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登高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85787383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登高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登高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年高中语文 专题三 登高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本11登高当我们吟诵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仿佛走来一位面色憔悴、悲天悯人的大诗人,他,就是杜甫。晚年漂泊流浪,目睹盛唐气象的破灭,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一片中唐的血泪。诗人感怀伤秋、登高伤时,其心也凄清,其诗也沉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笔跨千古、气盖百代的伟大诗人,去领略他诗篇中那深沉丰富的情感和无与伦比的意趣。【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其读书和漫游时期。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望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第二个时期是从十年长安困守开始的。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安史之乱前夕,寄居长安十年,其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这期间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他深入民间,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他生活的第三个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及安禄山攻陷长安,被拘,后逃出,奔风翔,谒见肃宗,任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其间作品有:?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等等。最后一个时期是漂泊西南时期,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严武表奏他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在严武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构筑草堂,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严武死后,晚年携家出蜀,公元770年冬,杜甫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背景探寻】?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今四川奉节)时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地方军阀乘隙而起,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的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更加使诗人感到郁闷和悲哀。为了排遣压在心中的郁闷,诗人抱病登台,但悲凉的江峡秋景更增添了他新的悲哀。【文本素材】“诗圣杜甫杜甫常常自称“儒生“老儒“腐儒,谈到自己的家世时也说“奉儒守官。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仁政学说铸就了杜诗中的忧国忧民的主旋律。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这几乎成为杜甫一生笔耕不辍的创作主题。在长安生活十载的屈辱和辛酸,和人民共同饱尝的战乱、饥饿之苦,与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丰富了他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社会生活画面的变迁,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用卓越的才华和惊人的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丰碑,后世把杜甫尊称为“诗圣。梁启超赞美杜甫是“情圣。【课外链接】“草原曼巴王万青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曼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他自愿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玛曲,一待就是42年;屡次放弃回上海的时机,他怀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长期坚守在贫穷落后的草原,用心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王万青和妻子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们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起早贪黑,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给他们实施预防接种。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的疾病普查任务。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王万青累计接诊7万余人(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 400余人),在根底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运用角度爱国为民心忧天下责任心民族意识【美文欣赏】浣花溪水草堂梦徐仲旭“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是儿时就记得的文字。初冬的清晨,我暂别都市的喧嚣、事务的烦忧,沿着江边的小路,沿着深红的围墙,又来到了,又来到了这久违的老门前,来到这座被称为“杜甫草堂的诗歌圣殿。还是那样的安详宁静。古树森林、芳草依依,圣洁而素朴的气氛含蕴在这层层殿堂之间。一千多年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多少龙腾虎跃的诗魂在你的面前展开,在你的周围会聚,延续着中华史诗的血脉。风霜雨雪、兴衰沉浮,而诗人的精神永远放射着不灭的光辉。诗人的梦是青春的梦,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创造,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梦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些朝气蓬勃的语言,令多少人与之同歌、与之共舞啊!然而,动地而来的“安史之乱无情地粉碎了诗人的梦想。在他的笔下,鸟叫惊心,花草带泪。于是有了?春望?北征?和“三吏“三别这些民间疾苦的真实记录、这些居安思危的历史遗训。虽然苦难玉成了作品,成为千古绝唱,而现实之中的诗人却在兵荒马乱里四处奔跑,流浪,漂泊。天地之大,何处可以容身呢?发现使人快乐,发现使人产生新的希望和梦想。几乎绝望的诗人终于发现了一方天地。那一年是公元759年,冬天。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诗人来到成都,一眼就选中了西郊清幽怡人的浣花溪。多谢亲友的帮助接济,盖起了几间草屋。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饱经忧患的诗人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得以歇一歇动乱的心,得以抚一抚遍体的痛。这大概是诗人的庆幸吧。而草堂,竟从此开启了中国诗坛的新篇章,这或许又是艺术的幸运了。诗人在这儿生活,苦心经营草堂,他把李子、枇杷、腊梅种在房前屋后,还栽上了桃树、松树,新辟花圃和药栏,竹叶随风吟,燕子来筑巢,清新迷人的田园风光竟像一幅幅风俗画徐徐展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雨淅淅沥沥地来了,是春雨。诗人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在这儿享受了平静生活的自由,一切都在悄悄地、奇妙地发生变化。几年前,饱经颠沛的那些激愤的情绪暂时平和了。定居成都,他的诗风也为之一变,变得清新、质朴、优美、沉着。诗人在这里发现了大自然的自由和美丽,尽情倾吐对理想人居环境的由衷渴望。这些诗篇是杜甫成都诗中最美的风俗画,散发着永恒的青春的风采,毕竟那是人类普遍的梦想啊!那么,到底是成都改变了诗人,还是诗人改变了成都呢?我们不知道,是要感谢草堂这块圣地,荡漾出诗人那么多的才思呢?抑或是要感谢诗人让草堂成为千百年来中国诗歌的圣殿?其实这些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诗歌在飞翔,诗人的梦想在飞翔,诗人秉承的中华诗魂的精灵在飞翔!有人说,诗人是流云,是落叶,飘无定所,任意东西;这是诗人的宿命,也是杜甫的宿命。成都是诗人的第二故土,草堂是杜甫梦想的寓居,然而这些系不住漂泊的宿命,停不下那颗驿动的心。杜甫终于走了,他辞别了我们眼前的这一切,把永恒的梦想留给后人瞻仰。东向那长江三峡而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啊,别了,草堂,我也要向你道一声再见。让我们记住大门这副绝响的长联吧,真正伟大的诗情真有那龙腾虎跃的神采吗?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公元759年冬,杜甫来到成都。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公元770年冬,杜甫病逝于湖南的一只残船上。最终没能实现还乡的梦想,终年59岁。点评作者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与思念,文章巧妙地引用杜甫的名诗入文,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古典神韵。融作者的游历与杜甫的人生轨迹于一体,巧妙穿插,相得益彰,真可谓“妙手偶得之。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为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渚清()萧萧()霜鬓() 潦倒()2为以下各组字组词 3解释以下词句中加点词的含义风急天高猿啸哀:_渚清沙白鸟飞回:_万里悲秋常作客:_百年多病独登台:_艰难苦恨繁霜鬓:_潦倒新停浊酒杯:_4词语辨析萧萧潇潇_作客做客_一、整体感知1概述这首七言律诗的思想内容。2?登高?中的“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怀的?二、深层探究3如何领会?登高?一诗中颔联、颈联的宏大气象和雄浑沉郁的风格?4?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试简析之。5贯穿这首诗的感情主线是什么?三、技法迁移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文本回忆?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本诗前半局部写景,后半局部抒情,在写法上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技法点拨情景交融,是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与方式。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语)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标准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和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耐人寻味。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迁移运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根底梳理1zhxiobnlio2吼叫严肃潇洒萧萧笙箫潦倒撩拨瞭望缭乱星火燎原鬓发丫鬟3声音凄清。渚:水中小洲。回:指鸟盘旋飞翔的样子。指离开家乡,长期寄居别处。指年暮垂老。艰难:困难,文中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的艰难。苦恨:极恨,非常悔恨。苦:副词,甚、极。恨:悔恨。颓废、失意,文中指杜甫疾病缠身,生活困顿,志不得伸。4二者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萧萧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二是形容(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白发萧萧。“潇潇形容刮风下雨,如“风雨潇潇;或者形容小雨,如“潇潇微雨。二者都与在别处有关,但所指有所不同。“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我到外公家去做客。文本互动1首联写登高望远所见的夔州地区独特的深秋风貌。颔联写诗人远望群山,无边无际的树丛,落叶飘零,萧萧落下,一派肃杀景象;俯视长江,奔流不息,滚滚而来。颈联写诗人由萧萧落木联想到自身,多少年来流落漂泊,奔波“万里,“作客他乡,如今年过半百,已到暮年。身体多病,且单独登高。尾联,诗人回忆一生,艰难困恨,潦倒备尝,国难家愁,不离己怀,因而白发日多,加之因病戒酒,悲愁更难排遣。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自然溢出。2“悲指自然之悲象(秋)、人生之艰难(霜鬓)。自然之悲象表达在诗的前四句,人生之艰难表达在诗的后四句。“独指诗人独知此宇宙与人生之悲怆,单独承当此苦难的情怀。全诗用苍凉的色调,将风急、猿啸、鸟飞、叶落与滚滚江水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悲苦、孤独的感伤情怀。全诗既流畅浑厚,又高歌激越,气势磅礴,情景交融,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历来被赞为七律第一。3“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着眼者大;“萧萧下和“滚滚来,见势者壮。不仅气势雄浑,而且情调悲壮沉郁,意境广阔深邃。深沉地抒发了韶光易逝,天地悲伤,家国飘零,江流滚滚这样一种苍凉情怀,无怪乎古人誉之为“古今独步。“万里悲秋,秋意弥漫天地;“常作客,羁旅漂泊,人生如浮萍,更是悲上加悲。“百年多病,此生苦不堪言;而“独登台,既壮志不衰,登高独眺,又满目苍凉,寂寞无以复加。这四句诗有力地宣泄了对苍凉宇宙的慨叹和对艰难人生的惆怅,所以飞扬震动,感人至深。4律诗本来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即可,而?登高?四联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偶,而且句中自对:“天对“风,“高对“急,“沙对“渚,“白对“清,读起来富有节奏感。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照应的作用。尾联属宽对,“艰难与“潦倒、“繁霜鬓与“浊酒杯皆对;“苦恨与“新停不对。上句集国难家仇而言,下句单说个人因患病而停杯,属对而不刻意求工,不以辞害意。5整首诗“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而欲借酒消愁而不能,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搁笔,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表达,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穷!迁移运用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