区或乡镇精防医生应提醒并催促患者定期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复诊。2.3登记确诊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将线索调查和患者报告中明确诊断为重性精神疾病,且征得患者本人或者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表1-3的本地居住患者,以及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出院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纳入本地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按要求建设或补充患者?居民个人安康档案?,按时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3.社区/乡镇管理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指导下,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患者社区/乡镇管理,分为患者根基管理、患者个案管理。根据?关于促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要求,城市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根基管理。实施“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程的地区,应开展患者个案管理。具备条件的其他地区,在做好患者根基管理的同时,可逐步开展患者个案管理。3.1患者根基管理3.1.1不安全性评估应对所有患者进展不安全性评估,共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承受劝说而停顿。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承受劝说而停顿。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3.1.2危重情况处置观察、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不安全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响和严重躯体疾病。假设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3.1.3分类干预假设无上述危重情况,应进一步评估患者病情。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状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病症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响或躯体疾病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情稳定、 基本稳定和不稳定3大类,进展分类干预。3.1.3.1病情稳定患者病情稳定患者,指不安全性评估为0级,且精神病症 基本消失,自知力 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响,无严重躯体疾病或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的患者。要求:假设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3.1.3.2病情 基本稳定患者病情 基本稳定患者,指不安全性为12级,或精神病症、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的患者。要求:假设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响或躯体病症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科执业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假设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假设初步处理无效,那么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3.1.3.3病情不稳定患者病情不稳定患者,指不安全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病症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响或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科执业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进展系统、标准治疗,12周内随访。3.1.4其他要求1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展有针对性的安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2每年应至少进展1次安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尿常规、血脂、眼底、大便潜血、B超等工程;使用不良反响较大的药物应定期进展相关的安康检查。3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提高经费补助标准,增加对患者的随访次数和工作内容。4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者,执行?国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相关要求,每3个月随访一次;其他精神发育迟滞者每年访视一次,了解病情并评估是否应列为根基管理对象。3.1.5记录和网络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国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要求,对确诊的、在家居住的患者建设“居民个人安康档案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按规定分类随访干预登记患者,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相关表格参见?国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2011年版)?)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和随访信息补充表?表1-5。随访中,发现患者死亡,或者外出打工、迁居他处、走失等,或者连续3次未访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表1-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市级精防机构按照?国家重性精神疾病 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管理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进展患者信息网络报告。3.2患者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是指对已经明确诊断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经济状况和心理社会功能特点与需求,通过评估患者的精神病症、功能损害或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阶段性治疗方案,以及生活职业能力康复措施又称“个案管理方案并实施,以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持续有效治疗、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得到恢复,帮助患者重返社会生活。建议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患者个案管理。针对本?工作标准?“3.1 患者根基管理中不同病期的患者实行重点不同的分级个案管理。3.2.1人员组成实施患者个案管理的人员应以精防医师和精防护士为主,可以吸收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的社会工作者、心理卫生人员参加。上述人员组成个案管理组,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分工合作。个案管理组长一般由精防医师担任,也可以由从事个案管理工作经历丰富的精防护士担任。个案管理组应取得负责患者治疗的精神科执业医生的支持和指导。根据情况,个案管理组可以吸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的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注册护士参加。在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及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应吸收基层民政、派出所、残联等单位和组织的民政干事、民警、助残员等相关人员,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人员参与患者个案管理。3.2.2制定个案管理方案在精神科执业医师指导下,个案管理组负责全面评估和制定患者个案管理方案,其中,医疗方案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制定。个案管理方案分医疗方案、生活职业能力康复方案2个局部。医疗方案主要包括病史采集,患者精神、躯体状况、不安全性、服药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响检查评估,制定包括药物治疗、药物管理和行为问题处理在内的医疗方案。生活职业能力康复方案主要包括患者个人日常生活、家务劳动、家庭关系、社会人际交往、社区适应、职业与学习状况、康复依从性与主动性检查评估,提出具体指导和康复措施等。对于“病情稳定患者的个案管理方案以生活职业能力康复为主,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康复措施,开掘患者潜能,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社会和职业能力。对于“病情 基本稳定患者的个案管理方案首先应该从医疗方案开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增加生活职业能力康复方案。对于“病情不稳定患者的个案管理方案以医疗方案为主,旨在改善患者精神病症和服药依从性,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3.2.3实施个案管理方案个案管理方案由个案管理员负责指导、催促和帮助患者与家属执行。3.2.3.1分级管理根据以下情况实行分级管理。同时符合不同级别情况的,按高级别标准管理一级高于二级,二级高于三级。(1)一级管理一级管理对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A病情不稳定患者;B近6个月内有不安全性评估23级的情况,包括自杀行为或明显自杀企图;C曾经不安全性评估45级,包括肇事肇祸的患者,且目前病情稳定不满2年。一级管理要求:以医疗方案为主,执行“危重情况紧急处理和“病情不稳定患者的随访时间要求。个案管理小组应及时将患者不安全性评估结果、管理等级及干预措施等告知当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派出所等。(2)二级管理二级管理对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A 病情 基本稳定不满1年的患者;B 病情 基本稳定1年以上但不能按医嘱维持治疗者;C 近6个月内有不安全性评估1级的情况。二级管理要求:从医疗方案开场,逐步增加生活职业能力康复方案。执行“病情 基本稳定患者 的随访时间要求。(3)三级管理三级管理对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A.病情稳定不满6个月的患者;B.病情 基本稳定1年以上且 基本按照医嘱维持治疗者,同时不安全性评估为0级。三级管理要求:执行医疗方案,制订针对性生活职业能力康复方案,执行“病情稳定患者 的随访时间要求。3.2.3.2分级干预与报告个案管理员按照“患者根基管理中分类干预的随访时间要求开展患者随访,填写?个案管理服务记录手册?附件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每3个月定期将个案管理患者的随访情况填写?重性精神疾病社区/乡镇个案管理情况季度报表?表1-7,上报县级精防机构。随访内容包括:A.执行患者根基管理的随访内容和要求。B.评估患者不安全性和各项心理社会功能,提出个案管理方案更改建议。C. 提出管理等级更改建议。D.如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或者有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可能,随时向组长报告,必要时向精神科执业医师报告。个案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患者病情不稳定,要及时寻找可能原因,予以相应处理,包括提高治疗依从性措施、调整药物剂量、种类或者用药途径等。2发现患者和家属存在关于疾病的不良心理反响,要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家庭教育。3发现患者功能缺陷,提供具体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介绍到康复机构承受系统康复训练。4对于已经恢复工作学习者,提供连续性支持,处理压力和治疗相关问题。5与家属建设良好关系,积极争取家属参与个案管理。3.2.3.3会商与专业指导个案管理组成员每3个月会商患者情况。会商内容包括:A.根据评估结果,修订个案管理方案。B.调整患者管理级别。C.解决诊疗工作中其它问题。D.如遇特殊情况,个案管理组要随时会诊讨论,必要时邀请精神科执业医师参加。精神科执业医师每季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内容包括:A.检查社区/乡镇管理的疑难患者精神状况和躯体状况,制定或更改治疗用药方案。B.指导个案管理组制定或更改个案管理方案。C.帮助解决基层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个案管理方案实施。3.3社区/乡镇管理中的药物治疗原那么社区/乡镇管理中,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原那么应该遵循?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精神疾病诊疗指南?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规定,遵循“安全、早期、适量、全程、有效、个体化的原那么。患者治疗药物处方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出具。患者治疗前,应该由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精神科执业医师或者精防医师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性质和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响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使患者能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不伴发精神障碍者,不属于重性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范围。3.3.1安全性力求做到既能够通过治疗控制病症,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又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响。做到以下几点:1全面考虑患者病症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合并症。2考虑药物作用的特点。用药前必须做好常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包含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过程中定期每季度对上述工程复查;不良反响大的药物每月进展检查。3严格掌握用药禁忌;注意药物之间配伍禁忌。4及时识别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响。5必要时请上级医疗单位做血药浓度检测。3.3.2及时性一旦确定诊断,尽早治疗,争取最正确疗效。3.3.3有效性根据疾病表现和既往治疗情况,选择适宜药物种类和个体化有效治疗剂量。3.3.4经济性选择患者经济条件许可完成全程治疗的药物。3.3.5个体化用药种类和剂型,考虑到患者的躯体特点、个人意愿、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既往的疗效;用药剂量,以到达最正确疗效和能耐受为目标。3.3.6单一性除非有必要,抗精神病药之间、抗抑郁药之间最好不联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那么在维持期继续使用。3.3.7系统性在足够剂量、足长疗程后评估疗效;有换药指征者合理换药。3.3.8长期性坚持完成急性治疗期、稳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全程治疗,要特别注意功能恢复。3.4效果评估3.4.1个体效果评估主要有以下方面:患者治疗有效性、治疗依从性;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损害减轻情况;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程度、能力改善或开展情况;患者客观处境和自我感受改善情况等方面。3.4.2群体效果评估1患者检出率患者检出率所有登记在册确实诊患者数/辖区内常住人口总数100%2检出患者管理率检出患者管理率在管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确实诊患者数100%在管患者为已进展随访管理的患者。3检出患者标准管理率检出并定管理患者标准管理率标准管理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确实诊患者数100%。标准管理患者指按照本?工作标准?要求的随访时间间隔,在一年内完成全部随访次数的患者。例如:对病情稳定患者连续3个月内至少有1次随访,一年至少有4次随访的患者。4在管患者病情稳定率在管患者病情稳定率最近一次随访时分类为病情稳定的患者数/在管患者数-失访患者数100%5检出患者轻度滋事率检出患者轻度滋事率=检出患者中轻度滋事人数/所有登记在册确实诊患者数100%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并有出警记录,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以当地公安机关的资料为准。6检出患者肇事肇祸率检出患者肇事肇祸率=检出患者中肇事肇祸人数/所有登记在册确实诊患者数100%肇事肇祸:包括“肇事行为和“肇祸行为二类。肇事行为是指患者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分法?但未触犯我国?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肇祸行为是指患者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以当地公安机关的资料为准。4.应急医疗处置突发重性精神疾病,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对自身的伤害自杀、自伤行为,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对财物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等危害社会行为;或者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响,需要通过应急医疗处置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伤害和损失的发生或者减轻伤害和损失程度。除已经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疾病外,例如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疾病等其他精神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现上述需要应急医疗处置的情况。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患者实施应急医疗处置之前,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应在?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知情同意书?表1-8上签字同意。应急医疗处置知情同意书不能及时送达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时,由在现场履行公务的公安机关人员签字证实。4.1处置原那么1合理:应急医疗处置判断要准确,方法要恰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2及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赶到现场,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缩短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时间。3安全:采取的一切处置措施,均旨在保护患者、家属、周围人群以及实施应急医疗处置的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公共和私人财物;必要时应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协助。4.2处置前准备4.2.1应急医疗处置组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建设应急医疗处置组,制定针对危害社会行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应急医疗处置预案。应急医疗处置组由具有连续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工作经历、并且承受过重性精神疾病标准化治疗培训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以及具有连续3年以上精神科临床工作经历的精神科专业护士组成。组长应为具有临床和应急处理经历的副主任职称以上精神科高年资医师。应急医疗处置组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在执行应急医疗处置任务时,所有医护人员需佩戴胸牌,标明身份。4.2.2其他参与人员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和或公安机关公务人员,在需要采取保护性或强制性应急医疗处置措施如保护性约束、强制性治疗时,应参与并协同实施应急医疗处置措施。执行应急医疗处置任务的救护车驾驶员、护理员,须承受不安全行为防范措施培训。在对已承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进展应急医疗处置时,基层精防医生和精防护士应尽可能全程参与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过程,并在应急医疗处置组到达现场前做必要的前期处置和准备工作。4.2.3绿色通道承担应急医疗处置任务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设立24小时有人值守的应急医疗处置专用 。应急医疗处置专用 主要用于:A.在已纳入社区/乡镇管理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用于应急医疗处置组与基层精防医生或精防护士、片区民警、患者家属等其他相关人员联系;B.在条件许可地区,为尚未纳入社区/乡镇管理患者或者疑似患者、非本地常住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提供应急医疗处置服务。4.2.4设备和设施具有必要安全防护设施并且设有保护性约束功能的救护车及相关的精神科药品。4.3应急事件指征4.3.1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不安全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已经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的患者。4.3.2自伤或者自杀行为患者出现以下行为之一的:1有明显的自杀观念,或既往有自杀行为者,可能出现自伤或者自杀行为。2已经出现有自伤或者自杀行为,对自身造成人身伤害。3有扩大性自伤或者自杀的言语、企图或行为,对他人可能或已经造成人身伤害。4.3.3急性的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响 包括急性药物中毒自杀或误服,或者长期服药过程中出现的需及时处理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响。4.4应急事件报告已经承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报告。后者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报告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情况紧急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向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报告。尚未承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送往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可以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送往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非本地常住居民,包括临时居住人员、观光旅游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可以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送往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4.5处置方式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采取的有关应急医疗处置措施,应该遵循?疾病诊疗标准精神病分册?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规定。对“精神科门诊留观或者“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按照门诊留观和紧急住院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4.5.1现场临时性处置适用于疾病诊断明确,问题清楚,处理措施不复杂的情况。主要针对一般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响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家庭有一定管理条件的患者。对已经承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在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完毕后,基层精防医生或者精防护士应每4小时随访一次。连续2次随访病情稳定后可停顿随访。如果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未能到达预期效果,应及时转为精神科门诊留观、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或会诊。4.5.2精神科门诊留观适用于不能立即确诊,需进一步检查或观察;或疾病诊断虽已明确,但处理措施较简单,预计问题可以在24小时内得到解决的情况。主要针对较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响,或患者家属/监护人有较强看护能力并且不安全性评估在2级及以下的患者。如果估计病情不能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或有继续开展加重的趋势,应随时转为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4.5.3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适用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或处理措施复杂,病情需要较长时间24小时以上才能控制;或不能确诊,需进一步检查、观察或会诊的情况。主要针对不安全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的患者,或出现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响患者。4.5.4院外应急医疗处置常用措施1心理危机干预。使用支持性和解释性言语,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和愤怒情绪,劝说患者停顿危害行为。同时对现场其他人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抚慰性疏导、转移。2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为及时控制和制止危害行为发生或者升级,而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措施。经患者监护人家属同意,在当地公安机关公务人员协同下,使用有效的保护性约束手段对患者进展约束,对其所携不安全物品及时全部搜缴、登记、暂存,将患者限制于相对安全的场所。3快速药物镇静。为迅速控制患者情绪,经应急医疗处置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并处方,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等,或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快速镇静。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响。4持续性药物治疗。对已经承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根据疾病诊断和既往治疗情况,应及时制定和调整长期药物治疗方案,以稳固治疗效果,控制并缓解病情。5其他治疗。查看并处理患者出现的身体损伤。必要时,请就近综合性医院会诊或协助诊疗。4.6处置后患者管理已经承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在应急医疗处置完毕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按照要求进展患者社区/乡镇管理。尚未承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本地常住患者,在应急医疗处置完毕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在征得患者本人,或者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按照要求登记和开展患者社区/乡镇管理。4.7几种常见危害行为的处置原那么4.7.1暴力攻击行为1评估患者不安全性。根据患者病史及目前的状况,评估冲动和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展不安全性评估。2非药物性干预措施。A.一般的安全技巧: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直接的目光对视,不要随便打断患者的谈话,要有安全的逃离通道,及时发现患者愤怒的迹象,取走患者携带的凶器等。B.检查技巧:防止给患者过度的刺激声光,予以足够的个人空间,尽量保持开放的身体姿势,尊重、认可患者的感受,向患者表示随时愿意提供帮助。多做言语的安抚,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劝阻患者停顿暴力无效时,那么予以身体约束。3药物治疗。采用快速镇静疗法,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使用氟哌啶醇,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4积极处理原发疾病。4.7.2自伤自杀行为1阻止自伤自杀行为,救治躯体损伤。立即阻止正在实施的自伤自杀行为;快速进展必要的躯体检查,实施现场急救,恢复并维持生命体征正常。视躯体损伤程度及医疗处理条件,决定是否转入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救,或请其他科会诊。如生命体征平稳,应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场地,由专人看护,防止再度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如在社区内缺少安全保护措施,应采取精神科门诊留观或紧急住院治疗。2快速药物镇静。3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适时开场或调整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方案。了解并分析自伤自杀的成因,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4.7.3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响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较多,特异质反响也常见,所以处理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响与治疗原发病同等重要。常见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响有锥体外系反响、恶性综合征、体位性低血压、药物过量中毒等。处置急性药物不良反响,应遵照?疾病诊疗标准精神病分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实施。4.8处置记录和报告执行应急医疗处置任务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在应急医疗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记录单?表1-9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留应急医疗处置组存档,一份交本级精防机构,一份随同应急医疗处置有关的材料一并移交有关部门。采取“现场临时性处置的,移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保存;采取“精神科门诊留观的,移交接诊医院的精神科门诊;采取“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的,移交接诊医院的精神科住院部。未纳入社区/乡镇管理,但承受应急医疗处置的患者,由市级精防机构汇总本市此类患者的应急处置情况,每月填写?非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月报表?表1-10,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月报表网络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5.人员培训与安康教育5.1人员培训5.1.1培训目的A.使行政管理人员了解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工作内容等。B.使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掌握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和相关诊疗规定。C.使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知识和技能、相关工作要求和规定,能够开展社区/乡镇管理。D.使社区其他相关人员了解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必要 基本技能,主动配合、协助开展工作。5.1.2培训对象行政管理人员,包括政府和精神卫生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包括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等专业人员。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包括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卫生机构中从事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精防医生、精防护士等。社区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患者家属、公安机关人员、居委会村委会干部、社区助残员等。5.1.3培训内容及方式培训内容包括,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管理、患者标准化治疗、患者根基管理和个案管理、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业务管理与质量控制、患者家属护理教育、民警和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等。随着工作进展,培训内容可根据当地情况及各地需求进展调整。培训方式:各级依照本标准的职责分工开展培训。5.1.4培训评估培训举办单位应在每次培训完毕时,对培训效果、内容、教材、讲员、培训班组织管理等进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培训。5.2安康教育与宣传5.2.1职责和任务对首诊确诊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及其亲属,在进展临床治疗的同时开出安康教育处方,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他们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对于慢性精神病病人,安康教育要围绕提高自知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预防措施以早发现为主,在社区中要积极开展早期识别重性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鼓励疑有重性精神疾病的人员及早去正规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咨询。5.2.2农村地区安康宣传可以通过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下乡送知识送技术的方式,帮助乡村医生普及常见重性精神疾病早期表现的知识。在乡镇卫生院重点培养精神卫生专兼职人员熟悉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的宣传要点和核心信息,利用播送、电视和宣传材料等为农村常住及流动人口、乡镇企业工人等进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宣传教育。5.2.3城市社区安康教育与安康促进在精防机构指导下,依托安康教育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社区居委会等要积极倡导社区居民对已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家庭给予理解和关心,平等对待病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5.2.4学校安康教育与宣传根据重性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发病的特点,配合学校安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通过宣传墙报或手册,提高青少年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早期病症的知晓。在有条件的学校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行为干预。5.2.5安康教育与宣传评估应开展安康教育材料的形成评估,安康教育和宣传活动的过程评估、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安康教育与宣传的方法和内容。6.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年度报表6.1资料信息管理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分析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资料信息的目的,是为制定和调整管理治疗策略和措施、评估管理治疗效果提供依据。资料信息管理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化信息两个方面的管理。所有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管理治疗工作的人员,在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有关资料、信息交数据质控员集中管理,不得据为己有,不得丧失、自行销毁或拒绝归档。各级精防机构应当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患者个案资料,不得泄漏相关信息。6.1.1数据质控员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各级精防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配备数据质控员。数据质控员应具备精神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熟知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内容和相关制度,熟悉所有资料的存档方式,并能进展存档工作的改进,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及互联网络的使用。数据质控员职责:A.负责本单位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数据存档管理工作。B.按照要求,做好文件、资料和数据收文登记并分发、存档。C.负责对需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进展审核、 基本数据录入及质量管理,按时进展信息网络报告。D.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熟悉国家保密制度有关规定,具备 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不参加任何非法网络组织,确保资料和患者信息的安全、完整,定期清点整理资料,未经许可不得泄露患者和系统的相关信息。6.1.2纸质资料管理6.1.2.1政策类政策类资料是指各级政府及卫生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文件和函件。主要包括相关法规、规划、方案、实施方案、工作制度等标准性文件、批示和批复等函件。此类资料的管理要求按自然年度、按时间顺序,从前向后整理、归档。如果资料内容较多,可以再适当细分。6.1.2.2技术类1患者个案资料患者个案资料是指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与患者治疗和管理有关的患者个人的所有信息和资料。主要包括:摸底调查和诊断复核、门诊和住院治疗、应急医疗处置、社区/乡镇管理、家属教育和康复指导等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信息。其中,尤其要注意保存患者申请治疗、应急医疗处置的申请和审批资料、知情同意书等资料。患者个案资料由专人保管,不得泄漏。患者个案资料应一人一档,以居委会、村委会为单位,按年度、依时间顺序做好登记,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保存。其中,患者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按照医疗机构诊疗的规定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存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整理患者个案档案,并按以下编号要求给每份档案按顺序依次编号。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患者编号方法按照卫生部“居民个人安康档案编码要求,采用17位码制。此号码同时也将作为患者在“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编号:患者编号即:区县国标码6位街道乡镇编码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