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基础夯实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85306378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基础夯实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基础夯实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基础夯实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基础夯实1.下列发明或发现中,属于化学史上我国对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火药B 元素周期律C 指南针D 原子分子学说2.青色的生虾煮熟颜色会变红,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得出结论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闻气体气味 D稀释浓硫酸4.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盐酸易挥发B.金属具有导电性C.酒精易溶于水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D.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 s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6.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应离开试管口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变成气体 B.从含的沙子中提炼高纯C.海水晒盐 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8.小马同学准备在实验室加热25mL水,以下是他实验操作的记录,其中没有错误的步骤是( )A.先用50mL量筒量取25mL水B.接着将量好的25mL水倒入容积为50mL的试管中C.再用铁架台固定试管,将铁夹夹在试管的中部D.最后点燃装满酒精的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至其中的水沸腾9.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得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3.8 g B27.4 g C32.3 g D32.6 g10.下列各组气体中,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B.二氧化碳和氧气C.氮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氮气1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塞入胶塞B. 倾倒液体C. 点燃酒精灯D. 检查装置气密性1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挤捏胶帽赶出空气, 后伸入液体中吸取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C.洗涤仪器时,先洗外面后洗里面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捂试管外壁14.某学生量取液体,第一次俯视读数为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25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无法确定15.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 “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状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16.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 “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 “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17.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氦气作保护气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石灰作干燥剂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8.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部分实验过程的装置图:(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b_。(2)A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_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游码显示仍为A图,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g。(3)如图B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4)欲量取4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_,某同学如C图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_4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指出D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_。(6)如图2所示,实验室要加热约150mL的水,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准备的仪器有_(填序号)。19.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我们是分三步来探究的:(1)将 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看到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少。(2)将 分别滴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看到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比较,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20.某同学在做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后,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想进一步探究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到底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到以下信息: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一般来说,温度达到52摄氏度以上开始熔化,随着温度升高逐步变成气态石蜡,气态石蜡遇冷空气又会变成石蜡固体;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燃烧,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下面是该同学的探究过程,请完成有关空格。(1)、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2)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分析或结论I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为了验证假设(填字母)变浑浊 白烟是二氧化碳II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白烟不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III吹灭蜡烛立即用然着的木条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为了验证假设(填字母)说明白烟有可燃性(3)反思与评价老师对该同学的探究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但告诉该同学实验步骤I的结论在事实上是不正确的,你对步骤I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属于化学工艺:造纸和制火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指南针也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但不是化学方面的;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接着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2.答案:B解析:本题给出的信息中,没有做实验,就无法观察现象,也就不能得出结论;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假 设,故B项正确。3.答案:B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4.答案:D解析:常温下氮气很稳定,该性质只有在化学 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其他性质都不需要 在化学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故选D。5.答案:D解析:小刀很容易切割蜡烛,说明蜡烛的硬度小,A项正确;石蜡漂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B项正确;用点燃的方式研究白烟是否能燃烧,C项正确;D项是为了探究火焰的内焰、外焰、焰心的温度高低,错误。6.答案:D解析: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应紧靠试管口,否则液体会倒在手上或外面,从而造成伤害,故A错误;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故B错误;实验时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洗的时候要眨眼睛,故C错误;酒精失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以有效地隔绝空气,降低温度,故D正确。7.答案:B解析:A. 干冰变成气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从含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8.答案:A解析:A. 在实验室量取液体时,因为量程太大,会使区分度增大,而加大误差;量程太小,需量取多次,也会加大误差,采用就近原则,量取25mL水可用50mL量筒,故操作正确;B. 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能用容积为50mL的试管加热25mL水,故操作错误;C. 用铁架台固定试管时,将铁夹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故操作错误;D.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酒精灯内的酒精体积应在酒精灯容积的14至23之间,故操作错误。故选:A.9.答案:B解析:先看图中称量方式是左码右物,所称物品质量为砝码-游码,再据图读数,砝码20、10共30g,游码2.6g,所以烧杯质量为10g+20g-2.6g=27.4g故选:B10.答案:D解析: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使燃烧的木条正常燃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11.答案:D解析: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12.答案:B解析: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种类发生了改变,原物质的一些状态也随之改变,所以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B正确,C错误;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若有 化学变化发生,则该过程称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13.答案:C解析:洗涤仪器时,先洗里面后洗外面,C错误。14.答案:B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某学生量取液体,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4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40mL;仰视读数为25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25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15mL。故选:B。15.答案:D解析: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化学反应中的新物质,例如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但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错误;物质在颜色、状态、 形状等方面的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C错误;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16.答案:B17.答案:B18.答案:漏斗 12.4 7.6 试管炸裂 胶头滴管 小于 液体溅出 19.答案:(1)燃着的木条;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燃 烧不旺,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2)澄清的石灰水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3)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解析:(1)可根据氧气的助燃性,用燃着的木条进行实验来比较二者中氧气含量的多少,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 集气瓶中,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燃烧不旺,空气 中木条燃烧正常,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最比空气中的少;(2)可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实验来比较二者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3)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20.答案:(1)白烟是气态石蜡遇冷空气变成石蜡固体(2)I :A II:玻璃片无明显变化(或玻璃片上没有水雾) III:C,蜡烛被点燃(3)蜡烛熄灭前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没完全扩散开(或空气中存在较多的二氧化碳)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