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练习含解析新版商务星球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4902840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练习含解析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练习含解析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练习含解析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三节聚落一人类的聚居地一、单选题1. 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差异很大,如图所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A. 农村B.渔村C.林场D.牧村【答案】D【解析】解: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图中牛羊成群,是我国牧村的生动写照.故选: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 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 同的景观特色.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2. 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和气候的差异B.占地面积的大小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D.居民人口的多少【答案】C【解析】解: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 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因此造成各地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故选:C.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 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 同的景观特色.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理解解答即可.下图是2015年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 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人(【陡鴻必受的JU11时佃6IHtbM4(b北爪卜利南京广規用宜忒汉成邮廈庆3. 图中拥堵“痛苦指数”(拥堵所花的时间与人们所能忍受的最长时间之比称为拥堵痛苦指数)最高的城市是A.重庆B.西安C.北京D.成都4. 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人口众多B北京和上海人适应能力比其他城市强C. 长期拥堵已成习惯D. 交通设施完善【答案】【小题1】A【小题2】C【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由题目中资料可知,拥堵“痛 苦指数”是指拥堵所花的时间与人们所能忍受的最长时间之比称为拥堵痛苦指数。由图中图表可知,在清明小长假期间,重庆市人们能够忍受的拥堵最长时间是27小时,而重庆市拥堵所花时间是39小时,拥堵“痛苦指数” =39:27 ;西安市人们能够忍受的拥堵最长时间是35小时,而西安市拥堵所花时间是28小时,拥堵“痛苦指数” =28:35 ;成都市人们能够忍受的拥堵最长时间是32小时,而成都市拥堵所花时间是29小时,拥堵“痛苦指数”=29:32 ;北京市人们能够忍受的拥堵最长时间是53小时,而北京市拥堵所花时间是55小时,拥堵“痛苦指数” =55:53。综上可知,重庆市是拥堵“痛苦指数”最高的城市,A对,BCD昔。故选A。本题考查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北京市和上海市都是我国的特大型城市,两个城市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车辆多,使得北京市和上海市平时的交通拥堵状况要比其它城市严 重很多。由于北京市和上海市平时交通就十分拥堵,所以两个城市居民已经把交通拥堵当成了习惯。由于两个城市的居民已经习惯了长期的拥堵,所以在清明小长假期间,两 个城市的居民能够忍受交通拥堵的时间较高,C对,ABD错。故选Co5. 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C.地形平坦D.气候干旱A.交通便利B.水源充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牢记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 地区;气候干旱,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资源贫乏地区,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题意,故选 Db6. 一般来说,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是()A.荒原地区B.平原地区C.高山地区D.冰缘地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和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聚落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 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规模大, 分布密集,如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地区,聚落规模小, 分布稀疏,如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干旱的荒漠、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冰缘 地区等。故B符合题意,A C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o7. 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聚落与现代化社会不相适应,应加以拆除B. 聚落的发展与人口增长、社会发展无关C. 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D. 有价值的传统聚落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应加以保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保护和发展。传统聚落是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见证,记录了 历史的发展,不应拆除,故 A错误,D正确;聚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故B错误;聚落的发展导致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来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故C错误。故选Do读图,回答问题9B. 环保意识的差异D.降水的差异C. 海陆分布D.人类活动【小题2】C8. 上图为亚欧大陆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获取建筑材料难易的程度C.冬季气温的差异9. 你认为上图现象主要由哪种因素所致()A.纬度高低B.地形地势【答案】【小题1】C【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向东由海洋性过 渡为大陆性,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图中所示民居的墙壁厚度自西向东越来越厚,产生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气温,墙壁厚实,有利于冬季御寒。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o本题考查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中所示民居的墙壁厚度自西向东越来越厚, 墙 壁厚实,有利于御寒,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气候的海洋性减弱,大 陆性增强,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o10. 关于绍兴水乡聚落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房屋大多沿河而建屋顶倾斜利于排水A. B. 答案】 C街巷呈规则的棋盘状门窗设计注重通风性C. D.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绍兴水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民居特点 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丰富, 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和架高的方式,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房屋大多沿河而建、门窗设计注重通风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o11. 北京故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附近修筑高大建筑以便观其全貌B. 将附件的工厂全部迁出,以防污染破坏C. 在故宫内修建宾馆歌厅以供游客娱乐D. 不加限制地增加旅游人数以增加收入【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北京故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 限制游览人数,加强文物保护,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将附件的工厂全部迁出,以防污染破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读“沐抚大峡谷某处民居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12. 有利于此处聚落形成的主要条件是A. 地形B. 水源C. 交通D. 气候13. 此处聚落分布的空间形态呈C. 团块状D. 条带状A. 点状B. 环状【答案】【小题2】D【小题1】C【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形成的条件。从图可以看出,此处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 利。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态。从图可以看出,该处位于大峡谷处,聚落沿着峡谷分布,空间形 态呈条带状。故 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14.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 甲村聚落形成的条件有 、(写出两点)。(2) 乙村聚落形成的条件与甲村聚落比,更优越的是 。3甲、乙、丙三村聚落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镇的是 ,其理由是、(写出三点)。【答案】(1 )地势平坦(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2) (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3) 丙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公路、铁路经过,靠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形成的条件。(1) 从图可以看出,甲村聚落形成的条件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2) 乙村聚落形成的条件与甲村聚落比,更优越的是乙村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3)甲、乙、丙三村聚落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镇的是丙村,因为丙村地势平坦、水源 充足、海陆交通便利。15. 民居有自然的烙印,也有民俗的符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土楼仃楼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大多数是由多次辗转迁徙到福建的客 家人一一中原汉民修建的。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客家人选择了一种 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大型圆楼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土楼安全性强,封 闭性强,充分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竹楼是傣族的典型建筑,主要分布在云南。是一种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一般 底层架空,用来饲养耕牛、舂米或堆放物资。二层设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并在一 侧或两侧设有外廊和晒台。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 极好,非常适宜于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1) 客家土楼的建造特点及形成原因是什么?(2) 傣家竹楼的建造特点及形成原因是什么?(3) 结合上面的两个例子,说明为什么我们把传统民居称为“百科全书”?【答案】(1 )特点:安全性强、封闭性强。原因: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 客家人为了安全采用聚居的形式。可以是意思相同的其他答案。(2)特点:非常宽敞,通风条件极好。原因:当地气候潮湿多雨。可以是意思相同的 其他答案。(3) 这些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 文化、民俗等信息。可以是意思相同的其他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度一般。在世界不同的国家或地 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 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 以避免潮湿。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 特点。 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 地区吹来的热风。( 1)客家土楼的建造特点是安全性强、封闭性强。形成原因是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 有年年内战,客家人为了安全采用聚居的形式。( 2)傣家竹楼的建造特点是非常宽敞,通风条件极好。形成原因是当地气候潮湿多雨。( 3)这些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 文化、民俗等信息,因此我们把传统民居称为“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