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课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3455352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认真分析新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其实没有把“平均分这一概念解释深奥,也没有让我们把“平均分的所有特点向学生作详细的介绍,更没有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所有特征。 首先来看例1,教材呈现了全队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方法。显然教材选用这样的统计材料和这样的统计图,目的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就在我们身边。其二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空瓶,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平均数是怎么得来的过程。其三运用平均分的思想得到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经历得到“平均数的过程。 再看例2,教材安排了一幅情境图和两个小朋友关于两队队员踢毽个数的对话与两X简单统计表。我们不难看出教材是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大小会受到数据的影响,但是个别数据不能代表整体情况。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看例3,通过给某地区做城市人口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此根底上,引发学生的认真冲突,激起思维的矛盾,进而激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根底上学习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学情分析: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展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拟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展一些分析和判断。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内容:平均数1 教材90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1、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手拿8支铅笔,并指名四位同学起立。请大家帮助想一想,要怎样分?学生发表意见后顺势导入课题,板书:平均数1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中的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图。提问: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他们收集的瓶子一样多吗?想一想: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14+12+11+154=524=133.教师小结; 13就是4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每人收集了13 个。要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先求出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总数,再把总数平均分成4份。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想一想:为什么会是平均分成4份呢?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三、 巩固练习:92页做一做。四、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五、 作业:练习二十二1、2题。板书设计: 平均数114+12+11+154=524=13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教学反思: 第2课时教学内容:平均数 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与第93页练习二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二、自主探究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展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展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生:14+12+11+154=524=13个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师:读图表,你能找出条件和所求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1: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拟?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生:如果比拟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拟两队的平均成绩比拟公平些。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5518+20+19+194=855=764=17个=19个1719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生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生3: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拟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拟。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1:可以利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生2: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拟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3: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五、 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步内容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内容:平均数2 教材91-92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与与人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喜欢踢毽子吗?那么男生队和女生队比赛踢毽子,哪一队能赢呢?结果是否公平呢?学生讨论。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比拟才公平。板书课题:平均数2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1.出示例题,并读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哪个队踢毽子的总个数多就成绩好?如果是,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在人数一样的情况下,可以用总成绩来进展比拟。2.现在人数不同,又该如何比拟?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9+15+16+20+155 =855 =17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8+20+19+194 =764 =19因为1719,所以女生成绩好些。三、 巩固练习:92页做一做。四、 课后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五、 作业:练习二十二4-6题。板书设计 平均数2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9+15+16+20+155=17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8+20+19+194=19教学反思:第4课时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9597页的内容与第98页练习二十三教学目标:1、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横向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展合理的判断和决策。3、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以与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地数据、教学难点: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尝试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情境图和统计表师:读统计表,说说你能读出哪些条件。生: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分别为21万、27万、35万、46万和58万、54万、49万、43万。师: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条形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二、自主探究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观察教材第95页给出的“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一格代表10万人。师:你能独立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展示师:在补充上面的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生:注意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口数要对应,另外,画出长条后还要在上方标出数据。师:自己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学生汇报。师:补充了上面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生:条形统计图是用不同长度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师: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生:如果把上面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这幅条形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这幅统计图的图例,其中表示城镇人口,表示乡村人口,在数学上,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师:你能试着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师:在补充时,需要注意什么?生:根据图例画直条,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不同数据,另外还要记得标数。师:上面的这幅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说说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同一事件有两种数据,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事件,一种数据。生2: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没有图例。生3: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直条高度要弄清楚,并且要标上数据。生4:间隔要均匀。师: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要解答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比照,发现2010年城镇人口最多,是46万,1980年城镇人口最少,是21万。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要解答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只需要看颜色是“的长方形直条就行,通过比照,发现1980年乡村人口最多,是58万,2010年乡村人口最少,是43万。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要比拟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和最少,需要分别计算出每年的城乡人口总数,再比拟。1980年:21+58=79万1990年:27+54=81万2000年:35+49=4万2010年:46+43=89万79818489所以,1980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少,2010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通过观察、比照和计算,发现城乡人口总数在逐年增加。2、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如果把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的表示年份和数量的位置交换一下,即用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得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照,你发现了什么?生: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制成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你能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师: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生: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类似,不同的是数量在横轴上,年份在纵轴上。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种直条表示两种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生2: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数据的变化情况。生3: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纵轴分别表示的意义;定好单位长度和图例;根据图例画不同的直条表示数据并标数。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生1:我知道了统计表与统计图可以相互转化,这表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生2:我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的作用。生3:复式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这也表现了同一数学知识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生4:我能根据复式条形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五、 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步内容教学反思:第5课时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95-96页例3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展一些分析和判断。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X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X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师: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展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师: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一起动手试一试。出示两X统计图 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 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师:你们会画吗?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拟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师:在比拟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一样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展此操作。2、师:我们刚刚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二为一吗?怎么合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师:教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X,你们看看感觉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作用,感受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性。 板书:图例 出示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3、出示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比拟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1 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 2 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展两个项目之间的比拟.。 3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4、 根据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一下问题 (1) 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2)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3) 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4)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5、出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和上边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说明: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称作横向条形统计图。 3请你把它补充完整。6、小结 三、 巩固练习:97页做一做。四、 课堂小结:谈谈你的学习收获?五、 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1-3题。第6课时教学内容:营养午餐 教材101-102页。)教学目标: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3、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4、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5、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生活。教学重点 能合理地调配午餐食谱,对学生平时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设情境,轻松导入师:1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今天,教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广播教学2这些菜中你都喜欢吃些什么?3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菜?4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吃得科学、合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营养师。二、探究新知一分析菜谱1、到模拟的叮叮餐厅里看看新推出的菜谱,教师介绍热量、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系统广播2、让学生说说这些菜中,都喜欢吃些什么菜?3、这些菜都可以进展如何分类?肉类和青菜类二初次点菜1、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任点三个菜,特别强调:想吃什么就尽情点什么。2、点完三种菜后,让学生汇报所选菜式与相关的数据。比一比谁的菜式热量总和最低、谁的脂肪总和最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学生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纷纷点出自己所喜欢的2通过热烈的汇报,菜式热量的总和一个比一个低,脂肪总和一个却比一个高.三比照专家建议1、出示专家建议。让学生阅读饮食与健康专家建议。系统广播2、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具体含义。3、让学生观看长期热量不足和脂肪过多而导致的图片。4、让学生用专家的建议比照自己的菜式,谈谈自己的菜式是否科学、合理。并找出不合理的理由。1学生阅读并汇报: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餐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板书2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对“不低于和“不超过理解。3学生惊讶地发现纯粹根据自己的喜好所点的菜,与饮食专家的建议有冲突。4通过学习专家的建议,了解热量和脂肪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人体对热量和脂肪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5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充分表述和理解,为后面的活动打下根底。6让学生明白到个人的喜好与科学、合理的饮食发生了冲突,从而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点菜方式。为接下来的合理调配做铺垫。四合理调配1、结合专家建议,4人小组之间说说点菜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荤素结合具体操作要求:a、先估算一下,哪些菜搭配在一起比拟符合营养标准.b、说说搭配的理由,并由一名代表上到讲台推荐给大家。2、在明白了点菜要注意荤素结合的根底上,让学生进展再次点菜。本次点菜可以在原有的根底上对个别菜进展适当调配,也可以重新点一个菜式。五制作条形统计图1、反应学生的投票结果广播教学2、能一眼看出投票结果吗?有没有更直观的表示方法?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3、绘制条形统计图。4、对优秀的搭配菜式进展交流、分析,指出优点或不足。三、总结作业。根据学习常见的事物热量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比拟合理晚餐食谱。2、结合本节课的10种菜,小组合作,把所有符合专家标准的菜式列出来。 第7、8课时教学内容:单元检测教学过程:一、填空1看图填空。如图,甲、乙、丙三人各集邮票3X、5X和4X,乙给甲X时,三个人的邮票同样多。2观察统计图,请你算一算,填一填。三年级平均每组植树 棵;第 组和第组植树棵树比平均棵数少;第 组植树棵树与平均棵数持平。3看图回答如下问题。1收入最多的是月,支出最少的是月;25个月一共收入元;3月余额最多,月和月余额同样多。4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如下问题。1数码相机月的销售量最多,普通相机月的销售量最少;2月两种相机销售量差距最大。5根据下面统计图填空。1乙品牌的电视机二月比一月销售量增加了台;2甲品牌第一季度共销售电视机台;3三月份甲品牌电视机销售量比乙品牌少台。二、选择1某公司上半年生产饮料42万箱,平均每月生产万箱。A4212B422 C4262丽丽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是95分,期中英语是91分,数学是分。A90 B95 C993师傅和徒弟两人用3天合作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234个,第二天生产287个,第三天生产293个,平均每人生产个。A2342872932B2342872933C234287293233天是多余条件,打破“先求和时,几个数相加就就除以几的思维定势。4三年级4个班同学捐图书,一班和二班共捐23本,三班捐了15本,四班捐了22本,平均每班捐图书本。A20B15 C55五个人踢毽子,丽丽踢了39个,明明踢了28个,华华踢了10个,另外两个人踢的个数比明明少、比华华多。这五个人踢毽子的平均数应是。A大于10小于28B28 C大于28小于39三、解答1下面的统计图是鲜花店本周四种花的销售情况。1平均每种花销售多少支?2如果你是花店老板,下周要购进鲜花,你会怎样进货?2下面是小亮组和小玲组回收废纸情况。从回收废纸的情况看,哪组同学环保意识好?为什么?3下表是2013年2014年某校六年级14班各班近视学生人数统计。2013年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是近视眼?2014年呢?你有什么建议?4上周自行车销售记录:周一15辆,周二12辆,周三10辆,周四9辆,周五2辆,周六38辆,周日32辆。1上周平均每天销售自行车多少辆?2明天是周六,店里要准备多少辆自行车适宜?5小明和小刚练习50米蛙泳,每次的成绩如下。1他们两人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并填在表格里。2假设要选他们两个当中的一个去参加比赛,你认为应该选谁?为什么?18 /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